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一代梟雄,生平30餘戰全勝,此戰失利死在逃亡路上,下場悽慘

元朝建立的同時,一個威脅與叛亂也出現在帝國的西北邊疆。這個威脅來自同為成吉思汗血脈的海都。海都是成吉思汗子孫中很有軍事能力的一個,在叛亂之前他參加過30多次戰役,全部獲勝,馬蹄下征服的土地從蒙古一直到達匈牙利。這人現在名聲不顯,其實是個了不起的梟雄。最早的時候,他手下只有兩三千人,可憑藉縱橫帷幄,成為了和忽必烈分庭抗禮的一方霸主。現在,這位窩闊臺的繼承者要向拖雷的繼承者忽必烈發起了挑戰,他要成為全蒙古的汗。

一代梟雄,生平30餘戰全勝,此戰失利死在逃亡路上,下場悽慘

雙方在犬牙交錯的前線,戰鬥了近三十年。在這期間忽必烈病死,他的孫子元成宗繼位,元成宗發起了平叛戰役。海都也終於將自己病死在了和林,以失敗結束了自己一輩子的願望。

拉鋸的根本

忽必烈與海都之間的戰爭,僵持在自哈密盆地起向東北發展直達蒙古杭愛山這一線上。元王朝在這一線上設置壁壘,構築交通線,形成一條防線,阻止海都大軍東進。雙方之所以能夠在這一線上僵持,由於兩個原因,一是忽必烈並不願意打,二是海都打不過來。

忽必烈是一名開天闢地的蒙古大汗,他改變了蒙古習俗,將自己變成了中原皇帝。這也使得他成為舊派蒙古人眼中的背叛者,草原上的蒙古諸部族對他並不忠心。所以忽必烈對蒙古人的犯罪,一直採取了懷柔的策略,希望以此改變自己在蒙古人心中的形象。向海都大舉進軍顯然不符合忽必烈的懷柔路線,所以忽必烈並不想打。

在軍事上。進軍海都,要經過的沙漠無人區太多,對於後勤是個巨大的壓力。忽必烈剛剛統一,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忽必烈選擇了妥協。


一代梟雄,生平30餘戰全勝,此戰失利死在逃亡路上,下場悽慘


對海都來說就簡單了,三個字,打不過。遊牧民族的經濟實在是脆弱,經濟實力沒法同中原比較,更何況要向東進軍,也要經過大量戈壁荒漠,對隨軍而來的牛馬有著極大的傷害。一旦之後戰役失敗,就面臨著退兵的選擇,可牛馬再經歷一次遠渡沙漠的行動,必然會死傷殆盡,自己的經濟必然崩潰。

所以忽必烈與海都就進行著僵持,雙方進行著名義上的戰爭,事實上兩國正常商貿與交易仍在繼續。可以說海都與忽必烈維持著,有硝煙的和平關係。

皇孫上臺

可到了元成宗時代,事情就變了。制約忽必烈討伐海都最大的因素,在元成宗這裡不值一提,中原經濟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只有海都這個不聽從號令的叛逆,最讓元成宗心煩,所以消滅海都成為了元成宗最大的訴求。

面對同為蒙古人的海都,元成宗不敢掉以輕心。他在開戰之前,就開始了戰略部署。他將軍隊部署在和林、賀蘭山與西部邊陲三個地點互為犄角,在戰略上形成互相支援的態勢。他還在河西關中地區部署了預備隊,做萬全的準備,為接下來的進攻做準備。

一代梟雄,生平30餘戰全勝,此戰失利死在逃亡路上,下場悽慘

元成宗選擇的進攻地點也很有講究,那就是雙方對峙的北部邊疆,阿爾泰山脈一線。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裡對元軍後勤壓力最小。這裡本就是優秀的牧場,所以進攻這裡後勤壓力會得到緩解,無論進攻成敗與否,元軍都可以在敵人的土地上作戰,以戰養戰並破壞敵人的戰爭潛力。

元軍沒有直接進攻阿爾泰地區,而是同往常一樣,在哈密盆地與海都軍隊進行對峙。利用慣性思維,將海都的注意力拉離即將進攻的阿爾泰山脈。為了配合進攻,哈密地區的元軍對海都軍的進攻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還進行了有力的追擊,打破了往年和平的局面。這些把海都的注意力南移,也將海都軍隊吸引到了南方地區。

然後元軍就在北部發起了突襲,這出乎海都的意料。倉促之間主力無法越過天山支援北方,他只得派出部將回援阿爾泰地區,雙方就在青河一帶隔河對峙。海都軍知道自己遠道而來,不是以逸待勞的元軍對手,所以海都軍立柵構築營壘,做長期防禦作戰的打算。元軍統兵大將床兀兒命令軍隊做好渡河準備,然後領全軍吹響號角,兩支軍隊本就是同族號角聲相近,這樣一來海都軍一時間出現了混亂,在混亂中元軍渡過河流,殲滅了海都這支部隊。

之後床兀兒又繼續進軍,又在河畔發現了前來支援的海都軍。元軍利用敵軍靠河行軍的錯誤,突然襲擊讓海都軍再次蒙受損失。本就兵員不多的海都大軍在兩次失敗戰役後,進入了頹勢,戰爭的天平發生了轉換。

主動還擊


一代梟雄,生平30餘戰全勝,此戰失利死在逃亡路上,下場悽慘


海都在得到消息後,並沒有選擇全軍收縮陣線的防禦策略。他明白只要自己認慫,元朝就會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不斷襲擾自己的領土,直到自己俯首稱臣。只有將戰火引到敵境,才能將敵人防禦在國門之外。

海都選擇攻擊的對象,就是蒙古舊都和林。和林位於兩軍前線的北段,這裡並不富饒,對兩軍的後勤都有著一定的壓力。海都認為依靠自己軍事能力,自己必定能戰勝元軍,以和林為中心號召蒙古人,成為蒙古人的大汗。

海都就帶著這種幻想,率領全部兵馬向和林進攻。元朝聽聞消息,也將大軍派往和林,雙方要在和林這個蒙古聖地,結束這場三十年的戰爭鬧劇。海都自率窩闊臺汗國兵馬陳兵左翼,察合臺兵馬陳兵右翼。元軍則是床兀兒率軍在左翼阻擋察合臺兵馬,元軍主力在右翼分為兩部,前為月赤察兒,後為海山,希望兩軍互為支援,抵擋住海都的兵鋒。

海都無愧於百戰之將,在戰鬥的一開始就將月赤察兒的前軍團團包圍。海山見此情景意圖支援,手下極力阻止他也進入海都的包圍圈。如此一來包圍圈內的月赤察兒就必須靠自己了。危難時刻月赤察兒爆發驚人能量,拼死一戰,身先士卒,對海都軍發起了衝鋒,一戰之下衝破了海都軍的包圍圈。海都渴望的勝利,就在月赤察兒衝鋒之下化為泡影,海都也在逃跑途中一命嗚呼,結束了他三十年的努力和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