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最近,在上海街頭,一位“流浪大師”爆紅網絡,他叫沈巍,人稱“

最博學流浪漢”。

雖然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但沈巍卻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講述《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內容,熟悉許多古文經典,口中總有各種“金句”:

“有人說因為你可憐所以你撿垃圾,那為什麼我撿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撿呢?”

“讀書要用筆、要配起來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距離浩如煙海的文化本身,我們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斷的學習。”

與流浪身份形成巨大反差的談吐,很快吸引了一眾人的注意,也讓他迅速成為網絡紅人。

一、“流浪大師”背後的真相

據報道稱,沈先生畢業於上海某大學,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知人士,畢業後成為上海市徐彙區審計局的一名公務員,有著體面的工作,還有單位分的房子……這可是如今很多父母眼中理想的生活啊!

那麼,當初有著穩定生活的他,為何會流落街頭?在這之前,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近日,新京報對沈先生的一次採訪,幫大家解開了這個謎團。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原來,從小父親對他的管教非常嚴格。

當年他父親學的航海專業,在回到上海後,工作中受到了挫折。再加上父親和他外婆的關係不好,所以父親把很多怒氣都撒到了他的身上。

沈巍從小喜歡畫畫,喜歡閱讀歷史類的書籍,但父親卻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對此深惡痛絕,所以他從不敢當著父親的面看,只能靠撿垃圾賣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文史書,藏在衣服裡帶回家看。

到了他讀大學的時候,他想學的專業是中文或者國際政治研究,但是父親卻強迫他讀了更有“前途”的審計,他對這個專業不瞭解更不喜歡,只是迫於父母的壓力。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工作後,他還是見不得亂扔垃圾和浪費。所以他常常會撿公司垃圾桶裡還能用的東西,因此也惹來了很多非議。之後領導就讓他休了長假在家。

後來,沈巍和家裡人的矛盾越積越深,於是就賭氣搬了出去。又因為撿垃圾經常遭到房東投訴,最後他便流落到街頭,開始了撿垃圾賣錢買書的流浪生活……

二、我愛你,卻親手毀了你

沈巍的父親在去世前,握著他的手慚愧地痛哭:本來你能夠在學習上有一番成就,但全是因為我……爸爸不停地抽著自己耳光,沈巍也泣不成聲。

沈巍說,我原本以為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為社會做一番貢獻,但怎麼也沒想到會淪落至此。

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我為了你好,管你,把你變成我希望的樣子,結果卻毀了你。

爸爸當年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打擊著沈巍的興趣愛好,最終將他逼上一條原本不屬於他的路。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而孩子長大以後,選擇過流浪生活,用極端的方式,為年輕時的自己做著無聲的反抗。

美國一項針對青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童年的不良經歷是抑鬱、攻擊性和成癮行為相關的慢性、發展性應激源。

父母的強硬逼迫,即使孩子當時順服了,也會產生扭曲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而這種壓抑遲早會在某個時刻爆發。

三、被過分管束的孩子,缺少幸福感

其實,在中國像沈巍父母這樣的家長,還大有人在。

很多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存在很深的誤解,他們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更不相信孩子的自主性,認為只有按照父母規劃的道路走,孩子才會好:

孩子喜歡文史哲,偏要他學數理化;

孩子喜歡創意性工作,偏要他當公務員。

甚至管孩子管到了細節:

不能留長頭髮,學習會分心;

休息時間都要用在補習班,不能浪費;

要給自己定更高的目標,不能懈怠……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在中國,2000萬大學生在假裝上課。有你的孩子嗎?》的文章指出,我國的本專科生已有2695萬人,而裡面真正在努力學習的學生,樂觀估計只有500萬。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前一秒還在為高考發狠攻堅,後一秒就坐在大學教室裡發呆睡覺。他們對專業缺乏興趣,學習無動力,無人管束,花大量的時間打遊戲、看電影,畢業後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更是一片迷茫。

一位大學老師曾感慨說,很多大學生已習慣被權威、父母左右,也習慣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張德芬說:“太多條件優越的孩子,都在茫然地活著,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而活;

沒有內在價值感,需要被誇才能確認自己是好的;

一旦工作或學習受挫,就陷入深深的迷茫……

這些被過分管束的孩子,從小靠外界的力量推著走,已經抹殺了內心最真實的慾望和動力,長大後缺乏價值感和意義感,更無法獲得幸福感。

四、愛他,是如他所願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兒童的生長,源自於內在生命潛力的發展。”

因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生命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當然,我們強調父母不要過分管束孩子,並不是意味著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

1、尊重和接納孩子,看見孩子的獨特需求。

不要要求孩子事事完美,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父母需要努力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允許孩子去探索和嘗試。

2、立場堅定,制定規則。

對於孩子的教育,表現要和善,但立場要堅定。父母可以提前就某些行為,與孩子共同制定好規則,明確界限,在違反時,可以剝奪他們的行為以示懲罰。

3、以示範代替說教,用鼓勵代替懲罰。

允許孩子在摸索的過程中犯錯,陪孩子一起成長。當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要多鼓勵而不是去打壓。要知道,父母的一句鼓勵,足以讓孩子獲得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上海“流浪漢”沈巍爆紅背後真相:毀掉一個孩子,竟然這麼簡單…

在“流浪大師”沈巍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孩子生命潛力的倔強。即便撿破爛,也要買自己心愛的文史書,唯一的心願是,有固定地方放書,不會因為帶不走而被丟掉。

豁達堅強如他,雖然不記恨父親,但是遺憾: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選擇一份符合自己意願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做到,而是我本可以。當我們控制不住管束孩子的手時,不妨想想沈巍。

願每一個父母都能學會給孩子真正的愛。

愛他,如他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