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禍從口出,歷史的教訓


禍從口出,歷史的教訓


曹無傷之死

易輶(yóu)攸(yōu)畏,屬(zhǔ)耳垣(yuán)牆

這句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要當心,謹防禍從口出。發表言論最怕輕易隨便,也要防止隔牆有耳惹上麻煩。

公元前207年十月,沛(pèi)公劉邦率領十萬大軍進入秦朝都城咸陽,臨時駐紮在附近的霸上,並派兵扼守函谷關。十一月,項羽以四十萬的兵力攻破函谷關,向關中進發。

“沛公肯定不堪一擊。”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在心裡反覆地琢磨。“何不投靠項羽呢?”有一天,他派人向項羽密報說:“沛公有稱王關中的野心,準備任秦王子嬰為相,還想獨吞秦宮的金銀財寶。”

“我非滅了這小子不可!”項羽一聽,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明天一早,進軍霸上。”

得知消息,項羽的叔父項伯念及劉邦身邊的謀士張良,當年對自己的救命之恩,連夜飛奔到沛公軍營,勸張良趕快逃離此地。

“沛公有難,我卻逃走,這是不義的行為啊。”隨後,張良把項伯引見給劉邦,說明了情況。經過一番權衡,劉邦決定親自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第二天,劉邦帶著少量隨從來到鴻門軍營。

“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做夢也沒想到我軍能先攻入咸陽,更沒想到會在這裡同將軍見面,真是一場誤會。”劉邦一見項羽就誠懇地說,“我入關之後,就把所有的財產都封存起來,只等將軍前來接收。派人把守函谷關,那是怕有盜賊進入。我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將軍您的到來啊!”

“那些情報可是你手下的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也不會生這麼大的氣。”項羽說,“好啦,不說了。咱兄弟倆今天一醉方休!”

在宴席上,謀士范增多次暗示項羽趁機殺掉劉邦,以絕後患。可是,優柔寡斷的項羽遲遲不動手。最後,劉邦見勢不妙,找了個藉口偷偷溜走了。

回到霸上駐地,劉邦便立刻殺了多嘴的曹無傷。

在某些情況下,言語不可不慎,這可謂是歷史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