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多模塊、大布局——每個風口,這家企業都在起飛!

多模塊、大布局——每個風口,這家企業都在起飛!

999特約小微言

傾聽行業聲音,還原行業軌跡,尋找行業榜樣。自2018年5月起,中國藥店官方微信獨家推出“百大連鎖藥店巡訪活動”,中國藥店採編隊伍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訪查並紀實撰寫,受訪對象還將同步進入“2018中國藥店最佳經營創新獎”候選榜。本次活動由中國藥店雜誌社主辦、華潤三九協辦。本期我們走訪的是甘肅德生堂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霞。

近幾年,甘肅德生堂醫藥科技集團連鎖門店的發展模式可謂雙管齊下:在甘肅,以600多家直營店深耕本地市場,並不斷在呈狹長地勢的蘭州本地填補行業空白;放眼全國,則以加盟店的形式大範圍佈局,擬定合同、改換門頭後,由專業團隊對加盟門店進行全方位培訓,力求將能力參差不齊的加盟商與德生堂的銷售理念、服務能力等持平。

多模块、大布局——每个风口,这家企业都在起飞!

與此同時,甘肅德生堂幾乎每個行業風口均未落下——近百家旗下的111醫藥館紮根全國各地;天貓、京東及111醫藥館官網等平臺組成B2C業務;通過藥士達與在線抓藥免費代煎的中醫到家等不斷優化送藥上門的“最後一公里”,O2O由此成型。同時金昌糖尿病醫院、多家診所、互聯網醫院組成的醫療業務,使德生堂悄然之中實現新零售閉環……

如此多模塊、多矩陣的陣容成因,除了企業掌舵人的卓越視野外,也脫離不開發展初期就已頗具前瞻性的企業文化——舉兩個“看得見”的例子:在曾經高毛利盛行的醫藥零售發展階段,德生堂的員工並沒有所謂“績效工資”;在“攔截銷售”層出不窮的年代裡,顧客卻認真地稱其員工為“小大夫”……

“醫”者本心,“靜”之心態

“2001年我剛進入公司,我們管龍總還稱呼為‘龍大夫’。那時大家紛紛做高毛利,但入職後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賣藥一定要‘對症對因’,不能隨便推薦!” 甘肅德生堂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霞介紹,在企業發展的初期,店員並沒有相關業績考核與藥品提成,而是根據顧客需求搭配合適的藥物,以解決顧客的健康問題為根本。

多模块、大布局——每个风口,这家企业都在起飞!

甘肅德生堂董事長龍巖系醫生出身:其醫者的職業本能,就註定烙印在其所掌控的企業DNA中——用一句話總結,“與醫藥相關業務,服務永遠大於利益。”

“可以說從企業發展一開始,德生堂就已經有了非常先進的文化理念。落到實處,就是我們的營業員沒有任何業績負擔,完全是在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銷售,對商品賦予了獨有的文化內涵。2001年我們就已經有了醫生資源,開闢了藥店兼門診的模式,真正為顧客解決健康問題。”

多模块、大布局——每个风口,这家企业都在起飞!

醫者本心,帶來的就是“靜”的企業文化。“德生堂的員工都是以‘德’文化為前提來要求的,必須要有醫德、道德、公德,從執行層面就是要有一顆‘靜’的內心。你是做健康服務的,如果還要在患者面前算計賣你一盒藥我能提一塊錢、兩塊錢,這本身就與我們公司的‘德’文化相悖!”聶霞表示,從蘭州零售店到互聯網網店,心靜的時候才更容易讓一些事情下沉落地、執行到位,“如果內心浮躁,還算著自己掙多少多少錢,是沒法真正為顧客的健康去服務的。”

值得一提的是,聶霞本身是從德生堂基層員工做起的。從一名門店營業員到總經理,相比曾經的某些懵懂,現如今對“服務”的理念相當明晰:“有的顧客患了疾病,別的地方只是強推產品,在我們這裡是需要員工經過和顧客的寒暄,詳細瞭解症狀和病情後,才將商品和品牌用藥、臨床品種搭配起來,每一次售藥都是一次診療過程。改善了患者病情,真正解決了患者的健康問題,顧客口碑相傳,客流量就會源源不絕。”

大發展時期·趨向知識管理概念的“文字沉澱”

本心已在,企業的發展不難一錘定音。然而從兩家門店到如今遍地開花的數億規模,德生堂的“大發展時期”,或得益於聶霞總結而出的“文字沉澱”。

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大企業即開始採取“知識管理”戰略,試圖將企業經驗知識化、理論化、顯現化,最終突破腦屏藩籬,得以存儲和保持。

德生堂顯然已暗中趨同這一戰略理念。“我們的系統力量非常強大,當初門店數量較少時就已經在做大量的‘文字沉澱’,比如顧客投訴如何更好處理?標準話術怎麼說?接待顧客的第一句話、離店最後一句話是什麼?門店巡檢從哪方面開始?大量的頭腦經驗總結為文字規章。”

連鎖開店到100家時是一個門檻,“但發展到這個規模時,我們包括了管理制度、規範標準、績效考核、培訓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文字沉澱’,對門店的快速擴張依然起著強大的助推作用。”德生堂沉澱了大量十年以上的老員工,同時將每位員工的工作經驗與藥事能力提煉而出,在企業內部實現共享、複製、傳承

,“你看每個門店都有厚厚的管理工作手冊,這都是一代代的言傳身教。員工培訓也是如此,抄寫的工作筆記,一個月時間,厚厚的一本就寫完了。如此努力,反饋自然鮮明,顧客非常喜歡叫我們的員工為‘小大夫’,在門店你經常能聽到顧客說:‘小大夫,我又來了!’……”

如此 “知識管理”在如今依然繼續。據介紹,目前德生堂平均每天都會修訂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框架條目,“經各個部門修訂,報到總部,我們有專門的組委會再來修訂是否合適。大量的文字沉澱和組織架構的能力是我們得以快速發展的保障。”

優質的門店服務

企業初心可謂船舵,知識沉澱當為動力,當然除此之外發展也離不開優質的門店服務。在此方面,德生堂的舉措頗為獨到——以111醫藥館為樣板,“五穀雜糧”項目平均佔據1/4的店堂面積,代餐食品乃至健康茶飲紛紛參與其中,同中藥飲片、參茸貴細共同構成了“養”的板塊。同時在零售門店,不斷邀請醫院專家坐診,為顧客提供健康諮詢、把脈問診。

聶霞介紹,“同線上相比,線下的門店服務還有待提升。所以我們專注於一些日常檢測,並和我們的APP掛鉤——當顧客辦理會員後,血壓、血糖、身高和體重等等相關數據都會傳輸進去,等同於建立了顧客雲檔案。”

不同於顧客進門就“火急火燎”的一錘子買賣,德生堂為顧客打造購物體驗可謂煞費苦心——有專設的空間管理部,在門店選址、簽約後與該部門進行對接,“總體來說就是對門店進行設計,什麼樣的客動線是最方便的?哪些陳列方式對於商圈屬性而言最合適?弔旗卡片、燈光亮度、購物背景音樂等如何設置才能讓顧客感到舒服?都會事先規劃出來。”

在健康服務過程中,德生堂也會借力廠家資源,“上游工業的專業資源相對來說更深厚,我們跟廠家做好深入溝通,講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識給一線員工。”

立足西北,放眼全國·做一家有危機感的企業

資本大潮卷湧之下,德生堂的企業定位相對直接:“立足西北,放眼全國”。在甘肅,2600萬左右的常駐人口加上狹長城市地形,目前的連鎖發展仍有後續空間。

“外面的對手很強,我們很有危機感。”聶霞介紹,因有危機,所以要堅持“續航式發展”——在甘肅繼續做深做透的同時,不排除收購當地小型連鎖或單體店;而在全國範圍內,董事長龍巖也表示,希望在近期將門店數量擴容至2000家,長遠來看,5000門店數是企業的目標,以此能為顧客提供深度的健康管理服務。

“總之,有了危機感,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回顧起此前種種,聶霞微笑而言:“當時我在金昌當營業員的時候,在想公司什麼時候能做到蘭州;後來在甘肅有了佈局,我又想什麼時候能去北京發展……我們龍總在不斷創業,老員工也好,新員工也罷,每個人在崗位上都有長遠前景。那麼就定下心來,就算以後遇到再‘無解’的問題,也能順其自然的將它解決!”

中國藥店

微信號:zgyd666(←長按複製)

全國第一家專注於藥品流通領域的行業媒體,最大的醫藥產經公眾號之一,每日精選最重磅的資訊、超新鮮的乾貨。

年度企業評選規則

本次評選將採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

1.點贊數:此項權重佔比40%。(點贊數統計自文章發佈之日起,至發佈後兩週止)

2.公眾、專家評選:此項權重佔比60%。

多模块、大布局——每个风口,这家企业都在起飞!

支持甘肅德生堂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瘋狂點贊吧!您的點贊將幫助其進軍年度創新企業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