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江陵貧困戶夏德發脫貧記:"下得發" 才能過上好日子

 夏德發,江陵縣資市鎮先進村貧困戶,已經年過花甲,本應該到了享清福的年齡,卻仍是家裡的頂樑柱。精準扶貧之前,日子過得舉步維艱。2015年駐村工作組入駐之後,通過積極引導、政策扶持,再加上夏德發自身吃得了苦的拼勁,2016年成功脫貧,並逐漸走上穩定致富的道路。

  政策幫扶暖人心

  夏德發,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他的名字。按照方言通俗的叫法,夏德發的名字亦“下得發”,形容能吃苦耐勞。

  2015年,夏德發還在資市鎮街上的一家餅乾廠打工,後來由於企業經營不善倒閉,夏德發也因此下崗,家裡的收入來源一下子就斷了,讓這個原本就不幸的家庭,生活過得更加拮据。夏德發的老伴因為身體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常年服藥,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都困難,孫子初中畢業後四處打零工。2015年,夏德發一家經村民評議為貧困戶。

  駐村工作組在瞭解到夏德發的家庭情況後,通過評定低保、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在生活上給予了一定的幫扶。2017年,通過危房改造項目補助12500元,將夏德發家原本破舊的小樓房進行了維修,解決了夏德發一家的住房問題。2018年,駐村工作組通過聯繫企業,將夏德發安排到資市鎮先進村蝦寶公司打工,專門負責養殖小龍蝦,並幫助其落實就業補助1000元。一系列的政策幫扶,讓夏德發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這也暖了他的心。

  2018年,夏德發了解到產業扶貧的相關政策,他決定辭職自己養殖小龍蝦。他說:“給別人打工始終不是辦法,還得自己發展。”

  夏德發通過近一年的打工學習,基本上掌握了小龍蝦的養殖技術。於是,他打算養殖小龍蝦,但最難的是缺乏啟動資金。夏德發把自己的想法先後告訴了家人和駐村工作組。聽說要養殖20畝的小龍蝦,老伴對於夏德發的身體能否吃得消表示了質疑,因為畢竟自己也幫不上忙,同時也是對小龍蝦的養殖風險有一定的擔憂。駐村工作組瞭解到夏德發的想法後,決定支持他的養殖計劃,通過落實小微信貸,為夏德發辦理了4萬元的貼息貸款。2018年底,夏德發通過土地流轉,小龍蝦養殖風風火火的幹起來了。

  一個人,20畝小龍蝦,夏德發幾乎把家搬到了蝦田上,一百多個日日夜夜,夏德發吃住在蝦田旁臨時搭建的小屋裡,全身心的撲在了自己的小龍蝦養殖上。凌晨起來收蝦賣蝦,白天投食防病、清除水草,夏德發硬是憑著一股狠勁,自己一個人全部扛了下來。

  脫貧路上不停步

  2019年,第一年開始養殖小龍蝦的夏德發便嚐到了甜頭,一季共賣了6萬多元,算上產業補貼資金11550元,除去各種投資及日常開支外,夏德發還小有盈餘。據夏德發透露,今年冬天,他還計劃在蝦稻田裡嘗試小面積的大棚養殖,解決冬季氣溫低影響生長的問題,準備在冬季小龍蝦市場上賺一筆。

  日子越來越好的夏德發,還通過學習吊瓜種植技術,種植了2畝田的吊瓜,目前吊瓜田裡已掛滿成熟的果實。而在夏德發的家中,還養殖了近100多隻雞鴨鵝。夏德發說:“趕上了政策好時光,只要自己的身體允許,一定使勁幹,好日子一定會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