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謝冰華的一句“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唱出了所有客家人的心聲。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還得從客家人與漢人的聯繫上說起。其實現在我們常說的漢族人,究其根源並不是最純正的漢人,反而是福建的客家人才是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且僅存下來的最純正的漢族人。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客家人最初起源於先秦時期,秦始皇一統中原後,開始徵收大量軍民,嶺南一帶的客家人為了躲避戰亂,遷居到了別處,然而這次的遷移規模較小,影響並不深遠,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客家人真正意義上的遷居發生在八王之亂與五胡之亂的時期。

秦漢時期,胡人開始覬覦中原,甚至不斷往中原地區縮進,大有圍堵中原地區之勢,直到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爆發,西晉內部四分五裂,胡人伺機而動,率兵進軍中原地區。在這接下來的一百多年中,胡人與漢人交替建立了十幾個政權,亂世震盪,民不聊生,胡人不僅廢掉漢人的農田,放起了牛羊,而且還將漢人統統虜來當奴隸,更有兇殘的胡人甚至飲漢人的血,漢人幾乎在這一絕境中滅亡。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直到亂世過後,漢人才開始逐漸吸收周圍民族,從而保證自身族脈的延續和發展。客家人正是在此時移居至湖北、安徽、江蘇一帶地區,東晉王朝在此期間給予了包括客家人在內的中原移民不少優厚待遇。

第二次遷居發生在唐朝,安史之亂過後,唐朝走向滅亡,而在此時又天降災荒,不少官府趁機斂財,蠶食剝削百姓,許多城裡人跡罕至,一片蕭瑟頹敗之勢。而這還不是最差的,沒多久便爆發了黃巢起義,一時間戰火紛飛,而僅有贛南、閩西南和廣東東北尚未波及,於是客家人便紛紛遷至此地定居。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客家人第三次大遷移發生在南宋時期。彼時宋高宗剛剛在臨安建立南宋政權不久,絕大多數漢人都跟隨宋高宗一同南遷,在元兵入侵時,文天祥率兵抵抗元軍,在贛閩粵交界處的客家人見狀也紛紛自覺從軍,為國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正因如此,當地才有了客家人“男執幹,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的美譽。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還有一部分客家人,為了躲避戰爭,尋求安穩的生活,並沒有停下遷移的步伐,反而繼續南遷,來到了廣東。在當時,戶籍有了“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由“客籍人”改稱為自己為“客家人”,這邊是“客家人”名字的由來。

在此之後的幾次遷移,都是發生在清朝時期,一次發生在清兵入關,客家許多忠義之士參與反清,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得遷居。另一次則是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時,不少客家人跟隨鄭成功遷居臺灣。還有一次發生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期,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起義軍接連被殺,這次動亂迫使一部分客家人再次遷移,輾轉至海南廣西等地,甚至還有些客家漂洋過海遷居至異國他鄉。

中國這個地方的人才是最純正的漢族,其語言雖然聽不懂,卻很動聽

昔日在廣東福建安定下來的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反而成了最為純正的漢人,他們的語言被稱為客家語,也是流傳下來的最純正的漢語。相對於如今的漢語而言,客家純正的漢語反而聽上去十分晦澀,但是他們的語感卻十分動聽,讓人聽上去感到十分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