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自古有“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那麼是如何而來的呢?

自古有“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那麼是如何而來的呢?

“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的原話是:“無過雷池一步”,意思是要溫嶠坐鎮防地,別越過雷池到京城去。後用“不敢越雷池一步”來表示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和範圍。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庾亮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長,是庾琛的兒子。庾亮的姿容俊美,善於言談議論,喜好老莊之學,為人嚴肅莊重,一舉一動遵禮而行,即使在閨閣之中,也並不需要嚴教,就能自守禮法。時人把他與夏侯玄、陳群相提並論。庾亮十六歲時,東海王司馬越要徵辟他為掾屬,但庾亮沒有接受,隨其父住在會稽。他儼然自守,人們都有些顧忌他的方正嚴峻,不敢隨便接近他。

自古有“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那麼是如何而來的呢?


永嘉元年(307年),晉元帝司馬睿任鎮東大將軍時,聽聞庾亮的名聲,徵辟他為西曹掾。二人相見時,元帝看到庾亮的儀表風姿,大喜過望,非常器重他,還要聘庾亮的妹妹為世子(司馬紹)妃,庾亮反覆推辭,元帝不許。後來又轉任丞相參軍,參預討伐華軼有功,受封都亭侯,再轉任參丞相軍事、負責文書抄寫整理的工作。東晉建立之初,庾亮被拜為中書郎,領著作事務,在東宮侍講。他所講授和解釋的內容,大多都被人們稱許。他與溫嶠同為太子司馬紹的布衣之交。當時元帝正以法家思想治理亂世,把《韓非子》賜給司馬紹,庾亮認為申不害韓非子的刑名權術之學,嚴厲苛刻有傷禮義教化,不應該多留心這些東西,司馬紹對此也很贊同。後來又遷任給事中、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當時王敦駐地在蕪湖,元帝讓庾亮前去拜訪王敦、商討國事,王敦與庾亮交談,不覺移動座位靠近庾亮,之後感嘆道:“庾元規的賢能,遠遠超過了裴頠呀。”於是上表推薦他為中領軍。

自古有“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那麼是如何而來的呢?

在晉成帝即位後擔任中書令,掌執朝政。當時西部邊境很不安寧,庾亮推薦大臣溫嶠到江州任刺吏。

  不久,庾亮接到一個報告:歷陽太守蘇峻企圖謀反。庾亮沒有馬上採取果斷行動,而是想騙蘇峻到都城建康來做大司馬。大臣們認為這個方法不妥,溫嶠也寫信勸阻,但庾亮不聽。

  蘇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後,敏感地覺察到朝廷已對自已生疑,於是索性發兵進攻都城。溫嶠得到這個消息,一方面請求庾亮允許他率兵從小路進入建康保衛京都,一方面號召將士們作好各種準備。

自古有“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則成語,那麼是如何而來的呢?


  不料,庾亮對蘇峻的反叛力量估計不足,認為溫嶠那裡的防務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來護衛都城。他寫信給溫嶠說:“我對西境敵人的擔心,超過了對歷陽叛兵的擔心,你必須留在原地,不要越過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縣東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流到安徽省望江縣東南積水而成的一個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過雷池到京都來。

  由於庾亮低估了蘇峻反叛的力量,溫嶠在江州按兵不動,結果蘇峻進攻建康時沒有受到大軍阻擋。儘管瘐亮率軍迎戰,建康還是陷入了蘇峻之手。

  庾亮趕緊去投奔溫嶠。溫嶠並不責怪他,而是請他守衛白石營壘,自己加緊操練水軍,準備殲滅叛軍。

  蘇峻的一萬士兵很快抵達白石,與僅有二千人馬的庾亮展開血戰。庾亮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擊退了叛軍。後來,庾亮、溫嶠等人終於殺掉蘇峻,平定了叛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