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大連西崗區建設“文明樓院” 描繪“新藍圖”

“夫子園”,這棟位於西崗區大勝街53—69號樓的大院,始建於1986年。因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大部分都是退休教師而得名,現在這個院子又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名字叫“長壽院”。大院裡129戶居民,多數都是老坐地戶,90歲以上8人,80歲以上20餘人。開展文明樓院建設以來,街道出資為大院安裝了閱報欄,健身器材,修建了花壇,居民動手繪製了核心價值觀主題牆。居民們非常開心,他們自發地成立了院委會,現任院委會主任劉崇治、副主任劉興宇,都是大連市第一中學退休的老校長。在他們的帶領下,從60多歲到90多歲的“老志願者”們煥發了青春,相繼成立了樓院宣傳隊、巡邏隊、調解隊、環保隊。當文明人,做文明事,讓住在這裡的居民個個心情舒暢,家家溫馨和睦,一派祥和的景象,難怪院裡長壽老人越來越多。2016年這個樓院被評為大連市文明樓院。

重在建設:文明樓院描繪了美好生活“新藍圖”

讓自己居住的樓院成為環境優美、設施健全、鮮花簇擁、鄰里和諧的文明樓院是群眾的熱切期盼。西崗區委、區政府把文明樓院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持續推進,全區1170個“棄管樓”得到全面改造,修建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安裝防盜門、推進“暖房子”工程、維修擋土牆,為居民修花壇、搭涼亭,安裝健身器材。在社區興建了7個市民大舞臺,70%樓院實現了“微更新”。居民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開展活動有了場所。

要達到“文明樓院”的水平,不僅有區財政的投入,街道、社區還動員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文明單位鼎力支持,實現 “八個好”的目標,即樓院管理機制好、骨幹作用發揮好、鄰里團結互助好、誠信文明風尚好、文化活動效果好、公用設施維護好、衛生整潔環境好、群防群治穩定好。“八個好”讓居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生活有了新期盼,文明素質也得到明顯提升,很多居民自發地找到街道、社區,要求優先在自己家門口建文明樓院。家住日新街道平等社區的李大爺,過去因為院子裡蚊蠅滋生,汙水橫流,已經搬到兒子家住了多年,現在又搬了回來,逢人常驕傲地說“建好文明樓院後,我們家的房子都升值了!”

弘揚新風:文明樓院搭建了展示文明“大舞臺”

文明樓院建設提升了城區建設品質,建設管理更有溫度。許多居民自費粉刷樓道、種花種草、認養花壇。有繪畫特長的居民還在樓體上繪製成語故事、美德故事,在樓道里掛起樓長寄語、生活服務指南、黨員志願者承諾板。社區主動引導,利用重大節慶日,在樓院舉行升旗儀式。傳統節日,樓院居民歡聚一堂包粽子、吃葡萄、品月餅、釀美酒,舉辦鄰里趣味運動會、百家宴等活動,增進了鄰里和睦。樓院裡鄰里之間互動頻繁,舉辦“靚在樓院”家庭才藝擂臺賽、“美在樓院”攝影比賽、“學在樓院”居民書畫大賽等創建活動。

在文明樓院建設中,一批批群眾身邊的好人湧現出來,他們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家住人民廣場街道勝利社區的“大連好人”徐本林,每個週六都到社區志願服務大集為居民修鎖頭、配鑰匙、磨刀。站北街道的“大連好人”蔄澤龍,鄰居家煤氣洩漏引起大火,他毫不猶豫地衝了進去,擰死閥門,避免了一場事故。他不顧個人安危的舉動,讓“共產黨員”這個稱呼在樓院裡叫得響亮。在建設文明樓院過程中,一批具有特色的“睦鄰園”、“溫馨港灣”、“和睦苑”、“團結樓”、“公民道德主題街”等文明樓院、樓群,成為百姓家門口的公民道德宣傳陣地,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群眾的生活中。

自我服務:文明樓院構築了新時代社會“大和諧”

社區黨委、居委會深入樓院,深入家庭,召開居民大會,成立樓院事物協商委員會,共商樓院建設大計。居民們紛紛參與,獻計獻策。黨員志願者還建立責任區,承包花壇綠地。越來越多的居民們走出小家,融入社區大家,參與到文明樓院建設中,自覺成立一支支道德宣講、治安巡邏、鄰里互助、民事調解、法律援助、文體活動等服務隊伍,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白雲街道天池社區過去環境較差,鄰里間容易產生矛盾糾紛,社區裡的“有心人”利用小街的兩側牆面畫上栩栩如生的圖畫,用古香古韻的詩詞裝飾兩個修葺一新的樓院,在改善了老舊樓院生活環境的同時更是拉近了兩個樓院之間的鄰里關係,街道還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 “清風苑”和“正氣園”,大家親切的稱“清風正氣姊妹院”。“創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諧家園”的理念在群眾中達成共識。

各社區還組織居民舉辦文明和諧大家談、大家畫、大家拍、大家管等系列活動,調動居民積極性踴躍參加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居民群眾在參與中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質,講文明、講禮儀、講團結、講互助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通過文明樓院建設,環境變美了,鄰里關係和睦了,治安案件減少了,公共設施有人愛護了,老百姓的心氣更順了,生活在西崗區的居民群眾幸福指數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