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前腳捐款、後腳貸款的互聯網企業們,到底玩的什麼套路?


12日上午,11點30分,曾光作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學家進行了第12次微博更新。這次更新,無疑給民眾帶來了充滿迷惑性的轟動效應。曾光說,疾情的下降拐點已出現,但新的上升拐點也出現了。

這句話在文科生眼中絕對是一句可以琢磨大半年哲學問題,但對於即將面臨返工潮的普通民眾來說,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又得大量的買口罩了。

抖音上有句名言:誰也沒想到口罩成為最暢銷的年貨。雖然中國是世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比60%,在疫情未發生之時,中國口罩最高日產為2000多萬隻,但現在,隨著疫情愈演愈烈,這個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一個冷門的行業急需“復甦”,也衝撞著敏感人士的神經。

據瞭解,小米近日向北京地方銀行申請貸款50億,用來生產口罩等防疫裝備;美團點評申請40億元貸款,用於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的資金支持。

本以為是線下零售、餐飲企業的寒冬,現如今卻出現大量互聯網公司申請貸款的“援助”。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1前腳捐錢、後腳貸款?

印象中,互聯網企業都是不缺錢的,不僅花錢“大手筆”,捐錢也是跑在最前面。

1月24日,湖北多地封城的當天,騰訊便宣佈捐贈3億元人民幣,設立第一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

緊跟著,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掏腰包”成立專項基金援助抗“疫”戰爭。

這一撥企業裡面,也包括了美團點評:1月26日,美團公益基金會宣佈捐贈2億元人民幣,設立全國醫護人員支持關懷專項基金。

可是,這筆捐款才剛剛過去半個月,美團點評便向銀行申請40億元貸款...

如果只是美團點評一家貸款,倒也不足為奇。據路透社報道,近日向北京地方銀行申請貸款的企業數量至少超過300家,申請總額達到574億元人民幣,而小米、360、滴滴、曠視科技等互聯網企業赫然在列。

小米申請50億元貸款,用於包括口罩和溫度計等醫療設備的生產銷售;

美團點評申請40億元貸款,用於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的資金支持;

奇虎360申請10億元貸款,用於購買醫療相關產品以及開發追蹤新型冠狀病毒的密切接觸者相關的App;

曠視申請了1億元貸款,用於開發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準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

滴滴出行則申請了5000萬元貸款,以抵禦疫情中業務受到的嚴重打擊。

令人疑惑的是,有媒體調查發現,作為上市公司的小米、美團點評、360,賬上還有不少現金儲備。

“前腳捐錢、後腳貸款?”有不少網友發出疑問。

這事兒還得從兩週前說起。

1月31日,根據人民銀行下發的《關於發放專項再貸款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向9家全國性銀行專門安排發放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此外,多地傳來央行專項再貸款落地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上海、安徽、天津、湖北、廣東、重慶等地發放了首批專項再貸款,精準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同時,也有銀行設立了專項貸款,保障防疫企業的生產經營。

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小米、美團點評、360等此次申請貸款的用途都和疫情密切相關,美團點評甚至是直接將這筆貸款用於“抗疫”一線,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

不過,360公司回覆媒體稱其從未獲得任何政府貸款用於支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用,也沒有任何計劃申請政府貸款。美團與小米也均表示“不予置評”,曠視方面則不予以回應。

2揭開“鉅額貸款”的面紗

申請“鉅額貸款”,互聯網巨頭們想幹什麼?其目的無非有三類:

第一類,發展型,投用於自身業務相關,典型的就是美團點評;

第二類,自救型,受疫情影響,業務影響較大,繼續資金補血,最典型的就是滴滴;

第三類,抗疫型,針對眼下疫情進行口罩、體溫計的生產,開發新型產品如追蹤病毒密切接觸者App、不受口罩影響的人臉識別基礎,小米、奇虎360、曠視均在此列。

其中,第一類和第二類企業對比來看,頗有戲劇效果:在疫情之下,有的企業在春節期間,本應“遇冷”,但卻在疫情的影響下,市場需求暴漲,然而出於各種原因,需仍大於供,比如美團點評;與此同時,天平的另一端,一些本應該在春節前賺得盆滿缽滿的企業,卻因為疫情,業務一落千丈,比如滴滴。

用“甜蜜的煩惱”用來形容美團點評這樣的外賣企業毫不為過。在湖北,尤其是武漢,不斷傳出陌生人通過外賣為醫院的工作人員送上“愛”的餐點的故事,感動著千萬人的心。

外賣騎手們就是愛的傳遞者,另一方面,他們還在繼續扮演“救命恩人方陣”。

全國各地的“做飯渣”們、搶不到菜的“手速渣”們,想吃上頓像樣的飯菜,只能寄希望於外賣騎手們“趕緊接單”。但春節運力本就不足,騎手們的工作壓力不言而喻,但這都比不上更大的威脅——病毒。

眼下,感染風險僅次於醫護人員的,便是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高鐵服務員等為了保障基本生活、出行運轉的群體。為此,美團也做出了應對,升級了針對騎手防控新型肺炎的“全過程保障計劃”,其中包括統一為美團騎手提供從檢查到治療各階段最高30萬元特殊保障金補助,為因疫情就醫的騎手家人提供生活關愛金以及疾病慰問金、門急診醫療費用報銷等高10萬元特殊保障金補助等等。

根據公開信息,美團點評的本次貸款也將用於類似舉措中。

相比之下,滴滴的狀態就顯得黯然神傷。猶記得往年春節,家裡沒車的小夥伴紛紛表示寧可公交車都不願打出租,“車程十分鐘,叫車一小時”簡直是常態,這句話也側面描述了滴滴在春節的萬眾期待、風頭無二。

“往年大年三十都能接到不少單,今年到現在基本沒咋接到活。”在從機場回家的路上,一位全職司機無奈地搖搖頭。

病毒侵襲下,全民在家“坐月子”,即便出門,大多數人也會選擇步行和自駕,出租車、網約車被用戶們一起併入了公共交通之列,畢竟,“誰知道上一個坐這車的人,有沒有問題呢?”

可以想見,即便滴滴不予置評,公開信息中“5000萬貸款將抵禦疫情中受到的嚴重打擊”這句話,也並非空穴來風。

3被誤解的技術“抗疫”

相比於美團和滴滴的“戲劇化反轉”,“抗疫型”互聯網公司這邊就顯得平靜的多。

一邊,小米瞄準口罩、酒精等物資等醫療物資的缺口,正申請50億高額貸款生產醫療物資和設備,全力填;另一邊360申請10億貸款,用於購買醫療相關的產品以及開發追蹤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觸者相關的app。

毫無疑問,這對於監測接觸人群來說,數字化工具是十分必要的,前幾日微博中有人憑藉著一己之力製作了部分城市的密切接觸者關係圖譜,但因為掌握的信息有限,圖譜並不夠全面,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接觸”問題。

這其中,最“硬核”的,還要屬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曠視。根據公開消息,曠視申請1億貸款,用於開發戴口罩人群中更加精準的人臉識別相關技術。不過關於這一技術的解釋,可鬧了一個大烏龍。

看字面意思,可能大家都會誤解,難道是:帶著口罩發病者也能被檢測出來?

就在今天下午,曠視公開發布了聲明,對口罩人臉識別這一模糊的定義有了明確的解釋,這項新技術的內核在於:如何在戴口罩的情況下,找到每個人的額頭區域,確保遠程測體溫準確。同時基於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平臺Brain++完成對戴口罩或帽子檢測算法的優化,使得在人流密集型的場景下也可快速識別,不需要對方脫帽或者摘掉口罩。

這其中的原理有兩個:

人臉識別主要在於生物的虹膜識別,也就是人的眼睛,這就是為什麼當你閉上眼睛甚至帶上了美瞳,你的iPhone都有可能無法識別,戴口罩時眼睛暴露在外,並不會影響虹膜的識別,這也就是戴口罩進行人臉識別的原理,華為手機就可以做到;

遠程測溫技術需要對人體暴露出來的皮膚進行一個紅外掃描,暴露的皮膚越少,測量結果越不準確。當我們帶著口罩時,只有額頭的皮膚是暴露的,這就需要紅外測試儀的精準定位掃描。

曠視所研究的技術,簡單的說就是:更精準的遠距離紅外測溫。這項技術既可以取代人工,保證無接觸檢測,也能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不止是曠視,在“紅外體溫檢測”這條路上,百度則採用了另一種方式。

早在2月初的北京清河火車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百度的AI技術,即便多人同時通過,也能夠精準檢測,用非接觸、可靠、高效且無感知的方式,對體溫超出一定閾值的流動人員,系統會發出異常預警,並快速展示出體溫不在正常範圍的人員及溫度。

互聯網企業在這次疫情裡,用自己的平臺、技術甚至是用戶,都在儘可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也在不斷的拓展新的業務和探索新的技術,但最終的結果如何,現在還是個未知數。我們也很期待儘快見到上述企業的成果。不過對於建設公共事業的鉅額貸款,其實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監督的體系,如此,未來才能把更多的社會資源應用到更廣闊的公共扶持事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