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河南的最南端,到底算南方還是北方?流經信陽北端的淮河

,使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以南的信陽從不認為自己是北方城市,但在其他南方人的眼中,信陽這個河南城市,卻又不那麼“南”。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信陽地理位置。繪圖/Paprika

作為“北國江南”的信陽,有著縱橫密佈的水系、層疊的梯田、鬱鬱蔥蔥的茶園、綿延的大別山脈,使這裡交織著黃河流域的豪邁與江南景緻的溫婉。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信陽溮河。圖/圖蟲·創意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在大別山上遠眺。攝影/石耀臣

位於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之處,信陽向來有著“豫風楚韻”的說法。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三種類型迥異的文化體系在信陽交織共融,共同塑造了信陽的獨特氣質。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攝影/石耀臣

在這種交融氣質的影響下,信陽人有著許多不同於河南的地方。比如信陽人不會說河南話,也不可一日無米。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光山縣紫水塔。攝影/晏榮榮

信陽方言為何與河南方言有著如此大的差異?明朝末年,李自成揭竿起義,率軍南下攻陷了光州(今信陽潢川縣),並殘忍地

下令對光州進行屠城。清朝建立後,清政府下令讓江西南昌、九江(時值湖廣、閩、贛填四川)等地的百姓遷往信陽,填補這座城市的人口虧空,贛語和客家話便成為了主體方言。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光山縣淨居寺。攝影/晏榮榮

因為地緣的因素,信陽一直與湖北、安徽往來密切,並且深受影響。於是便有了北部方言更接近於中原官話,南部接近於江淮官話,西部頗受湖北方言影響的局面。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信陽潢川張集鄉夏季農田風光航拍。攝影/賣藝的

崎嶇多水的信陽,留給小麥的種植面積並不廣闊,卻給水稻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米飯自然代替了麵食,成為了餐桌上的主角。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鸕鷀的絕技。攝影/晏榮榮

有了飯,菜也不能含糊。產自“豫南明珠”南灣湖的南灣魚,加上鱖魚、鯽魚、青魚、鱔魚、魴魚,帶來了魚丸、烤鯽魚、乾煸白魚條、商城筒鮮魚、潢川紅燜甲魚等百種吃法。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熱乾麵以及固始鵝塊。圖/網絡

與傳統豫菜相比,信陽菜深受楚文化影響,口味偏重、偏辣

。野味兒、醃菜、臘肉,地鍋飯、烤魚、石涼粉、酥油火燒、固始鵝塊、餈粑、勺子饃、熱乾麵(與武漢熱乾麵略有不同,添加了雞湯等小料)等等美食,絕對滿足每一個吃貨的胃。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信陽溮河港毛尖茶山上。圖/圖蟲·創意

吃完飯,再悠悠閒閒來杯茶。茶樹是信陽在河南又一項特立獨行的存在。層疊的梯田、朦朧的雲霧,是茶樹最喜歡的生長條件。信陽毛尖是此中的佼佼者,葉片細、圓、光、直,茶香醇濃。

河南信陽,到底有多不“河南”?

信陽毛尖。攝影/晏榮榮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信陽的氣質都融合著方方面面的特質,也正是這種混雜與包容,使信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你喜歡這座城市嗎?

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