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12月1日,央行官網全文轉載了易綱行長的一篇6000字長文,向我們透露了全球貨幣政策的大趨勢,以及中國的對策。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堅守幣值穩定目標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是易綱行長為《求是》雜誌撰寫的,刊登在《求是》2019年第23期。

其核心觀點是:

1、全球經濟越來越依賴於“刺激”,低利率、零利率、負利率將長期化、趨勢化;



2、中國應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3、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而在10多天前,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中國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負利率時代”。

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其實早在一兩年之前,我就在專欄裡多次指出:全球利率水平不斷走低,是一個大趨勢。11月24日我曾在東莞有一場演講,也著重談了這個觀點。

下面是一些主要貨幣長期利率走勢圖,我多次在文章裡給大家看過,下面不妨再複習一下。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美元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日元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歐元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英鎊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澳大利亞元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加拿大元利率長期走勢。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上圖是中國房貸基準利率(人民幣5年及以上期限)走勢圖。

可以看出,全球主要貨幣的利率走勢都是向下的。也就是說,錢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宜了。而且未來的趨勢,仍將如此。

從易綱和周小川的表態看,中國早晚也會進入到零利率、負利率的時代。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全球的錢變得越來越便宜了?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第一,刺激利率飆升的最大因素——石油危機,最近30年越來越少發生了。

歷史上,美元、日元、英鎊等幾次超高利率的出現,都是因為石油危機。油價飆升了,發達國家出現輸入型通脹,為了緩解通脹只能被迫加息,讓本幣升值,以便對沖油價飆升。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一家獨大,兩場海灣戰爭打下來,其控制油價能力增強。其次,美國引領的新能源技術不斷進步,美國還推動了頁岩氣、頁岩油技術的進步,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自給。

總之,石油戰略地位在不斷下降,而且可能在20到30年之後徹底見頂。

到那時,全球地緣政治將發生巨大變化——石油輸出國絕大部分將回歸平淡,甚至迴歸貧窮。當年的繁榮、富裕,以及對外的強勢,都將成為南柯一夢。很多石油國家財政會崩潰,積累的財富會蒸發。

第二,發達國家普遍人口通縮,少子化、老齡化,讓寬鬆的貨幣政策難以退出。

大家可以看看前面我給出的那些圖片,其中日元利率走勢最悲催,最近30年基本上跟一個死人的心電圖差不多。日元利率走勢為什麼這樣平緩?因為日本人口通縮最嚴重,而且日本是非移民國家,很少接受外來移民和難民,難以補充勞動力(失業率不斷創出新低)。所以,日本CPI長期在低位,逼著利率走低。

歐洲的情況,跟日本類似。美國稍好,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有人口增量。

第三,科技進步讓商品價格走低,壓制了CPI,倒逼著利率走低。

第四,中國、印度、越南等人口大國先後加入全球產業鏈,勞動力成本低廉,也壓制了發達國家的CPI,倒逼利率走低。

第五,在西方政治制度下選票很重要。選民支持給誰,主要看中短期的經濟。

在這種背景下,政客們無不急於出政績,所以都喜歡低利率。特朗普不斷炮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要求降息,就是最好的例證。

第六,貨幣戰爭一直存在,也就是說各國之間存在利率上的競爭。當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的利率都趨勢性走低的時候,其他國家怎麼辦?能一直獨善其身嗎?肯定是很難的。

所以,人民幣利率也是長期走低的。之所以沒有像西方那樣低,是因為我們印鈔一直比較快,錢過多的時候,就存在貶值預期。貶值預期下,大家就希望有較高回報,反而讓利率維持在中高位。

隨著中國投資增速降下來(2013年增速為20%,目前為5%左右),印鈔速度也在降低,廣義貨幣M2的增速從18%左右降低到了8%左右。

印鈔速度剛剛降低的時候,很多企業缺錢,為了避免資金鍊斷裂,會拼命借錢,利率會走高。但當經濟車輪逐步慢下來,大家借錢的膽子、慾望會變小,該退出的企業逐步退出,這時候利率就會走低。

慢慢的,就會進入一個“低速印鈔+低利率”的時代。

而且,中國的人口紅利也結束了,老齡化提前到來,人們對超前消費更加慎重。這也是低利率的重要成因。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低利率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投資?

估計有讀者會說:這很簡單,低利率對股市和樓市都是大利好,牛市就來了!

其實未必。因為我們即將迎來的低利率時代,同時伴隨著經濟車輪變慢,印鈔速度變慢,投資增速變慢,人口紅利終結,老齡化降臨。

在這樣的時代,人們投資的“擴張性”會收斂,而“防禦性”會提升。

這時候的投資策略應該是怎樣的?我的建議是:多進行“防禦性投資”,慎重對待“激進性投資”。

什麼是“防禦性投資”?第一,控制槓桿率,也就是多使用自有資金,注意債務風險,但又不能完全不使用槓桿(負債);第二,買防禦性的資產,也就是透明度高、穩健的資產。

未來10年,透明度最高、最穩健的資產,仍然是“有顯著人口增量的、高級別城市及其都市圈的優質不動產”。因為這類城市和都市圈,會持續受到政策加持,能不斷獲得政策紅包,有持續的增量人口和增量資金。這是中國城鎮化2.0時代的重要特徵和基本趨勢。

更重要的是:房子是容易看懂的資產。它在哪個城市、哪個都市圈,靠近哪條地鐵線,附近有哪些學校哪些醫院,都基本上是確定的。房子的戶型、朝向,小區的管理水平,都可以被看清楚。

而金融產品則不同。比如創業板公司暴風集團剛剛發佈瞭如下公告。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這個已經不成樣子的企業,2015年3月上市的時候,曾經連續拉出30多個漲停板(見下圖),股價衝上327元,市值最高約400億元。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而今天收市,股價只有3.26元,市值不過10億元左右。而且,未來公司市值存在歸零的可能性(見下圖)。


趨勢已來!看不懂,你會很麻煩


這讓4年多以前,每股300元以上購買的股民情何以堪。人們為什麼能在當年以300多元的價格,買一個四年半以後可能一錢不值的公司?因為你看不懂、看不透。其實,即便是投資高手,也未必能在幾年前看透暴風集團。

這就是金融的不確定性。

而房地產就簡單很多。只要你選對城市、選對片區,即便買了有建築質量問題的樓盤,都未必會虧本。比如當年買了深圳著名海沙房——鹿丹村的業主,最終不還是通過舊改賺得盆滿缽滿?

在中國樓市調控實施“因城施策”後,房價事實上帶有剛性兌付的性質。開發商降價賣房,往往是被叫停的。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比如一個人2019年貸款500萬買了一套房子,利率上浮10%,以等額本息方式按揭30年。那麼,他在2019年的月供是28045元。

如果利率長期走低,假設10年之後房貸基準利率降低到了3%。他仍然需要上浮10%,則每月按揭款變成了21898元。每月還款減少了6100多元。

要知道,這10年他的工資可能增長了很多。10年下來,2萬多塊錢月供的購買力也下降了不少。

我之前曾講過,在中國買房子“真正的按揭只有10年”。原因很簡單:10年之後,通脹會讓你的月供變輕。如果你貸款30年,按揭的最後10年“通脹+利率走低”會讓你的月供款看起來像一個笑話。

至於股市、債市等,也會受益於低利率時代。但前提是,法律制度必須完善,真正建立金融信用,完成註冊制改革和經濟轉型。否則,股市牛短熊長、散戶不斷被收割仍然是常態。


而未來10年,是中國金融(股市)制度重建、信用重建和估值重建的時期,普通人還是謹慎一點為好。


或許還會有讀者問:行長不是說了,要“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保持幣值穩定”,那麼持有現金或者銀行理財是不是更好的方式?房價普漲是不是結束了?


我的看法是:至少未來10年,現金仍然比較危險,因為通脹始終是存在的,畢竟M2的增速仍然超過8%。國家為什麼降息?不僅僅是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是希望你去消費或者投資。記著:政策的槓桿,永遠不會傾向於持有現金、銀行理財的人。否則,誰去冒險創業、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