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最喜歡的還是豫劇《劉墉下南京》。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劉墉下南京又名劉公案,盛行於豫東、魯西南、皖北、蘇北一帶,經過紅臉名家和媒介的廣泛傳播逐漸為更多觀眾所喜歡。戲曲藝術深受各地人文歷史風俗影響,京劇地處京畿,大氣穩重;越劇身處江浙,婉約細膩;黃梅戲則在皖鄂,質樸細緻;豫劇紅臉藝術源於豫魯蘇皖交界一帶,此地尚武之風盛行、民風彪悍,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從未缺席,春秋戰國宋襄公河南商丘人,使宋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漢高祖劉邦江蘇徐州人,斬蛇起義於永城芒碭山;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張巡抗叛軍於睢陽古城,唐朝黃巢山東菏澤人,領導唐末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宋太祖初使於宋州(今河南商丘),後黃袍加身,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元末劉福通安徽阜陽人,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烽火;明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推翻暴元成就霸業;清末捻軍起義,主要人員就是皖北、蘇魯豫三省部分地區農民。這些人文歷史風俗為紅臉戲提供了大量素材,紅臉戲擅演帝王將相,造就了紅臉戲的主題就是反強權、抗昏君、抵侵略,捍衛自由獨立、追求公平正義、弘揚忠孝美德。劉墉下南京主要是反強權、抗昏君,除奸人;這部戲通俗易懂,融觀賞性與批判性為一體,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這部戲的成功還在於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正面人物:剛正不阿的劉墉、為國操勞的劉統勳、通情達理的國母及劉誥命、生性耿直的九千歲郭英;反面人物:老奸巨猾的太師耶律紅、心機毒辣的西宮耶鳳英、好色兇惡的仝三封、通姦害夫的許翠屏、飛揚跋扈的許拔貢、囂張霸道的武狀元楊紅;中性人物:昏庸有道的乾隆、見風使舵的高總督及縣衙小官、美麗善良的民女金萍和銀萍、詼諧幽默的衙役孟義和高升、忠厚老實的張鳳、安分守己的張祿、愛女心切的許天官、俠肝義膽的壯士劉青、仗勢欺人的提牌官及催牌官、威武勇猛的張成與劉安。從底層民女金萍、銀萍到皇親國戚,從天官之女許翠屏到國太,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眾多人物交相呼應,活靈活現,演繹出了社會生活的複雜多彩,善惡情仇,一幅幅鮮活的畫卷為觀眾徐徐展開。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劉墉下南京是在基層演出的時候點戲最多的戲,豫劇中的任何一個劇目都無法和劉墉下南京的演出場次相比。是出版商出版的影像第一的劇目,由於非常的火爆又相繼推出劉墉二下南京、劉墉三下南京、劉墉下山東、劉墉下河南、劉墉回北京等多部戲,網上形成海量視頻,劉墉下南京也成為百度視頻熱門分類中僅有六個的關鍵詞之一。也成為了紅臉演員必學必唱的課程戲,是紅臉藝術中的一張靚麗名片。這部戲非常的接地氣,越是草根文化越有活力。理性看待這部戲的爭論,有爭論和批評並不是壞事反而是一件好事,爭論越多說明關注度越高,爭論就像一面鏡子,把這部戲的優缺點全都照了出來,找出不足加以改進,揚長補短。這部戲立足於“懲惡揚善、伸張正義、忠孝愛民”,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會過時。保持住這部戲的傳播氛圍,讓更多觀眾,各層次觀眾都能接觸到,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也會越來越紅火。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豫劇劉墉下南京,為什倍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