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如果說人們對糖尿病的認知,已經進化到現代,那麼我們對抑鬱等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遠古時期。能夠征服外星的人類,卻沒搞清楚自己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2003年4月1日,香港歌手張國榮從文華東方酒店墜落,結束了46歲的生命。

他把最靚麗的青春留在了銀幕上,把病痛留給了自己……

16年裡,很多愛他的人仍無法釋懷。也曾有朋友問:張國榮的抑鬱症,會不會跟少年的留學經歷有關?

少年寄宿、遠離親人、異鄉拼搏……留學,真的會誘發抑鬱症麼?那些像哥哥張國榮一樣笑容溫暖燦爛的人,為何會抑鬱而終?我們該如何察覺孩子和親人的情緒不適,保護他們的生命健康?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面對疾病,我們知道的太少


還記得不久前,我們四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在頂層餐廳聚會,有人談起自己在國外有一段時間得過抑鬱症。另外兩個人很有共鳴地說,我也得過我也得過!特難受……就好像說:啊,你重感冒呀?我也剛剛好呢!

抑鬱症到底有多“普遍”?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的統計,每6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個經歷過抑鬱症;而根據英國醫療系統NHS統計,每10個英國人,就會有一個得過/正在遭受抑鬱症。

抑鬱自殺,已經成為全球15-29歲的年輕人第二致死原因,遠遠勝過惡性腫瘤、心臟病、哮喘等。排名第一的是交通事故。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而抑鬱症,也是全球重要的致殘原因。

牛頓、達爾文、林肯總統、黛安娜……這些卓有貢獻的人,都曾受到抑鬱症的折磨。

但面對這樣普遍的疾病,我們瞭解它麼?

在中國,你可能覺得周圍沒什麼人得這個病,彷彿只有張國榮一個人跳樓離去。多數時候,我們談“抑鬱”色變,很多人不願意面對、不看醫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已經得了抑鬱症!

焦慮、失眠、容易發脾氣、莫名胃痛……很多人以為是更年期到了,或者其他的疾病,卻想不到這可能正是抑鬱症,需要早點治療。

留學生也是抑鬱高發群體。根據耶魯大學的報告,大約每兩個留學生當中,就有一個人罹患抑鬱症。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我們等一下會說留學和抑鬱症的關係。而大家覺得留學生抑鬱情況嚴重,除了絕對數量以外,也有觀念的問題。

留學生在國外接受教育後,普遍對抑鬱症有一個正常、正確的認識,不迴避,能坦然談起,就診率也相對較高,這其實是好事。

英美都很鼓勵學生們去看心理門診,記得每次大型考試前,學校會建議我們到心理醫生那裡預防一下,避免焦慮情緒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但在國內呢,很多人覺得抑鬱症是不光彩的,就好像歷史上人們會以為,得肺結核的人一定做了壞事,被詛咒了。

“我的孩子那麼陽光、優秀,他怎麼可能得抑鬱症?開玩笑!只是心情不太好吧。” 曾有家長這樣說。

請您千萬別這麼想!我的一個朋友在心理診所工作,她說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會更加擔心她的病人。假如親人都不能理性面對,病人只會越來越嚴重。

抑鬱不是簡簡單單的不開心、心情不好,它是一種疾病,它會讓人喪失情緒的調節能力,極度難受;自殺自殘並不是病人本意,但它可以讓病人感覺舒服一點。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所以你不能對一個抑鬱症患者說“想開點”,就好像你不能對呼吸困難的人說:那你努力喘氣就好了啊!

基因問題、生理原因、性格、心情因素等,都可能是抑鬱症的發病原因。具體來說:

首先,人在長期疲勞的情況下,腦部化學物質分泌紊亂,可能誘發抑鬱症,這是生理性的。

其次,藥物也可以導致抑鬱症,某些患慢性病的人長期使用藥物,也會導致抑鬱、焦慮等精神問題。久病床前無孝子,往往因為我們受不了患者反覆無常的脾氣,覺得他們想太多,而我們並不知道病人正受到抑鬱症的困擾,也需要治療。

同時,長期的孤獨、心情不好、壓力過大等,也可能導致抑鬱症;

人生突變,如離異、喪偶、失去至親、失業等,也可能誘發抑鬱症。

以上這些只是各種“可能”的原因。遺憾的是,人們幾萬年來並沒有徹底搞清楚,抑鬱這個病到底怎麼得的,哪個危險因素佔主導,有沒有其他原因?現在科學家們通常認為,上面幾種原因交替發生了作用。

按照一個醫生說的:

如果說人們對糖尿病的認知,已經進化到現代,那麼我們對抑鬱等精神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遠古時期。

能夠征服外星的人類,卻沒搞清楚自己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唯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個罹患抑鬱症的人,並不一定整天鬱鬱寡歡。相反,他可能是微笑的,看上去很樂觀。所以,當他有一天突然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身邊的親朋好友會覺得無法接受。

癌症,尚且給了親人告別的時間;而抑鬱症卻可能悄無聲息的,帶走你最親近的人……

雖然,大部分抑鬱症就像普通感冒一樣,只是階段性的,能夠痊癒。但少數嚴重的患者,就像感冒被拖成了慢性的炎症,治療難度增大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張國榮什麼都有了,有伴侶陪伴,有醫生治療,卻依然失去了生命。

早期識別症狀,可以有效的幫助康復。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當你見到光明星星,請你想起我……”——《明星》,演唱張國榮,詞曲黃霑


我們的孩子處在危險中麼?


並非只有卓有成就的人,才會得抑鬱症。

根據美國心理協會:青春期或20多歲,是抑鬱症高發的年齡之一。

作為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異常?

抑鬱症有一些典型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注意力不集中、對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易怒、煩躁、缺乏行動力、失眠、飲食規律改變、覺得自己沒用、覺得人生無意義、常常自責、自殺傾向、莫名的氣喘、胃痛、頭痛等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還有一些危險傾向,比如:厭食、常常抱怨自己太胖、過度節食、催吐、身上有莫名的傷口(或大熱天卻常常用長袖衫遮蓋自己)、自我懷疑和否定等(比如,接受批評後自閉;覺得自己沒用;好友不回信,孩子表現出極端焦慮等)。

這些問題未必都會演變成醫學上的“抑鬱症”,但家長和老師們要提高警惕。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請你諮詢專業人士幫忙。避免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失去一個年輕的生命。另外,請你不要覺得現在孩子太脆弱了,其實根源是現代社會的節奏和生活環境,讓這個病更普遍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我們現在學習一些知識還不晚。

除了識別症狀,更重要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防範:孩子從小長大,我們如何引導她健康的生活?

抑鬱症就像癌症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經過常年累積。

家庭的不和諧、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單親、離異等,倘若處理不當,都可能為孩子的健康埋下隱患。

而對於要留學的孩子,家庭的提前規劃(提前到低齡期)特別重要,避免臨時轉軌,臨時抱佛腳。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前面說了,長期的疲勞焦慮,會讓腦部化學物質分泌失去平衡;而孤獨和壓力,也是抑鬱症的誘發原因之一。留學生往往幾種危險因素都佔全了。

身處異國、國際搬家、學業的壓力、飲食不適應、孤獨等等,都讓留學生更容易被抑鬱症擊倒。

由於我們沒法避免所有危險,比如孤獨總是必經的,所以我們更要提前瞭解國外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內容,包括價值觀等,幫助孩子提早適應,避免過勞。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孩子在國內太忙了,週末也排滿,但學習的東西未必是新環境需要的,對於”優秀“的評價標準也和國外不一致。結果到了國外,不僅更加連軸轉的忙,而且自我價值也被否定,身體精神都極度挑戰。

這些年,屢屢有康奈爾、耶魯、哈佛大學的學生結束生命,而更多的孩子卻在默默忍受著。低齡留學的小留學生群體,也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

同時,由於考入名校付出太多,整個家庭都付出很多,孩子們即使患病,也堅決不肯放棄,一個人“身殘志堅”的硬挺著。

我和同事身邊都有這樣的孩子:寧可在異國生病難受,常常吃藥(抗抑鬱藥、安眠藥、胃藥、提升考試表現的“聰明藥”等等),也堅決不回國,堅決不讓父母知道。由於退回原地重新開始代價太大了,大家都不想冒這個險;況且沒到最後離去那一刻,誰也不相信下一個跳樓的會是自己。

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教育媒體,不希望大家誤以為留學什麼都好,考入名校萬事大吉。人生在世,到哪都難免遇到問題,我們需要坦然面對它,並找到解決方法。

前不久,我們還收到一個孩子的投稿,她來自美國排名第一的高中安多弗,是學霸中的學霸。她詳細調查了名校華裔孩子的抑鬱症問題,發現這個問題嚴重,尤其是中國的孩子往往不敢面對,不敢求助,耽誤了時間。她呼籲大家一定要及時就醫。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除了提前規劃,家長還能做什麼呢?我們建議大家提前培養孩子自理。

在國內時,父母的初心總是好的,為了讓孩子多休息會兒,幫孩子安排好時間、做好飯、訂好車……然而,孩子到了國外沒人幫他了,每天的日程又比在中國時更緊張,於是他只能犧牲睡眠時間,把“自理”這一課補上。長期這樣,更容易得病。

完全放手很難,但至少我們可以提醒自己:要一點點引導孩子獨立安排生活、安排時間,即使他的短期成績沒有隔壁家的娃好,但放到人生長遠來看,反而跑的更高更遠。

另外,除了壓力和疲勞,性格也可能是抑鬱症的誘因之一。

科學家們發現,那些有著“完美型人格”或者“內斂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得病。不僅是抑鬱症,這樣的性格也容易誘發惡性腫瘤和其他慢性病等。

有人說,張國榮就是完美型人格,特別專業、敬業、一絲不苟、人戲合一。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而我周圍遭遇抑鬱症的很多朋友,往往有著近乎完滿的性格:體貼、細膩、照顧他人情緒、善於寬容他人(但不善於原諒自己)、非常守時。一旦遲到一次,一旦某一次讓別人不滿意,常常會自責反省。

看著他們,有時也會很矛盾,我們是否應該教育孩子自私一點呢?我沒有答案。但我想告訴我的小孩:你真的無法讓世界上所有人滿意,有時候,某個夥伴對你的排斥,是由於他們自己的恐懼或人生目標,與你無關,根本不是你的錯。放過自己吧!

另外,請不要太害怕麻煩別人,你對他人敞開,不僅對自己有好處,也可以讓他人體會到被信任,能交到更多好朋友。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大家往往想不到,就是儘量避免意外事故!

有一種類型的抑鬱,與精神分裂相關,它是由於腦部衝撞外傷導致前額葉皮質損傷造成的。這麼說太專業,說白了就是,萬一車子出事頭撞到玻璃上,或者運動時沒戴頭盔,不小心外傷……損傷了頭部的

前額葉皮質(這個部位是調節情緒的),會導致人的精神失常、邏輯錯亂、性格發生變異。

還記得香港演員藍潔瑛麼?大家為她的遭遇難過,因為她當年就是在淺水灣出車禍,導致頭部重傷,引起幻覺和情緒錯亂。她是受害者、是一位病人。可她不僅無法獲得有效的支持,失去了工作,還被狗仔隊強行拍攝,被拍得喪盡尊嚴……大家忘記她在生病前,是一個多麼美麗敬業的女性,她28歲在《大時代》裡扮演的玲姐堪稱華語片經典,帶給觀眾無數美好的回憶……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一群當年的明星……右二是藍潔瑛)


成功者,萬人捧;一旦患上精神疾病,在如今的世界,比得絕症還要難,可能遭遇誤解和無端的傷害。所以張國榮一直不敢看醫生,拖到後面才就醫。他跳樓而亡,藍潔瑛貧病交加而亡,兩個人都曾努力保持積極正面的形象,努力再次回到舞臺,但他們最終都被疾病吞噬了……

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每天帶孩子開快車趕補習班的人,常常在圍觀別人的悲劇時,忘記危險也在自己周圍……因為著急趕時間,因為讓孩子覺得成績比命重要,沒有教育他們系安全帶、戴頭盔、開車別看手機……下一個受傷的,怎知不是身邊的人呢。

而假如社會環境不改善,社會對待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有效的支持和理解。誰又能保證,我們不是下一個張國榮、下一個藍潔瑛呢?

孩子抑鬱了,你該怎麼辦?


前面說,很多孩子在抑鬱,或者出現抑鬱傾向時,依然堅強的硬撐著。家長即使知道了,仍很難決策。我們往往會說:“要麼再堅持堅持,先考試吧,考完試再想辦法?”

我們這代家長是接受應試教育長大的,高考一生一次,我們不自覺的把考試看得比健康重要。

但是,在英美,抑鬱症是可以申請停工、停學的,學校會提供保護和支持。假如孩子確定患病,最好的辦法不是“想開點”“堅強點”,而是鼓勵他好好休息、看醫生、通過飲食和運動趕緊調整身體。

你還可以幫助他調整思維方式,學習接受沒法改變的事情:生病耽誤考試?沒拿到夢想學校的錄取?花費百萬讀書,畢業後沒找到理想工作?你愛的人,無論你多麼優秀,就是不愛你?

這就是人生啊!我們再聰明、再怎麼計劃,人生總有無能為力的事。對於年輕人來說,需要智慧的成年人(或電影和紀錄片)告訴他們:結果已無法改變,不要帶著失望過夜。明天是新的一天!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陪伴一個患抑鬱症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在患病期間,你會覺得可愛懂事的孩子,怎麼忽然變了一個人:易怒、講話傷人、容易焦慮、對開心的事也沒什麼興趣。這時候建議你:

1)嘗試通過提問來溝通,不要猜測、不要下結論。

比如,不要說“你這樣做就會好”;“你是不是跟朋友吵架了?” 你可以嘗試詢問 “你希望做些什麼呢?”,“你今天在學校度過了開心,還是不開心的一天?”

2)保護好你自己。

如果孩子說了一些傷人的、過激的話,請嘗試先不要回應。無論青春期的孩子,還是患抑鬱症的孩子,往往會攻擊和他們最親近的人。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他們並不恨你,他們只是困惑、糾結、迷茫又失去了合理的表達能力而已。他們需要陪伴,但你不必馬上回應他們。

3)一定要表達你的愛。

處在抑鬱中的孩子,常常會自我糾結和否定。這時候最危險的行為就是疏遠他們,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如果你很生氣,受不了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很累,需要休息一下,你很愛他們。這就夠了,但不要不予理睬,或以暴制暴,說出傷人的話。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假如你已經做了傷害孩子的行為,也請你不要自責。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應對。愛一個患抑鬱症的人不容易,請確保你給自己內心足夠的空間。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可以嘗試帶給他們一些受益終身的習慣,避免精神和身體疾病。包括:

1)堅持運動,即使考試前依然如此。

運動刺激多巴胺分泌,可以防止抑鬱症的發生。而最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習慣,哪怕是每天幾分鐘,和孩子們在家裡比賽仰臥起坐、在地上爬等等,讓孩子對運動發生興趣,並最終找到自己主動參與的項目。

2)堅持線下的約會和活動。

現在孩子們好像生活在孤島裡,每天對著鋼琴、作業本;家長整天對著手機……缺乏人與人見面、擁抱、大笑和溝通。缺乏聯結,也是抑鬱症的誘因之一。

美國大學的教育者曾無數次建議中國家長,請思考一下學習的目的。與其把孩子關在家裡,不停的練琴、讀書……不如想想辦法,幫她尋找一個小樂隊、讀書會,

讓她們在社交中學習,學習中交流。


3)給與他人關懷。

當孩子參與志願活動、社區活動時,會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做這些事不僅僅幫助留學升學,更重要的是長遠的人生裡,幫孩子拓展生命的意義,找到價值感和幸福感。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文章最後,說一些沉重的事……我們知道,讀這篇文章的一些父母,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寶貝……我們想對他們說:請您不要太自責了。

一個人生病有很多原因,往往多種因素共同發生了作用。您曾給與一個生命照顧與呵護,陪伴她們慢慢長大,您是很偉大的爸爸/媽媽。如果您因為孩子的離開,一直無法釋懷,請您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請您多愛自己一點。

而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轉發給你愛的人們。每個人多一點知識、多一份寬容和理解,真的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抑鬱症是一種病,它需要科學的治療,陪伴和支持;如果你能幫助某個人走出抑鬱,這簡直是最棒的事了!

而經歷抑鬱並康復的人們,在地獄中重生,你們很棒!也願堅強的你們能帶給這世界更多的智慧和陽光。

張國榮:一別16年,優秀的人更容易孤獨抑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