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日本二戰投降,為什麼現在又這麼發達呢?

用戶7932279284910


首先,明治維新時期,兩次工業革命在日本交叉進行,日本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戰後日本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其次,二戰結束後,美國推動日本進行民主改革,以剷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係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第三,1948年後,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開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美國先是一再削減直至免除日本的戰爭賠款,並將已拆遷的工業設備發還日本,還長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質。第四,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日本大量採購軍火和給養,日本通過商品和勞務得到大量“特需”收入。朝鮮戰爭促使西方各國擴軍備戰升級,掀起了一股採購物質熱,又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敞開了大門。第五,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第六,日本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第七,日本政府提出了有計劃的目標,並制定了各項具體的計劃。政界人物指導各部門的工作,並與企業界保持密切的聯繫。日本政府在計劃經濟時有兩大特點,一是強調基礎 ,二是強調前瞻與發展。在強調基礎上,優先發展煤鋼兩大產業。在前瞻與發展上,把握住經濟發展的潮流,制定大膽的發展計劃。


教育新未來


1945年,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宣佈投降,中國經過14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且日本的戰敗投降,也標誌著持續6年的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不經收到了審判,而且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發展收到很多限制,加上常年的對外戰爭,日本國內的經濟幾乎崩潰,國家一片狼藉。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在這種殘酷的情況下,日本居然在短短几年的世界就恢復了元氣。

時至今日,日本已然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實力已經不比中國弱,在許多高科技領域甚至還遠遠超越了中國,這也是日本敢於同中國叫板,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經常參拜“靖國神社”的最大底氣。

日本能夠在戰後發展如此之快,這三個原因功不可沒。

第一個原因,日本在二戰期間掠奪了大量的財富。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和中國進行了8年的大戰,佔據了中國大片國土,日軍所到之處,只要是值錢的東西一件都不放過,而且,日軍還從國民政府的金庫得到了大量的資金,不僅如此,日本一直奉行以戰養戰的政策,他們沒佔領一個地區,除了野蠻的掠奪之外,還要探查中國的礦產資源,通過開發中國的自然資源,來彌補他們的戰爭消耗。後來二戰爆發,日軍席捲了整個東南亞地區,從中掠奪了大量的財產和資源。

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日本早已將掠奪的財產暗中轉移,加上中國放棄了向日本所要戰爭賠款,使得日本在戰後恢復的資金更加充足。

第二個原因,日本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礎

日本在二戰時期,不僅有著完整的工業基礎,還有著世界第一的海軍,可見,日本在當時的各項技術都處於世界的前列,所以,日本在戰敗之後,利用之前留下的工業基礎,可以很快的恢復實力,而中國在取得抗戰勝利之後,有進行了解放戰爭,發展的時間推遲了好幾年,而且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因此發展比較艱難,速度與日本相比也比較緩慢。

第三個原因,日本缺乏資源,因此對國家的科技發展異常重視,他們希望用先進的技術來彌補資源匱乏帶來的劣勢。日本在科技上的投入十分巨大,這也是日本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這個問題還可以同問,為什麼日本和德國同屬二戰的戰敗國,現在為什麼還這麼發達?

首先,這場戰爭的規模空前,對雙方的破壞都是巨大的,這使戰勝的國家同樣也遭受同樣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甚至因為像德國和日本在戰爭的進程中的大部份時候,戰爭都是在別的國家的領土上進行的,這樣就有可能雖然最後戰敗,但損失依然小於對方的情況。

先說歐洲,英國和法國作為戰勝國,在戰後的經濟發展上確實是稍遜一籌的,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先是德國被肢解,作為德國文化核心部份的普魯士地區被從德國劃分出來,由蘇俄和波蘭瓜分,並且德國也被一分為二,並且由蘇聯和美國進行軍事佔領,這使德國在國家力量上遭到徹底的削弱,進行軍事報復的可能已不存在,這在國家主主義者的眼裡可能是奇恥大辱,但是對德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反而還是一種新的機會,因為徹底地解決了德國的軍事威脅,這讓作為戰勝國的同盟國方面在經濟上最終對德國網開一面,並沒有提起鉅額的戰爭賠款,這以使雙方的經濟重建處於同等起跑線上,但是,傳統的歐洲兩強經濟基礎建立在廣闊的殖民地的輸血之上,而這場戰爭英法兩國並沒有通過獲得新的殖民地而使戰爭的損失獲得補償,反而因為這場地戰爭而失去了絕大多數的殖民地,可以說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英法兩國在經濟的發展上最終落後於德國。

至於說這場戰爭徹底消滅了德國的容克貴族,相當於德國藉助外力進行了一場社會革命,為德國社會的全面發展破除了制度上的障礙,這一角度山人曾經闡述過,這裡不再展開。

而在亞洲這邊,日本的發展邏輯也和德國類似。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已經是世界上的幾大強國之一,二戰雖然說重創了日本,但它的亞洲敵國遭受的損失更大,並且戰勝日本的決定性的力量是美國,所以在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上只有美國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使日本的亞洲敵國無法通過榨取日本獲得補償,這使亞洲的日本敵國雖然獲得了戰勝者的名譽,卻沒有收穫作為勝利者應得的成果,所以這場戰爭並沒有改變日本是亞洲的一個發達強國的格局。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崛起雖然也少不了美國的扶持,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日本雖然被傳統的中原王朝稱為蕞爾小國,卻忽略了日本遠在明治維新之前就是一個強國、或者說日本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明類型一直保持著活力!我們一直說日本是中原王朝的學生,但今天山人覺得此說大可值得商榷,最起碼從民族的戰鬥力上,中原王朝就遠遠不如,不說別的,就說當年日本能擋住蒙元王朝的進攻,就說明日這本內部藏著一種強悍的戰鬥力,這是中原王朝不能比的,如果說日本曾經是中原王朝的學生,那麼可能只是學了這個老師可能的優秀的方面,壞處一點也沒學去。比如絕對君主制就沒有學去,中原王朝的郡縣制也沒有學去,日本直到明治維新之前都是封建制,這使近兩千年來日本都和中原王朝在政治基本盤上有根本的不同,如果說有相似之處,那也更像是我們的先秦,和歷代的專治王朝也沒多少雷同之處,如果真要找一個相類的例子,那就是歐洲,從政治格局上,日本都是更像歐洲,而不是中原王朝。

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是一種成功,而清朝的洋務運動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日本在二戰後的迅速崛起決不是某些政治人物決策的結果,而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雖然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文化混血,如今高度現代化而依然古風猶存,可見本民族文化蓄積之深厚, 日本自稱是萬世一系的皇國,雖然說是一種對本民族歷史的自許,但日本的封建制保證了社會在漫長的歷史時光中的基本穩定,避免了像中原王朝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劇烈動盪中造成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使整個社會保存了更多的元氣,這可能是能在戰爭結束之後能迅速恢復和崛起的決定性因素。

一般認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為美國的大力扶持,因為要對抗蘇聯的原故。山人認為,這樣的觀點大大高估了美國在日本崛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或者是日本某些政治人物正確決策的結果,但一個疑問是,同是被美國佔領控制的菲律賓,而且美國控制得更深更久,但至今仍遠遠被擋在發達國家的門檻之外,而為何唯獨日本在亞洲所有的國家中一枝獨秀?

二戰結束,雖說日本是無條件投降,但美軍畏於日本強悍的戰鬥力,所以才動用了毀天滅地的原子彈,山人這裡絕對不是贊同軍國主義,只是想表達一個思路,日本之所以在明治維新之後變得這樣厲害,可能正是從那時起,日本的天皇、或者說中央政府,獲得了類似於中原王朝那樣的絕對權力,可以對國家力量的極度調動,而這一力量,正是長期的封建制所保存的,這類同於中原王朝在漢初實行輕徭薄賦,藏富於民,而在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的中最終將這份蓄積消耗一空類似。

以上只算是山人的一些思緒,很綾亂,山人想表達的是,日本的強悍是遠在明治維新之前,漫長的封建制積累的結果,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政府獲得了汲取這份力量的手段。也就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時期。現在的發達只是日本的正常狀態,而如果不是美國的介入,日本大概率的會在專制集權的道路上耗盡封建時代蓄積的國力,而從此一蹶不振。但就算如此,軍國主義也大大消耗了日本的元氣,士道武道都已淪喪,現在也就是在經濟上還算一個大國,而一切有關這個民族的光榮,俱往矣!


皓月千山


日本二戰之後經濟的崛起

首先二戰之後,美國控制了日本,並給予大量經濟援助;其次日本通過農地改革和解散才閥,加速了資產階級民主化進程,對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最後是抗美援朝,日本對美國出售軍事物資,大賺了一筆。

1946年11月3日公佈新的《日本國憲法》,極其重視教育,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一系列改革。日本迎來了一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在1960年~1970年期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並且在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與美國,歐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經濟發達有三

  1. 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政府認為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始終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並且投入大量資金,興修學校,完善教育機制和體系。
  2. 受益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工業革命日本因為受制於美國,不得進入軍事工業領域,所以日本專心發展製造和民用產業,因為沒有軍事工業投資的拖累,日本成為了冷戰中收益最大的國家之一。
  3. 政府政策的靈活使用和講究實用,為了得到美國援助,不惜以駐軍為代價,主動改善與鄰國關係,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對內實事求是,一切以發展經濟為先,制定各種符合國情的發展策略。

總體來看,日本經濟發達,有國際和國內原因,有科技和教育原因,既有歷史的機遇,也遭受過打擊,一路風風雨雨,現在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芬芳杜若


日本隨著二戰的戰敗,日本的發展成就毀於一旦,戰爭讓日本男性勞動力銳減,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到處是流離失所的饑民。不僅資源匱乏還欠了一屁股的戰爭賠款。

日本能夠崛起,其實美國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戰敗後的日本非常窮,全國的饑民總數多得嚇人,若不是美國上將麥克阿瑟給日本拉來了糧食援助,許多日本人都會餓死。

解決了吃飯問題,可還有人口恢復的問題,二戰後日本人口銳減到6000萬。國家重建需要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這是當時許多囯家面臨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採用了一個很無恥的辦法,他們竟然把女性結婚的年齡下調到13歲。日本人為了達到目地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此外,日本的發展還需要原始資金。而日本積累的原始資金都是在二戰中掠奪來的。我們知道上個世紀50年代後,美國在東亞打了兩場大仗,分別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朝鮮戰爭打了3年,越南戰爭打了20年,其中美軍的後勤補給很大部分都是由日本提供,這可是很大一筆錢,就這樣日本賺的盆滿缽滿。日本大發戰爭財,確實讓人感到很不齒,也為日本在二戰後的崛起備足了發展的基金。


王玉潔507


日本到底有多發達?

衡量發達國家的標準一般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科學技術水平、國民生活水平。

  • 2012年,日本人均GDP達到頂峰,為48603.5美元,雖然近年來有所回落,但一直排在世界30名左右。
  • 日本的工業極其發達,尤其是金屬工業和機械工業,在機械工業中,汽車、機床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截止至2019年,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已經多達29人,其中大部分來自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另外,為了抵消人口紅利,日本的很多工廠已經用產業機器人代替人工。
  • 2018年,日本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909,世界排名第19,屬於極高的水平。

顯然,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戰對日本的影響

二戰期間,日本發動戰爭,不斷侵略他國,最終被反法西斯同盟擊敗,日本本土也滿目瘡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但不可否認的是,依靠其掠奪的財富,日本在二戰期間一直處於快速發展中。

1937年,日本的GDP為66.6億美元,1945年,日本的GDP為175億美元,在其他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的時候,日本的GDP默默翻了兩倍多。

與此同時,日本在二戰期間的工業發展迅速,工業基礎雖然比當時的歐美國家差一截,但也就比他們差,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後起之秀,日本當時的工業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此外,二戰期間,日本在富國強兵的同時,在學校教育上也沒落下。有一個數據是,早在1930年,日本士兵的小學畢業率就高達46.6%,這在當時顯然是一個很高的數據。

二戰後,日本學者對日本本土的經濟損失做了一個精確的統計,共損失25.4%,這個數據並不小,但相比日本所掠奪的財富,就不值一提了。

顯而易見,二戰期間,日本在給周邊各國帶來災難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當然,二戰也給日本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失去了部分國家權利,留下百廢待興的艱難局面,但從發展的角度上,日本的底子也絕對不算差。

總而言之,從某種角度上來看,二戰給日本帶來的積極影響要比消極影響要大。

日本在戰後為何成為發達國家?

  1.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就廢除了很多封建制度,而二戰後,日本又進行了廣泛的社會改革,消除了不少制約經濟發展的弊端,為日本經濟迅速實現現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日本對教育業的持續重視,早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就已經開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二戰後日本軍費的限制反而讓日本將精力投入到了其他領域,尤其是教育業,很大程度上,擁有了知識就擁有了財富。
  3. 美國的扶持,出於戰略目的,美國在二戰後對日本既提供貸款,又進行技術轉移,各種優惠政策也不少。二戰後,美國參與的多次戰爭都以日本為後勤,又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
  4. 日本對企業和設備的投入巨大,經濟復甦後,日本並沒有立馬進入燈紅酒綠的生活,而是將資本大量投入到企業和設備中去。這一期間,日本企業的規模開始壯大,大大小小的企業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與此同時,日本引進的各種技術也得益於教育的普及和資本的積累進行大面積的革新。
    (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圖為世界範圍內日本GDP佔比)
  5. 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機遇也很重要,在日本經濟崛起的二十年間,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浪潮產生了很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作為當時世界上十分重要的材料加工及出口國,市場一下就大了起來,日本企業的實力更加雄厚,日本也成功轉型為輸出型國家。
總結:日本雖然在二戰中戰敗,但這並沒有對其戰後經濟恢復產生較大的影響,而戰後日本的相關政策和一些歷史機遇則促進了日本經濟、工業、科技的發展,使日本成為發達國家。


歷史小屋


作為戰敗國,日本簽署了投降書,但是現在日本又這麼發達,原因需要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來分析

從國際方面來說,日本戰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的幫助。二戰的時候,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此期間,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在《硫磺島家書》、《血戰鋼鋸嶺》等影視劇中有所體現。二戰末期,美國和蘇聯兩大國同時進攻日本,蘇聯佔據了北方四島,而美國則佔據了日本本土。

按理說,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美國佔領期間應該是打壓日本的。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世界主要矛盾變成了美國和蘇聯的矛盾,冷戰的發展使得美國改變了對日本的策略,開始扶持日本發展,想把日本培養成抵抗蘇聯的馬前卒。

從政治方面,美國輕判日本戰犯。包括日本天皇在內的很多戰犯都逃脫了處罰。天皇沒有受到處罰,使得日本人心中的偶像和信仰還存在,很多戰犯沒有處罰,也穩定了日本的政治秩序。比如原本被判處有期徒刑的重光葵,很快便被釋放,成為日本外務大臣。

從經濟方面,美國為日本提供了很多貸款。戰爭期間,日本經濟遭受重創,連首都東京都遭到了大規模的轟炸。要想發展,自然離不開錢。此時美國的各項援助及時到賬,有了資金支持,日本經濟便有了血液,各項工業也都開始發展。

從外交關係來說,日本幾乎沒有賠款。按照慣例,戰敗國都是需要賠款的。戰爭賠款是個沉重的負擔,當時一戰後,德國正是因為戰爭賠款過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元首上臺,發動二戰。但是在美國的主持下,很多國家主動放棄了對日本戰爭賠款的要求,這也讓日本減輕了很多負擔。

從日本國內來說,一是基礎好底子厚。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圖強,國力不斷上升,數百年的努力,讓日本沉澱了厚重的基礎。通過連年對外戰爭,日本從朝鮮半島和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包括煤炭、鋼鐵等資源,以及多次索要的戰爭賠款,這讓日本的工業實力大大增強。

早在1922年,日本便建造了航空母艦。二戰期間,日本擁有25艘航空母艦,可見其工業製造能力很發達,而我國近幾年才有了自己製造的航母,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兩國工業水平的差距。

二是日本人的勤勞和創新。我們都說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但勤勞不僅僅屬於我們,日本人同樣非常勤勞。戰後為了經濟的恢復,多少日本人夜以繼日,加班加點,這才有了戰後日本經濟的騰飛。

日本也是一個善於創新的民族,而且對於產品精益求精。所以日本的很多工業用品,在世界上都頗受歡迎,日本車、日本家電,都曾經是世界知名的品牌,松下、東芝、尼桑、佳能……

三是日本的國民素質。我個人對日本並沒有好感,也拒絕使用日本產品,但是日本人的一些行為不得不令人佩服,比如日本的國民素質。一個國家想要獲得經濟上的騰飛,成為發達國家,良好的國民素質必不可少。在這點上,日本的國民教育做得很好。

日本是個經常地震的國家,但是因為經常演習,所以每次地震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傷亡。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時,災民數量眾多,但是不管領取物品還是撤退,都能按照要求,有組織、有秩序,再對比國內一些哄搶行為,確實令人汗顏。

當然日本戰後經濟這麼發達還有很多原因,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薄之見,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一盞清茗


日本在戰後的經濟狀況甚至不如當時的中國,但是日本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就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二強的國家,它崛起的很多的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

美國扶持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向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在二戰時期也是世界的軍事和經濟強國之一,因此日本擁有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良好的經濟基礎。雖然經歷了戰爭但是日本的本土是被美國獨立佔領的,不向德國被分區佔領。

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成為了美軍輸送軍事物質的橋頭堡,日本得到了美國大量的援助,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由於此時的周邊國家也在努力的恢復經濟因此這為日本經濟的騰飛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讓日本專心經濟的恢復發展。

重視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

戰後的日本非常注重教育的發展,即使是國家最困難的時期教育投入依舊在繼續。良好的基礎教育為日本經濟的恢復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幫助日本藉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本非常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高速鐵路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標誌,交通的便捷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也讓日本的金融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作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當然這也激勵著我們去不斷的追趕和超越,日本的成功是自身實力的體現,也是二十幾年快速發展的最終結果。


秋雨魯北說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二戰軸心國裡的三個國家,除了意大利戰前戰後一個樣,都是歐洲的軟肋,德國和日本現在都混的不錯的。

至於說日本為什麼在二戰中失敗投降,本土被美國砸了兩顆原子彈,現在還是這麼發達,這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掠奪

日本在戰爭中,對東南亞各國進行了挖土刨根式的掠奪。

僅中國東三省,日本就從東北三省掠奪去了數不清的林木、煤炭資源。當時日本還把大量的日本人遷到東三省定居,在經濟方面對東三省人民進行打壓,試圖將這裡變成日本的海外殖民地。

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從中國搶掠去了大量的珍貴文物。

對於菲律賓等國,日本也沒有放過,不但搜刮金銀財寶,還將大量的平民擄掠去太平洋島上做苦力。

美國的支援

雖然美國在二戰中,在太平洋上與日本展開了慘烈的作戰,甚至還在日本砸下了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極大的打擊和損失。

但是戰後,美國成了日本的佔領國,日本也很快調整政策,從仇視美國變為崇拜美國,學習美國,積極抱緊美國這個盟友的大腿,心甘情願做美國的走狗。

於是,美國對日本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援助,幫助日本的經濟快速起步,美國還在日本大量駐軍,雖然日本需要上繳一筆不菲的開支,但是相比起自力更生的國防支出,那真是很划算的一筆買賣了。

不過,美國只是把日本當做自己在亞洲的話事人,為了方便參與亞洲事務而佈置的馬前卒。

當日本經濟快速騰飛,GDP超過美國GDP60%時,美國人毫不留情的出手,“廣場協議”讓日本的泡沫經濟立時崩潰,到了今天還沒喘過氣來。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歡迎評論交流。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自身原因:1、日本是二戰的三個軸心國之一,其經濟、軍事、國力在整個國際上都比較強的,特別是其重工業非常強勁。而二戰基本沒有破壞其本國的重工業體系,雖然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毀滅掉了,但其餘地方保留的非常好。

2、日本的經濟形式,我們都知道日本的企業基本都是家族企業或者是小集體的組織形式,所以其經濟發展基本靠家長或者組長的智慧帶領整個企業發展的。

3、日本的教育體系非常好,其國民的整體教育水平相當高,特別是大學教育。在以前我們的留學生非常多就可以提現出來了。

國際原因:1、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命真的很好,雖然當初戰敗,但是美軍進駐後其基本不需要擔心被人打,也就是背後有大佬,不用怕,可以專心發展經濟。而且又剛剛好遇上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需要大量的軍工用品。而日本的工業體系非常好,又離戰爭地點非常近,非常適合提供軍工用品。

2、朝鮮戰爭後,國際形勢相當穩定,而且當時剛剛好是美蘇進行軍備戰爭,而日本正是利用這一點,專心發現經濟。所以當日本經濟發展起來的時候,美國都驚訝的要急忙的制裁日本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