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王興為什麼沒脫軌?

王興為什麼沒脫軌?


編者按:2019年,美團的財報喜人,最近第三季度的財報,更是閃亮了大家的眼睛,季度盈利19億元,估值直逼6000億港元。當週圍一片寒冷之時,王興用實際結果證明,並不是真的只能無所作為了,總有辦法能贏。


(注:目標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於共贏:不僅公司實現了贏,同時這群參與了的人大都也實現了自己的想法。舵舟專注研究企業目標管理體系,並在成長性企業進行相應的服務。對於美團的關注源自於用戶與讀者的呼聲。市場上大家對於王興和美團團隊的評價為:成年人的團隊,科學化的管理。故此篇應運而生,我們先從創始人的個人特質出發,來以管窺豹看看美團組織的基因。)


01

新商業領袖王興


這幾年市場寒冬,除了頭部巨頭還在增長以外,大多數創業公司都過得很艱辛。但有幾家處於追趕態的公司除外,不管外界看不看好,他們保持一路上揚,其中就包括美團。2018年在港股上市的時候,評論家還因為他們“腰斬”的估值,以及全年虧損85.2億,而一度唱衰——上市了又怎樣,還不是一樣不會賺錢。沒想到,轉年到了2019年,美團的財報喜人,最近第三季度的財報,更是閃亮了大家的眼睛,季度盈利19億元,估值直逼6000億港元。


當週圍一片寒冷之時,他用實際結果證明,並不是真的只能無所作為了,總有辦法能贏。好業績帶來好人氣,今年以來,王興的歷史演講長文,飯否內容持續被人挖掘出來刷屏學習。憑主觀感受判斷,其熱度僅次於馬雲、任正非。


在美團發第三季度財報之前,王興在飯否發了一條內容:


有一類理想是關於希望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不只是自己怎樣。「陳丹青:年輕時,想買大房子,開好車,有迷人的伴侶,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但要搞清楚,這些慾望不是理想。」十幾歲時讀到的這句話,一直驚醒我到現在。也因此一直能分清,誰是完全被慾望野心虛榮驅使。

——王興飯否


這條內容,同樣也被粉絲們挖掘出來,在朋友圈引起刷屏。這段話當然是對的,王興的解讀也很好,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有人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談理想,有的人生下來就不得不艱難地應對一日三餐,一天不做手頭上的努力,妻兒老小就得跟著挨餓受凍。根本沒時間、資格、資源去進行學習和堅持長期主義。


儘管其中有小概率的人能夠逃脫階層束縛,但大部分人都只能在自己固化的階層裡打滾。


不管怎麼樣,我們的朋友圈裡,不管是老闆,職場中高層,還是一些憧憬未來的年輕人,很多都轉發了這條內容。因為他是王興,以他的分量,他說的話就值得大家認真看看,思考一下,覺得對,就轉發。至於能不能知行合一,就看大家的造化了。


02

商業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不脫軌


儘管王興在新銳商業領袖裡,一直被認為具有很強的深度思考能力。但早幾年,美團&王興的負面消息還鋪天蓋地呢,媒體的冷嘲熱諷猶在耳旁,怎麼突然間王興說什麼都對了呢?


有人可能會粗暴的回答這個問題,成王敗寇,他成功了自然說什麼都對。這樣的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遠不止這些。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商界人士想要獲得民間話語權,是需要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規則來獲得“合法性”的。


很多人有很多錢但也無法獲得社會的尊重,他們生活在隱秘的角落,不敢說或不願意被人知道。即便有一些人想要往前臺跑,要麼得到一片噓聲,要麼給自己招禍,要麼反而成為笑柄。


這些不成文的規則到底有哪些呢?簡單列幾條,第一,你的業務得是陽光業務,合法經營;第二,你解決的社會需求是時代的需求,比如上一個時代,有話語權的的商業領袖,就是搞房地產的;第三,你有一段長長的,煎熬的螺旋上升的成長過程,不斷被打到谷底後你還能站起來,被驗證你是可以的。


第三條尤其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你始終保持沒有脫軌,挺住了,接住了,好的,現在人民就會把話筒遞給你。即便你不想說,你想保持神秘,也會有人挖根刨底的想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說什麼。


在中國,想要找到不隨意撂挑子,能夠保持不脫軌的種子選手非常難。所以一旦遇到這樣被驗證過的人,大家都非常珍惜。他說的話,大家都願意聽一聽。


摯酷教育創始人張明晶是美國測評工具霍根測評的推廣者,霍根測評是一套測試人思考方式的工具,主要面向於商業人士。這套工具裡主要有三個指標,一個是驅動指標,一個是人際敏感度指標,一個是壓力指標。


張明晶介紹說,中國商業人士在這三個指標裡,都有獨特的體現。


第一個驅動指標,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會發現中國人什麼都想要,健康、財富、顏值,幸福、被尊重等等;


第二個人際敏感度指標,注重關係的中國人,反而在人際關係上弱於直來直去的西方人。


工作中,很容易因為一句話傷到別人而不自知,從而導致團隊關係緊張;顯而易見,當一個人什麼都想要,而精力不濟,且周圍充滿了不良關係的時候,第三個壓力指標就爆表了。


在高壓狀態下,我們很容易妥協,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作出很多虛偽的選擇。積累到一定程度,這個人最後就有可能脫軌。突然有一天,這個人就說不想幹了,怎麼勸也勸不動。張明晶還強調,尤其是男性非常容易脫軌。


很顯然,1979年出生的男性王興,從25歲開始創業,之前5次創業屢戰屢敗之後,於2010年創辦美團,中間經歷九死一生,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脫軌。


03

久經考驗、不脫軌的戰士王興


(1)折戟校內網:瞭解掌控現金流的重要性


能夠投到一個創業者的二次創業,而非首次,是一個投資人的幸運。因為現實中的創業,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殘酷和挑戰人性。有了第一次的摔打,如果他還打算繼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比第一次更成熟,但不代表他第二次創業就一定能成功。


在創辦美團之前,

王興一共創業了五次,分別為多多友、遊子網、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


據公開信息,王興第三次創業,創辦校內網,是受了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的影響。但是顯然前兩次的失敗經歷,還不足以讓年輕的王興提高警惕,這次他死於資金鍊斷裂。


中途校內網是有機會融到資的,王興跟來自美國的投資機構,都簽下了框架協議,融資額度是100萬美金。對方提醒王興,隨著戰況的白熱化,你們還需要多融一些錢。王興回答說,不需要那麼多錢,100萬就夠了。


估計對方覺得這個黃口小兒,很難承擔起未來的競爭格局,回到美國就撤回了協議。校內網融資失敗,大家都要吃飯,又沒錢了,王興只能選擇把校內網賣給陳一舟。事後有記者問起他這件事,王興的回答是,問題肯定出在自己身上,還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因為我不能讓別人感受到信心。


此次戰敗之後,王興繼續在軌道上,並把自己的老搭檔王慧文,穆榮均叫回來一起創辦了飯否。


(2)折戟飯否:瞭解商業以外因素的重要性


王興在飯否上投入了三年時間,這是一個讓他興奮的項目——互聯網讓信息的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我們在公開報道上看到,王興到機場送自己父母去美國,他很興奮的說:“網絡改變世界,如果發生重要事情,三四個小時就能傳遍世界。”


是的,的確重要的信息傳播得越來也快。王興母親到了美國,很快就得知飯否被關了。在李志剛老師的文章《關於王興》裡,是這樣的描述的。王興母親很擔心兒子,因為她瞭解自己的兒子從小要強,這次對他的打擊很大,事情做得很好,卻被停了。但王興反而安慰母親,說沒事,很快就能恢復。


以為幾天就沒事,飯否還可以持續運營,但是現實往往令人失望,事後王興多方找關係,但是從2009年6月,一直努力到當年的年底,還是無濟於事。哪一年的年會上,很多人都哭了,王興也哭了。他們討論了一個悲傷的話題:如果公司倒閉了,大家準備去哪裡。但是除了兩個人,大家都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繼續跟著王興幹。


王興後來有過一個反思:創業,光有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你還得要溝通,容忍力很重要。第二年,他找老爸借了50萬,啟動了美團這個項目,繼續奮鬥。


(3)美團的第一次挑戰


幹嘉偉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趕上了好時代,就可以把事情做成。王興的確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以他的優勢,資源和能力,他趕上了好時代。他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奔著最大去的,從不小打小鬧,小美團長勢喜人。


好的賽道不缺玩家,競爭開始異常激烈,對手紛紛拿到了融資。人家有了錢,就可以搞市場推廣,擴大地推力度。在百度文庫的資料《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創業故事》裡這樣描述,對手紛紛來美團挖銷售,美團10個銷售有4個去了糯米,還把單子一併給帶走了。


人家糯米上線的第一個商品,立馬就是15萬份的銷售業績,而美團最好的成績也只有幾千份。每週六的晚上,王興都會給團隊打氣,他很淡定的給大家分享:”創業就像坐過山車,今天是低谷,可能明天就上升了。”但說了這麼多,他依然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咖啡廳裡一對一的聊,勸想要離職的員工留下。


判斷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麼,也不要看他做了什麼,只有看結果才是最準確的,人最好不要自信到說自己看人很準。王興說了那麼多,都不及最後的結果來得實在。第一輪競爭很快遇到了中概股危機和資本寒冬,對手紛紛倒下,美團活下來了。活下來的理由是:


第一,基於校內網資金鍊斷裂的教育,這一次,在對手瘋狂砸錢的背景下,王興把錢抓得很牢,人家沒錢了,他有錢;


第二,很多對手為了瘋狂擴張走代理商模式,而美團始終走直營模式,從而保證了服務質量;


第三、給了商戶信心,對手每天上很多單的時候,美團只上一單,流量集中倒入,讓商戶感受到了飽和攻擊的力量;第四,紅杉給美團投資了,校內網時期,紅杉和王興就接觸過,但是當時紅杉選擇了投他們的對手。


結合前幾次的經驗,和這次戰略、戰術的穩紮穩打,王興在應對本次挑戰中,沒有脫軌。


(4)美團的第二次挑戰


越早期的闖關,刷下來的小白選手量就越大,能活到第二關的,相對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很快,美團面對第二次攻勢,對手拿到了大量的錢,砸線下廣告。線下廣告的好處是能讓區域經理,代理商們更有信心,但的確很燒錢。


王興到東北跟工作人員聊工作,這個工作人員很直接說:“王總,啥話都別說了,你就跟我說說,什麼時候打廣告?”但是王興的做法是,不跟進廣告戰。


時年31歲的資深創業者王興有自己的算盤,團購是預付費模式,大家拿著商家和消費者的錢去擴張,一旦投入產出比失衡,資金鍊斷裂,商家拿不到錢的時候,就是行業洗牌的時候了。


這個時刻並沒有等多久,很快行業危機來了,大家對於團購公司開始充滿了質疑。此時此刻,王興的一個動作,一下子讓大眾對於美團提高了信心。他曬了美團的賬戶餘額:6192.2122萬美元。並痛斥行業的浮躁。


除了曬賬戶餘額這一招,其實王興的殺手鐧,還在於高效的管理和綜合運營效率。


在對手紛紛砸廣告的時候,美團的錢用於買百度關鍵詞,同行啟迪了用戶的心智,王興坐收漁翁之利。並冒天下之大不韙(同行的敵視),率先推出退款舉動,以前的團購用戶想要退款是極不容易的。王興是這樣設計的:當消費者被啟迪心智知道了團購,想到的最好的服務商是美團。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王興為什麼沒脫軌?


當別人都那麼做,並被大眾認為那才是對的時候,你堅持自己的做法,在沒有看到效果的時候,普通人其實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你清華畢業的,你就牛了?你就對了?清華畢業的多了去了。


在眾多質疑中能堅持下來,並能獲得脫穎而出,這就是硬仗。如果死了,那就是死犟。所以道理都是對的,關鍵看選手們對於環境和未來的綜合判斷。


這一次,王興又沒有脫軌,同行又死了一批。


(5)美團的第三次挑戰


2011年7月,美團剛曬完賬戶,9月,拉手宣佈啟動上市計劃。這對於燒錢行業團購來說,拉手如果上市成功,對於其他玩家都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拉手將得到資本的加持,其他團購將很難超越。


到了11月份,市場風雲突變,拉手上市宣告失敗,同時,大玩家24券資金鍊斷裂,儘管融資過億,團隊規模到了5000人,但是說死就死。真應了馬化騰的那句話:”當巨人倒下的時候,身體都可能還是溫熱的。”美團隨後接手了24券的大部分人和業務,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縱觀美團的發展史,當對手在高速擴張的時候,美團的優勢並不凸顯。但當遇到了資本寒冬,行業低谷期,美團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這一次依然如故,當競爭對手衰退的時候,一直精細化運營的美團迅速而穩健的佔領了市場。王興再一次穩穩的站住了自己的軌道,實力雄厚的對手又倒下一批。


(6)新美大之後,王興的危機


一路過關斬將,對手已經不多了,2015年,新美大合併。作為一個吃瓜群眾,我還記得當時新聞上播放出來的畫面——大眾點評前創始人張濤抱著團隊痛哭。十多年的付出,真的不僅僅是用錢就可以衡量的。我們只有一輩子,我們擁有的就是從出生到死的這段經歷。當然能套現,本身已經很牛了。


王興為什麼沒脫軌?


也許王興是招黑體質,也許他們本身就是存在問題。新美大合併後,質疑聲不斷出現,比如八大金剛的離職,點評系高管們的出走,王興外戚幫的專權,以及在業務上出現了很多負面報道,比如酒旅刷單,就業歧視等等。


就在一片質疑聲中,美團上市對賭協議新聞曝光。王興對投資人豪言,2017年新美大市值將達到317億美元,若市值未達標,則賠償投資人投資額的120%,近40億美元。對賭2018年上市,上市後估值超200億才算有效。


但後來可惜的是,美團估值持續走低。最後一輪估值是120億美元,到了2017年,屢次傳出投資人賣美團老股,甚至低於第二輪估值70億都可以出手。這投資人要不確實缺錢了,要不真的就是不看好王興和美團了。後來阿里也是打八折賣美團的股份,不知道是嫌棄王興不聽話,還是不看好美團。


到了2017年,基於王興非常危險的對賭協議,媒體打出了美團可能是第二個樂視的標題,而此時此刻,美團的一眾新業務都不見起色。當時大家對於美團是普遍看衰的:估計是很難上岸了。


轉眼到了2018年,美團如期上市,上市估值雖然是腰斬了,但是也到了300億美元以上,只不過還是持續虧損。轉眼到了2019年,現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美團&王興從“虧損王”,瞬間扭轉為盈利能力強的“朋友圈心靈雞湯王”。


04

王興不脫軌靠的是什麼?


(1)目標力


李志剛老師寫王興的文章,有一段寫貓眼高管徐梧,向王興傾訴自己的難處。王興回答說:“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Entrepreneur(企業家)精神嗎?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想著如何實現目標,不管自己現在擁有什麼,哪怕手上什麼都沒有。”徐梧聽了這段話,大受感染,終於明白為什麼王興經歷了接二連三的失敗,還能將公司做到這個程度。


作為資深80後,看到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大話西遊》悟空和唐僧的對話。悟空說了一大堆不想去西天取經的理由,然後唐僧說:悟空,你知道什麼叫做噹噹噹當嗎?


王興為什麼沒脫軌?


唐僧和王興的作用是一樣的,就是

堅持下去,從不偏離方向。


那麼王興的目標是什麼?看了這麼多資料,舵舟的感受是,王興出發時也許想清楚了兩件事:第一、我要創業,非幹不可;第二、互聯網改變世界,我要做互聯網。


但是做什麼,是逐步越做越清楚。比如一開始是美國有什麼,我們就學什麼,最後學生超越老師。到後來總結出要做本身生活服務商,立志成為下一個阿里。到前兩年的發言,要參與到供給側改革,美團在當前的新經濟形勢下,所承擔的使命是將改善中國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這個改進空間是25%。


探索未知的熱情,是王興的內驅。曾經有人問王興,如果有一艘航空飛船可以帶你去外太空,但是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你願不願意去?王興果斷回答,願意。他說希望活在自己想要活的世界裡,但等不及別人來打造這個世界。


也許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是這麼開解自己的:“我是幸運的,我生對了時代,生對了國家,有事做,有希望,有人愛。”他甚至這麼開導自己:“如果我早生100萬年,此時此刻,我正穿著獸皮裙打獵,如果打不到獵物,我的家人族人就會被餓死,一想到這裡,就會馬上集中精力,回到互聯網的現實叢林中。”


報道里說,王興最欣賞的人是前諾貝爾獎得主阿爾貝特·史懷澤,因為他放棄優越的生活去最艱苦的地方行醫。王興說,他相信他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但他內心一定是有滿足感的。而直奔目標的王興,應該內心也是豐盈的。


王興對於目標的達成,也隨著他執行縱深而不斷提高認識。比如2012年,他在年會上,給大家講的是每天前進30公里的故事:去南極的探險隊,並不是跑得最快的那支隊伍獲勝,而是科學的計算成員體力和精細化運營的隊伍最後成功。


2013年,他在年會上分享的是全年的戰略目標,樹立方法論,拆解到各個部門去完成,儼然已經是一個專業的企業家了。


2011年2月,王興發了一條微博說:“我有一個很瘋狂的朋友在最後一次蹦極時傷了腰。前幾次都很順利,於是他選了最高的百米臺,不顧工作人員的勸阻,堅持在自己的鞋尖上裝了個攝像機,想把自己一路下墜時的動作表情都錄下來。結果,因為他下墜時沒有放鬆身體而是弓著身子看自己的腳尖,到底部時一甩,腰差點廢了。”


據說王興是這樣一個人,他通常只說上半句,下半句靠你去領會。所幸的是,下面有一個讀者對於這段話,給出了這樣一個解讀:“這個故事說明:做企業就像玩蹦極,如果你忘記了你本來的使命,只是盯著一個細節做文章,你和你的公司都很容易廢了。”


(2)學習力


王興想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阿里巴巴,很多人都這麼想,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夠逐步實現,有的人一開局就被淘汰了呢?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學習力。王興的學習力毋庸贅言,他在創投圈裡是出了名的愛看書,看完書,還喜歡在飯否等平臺進行分享。記者採訪他,他也喜歡拽文。


通觀王興的創業史直至現在,如果他還準備持續奮鬥的話,王興的戰鬥力max,普通的創業者應該很難與之抗衡了。他所經歷的每一次低谷,都給他輸入了能量。到手了融資跟丟過,大火的項目被關過,幾輪資本寒冬都挺過來並脫穎而出,他見過24券這樣曾經優秀企業瞬間崩塌,他從千團大戰中活了過來,見過身邊屍骨累累。


在團購高速發展期,團隊規模從百人級別到千人級別,競對們紛紛折在了速度與激情上,而王興不斷學習與夯實,在問題中前進,不斷的站穩腳跟。


經歷這麼多,他活下來了,這樣的人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2013年6月,王興發了一條微博:“傑克·韋爾奇說得真棒:你必須同時擁有自信和謙卑這兩種品質。那種組合就叫成熟。”


在《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創業故事》一文裡,作者是這樣剖析王興的:初始王興的是一名極客,他認為極客天生是來改變世界的,後來的王興,開始學習傳統商業規則,數據驅動,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未知感。將極客理想和商業融合並相互激盪。現在的他依然覺得互聯網將改變一切,但他會用更成熟的方式來實現目標。


美團的成功,不僅是王興改變了商業,更在於王興被商業所改變。這其中極客王興從未改變,商業王興在不斷摸爬滾打中螺旋上升,而商業王興和極客王興的粘合劑是他極強的學習力。


(3)團隊力


王興沒有脫軌,還得感謝他的團隊:高中同學,大學同學,老婆,以及後來加入的職業經理人們。而這麼優秀的團隊為什麼願意跟著幹,也得益於王興的個人素質。


校內網時期,從百度出來穆榮均說,為什麼選擇王興?因為他是一個堅持的人,一個隨意撂挑子的人,是不容易把事情做好的。


王慧文說,他選擇王興,是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這個很重要,王興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但他學習能力很強。幹嘉偉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趕上好時代就能把事情做出來,但王興務實嚴謹,美團的年輕人情緒高漲,讓他看到了希望。


儘管王興說,自己當年創業的時候,不知道去哪裡找人,只能找自己的同學,好像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媒體老師的評價很中肯,美團核心團隊的優勢,是不可複製的。


王興也表達過對自己核心團隊的認可:“我們團隊大家觀點、技能不一樣,但是能和而不同,和諧的為一個目標而努力。有人是清華理工男,做事系統而又有計劃,有人是十幾年的銷售管理,有人時不時的有一些奇思妙想。”


王興一以貫之的團隊精細化運營,也是他的殺手鐧之一。美團從200人漲到2000人時,一度王興都不知道自己團隊有多少人了,問題頻頻。最後他下定決心告別區域經理發excel表格的手工模式,上了一套專業人力資源的IT系統。


王興的這一段話,應該很能贏得CEO們的共鳴:“CEO一定很焦慮,因為你要對該發生而沒有發生的事情負責,這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捉摸和不確定性。要足夠了解一線情況,把信息相對全面的蒐集到,最後才能做判斷。最可怕的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資源,信息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做決策,自然就有了焦慮。”


那麼,王興是如何對抗這份焦慮的呢?在百度文庫《王興:創業的三年之癢 堅持做正確而非容易的事》一文中,是這樣描述的。千團大戰期間,王興並沒有大打廣告,而是持續在IT系統上做投入。


2011年,對手挖美團的銷售和區域經理,卻沒有挖IT工程師。王興認為銷售人員可以對業績有立竿見影的提升,但建設IT系統是長期的工作,會有指數級的提升。


很早期,王興就是這樣管理團隊的:每個部門上方都懸掛著液晶屏,實時能看到用戶註冊,終端成交額,每天不同時段成交量的變化趨勢,客服接通比例,用戶滿意度,閒置客服數等。王興每天早上跟團隊過數據,與高管開分析會,各業務部門業績一目瞭然。


王興不認為自己是管理奇才,他只是在堅守常識,他認為只要把賬算清楚,誰都能做英明決策。


歷史上的英雄,永遠無法複製,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王興在創業過程中,遭遇到的磨難到底有多少?公開信息能看到的,肯定不是全貌,真正的危機也許永遠都無法公開。那麼究竟他為什麼沒有脫軌?僅僅只是本文中的三個原因,肯定是不夠的,但以上三點一定是重點。


還是那句話,年僅40歲的王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沒有脫軌,只能證明過去。能夠在自己的信仰之下,持續不脫軌,那才真的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