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由於之前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各路諸侯大都未來勤王。於是犬戎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不過當時秦人審時度勢,奮起勤王,之後又親率大軍護送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這位率兵勤王之人是秦君中的第六位秦襄公。秦襄公敢於帶兵救駕,因為他明白,要想得到封賞,必須討好周天子,所以別人不去救我去救。

秦襄公抓住了這次歷史機遇,勤王作戰非常有力,立下了赫赫戰功。平王東遷的時候,為了報答秦襄公的救援,第一次封秦襄公為諸侯,並把自己現在守不住、將來也管不了的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西戎之地)賞給了秦襄公。平王對秦襄公說:犬戎不講道義,屢屢侵奪我岐、豐之地。如果秦能攻佔其地,驅逐犬戎,就把岐、豐之地封給你們,並且賜予秦襄公爵位。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秦襄公這次勤王得到了兩樣珍貴的禮物:一是立國封侯,二是西戎之地。西戎之地雖然是周天子的一紙空文,但是這給了秦人入主關中的合法性。 

  秦襄公開始建立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山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彼此訪問,這對秦國而言是巨大的飛躍。之後襄公拿著房產證想把房子收回來,就去跟西戎打,一直到最後戰死、都沒能把西戎之地奪過來。秦襄公戰死之後,秦國經歷了七代國君,在近一百七十年裡都沒有什麼作為,也沒有從周王的封賞中得到實惠。但是到了秦穆公時期,周平王當年的一紙空文才使秦國獲得了極大的回報。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秦穆公時期,戎王聽說秦穆公非常賢明,為了瞭解秦穆公,於是派由余來秦國做實地調研。聽說戎王的使者由余來了,秦穆公特意安排由余參觀巍巍壯觀的秦宮和宮中價值連城的大量財寶。秦穆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只能有一個答案:誇富、炫耀。

但是由余並沒有羨慕富麗堂皇的秦宮和各種稀世珍寶、反而直截了當地提出批評。由余為什麼要批評秦穆公呢?因為由余既看透了秦穆公的用心,又感到秦穆公的誇富非常可笑。由余的回答使穆公大為驚詫,於是問:中原各國用“德”和“法”來治理國家,還不時出現戰亂,戎人沒有詩書禮樂與法律,他們靠什麼來治理國家?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由余笑答:這就是中原各國出現戰亂的原因啊!自從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低水平的太平。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仗著法律的威嚴監督民眾,民眾不堪忍受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禮樂法度引發的。戎人可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仁德來對待臣民,臣民懷著忠信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輕鬆自如,根本不需要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治國。

  穆公聽了由余的這番高論,大為驚訝。會見一結束,穆公便立即召見內史王廖,說:鄰國有了聖人,就是我國的災難。現在這個由余太有才了,將來必然是我們的麻煩。我們怎麼辦呢?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內史王廖回答穆公說:我告你三個字:一送,二扣,三怠。一送,戎王地處偏僻,沒有聽過中原各國的音樂,送給西戎漂亮的歌女舞伎,讓他整天沉迷於歌舞聲色之中,喪失鬥志。二扣,扣由余,不讓他按時回去,延誤他回國的日期,並且積極主動地向戎主給由余請功,這樣戎主一定會產生懷疑。一旦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我們就可以設法得到由余了。三怠,戎王一旦喜歡上歌舞聲色,一定也沒心思處理國事了。

  於是秦穆公一方面盛情款待由余,另一方面讓內史王廖送給戎王十六名漂亮的歌女。戎王非常高興,整日沉迷在歌舞聲色之中。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戎王看不足。過了很長時間,秦國才讓由余回國。由余看見戎王整夭泡在歌吧裡,便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一概聽不進。看著戎王整天泡在女人堆裡,無所作為,無可奈何的由余只好痛下決心,離開戎王,投奔秦國。

周天子一紙空文封賞,使秦國迎來巨大飛躍,秦國由此走上振興之道

  穆公得知由余到來,用最隆重的賓客之禮接待由余,非常恭敬地向他詢問應該在什麼樣的形勢下進攻戎族。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國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一下子吞併了十二個西戎之國,開闢了千里疆土,在西戎之地稱霸(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周天子聽到這個消息,親自派召公帶著金鼓前來祝賀。

秦襄公當年得到的一紙空文的封賞,終於在秦穆公手裡變成了現實,秦國開始走向振興之道。後來秦國正是靠著肥沃的關中之地,居高臨下,俯瞰周室,吞併六國,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