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被“妖魔化”的兩歲!

“你家孩子多大了?”

“兩歲了。”

“兩歲?那你可不容易啊!辛苦吧?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不好帶,我們都經歷過的,忍忍吧!長大一點就好了。”

兩歲的孩子一言不合情緒就失控,大哭大鬧;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大喊大叫;什麼事情都想自己來,拒絕幫助;每天掛在嘴邊的就是“不”,“不要”,“不給”,“不行”。

被“妖魔化”的兩歲!


但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真是俗話所說的“可怕的兩歲”嗎?還是孩子在生長髮育道路上的一個經過?

孩子2—3歲時心理發展的轉折期,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反抗期”,俗稱“可怕的兩歲”。

1,會出現自我的認識,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

出現佔有的意識。我就是我,玩具是我的,零食是我的,所有的都是我的。

有自己的意願,不聽父母的要求,我要幹什麼就幹什麼。

會說出“媽媽去幫我拿玩具”,“媽媽給我餵飯”,這樣的語言指使別人。

有自己的想法,常說“我來穿”,“我來關”這樣的語言。

2,兩歲的孩子認識能力提高,也就是會“想”。

一歲之前的寶寶要不到蘋果會哭,但容易哄,只要你轉移他的注意力,他一會兒就忘記了蘋果。兩歲的孩子就不行,他不但會要還會想,不給他蘋果,他看到其他吃的就會想起蘋果,所以就不停的哭、要。因此覺得兩歲以後的孩子特別愛哭。

3、孩子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標準,也就是父母眼中的“歪理”、“反抗”。

媽媽衣服不是那樣的穿,是這樣穿的;媽媽積木不是那樣搭的,要這樣搭;總是有他的一套小歪理。

我不吃飯,我不睡覺,我不……總是把“我不”,“我不要”掛在嘴上,反抗父母的決定。

被“妖魔化”的兩歲!


樂樂媽媽發現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這段時間特別讓人頭疼,出門非要自己鎖,不讓就哭;電梯非要自己按,不讓就哭;衣服非要自己穿,不讓就哭;讓吃飯,孩子說“不”;讓睡覺,孩子也說“不”;反正家裡每天不是孩子的哭聲就是他反抗的聲音。

當孩子出現這一系列的表現時,我們要平靜面對,陪孩子一次面對成長路上“可怕的兩歲”。

1、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比如隔壁孩子搶我玩具”,在大人眼裡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寶寶眼裡就是天大的事,很重要,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想法。

2、適當尊重寶寶,比如寶寶想買一件玩具或一件衣服,可以讓他自己選擇顏色和類型,讓孩子有一種自我做主的感覺。

3、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無論孩子在哭泣、發脾氣還是哭鬧,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大聲指責,可以安慰孩子等他安靜下來,傾聽原因,耐心解決。

4、給寶寶制定原則,給予選擇的同時制定一定的規則,當他觸犯規則時給於一定的處罰,比如坐小板凳,站陽臺等。

5、多表揚、鼓勵孩子少抱怨,父母的真心表揚有利於孩子好習慣的堅持,所以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時父母要發自內心的表揚,而不是敷衍。孩子做不好事時不要抱怨孩子沒用,多鼓勵孩子,不要讓孩子失落。

6、恩愛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裡是健康、陽光的。

被“妖魔化”的兩歲!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千千萬萬的砍,作為父母的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陪孩子一起面對,一起解決,一起成長。“可怕的兩歲”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安然接受,合理應對,孩子會健康的長大。

“可怕的兩歲”是被“妖魔化”了的兩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