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日產汽車擅長團結共進還是“套路”使然

汽車市場步入寒冬,抱團取暖成為很多車企禦寒策略,先有寶馬和奔馳宣佈成立合資出行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雪鐵龍宣佈合併……現有

日產、雷諾、三菱再度深入合作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日產、雷諾、三菱三家車企將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專注於先進汽車技術的研發。

日產汽車擅長團結共進還是“套路”使然

日產成立於1933年,時至今日已有80多年的歷史,縱觀過往,日產汽車曾幾度輝煌,也曾幾度陷入低谷,但日產汽車似乎總能抓住時機,善於團結“兄弟”以謀求發展。

1999年,當時的日產正陷於債務困境之,而雷諾正想找機會打進亞洲市場,雙方各取所需,迅速結盟,成立了獨立的雷諾-日產聯盟。

雷諾以54億美元的投資取得日產公司36.8%和日產柴油車公司22.5%的股份,當今雷諾已持有日產43.4%、日產持有雷諾15%的股份。

通過此次戰略性合作,日產不但應對了債務危機,而且日產汽車通過聯盟將事業區域拓展至全球,其經濟規模大幅增長。

日產與雷諾合作如果不算“套路”,只是團結共進的話,那日產收購三菱汽車一定算“套路”了。

日產汽車擅長團結共進還是“套路”使然

2016年4月20日,汽車界爆出重大丑聞,日本三菱汽車工業公司承認三菱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有“不當”行為,數據結果誇大了汽車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數值。同日,三菱汽車股價由875日元跌至733日元,下跌16%,市值蒸發1397億日元,約合12.7億美元。

負面纏身的三菱汽車,市值蒸發,又面臨鉅額賠償,可謂獨木難支。此時,“好兄弟”日產仗義出手,拿出22億美元,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這哪是什麼套路,這不是為三菱汽車解圍嗎?”有這樣想法的人還是太年輕了,浮於表面的內容哪能看出套路,套路之所以被稱為套路是因為足夠深。

日產收購三菱汽車的好處很多,比如獲得三菱的插電式混動技術、升級雷諾日產為跟豐田、通用、大眾相抗衡的巨頭……但最大的好處是獲得以上那麼多好處卻只花了很少的“好處費”。

因為日產收購三菱汽車正值後者因“排放門”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然買不上價格,而讓三菱汽車如此狼狽的正是日產所為,日產舉報了三菱汽車排放造假的問題。

日產汽車擅長團結共進還是“套路”使然

表面看是日產團結“兄弟”,實則是利益置前的“套路”使然。

類似的戲碼還在上演。2018年11月19日,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因被控金融犯罪突然在東京被捕,隨後被移送到東京拘留中心。日產汽車單方面緊急召開董事會,正式宣佈解僱戈恩。

戈恩有多重要,從其職位便可看出,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的董事長,雷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首席執行官。“戈恩事件”讓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深陷困局。

日產汽車擅長團結共進還是“套路”使然

一直以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由雷諾處於主導地位,有分析稱,日產方面希望能夠將雷諾對其持股比例下調,奪回控制權。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戈恩事件”的發生被法國媒體和戈恩本人定義為“陰謀”。

在戈恩的一次公開講話視頻中,他將自己的下臺描述為一些擔心失去權力的日產汽車高管們精心策劃的“企業政變”。戈恩認為,有人擔心聯盟的下一步會走向融合,走向合併,這種局面會從某種程度上威脅到一些人,或者說最終威脅到日產汽車的自主權。

法國媒體一度指責日產“恩將仇報”,陷害戈恩,試圖趕走雷諾,意在阻礙聯盟整合工作的推進。

“戈恩事件”之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可謂每況愈下,不僅內部關係混亂、矛盾頻出,整體銷量也在不斷下滑。

“套路”繼續,團結也在繼續,都是利益的驅使。

在扉旅汽車編輯看來,不計前嫌,沒有什麼矛盾是利益解決不了的。這不雷諾-日產-三菱將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有媒體將這一舉動解讀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起死回生”之計。

化干戈為玉帛,畢竟滿盤皆輸是誰也不想看到的。據瞭解,為了緩解聯盟關係,雷諾和日產進行了高層的重組。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內田誠(Makoto Uchida)正式上任日產全球CEO。同時,三菱汽車首席運營官阿什瓦尼·古普塔(Ashwani Gupta)擔任日產首席運營官,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高級副總裁關潤(Jun Seki)擔任副首席運營官,兩人於12月1日正式上任,加入日產新的高管團隊。

雷諾已經罷免首席執行官蒂埃裡•博洛雷(Thierry Bollore),任命公司CFO克洛蒂爾德•德爾博斯(Clotilde Delbos)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同時正在尋找新的CEO人選。

為了挽救聯盟,日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還稱,為了三家公司的利益,未來幾天計劃任命一名聯盟秘書長,以大幅提高和加速聯盟的運營效率,包括最大化聯盟貢獻以支持每家公司的戰略計劃及運營利潤計劃。

一系列舉措,看似一片大團結的景象,但會不會又是一個新“套路”的開始。扉旅汽車編輯認為,日產的“套路”並無過錯,在商言商,何過之有,只是要留心不要把自己也“套路”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