03.07 如果三國人物看了《三國演義》,三國人物對自己的形象會說些什麼?

三國英雄曹操


許多人看了《三國演義》都覺得羅貫中在胡編亂造,瞎說一套。其實不然,羅先生是嚴謹的創造者,所有情節都是精心設計的,自有其意圖在。

小說寫好以後,老羅考慮到當事人會有不同的意見,比如劉備可能會說我不苟言笑,從不愛哭哦,諸葛亮會說我也沒有那麼神,周瑜會說我不是氣死的,曹操會說我殺了呂伯奢,順嘴說了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你給整成“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氣魄、這境界,我自己也沒想到哦。

老羅既想堵住他們的嘴,還不想讓後世詬病,留下個把柄。於是,想到了召開一個新書諮詢會,召集相關人物座談,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老羅得知毛宗崗父子對於書稿很感興趣,研究得比較深透,首先把他爺倆找來,說明了來意,安排他們擬定邀請函。

毛宗崗說:“據我的研究,演義中有姓氏的人物共980多人,這還不算神仙道人,如南鬥、北斗、諸葛孔明的書童、水鏡先生的牧童以及無名無姓的婦女等等,如果全部算上,可能有1100多人。這些都要邀請嗎?”

老先生一聽,腦袋就大了,說:“我靠,哪來這麼多呢?我是根據《三國志宗僚》上記載的人物為主,編寫的。蜀漢方面,從劉備到宦官黃皓,一共104人;曹魏方面,從曹操到陳登,共242人;孫吳方面,從孫堅、孫權至劉贊共131人。三方面合計477人,這裡只限於帝王后妃、文臣武將,農民起義的頭領、漁樵耕牧等下層人物,都排除在外。我感覺人物太多,還是做了刪除,沒有全部記述在內。儘管是有些胡編亂造,也不至於如此離譜吧。“

毛氏父子說:“的確您沒有全部記錄在小說中,讓他們都露面。但您又添加、虛構了許多歷史上並不存在的人物。比如,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斬的都是無中生有的人物。”

羅貫中恍然大悟,要不後世的史學家說演義一共描寫了1200多個人物,把一些販夫走卒都統計在內了。更氣人的是,有個巴蜀書社出版的《人物》弄了個《三國演義辭典》,據說列出了1258個人物。他們還不嫌亂,居然把阿斗、先主、後主,都單獨列出一條。阿斗不就是後主,後主不就是劉禪嗎?這不是添亂嗎?

羅貫中就說:“那就按照《三國志宗僚》發邀請函吧。”

毛氏父子提出了疑問,如果那些沒有在演義中露臉的來了,鬧起來不太好吧?

老先生底氣十足地說:“這個好辦啊,就讓他先讀一下書稿,讓他們看看我是咋黑曹操的。他們如果不怕黑,那就讓他們上榜。”

按照老先生的吩咐,這477人全部接到了邀請,這個座談會開的很熱鬧、也很成功,在一團和氣中圓滿結束。

本來毛氏父子替老先生捏了一把汗,沒想到這麼順利,不得不佩服老先生的老道毒辣。

作為主筆大拿,老先生肯定是有個開場白。

老先生說:“該來的都來了,不該來的也來了哈。像蜀漢方面的陳式、鄧良、費觀、高翔等;曹魏方面陳騫、蔣幹等;東吳方面的喬國老、大小喬等;政治集團的何進、皇甫嵩、韓馥、張濟、樊稠、韓暹、楊奉等等,一干同志在《三國志宗僚》中,都沒有記錄,這次也讓你們露臉了。沒邀請你們,來了也很好。有意見可以提,但醜話說在前頭,說不說在你們,聽不聽在於我。如何定稿,我說了算。“

然後,老先生很客氣地對接到邀請的同志們說:“感謝諸位大佬賞光,給小子這個臉面。由於時間關係,出版社、書商們都等著出版,已經催了好幾次了。大家有看法,儘管提,不過,再次修改後就直接出版發行了,不能再徵求大家的意見了,敬請諸位理解小可的難處。”

曹操一聽,臉都氣白了,心想:如果不同意的話,這個死老頭可能黑得更厲害,不如就此借坡下驢吧。於是說:“老先生寫得好啊,把我想到的都寫了,沒想到的也寫了;把我做的寫了,沒有做的也寫了。我很滿意哦。”

劉備看到曹操這麼一說,立馬就哇哇大哭,說:“老先生嘔心瀝血,寫得太好了,我好好感動哦。”

關羽看到兩個大佬如此說,氣得臉都紅啦,但想了一下,如果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老羅這夥計,不管不顧,不知道還會編造出啥故事來呢?算了吧,別跟他計較了。自己都成神了,啥事做不到呢?也在情理中哦。於是,關羽臉憋得通紅,也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

諸葛亮找到周瑜商量,說:“究竟咋個事,大家都清楚。如果咱們去跟他認真,這老頭還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編排咱們呢?”

本來周瑜還打算跟老頭理整一下,聽諸葛孔明這麼一說,覺得有道理。老頭一弄就給趙雲來了個七進七出,給諸葛亮來了個七擒孟獲,讓諸葛亮氣了三次,這還算是客氣的。如果去計較,再被弄成了七氣周瑜也不好說哦,還是淡定為好。

座談會就在這樣祥和、溫馨、寬容、理解的氣氛中,伴隨著“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節奏,圓滿結束。

書商們直接抱著老先生的書稿去了出版社,也就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故事。儘管也有些地方做了刪改,但基本保持了原書稿的基調。

作為演義的當事人,對此幾乎都沒有提出異議,反而是後世書外的人對此糾纏太多。

羅老先生為此專門留下了一句話,說:“你們就湊合著看吧,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只管寫,不管你們怎麼看”。

這事就這麼著了,從此之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再也沒有提出不同的看法。不管真心還是違心,從沒有聽說有一個人不同意演義的故事。


豹眼看歷史


三國人物貂蟬會說,我去,你們這些人,亂瞎評論,容我出門畫個妝容拍個照放朋友圈,親,記得點贊呦


張飛拖著一把殺豬刀在那吆喝"那斯,說的就是你,怎麼把你爺爺我寫成了一莽漢,待爺爺收拾你們",劉備道"翼德老賢弟,莫動粗,以仁義治人而非動武,快快引我進去痛飲三杯共商大計"


鏘鏘鏘,身高五尺的關羽路過,劉備一看,此人有種大將氣度,我定要和他成為兄弟,劉備道"敢問義士尊姓大名""本人關羽"關羽道,"哦哦哦,原來是關義士,幸會幸會,可否容我一起小酌三杯"談著談著三人一見如故,談著談著劉備說" "已到深夜…


青創365


劉備一一

益州成都市中心的皇宮太玄殿中,劉備伏案閱讀明人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木刻本的雕板實在太漂亮,規整的仿宋體刊印於益州書坊,這是特別製版為皇帝閱讀的善本。

錦官城的中心,子時尚有車馬駛過的聲音,不過,一聲大笑驚得宮內一棵大樹上的群鳥飛撲,劉備幾乎笑出涙來,書中焦點也是淚點,劉備高大的身軀映在宮幃大蜀錦上,他對侍立一旁的趙雲笑著說,羅貫中在書中說我一共哭了七次,哈哈哈,朕豈是好哭之人!

“朕初次與將軍見面,我們互揖而別,卻說“二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惺惺相惜,分別時,“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趙將軍,你我都是在戰場上生死相托的兄弟,這個羅老先生咋個這樣寫喲,你我豈不成了巜戰國策.魏策》中的魏安釐王與龍陽君上演的那一出“龍陽之癖“嗎?

趙雲大驚失色道:陛下,這是書場藝人所編寫的東西,不必在意。

”趙將軍,你的確是我心中愛將,羅老先生說我們見面三次,我都執手而淚,把我與成一個窩囊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要殘忍.....”

侍衛送上一杯花茶,劉備小飲一口,待侍衛退後,劉備向趙雲敘及一樁往事。

劉備說巜三國演義》中,張飛鞭打督郵的故事,不能夠算到三弟身上,那是我乾的。本朝姜維幕僚陳壽記得很清楚:“漢靈帝未年,劉備討伐黃巾軍有功,被授予安喜縣尉,郡督郵因公路過安喜縣,作為地方官,我前去拜訪,卻遭到他的拒絕,我一氣之下闖了進去,我手臂特別長,一個直衝拳打得他娃鼻血長淌,飛起一腳把他踢到院壩中間,把我的隨身的大印掛在那廝頸上,老子不幹了!”

“這件事羅貫中咋個就寫成三弟乾的喃?這些爛文人,罔顧事實。”

其實三弟是一個白面書生,一員儒將,卻描寫成“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飛虎將軍模樣,當然,這個可以有。

周瑜一一

周瑜正在府中臨池小軒聽古箏演奏,風流倜儻玉樹臨風的周公謹,三十多歲官拜東吳大都督,在金陵已經成為多少少女、怨婦們心中的偶像,羅貫中對我的描述倒也客觀存在。

不是我周大都督吹噓,連名揚千古的蘇東坡在我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火燒曹營的黃州赤壁,專門為我寫下巜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三國演義》把“羽扇綸巾“寫成諸葛亮的服飾標配,其實,蘇東坡說對了,那是我外出執行任務時的特製服裝,因為漢時“修仙成道”的觀念盛行,這種服飾成為時尙。

說啥子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那都是羅貫中借花獻佛,穿鑿附會,借我的事揚諸葛亮的名。我火燒曹營時,諸葛亮還在桂陽郡籌糧,面都沒法見,未必他發微信氣我?

而且我從來沒有啥子:“大叫一聲,金瘡迸裂,一口鮮血噴出.....”我赤壁鏖戰,火燒戰船的事實存在,唐朝大詩人杜牧就很公正賦詩:“鐵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可惜天不假年,讓我英年早逝,為國捐軀於徵戰路上,我才36歲呵,如果我不死,天下形勢將是另一番氣象。


良人執戟2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有明顯的尊劉抑曹的傾向,所以把歷史上真實的事件,要麼張冠李戴,要麼黑白顛倒。

如果三國人物都復活了,看了《三國演義》,一定會有人開心的笑出聲,有人憤怒的罵出聲,有人慚愧的搖搖頭。

一、曹操:

1.我不是漢賊,劉備才是漢賊。我沒有篡漢自立,劉備在漢獻帝還活著的時候,就自立為帝,他才是漢賊。

2.我沒有篡位,是我兒子篡位。

3.羅貫中黑白顛倒,胡說八道,嚴重詆譭了我的名譽,我要去告他!

二、蔣幹:

我不是傻瓜,我沒有盜書,我也沒被曹丞相殺掉。

備註:史書上描述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歷史上的蔣幹是當時的名士、辯論家。他和周瑜是小學同學,去勸降周瑜。但是看到周瑜氣度寬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辭所能離間的,也就放棄招降的念頭。

真實的蔣幹沒有盜書,曹操也沒有中離間計,所以也沒有殺掉蔣幹。

《三國演義》中則將蔣幹刻畫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三、諸葛亮

諸葛亮看了三國演義,面紅耳赤,用鵝毛扇扇了又扇,連連說到,我沒有這麼神,如果我像三國演義寫的這樣,三國早成一國了,早把曹賊滅了。

1.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的是我家主公劉備。

當時我還沒投奔他,這兩仗是我家主公和關羽張飛等人打的。

2.借東風。

這個也是神話我了,我不會借東風,我在長江邊住的時間長了,知道冬季有幾天會刮東方。

3.草船借箭

這個也和我諸葛亮沒關係,那是孫權!!!

4.舌戰群儒

這件事沒發生過,是羅貫中編造的。

5.罵死王朗。

造謠!王朗是自己病死的,和我沒關係。不要把賬都算到我頭上。

四、劉備

劉備看了《三國演義》,老臉紅了又紅,都不好意思了。

劉備說:寫我寫的太好了,我都認不出我自己了。

我在當時,人稱曹操是奸雄,稱我是梟雄,我們兩個幾乎是並稱的。現在曹操成了大反派,我成了最大的正派人物。
雖然不真實,但是我喜歡啊。

謝謝羅貫中,我請你喝酒去。


五、關羽

1.桃園三結義不存在。

俺沒和主公劉備拜把子。我們情同手足,但是沒有結義為兄弟。

2.溫酒斬華雄。

這個不是我斬的,是孫堅。

3.斬顏良誅文丑

顏良是我殺的,文丑是曹軍殺的,和我無關。

4.古城斬蔡陽

是我家主公劉備斬的蔡陽。


六、張飛

1.怒鞭督郵

這個不是我,是主公劉備。

2.長坂坡一聲吼,嚇死夏侯傑,這個是誇張,絕對的誇張。夏侯傑是病死的,和我一聲吼沒關係。

七、周瑜

1. 諸葛亮智激周瑜

諸葛亮地位比我差遠了,他沒有說《銅雀臺賦》“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這個二喬,不是我老婆小喬和孫策夫人大喬,而是兩座橋。

俺周瑜沒那麼傻,被諸葛亮忽悠。

2.諸葛亮三氣周瑜

羅貫中真是胡說八道,我是病死的,和諸葛亮沒關係。

俺雅量高致,天下人都佩服。


八、魯肅

羅貫中咋弄咧!說的俺窩窩囊囊的,好像一個廢物,俺可不那麼好糊弄。單刀赴會的是俺魯肅,不是關羽。

歷史上的魯肅是東吳的繼任大都督,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窩囊忠厚。

單刀赴會的是魯肅,過江去和關羽談判。


陳健4396


許多三國人物在歷史上功勳卓著,但卻被後世漸漸抹黑,讓我們借一雙慧眼,重新認識一下這個三國人物。

此人年輕時喜好遊俠,放蕩不羈,很多人認為他是不學無術,成年後,他被舉薦為洛陽北部尉,此處權貴雲集,很難治理,但他面對權貴,毫無畏懼,當街棒殺違反禁令的權宦蹇碩之叔蹇圖,因此被貶出洛陽,

後來,他憑藉軍功,被任命為濟南相,到任後,他看到許多下屬官員依仗權勢,貪贓枉法,搞得民不聊生,他十分憤怒,一次性罷免百分之八十的貪官,令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外逃,使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然而此時正值最黑暗的時刻,他的所作所為得最了太多權貴,只能被迫辭官回鄉。

後來天下大亂,中原地區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他的心中悲憤無限,便寫下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等憂國憂民的詩句,此時,他已明白腐敗的政治拯救不了百姓,只有組建武裝,以戰止戰,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遺憾的是,他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他就是曹操!

他胸懷大志,心憂天下,是真正令人敬佩的亂世英雄!





杏林帥哥


多謝題主的提問,多謝 的邀請

涉及典故:

對於這個問題的講解我想在圖片中解釋,文字部分是對應的典故!

1.諸葛亮曾經為了說服周瑜共同對抗曹操,把曹植的《銅雀臺賦》搬出來,並指著上面的“二橋”告訴周瑜,曹操對東吳的大喬小喬兩位美人覬覦已久,(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則是周瑜的妻子)。

2.曹操南征的時候,張繡率眾投降,但是曹操卻因為納了張繡的叔叔(從父)張濟的遺孀——鄒夫人,這讓張繡因此懷恨曹操。

3.在各種演義和傳說中曹植與嫂子甄宓一直有一層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並有人認為,《洛神賦》中的女主就是甄宓。

涉及典故:

1.猇亭大敗又稱夷陵之戰,在《三國演義》的,中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用兵70萬伐吳,沒想到被陸遜火燒連營,最終導致全軍覆沒。

涉及典故:

1.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在《三國演義》中,他被被諸葛亮預言日後會謀反,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矛盾激化,並在爭鬥落敗,最後為馬岱所追斬。

歡迎大家展開想象,評論區展現,喜歡的朋友多多支持點個關注奧,給個贊您發財!








w永久銘記


答:曹操:凡是說我是“賊”的,他就是賊!

劉備:我的國號是漢!曹操、孫權生氣才叫我蜀。

諸葛:過獎了!

關羽、馬超:哈哈哈哈哈😄😄😄……

張飛:馬超也能和我打持久戰?

許褚:馬超看見我腿都發抖……

周瑜、魯肅:天太冷!烤烤火🔥吧,燒什麼呢?《三國演義》。

呂布:貂蟬是幹什麼的?

劉禪:我自己能站起來,還能行走。

蔣幹:莫名其妙!

典韋:呂布的箭?我視而不見!

劉封:我告訴你們什麼叫認賊作父。

司馬昭:你們知道個屁!

廖化:我做先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張遼:顏良是我和關羽指揮的部隊斬得。

徐晃:文丑是我指揮的部隊斬得。

孫堅:華雄是我指揮的部隊斬得。

曹純:蹋頓是我的部隊捉住得。

曹植:我二哥沒逼我七步做詩。

太多了……不一一例舉了。

趙雲:沒有我《三國演義》還能看嗎?


中行偃1


三國人物看到《三國演義》中自己的人物形象,心中會是什麼感受呢?一定會對羅貫中感激涕零,自己終於青史留名了,然後也會埋怨幾句,其實書中寫的也不盡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這就要首先搞清楚什麼是演義體?

“演義”最早是由說書人口頭來完成的,說書人演說歷史故事的底本,叫做“講史話本”。“演義”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來變成了小說。“講史”原是宋代說話四家之一,以說講歷史故事為其特點。其篇幅較長,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虛構,或取材野史傳說。故事內容側重於朝代興亡和政治軍事鬥爭。宋代講史話本形式上雖分卷分目,但段落標題不甚分明。後來才以文學創作的形式出現於文藝園地。

講史小說發展到後來為何叫作“演義”?一般認為是由俗到雅的變化。

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則已分回(則),並用七言單句標題。這是章回小說“回目”的早期形式。以後的演義小說則都採用章回形式。明代是演義小說繁榮大盛的時代,而《三國志通俗演義》正是這種繁榮的起點。

可見,羅貫中在《三國志》的基礎上,是加了演繹的成分在裡邊的。不過,對於正史記載的把握也是八九不離十。但是,即使正史誰又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客觀呢?


曹操有話說

我是奸雄嗎?什麼叫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漢未亡,作為朝臣的曹操自然要迎奉天子了。難道不迎奉才叫忠臣,迎奉了卻是奸臣?大家都知道,孔子說“春秋無義戰”,所以是春秋霸主,難道周天子不稱這些霸主為奸雄嗎?漢末,軍閥割據山頭林立,劉氏子孫都是望亂興嘆,更遑論一個宦官的後代了。所以,稱曹操為奸雄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是,那麼袁紹、袁術、呂布等又算什麼呢?

終其一生,曹操未稱帝。曹操還是在看人心的向背,至於後代如何,又豈是他所能管得了的。


劉備真要匡扶漢室嗎

面對東漢末年的亂世,劉備作為劉邦的後代,揭竿而起,建立蜀漢,為漢王室掙得一席之地。光武帝劉秀面對王莽篡漢建立東漢統一政權,也是劉氏天下的延續,但劉秀畢竟統一了全國,所以可以叫東漢。二者相比不同的是,劉備在漢王室尚在時,並沒有最大限度的與曹操開展權力爭奪,而是外逃與曹操爭雄,很顯然他是要建立以自己為代表的漢朝。這個時候,只能是實力的對比與較量。

事實也證明,魏蜀吳三國各國的子民心已經各有所屬了。劉備的帝國夢,也只能是黃粱一夢。


三思堂


諸葛亮:我知道我聰明絕頂絕頂聰明,那也沒想到後代子孫這麼誇我啊。這個這個赤壁之戰我其實沒幹啥啊,“空城計”倒是有,那是別人的啊。這怎麼凡是聰明事都得是我乾的,我要真神到那地步也不稀罕當個軍事了。後人這麼誇我,可能是搞錯了也可能是故意的……嗯……是不是在損我!劉備:要說自己這形象吧,還是前幾年混的好,我一是扶漢二是繳賊,這幾百上千年都過去了,悠悠青史,誰敢說我劉備不是正義的一方,就算有人這麼想有人看出來了,他也不敢明說啊。你想啊,只要一天是皇帝制,我就一天是正面的,其他亂七八糟不但沒人敢提還都自覺幫我美化粉飾了。可現在倒好,曹操那是玩了命的吸粉啊。我這邊能也差不多,玩了命的漲黑粉,什麼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兒都讓他們扒出來了,還說我是偽君子,多少年的形象就這麼塌了……





喵喵驚悚密信


諸葛亮:到底是諸葛亮還是諸葛浪?小心牛皮吹破咯。

曹操:誰**拍的電視劇,怎麼動不動就頭疼。

劉備:拿出我的雙截棍,哦不,雙股劍,給我小劉備弟弟刮下鬍子。

孫權:該當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