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世間美好與武寧環環相扣——解讀提升縣域治理能力的“武寧實踐”

(九江日報訊 記者傅五七吳青姚星宇)年初,九江市委書記林彬楊寄予武寧厚望,希望武寧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綠色發展先行區、“最美小城”樣板區,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和諧相處、共生共贏的“綠色崛起”新路子。銘記殷殷期望,奮力書寫新篇,武寧縣紮實推進“三區”建設,綠色崛起之路越走越寬廣。

日前,九江日報聚焦武寧“三區”建設理念、措施及成效,先後推出《讓生態建設成為最堅實的前行步伐——武寧縣全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讓生態綠色成為最亮麗的發展底色——武寧縣全力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讓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武寧縣全力打造“最美小城”樣板區》等3篇專題報道,引起較好社會反響。

“紙”上得來不覺淺,閱讀武寧、驚喜連連——

生態更優:2017年,武寧入選全國首批32個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屬全省唯一;在2018年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考核中獲滿分,全省排名並列第一。

實力更強:武寧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年度綜合考評先進縣、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並被評為2018年度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財政總收入17.62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81.16%,同比增速8.9%;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66.79億元,同比增長17.7%。2018年,全縣旅遊接待人次668.5萬,近三年年均增長20.3%;旅遊總收入達53.5億元,年均增長23.5%。

城市更美:近三年來,武寧秉承“城市雙修”理念,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3億元,實施城市建設重點工程135個,目前已完工113個,並獲“全省最乾淨縣”等殊榮。

市民更安:2018年度全省公共安全感滿意度測評,武寧位列全省第10,全市第1;2018年度全省公共文明指數測評,武寧位列全省第5、全市第1。

屢獲第一、殊榮不斷,近年來,武寧不斷提高縣域治理能力和水平,可謂“好上加好,一好百好”。解讀武寧生動實踐,其取得喜人成效的密匙何在?


01、堅持以民為本不偏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武寧縣委、縣政府對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標定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一價值指向,全面把握和不斷順應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民生放在發展首位、貫穿改革始終,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全面完成群眾期盼多年的湖濱橋、婺桃線等道路項目新建和改造,讓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學校,有效破解了“擇校熱”“大班額”難題;縣新中醫院順利完成整體搬遷,對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進行標準化改造,讓群眾享受到更好的醫療資源;一批小遊園、小廣場、停車站等建設,把更多的便利帶到群眾身邊。

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主人翁,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才能真正將社會治理推向新高度。魯溪鎮梅顏村著力興村富民,一改昔日積弊,“噠噠”縫紉聲取代了“嘩嘩”麻將聲;心怡水灣幸福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小區改造,348戶居民自行拆除防盜窗……群眾參與,城鄉攜手,共建美好,《新華每日電訊》聚焦武寧生動實踐,分別在頭版頭條、重要版面刊發相關報道。近年來,武寧創新“三位一體”綜合管理機制,構建“專業城管+全民管城”新模式,推行“群眾主體工作法”從改善城鄉環境髒亂差做起,從群眾反映最為突出的問題改起,一步步讓群眾看見改變,一步步獲得群眾支持、提升整治水平,最終成就“全省最乾淨縣”。該縣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行政法綜治下基層“三訪”工作法,在全縣範圍內開展黨員幹部進基層、責任細化到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的“訪民情、促和諧”幹部大走訪、大接訪、大回訪活動,並以此為抓手深入推進“平安武寧”創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夯實基層基礎,努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02、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

山是武寧的筋骨,水是武寧的血液,武寧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好的資源是山水。

呵護好、利用好、發展好山水生態,既是武寧全縣人民的共同心聲和熱切期盼,也是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主線和施政方向。近年來,武寧立足縣情,堅持正確思路,保持發展定力,緊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全面推進綠色崛起”的發展主題,不斷培植、激發生態優勢,讓其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樹揚武寧形象的發力點,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武寧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廬山西海水質持續向好,今年連續四個月為“一類”,保證了武寧發展的“源頭活水”

該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率先探索建立“林長制”,深入實施“護綠、增綠、用綠”工程,創新推行護林員、養路員、保潔員、河流巡查員等職能於一體的“生態環境管護員”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管護的同時,因“生態”而產生了一些就業崗位,解決了一批群眾就業,“吃生態飯、發生態財、享生態福”已成為時下武寧人的真實生活寫照。


03、堅持綠色崛起不止步

武寧縣堅持做好生態與發展兩張答卷,全面推進綠色崛起,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生態根基越築越牢固,生態優勢越來越明顯,綠色發展的土層越壘越厚。“春迅”從簽約落戶到正式投產只用短短一個月時間,詮釋“武寧速度”;今年截至11月底,簽約項目75個,簽約資金105.6億元,彰顯“武寧力度”……近年來,該縣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精心選取綠色光電、大健康產業、礦產品精深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構建以綠色光電為首位產業的“1+3”產業發展新格局,綠色崛起之路步急蹄穩。

向“綠”興旅,該縣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實施“各行各業+旅遊”,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一大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伐木工、漁民轉型成為管護員,辦起了農家樂,種起了果園,經營上了生態農莊,群眾在生態保護中享受到更多“生態紅利”。“山嶽武寧、水上武寧、夜色武寧、鄉村武寧、康養武寧、空中武寧”等6條風景線已串珠成鏈,“處處皆風景、時時有服務、行行融旅遊、人人都參與”的全景畫卷正向世人舒展。今年1至10月,全縣共接待遊客695.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8.6億元,同比增長21.4%和27.9%。

依“綠”興農,該縣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企業、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各兩家,全國十佳休閒農莊、長三角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景點、中國美麗田園、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江西省首批鄉村休閒文化旅遊示範點各1處,並有5家江西省休閒農業示範點、3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鄉村振興生機勃勃,青山綠水“流金淌銀”!

任何“成功”的背後,原因不一而足,武寧的“密匙”定然遠不止此。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國家總體部署與地方治理創新相結合,加快推動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路任重道遠,武寧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