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最近我國偏南部地區地震頻發?

大提琴心聲


其實我們中國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多的國家之一!除了香港和澳門之外,我國主要省份幾乎都發生過地震!只是規模和震級大小不同,根據國家地震局統計,六級以上地震次數每年各地平均累計達800餘次!所以說,我國是受地震危害非常嚴重的國家。

從1900年到二十一世紀,累計死於地震人數已經超過55萬人,僅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死亡將近26萬之多!

地震是因為地球🌏板塊運動而導致,目前科學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已經確定世界主要幾大地震帶劃分區域,它們是:太平洋海洋地震帶,歐亞大陸地震帶和印度洋地震帶,我國,日本處於太平洋地震帶震源區域,所以地震活動頻繁,日本情況更加嚴重,因為日本海深底有一條著名的瑪利亞海溝,它是太平洋海底活動長期形成的一塊麵積大於日本版圖的深海活動岩層,所以它只要有一點點動靜,日本就會發生地震!至於流傳瑪利亞海溝滑向深海的一天就是日本消亡的說法目前為止是沒有根據的!但是引起日本頻發地震的確切原因和瑪利亞海溝的地質層確實是有肯定關係!

最近,我們國家西南方向,靠近雲南方向,東北方向,靠近吉林和黑龍江方向等地頻發三到五級地震,時間上幾乎“接連而發”!這一情況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相信國家地震局專家們會加強監控和預報,同時不得不說全世界最難的就是對地球🌏內部科學探索,相比對宇宙空間和月球的探索,科學技術發展和對外星空認知已經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人類(科學)對我們地球🌏內部情況和技術勘探還沒有超過萬米深度!地震帶分佈和地震預報的準確性依然還是我們科學家共同的難點,隨著時間和科學技術不斷髮展進步,相信世界科學家們一定會像今天掌握天氣預報一樣,對我們的地球🌏每天進行有效的預報!為人類安全社會生活而努力與貢獻他們的智慧和成就!








大提琴心聲


地震多發地帶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板塊之間相互碰撞和擠壓,就產生了地震,因為中國北方在亞歐板塊內部,內部地震比較少,而南方大多數位於板塊交界處,又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地震比較多;像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由於印度洋板塊在以每年約15cm的速度向北移動,使得亞歐板塊受到壓力,並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於受重力影響,青藏高原東面沿龍門山在逐漸下沉,且面臨著四川盆地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壓力在龍門山北川至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造成了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20千米,與地表近,持續時間較長 (約2分鐘),因此破壞性巨大,影響強烈。


相信自己的軍兒


據我觀點,北方很多都是平平原。既然是平原,那麼說明地殼遠古時代都沒有咋變動。而南方很多都是高山群起,連綿不斷,在山裡面還發現很多海洋生物化石,也就是說在遠古時代,N億年前,這裡都是海洋。隨著地殼變動,海底岩漿噴發,海水消失,形成了今天高山湖泊,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地殼振動活躍,我國偏南方複合這些地質特徵,自然也就成了地震高發帶。


德陽dw


土層太薄,海水浪大,把它搖搖晃晃,就地震了


秀又又


這種事情。地質學家都不一定知道。只有上帝和佛祖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