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閱讀紅樓,“海棠詩社”的章節最是風雅浪漫,讓讀者口齒噙香、印象深刻。身處貴族之家,大觀園裡的小姐們固然衣食無憂,卻也無所事事。所以“詩社”便是她們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她們展露才華、綻放性情的舞臺。在詩社活動中,每個人的性格氣質進一步深化,而人情世故、賈府興衰、和美學意義等亦蘊含其中,仔細品讀這些內容,既有對作品內容的領悟,也有對人性與世情的洞悉。

1、詩社發起人,最具創新和組織能力的三小姐

大觀園詩社是由三小姐賈探春發起的。作為一名文學女青年,雖然才華不及寶黛,但探春無疑是最有想法和創意的。

一個初秋的夜晚,在皎潔月色下,探春想起文人學士們“豎詞壇、開吟社”的往事,不覺心有所動。第二天便用一篇優美的駢文寫成邀請函,分別送給園中的姐妹們,邀請大家一起來吟詩作賦。如此新奇又有情趣的提議讓大家激賞不已,都是一召即至,然後在秋爽齋中熱烈相議。

詩社於是正式成立,因為第一次做了海棠詩,於是發起人探春定下名字:“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鑽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詩開端,就叫個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海棠詩社罷。”

寶釵也好黛玉也好,多少才華橫溢都只能做個技術型人才,探春才是最具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領導人,她不僅是詩社的發起人,也是詩社的旗幟與靈魂。

2、成員分析:有人歡喜有人失意

在詩社的參與人中,除了後來刻苦學詩加入的香菱之外,全都是貴族少女。在這些人中,探春、寶玉、黛玉、寶釵和湘雲是詩社的主要成員,基本是場場不落。而賈府的另外兩位正牌小姐迎春和惜春,因為才情有限,早早就被邊緣化了。

第一次大家聚會時,在黛玉的建議下,在場的每個人都起了一個別號。然而別人都是斟酌再三,迎春和惜春卻十分隨便。不過是寶釵的一句話:“(迎春)他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頭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寶釵為人一貫周到,可這話卻太敷衍了,可見迎春和惜春真的在家族姐妹中不受重視。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李紈雖然對詩社十分熱心,自薦做“掌壇”,當社長,可卻對作詩沒什麼興趣,她不僅自己不作詩,也直接替不怎麼喜歡作詩的迎春和惜春推脫了,讓她倆當“副社長”,在詩社中負責限韻和監場。

而事實上,她倆也就這一次行使了“副社長”的權力,“菊花詩”時晃了一下,到了“蘆雪庵聯詩”,明白說出惜春因為畫畫請假,迎春生病。最後一場“柳絮詞”根本就連提都沒提。她倆固然不太喜歡作詩,而她們也不怎麼愛帯她倆玩兒。

一場風雅浪漫的詩社背後,也有看不見的人情冷暖啊。

3、活動過程:見證賈府興衰的晴雨表

詩社一共活動了4次,內容分別是“海棠詩”、“菊花詩”、“蘆雪庵對景聯句”和“柳絮詞”。後來的林黛玉和史湘雲的中秋聯句,屬於個人行為,不算是海棠詩社的活動。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四場詩社活動中,最熱鬧的是“蘆雪庵聯詩”,參加的人數最多,也特別精彩生動。不僅原來成員悉數到場(除了迎春和惜春),新來的寶琴、邢岫煙、李綺李紋以及香菱也都參加了。大家爭搶聯詩之外,寶琴、邢岫煙和李紋分別寫了一首“詠紅梅花”的七律,寶玉單獨寫了一首“訪妙玉乞紅梅”。

最沉悶的是最後一次在瀟湘館中的“柳絮詞”,參加者只有寶玉、黛玉、寶釵、湘雲、寶琴、探春和李紈。人來的少不說,作品更少。寶玉交了白卷,探春只寫出半首詞(寶玉幫她續完),如此情形,大家好像也沒了興致。此時,小說已經到了70回,賈府正在走向衰落,小說的氣氛變得壓抑沉重,而詩社也充滿了蕭瑟的涼意。

文學不是孤立存在的,也是政治和經濟狀況的反應,是賈府興衰的晴雨表。

4、作品評述:黛、釵、湘三分天下

閱讀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學作品來說,更是見仁見智。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綜合四次詩社作品,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是菊花詩吧。這場詩社作品數量多,而且金句迭出,讓人賞玩不覺,愛不釋手: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寶釵 憶菊);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湘雲 對菊)

“筆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黛玉 詠菊)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黛玉 問菊)

“高情不入時人眼,憑他拍手笑路旁。”(探春 簪菊)

……

綜合幾次詩社看,海棠詩是寶釵第一,菊花詩是黛玉奪魁,蘆雪庵聯詩沒有評出勝負,但湘雲才思最敏捷,一個人與寶釵、黛玉和寶琴共戰,表現極為出彩,自然是湘雲榜首。而到了最後的柳絮詞,李紈評判乾脆是和稀泥,黛玉、寶釵和湘雲各有千秋,各擅勝場。在大觀園詩社的天空下,基本上是林黛玉、薛寶釵和史湘雲三分天下,林黛玉略佔上風,探春和寶玉,就是陪跑。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4、活動經費:見證著大觀園的人情世故

海棠詩社是民間組織,所以活動經費只能依靠自籌。她們採用了輪流做東的方式——每次詩社活動由東家準備水果點心等,以供參與者消費。

如此雖然花費不多,但對於這些沒有其他收入、只靠固定零花錢的貴族小姐來說,多少也是一個負擔。

詩社首次活動是在探春的秋爽齋,事出倉促,探春也未提前準備,大家就是“略用些酒果”,估計也就是臨時端上來的,數量不多,花費也不會太大。

第二次史湘雲自告奮勇做東,可回到住處,寶釵提出具體的問題和湘雲的困難,她才發起愁來。善解人意的寶姐姐幫她辦了一個螃蟹宴,並且參與了策劃菊花詩。所以這次雖然名義上是湘雲做東,實際上是寶釵承辦。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期間,李紈帶著眾姐妹來找王熙鳳,要來50兩銀子的贊助。然而奇怪的是,此後,我們並未見到這銀子用於詩社活動中。

第三次本是李紈做東,卻收取了大家的集資:“你們四分子送了來,我總共包五六兩銀子也儘夠了。”意思是說,4個人交給她四兩銀子,自己再出個一個兩銀子。李紈大概覺得這次參與的人太多了,全是自己掏錢有點虧。而鳳姐給的銀子呢?她也沒捨得用。

那麼這4個人是誰呢?她明確說了不收新來的幾個人,寶釵、寶玉、黛玉肯定有的,最後一個不是探春就是湘雲,而湘雲囊中羞澀,李紈應該知道並且體諒,最後這個人更可能是探春。

第四次是林黛玉主辦,活動地點是瀟湘館。黛玉雖然也是寄居賈府,但在賈母和鳳姐寶玉的照拂下,經濟狀況很好。她沒有廢話,直接自己“預備了幾色果點”。


大觀園詩社花費不菲,最有錢的寶玉為何從來不做東承辦?

奇怪的是,寶玉從未做東過。按理說,他是詩社中最有錢的成員,他對詩社的態度也特別積極,每一次都拉不下。但他從未主動提出過要做東,別人也沒有建議過。之所以這樣,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寶玉實在缺乏組織能力,既設計不出主題,也張羅不出一場盛會,唯有跟著混;二是,也許作者只想表現這是一個才女的舞臺,寶玉不過是個湊數的,輪不到他來做主角。

5、美學意義:書寫愛與美的詩意傳奇

中國是詩的國度,從《詩經》開始,就一路奔湧而下,無數詩人佳作輩出,蔚為大觀。到了宋元以後,話本小說開始流行,在小說中引用詩詞是一種常態。但一般都是作者站出來感慨,時常是“有詩讚曰”、“有詩為證”的形式。

到了《紅樓夢》這裡,第一次將詩與書中人物、與故事情節有機融為一體,讓人耳目一新。所以才有人說,作者寫這一部書,不僅是為了記述曾經的繁華歲月,也是為了傳詩。無論如何,“詩社”的情節提升了小說的文化魅力,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有著獨特的美學意義。

大觀園詩社,不僅對刻畫人物、推動情節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更書寫了愛與美的詩意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