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內心深處想要什麼?

微笑~堅持


人生之悅,在於感悟;人生之痛,在於迷途。

人生大快,在於搏過;人生之悲,在於有誤。











巢州憨人劉立桂


1.寂寞是聽見某個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孤獨是路過我身邊的影子,笑著對我說似曾相識。

2.微黃的孤燈下,我無法觸摸到燈光下的影子,那是我日夜陪伴的身影,卻離我越來越遠。天明才發現,原來荒涼下的夜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3.孤單的沒有方向,直到自己蹲下來,淚滴落了,才看見,眼淚裡的身影。

4.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愛永遠的主題。我和我的影子獨處。它說它有悄悄話想跟我說。它說它很想念你。原來,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5.穿越過人海,擦身而望你的側臉,消失在無處尋覓的人群裡,是否轉身,殘留的記憶就是一世思念的孤寂。

6.你可能真的不會了解,那種孤獨到嗓子眼,想哭又怕沒人安慰嚥下眼睛繼續微笑的感覺。

7.風決定了蒲公英的方向,你決定了我的悲傷。

8.寂寞是一片黑色的睡蓮,在無盡的黑色裡,盡情的蔓延。

9.在內心深處,埋下一枚陽光的種子。徜徉歲月的牧場,那是一個人的風景。

10.寂寞相依,綿綿軟軟,雲,聚散無常,人,聚散分離千古事。

11.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

12.孤獨的夜晚,沒有你我學會了勇敢,沒有你的陪伴,我學會了堅強,沒有你的日子,我學會了偽裝。

13.誰寂寞了繁華,埋葬了天涯,散盡一身的戎甲。

14.一夜悲雨相思涼,獨守白晝等天荒,秋風一辭無景音,在世尋訪掌難明,走在東方若谷的刻薄心語,繞來心中相思佈景,華麗的臉龐,獨自去憂傷,憂不能減去心中的亂,而傷不能疊加再次相遇。

15.你可以轉身離去,不顧我的挽留與思念,但我並不遺憾,哪怕一個人獨自承擔著孤單。

16.寧靜的夜,熟悉的空虛,揭開了心底裡孤絕的惆悵,寂寞繼續著寂寞,哀傷守候著哀傷。

17.無論是在晨曦初照的黎明,還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亦或是萬籟俱寂的黑夜,走進孤獨,便深深的體會到孤獨也是一種美麗。

18.我的孤獨無人能懂,你們以為我是快樂的,可是我感覺你們是可笑的,自以為是的。

19.我與寂寞對坐,荒唐是我比寂寞更寂寞。

20.一個人,一座傷城,住我足矣,我將自己囚禁於此,遙望著一個方向,寧願讓心空著,並不覺得孤單,你說你一直都在,並未走遠,可我分明感覺到了輕顫在心頭的遠離。




明揚四海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有得人喜歡吃、有得人喜歡穿、有得人喜歡玩.......

我從小就特別羨慕爸爸媽媽的愛情,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愛過,但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相互尊重,互相扶持。

我現在過得也很幸福,但在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老公孩子能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老公常年在蘇州打工,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在家待幾天,我多麼希望他能在家多陪陪我和孩子。08年底結婚,已經快11年了,陪孩子和我時間寥寥可數,可現實就是他在外掙錢,我在家帶孩子,雖然很簡單幸福,但我還是希望一家人在一起。👨‍👩‍👧‍👦👨‍👩‍👧‍👦👨‍👩‍👧‍👦👨‍👩‍👧‍👦👨‍👩‍👧‍👦👨‍👩‍👧‍👦👨‍👩‍👧‍👦👨‍👩‍👧‍👦👨‍👩‍👧‍👦


幸福娘仨的日常生活


人安靜獨處的時候,總會拷問自己的內心,總會問自己“人生到底是什麼?”“到底想要什麼?”……這是一個人的精神和靈魂世界常常思考和探尋的問題,經常問自己內心深處想要什麼的人,是一個精神世界既豐富又有空虛感的人,他們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也在尋求高質量高品味的精神生活。


01 內心深處的需要一定要好好對待

內心的需要才是一個人人生的真正需要。一個人擁有豐厚的物質,過得衣食無憂的生活,也時常會感到無聊和空虛,甚至精神上出現問題,所以說,內心的需要是精神上的需要,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對待。



02 內心深處最想要的是寧靜和安穩


我的內心深處最想要的是寧靜和安穩,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物質條件優渥也好,或者生活比較窮乏也罷,這些外在的物質生活問題可以通過努力去解決。一頓溫暖的早餐,一襲可以蔽體的衣衫,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陋室,安全可以讓一個人活下來,活到老,只要滿足了內心深處的精神需求,也容易讓人對生活感到滿足。


可是身處繁華都市,過著豐厚的物質生活,卻依然沒有滿足和幸福感。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寧靜和安穩。有了寧靜和安穩的情緒,靜心思考人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樂趣,才會精神豐富,人生有意義。



03 內心深處最想要的,可以通過努力去獲取


內心深處往往要的是非物質的東西,是一種精神需要。只要通過刻意地努力完全可以獲取。

(01)獨處時,常思考一下,諸如“自己是誰、在哪裡、想要什麼、能做什麼……”之類的問題。

(02)做自己喜歡做,而且能做的事,力爭做成功

(03)偶爾挑戰一下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04)常與人交流,推動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

(05)多閱讀,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



我是【魯班石】,歡迎關注我,為您帶來快樂,消除煩惱!

魯班石


我們都是社會的個體,受道德法律所約束。不能肆意妄為,也不可胡言亂語,言與行都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標準和道德良心。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沒有多少純潔的概念,常常壓抑住卑鄙齷齪低級下流的想法,

有時想罵人,有的時候更想打人。

我也一樣,我不是聖人,達不到人性的完美。也嫉妒有錢的,有權的,比我優秀的,有時也嫉妒比我帥的男人,有時也羨慕別人的老婆怎麼這麼漂亮,還有的時候也羨慕那些年輕人,好想回到年輕的時候,想再談一次戀愛,若再年輕,肯定不會有那時的幼稚,可笑,也想對人生再來一次選擇,我會重新好好地規劃。

明明知道個人被現實所左右,可內心深處從來就不想幹目前的工作,總想衝出工作這個牢籠,去做自己想幹的事情。可現實與理想總是遙望不可及,我內心總在掙扎,在反抗,在奢望,哪怕能近一點,再進步一點呢。


方友和


人生中的許多痛苦,其實是由於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意願與現實環境的衝突與不協調所導致。

大部分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更令人不解的人,我們很多人似乎從未想過要去探究自己的心靈這個問題。

當在生活中遇到不順,當對生活的目標陷入迷惘,當感覺自己所做的事情毫無意義的時候,他們只會去想如何去做一些所謂的“更有意義”的事,如何賺到更多的錢,如何找到一個更漂亮的伴侶等這些外在的手段來給自己找到一個目標和方向,從而令自己暫時從這痛苦的迷惘與沒有方向感中走出來。

但是,即便他們去做了那些所謂的“更有意義”的事,即便他們賺了很多錢,即便他們找到了一個很漂亮的女朋友,他們又會再次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大家都在潛意識裡認為,賺到很多錢,爬到很高的地位,擁有一個漂亮的伴侶是很體面,很正確,很有意義的事。並且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也在教導我們要去追求這些目標,我們應到去做那些在“社會”的標準裡是很有意義的事。

但,那是你自己內心深處最想要的嗎?

那是你真正願意為之堅持奮鬥一生的事業嗎?

你真的需要很多錢?你真的想成為明星,成為富豪,成為政治家?你真的喜歡一個只有好看的皮囊而毫無內涵不能再精神層面與你交流的女子嗎?

也許你會回答,是的,這些東西是大家都在追求的,而且我自己也能感覺到,這些東西對我充滿了誘惑力,這些就是我真的想要的啊。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大概是把自己的“慾望”與內心真正想要的搞混了。

人類是很複雜的動物,我們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唯一一個有自由意志的物種。正因為我們有了自由意志,所以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同時因為人類本質上還是動物的一種,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也都是在被慾望驅動。

當我們對世界,對社會,對自身沒有清晰的認知,沒有清晰的意識到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是自己根本不需要在意的時候,我們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完全憑藉本能與慾望而行事。

金錢與地位,這是我們能在人類社會中滿足自己慾望的憑證。我們想吃,有了錢就可以買任何自己想吃的東西。我們想旅遊,想見到更大的世界,也需要金錢去坐車,去住旅館,去買裝備。

而社會地位則是用來滿足我們精神層次的慾望。

在原始社會的組織架構中,你在團體中擁有著越高的社會地位,就代表著你越安全,就代表著你對其他的個體擁有著更多的支配權。所以當我們擁有了更高的社會地位時,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與支配欲的滿足感。

而美女,一方面擁有一個美女會令你在社會中感覺更有面子,從側面證明你更有能力。

另一方面在性體驗方面會給予你更大的滿足與快感。

而人類社會之所以會像是心照不宣的推崇這些東西,嚮往這些東西,鼓勵人們追求這些東西,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在於這些東西是“人類慾望得到滿足”的集中體現。

並且在幾千年前人類的智慧還不足以意識到自己的心靈問題,且人類學會了用火,學會了製造器械,人類成為了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因此在基因最核心的兩個特性“趨利”與“避害”中的“避害”基本上得到了保障之後,人們本能的就會往“趨利”的方向前行。

但是,自由意志的混亂無序會令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空虛與恐懼,而慾望的滿足恰恰能使這種空虛與恐懼得到滿足,人們感覺慾望得到滿足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從古至今才會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宣揚著“滿足慾望論”。

我在此並不是說追求滿足慾望是不好的,也不是說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就不能再追求慾望滿足了,我只是希望你意識到這一點,慾望,它在很大程度上拉扯著你,它不停的用各種各樣被滿足後的快感誘惑你,它一直在吸引著你的注意力,於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而你的生命全都消耗在了追逐慾望的旅途中。

並且這些慾望像是黑布一樣將你的內心一層又一層的緊緊包裹,再加上父母與老師的引導,令我們既無法再感知到自己的內心,又無法意識到我們需要感知自己的心靈。

並且經過這麼多年的“群居生活”,即便你現在知道了自己已經偏離了自己的內心軌跡這麼久,即便你知道自己現在所過的生活並不是你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恐怕你也不敢去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因為你怕。

你怕自己一旦覺察到你的內心之後你現在的生活將全被打破;你害怕社會對你的諷刺與不理解;你害怕自己可能會辭職,然後你將失去經濟收入無法在社會立足;你害怕你會失去現在的名聲與地位,朋友與伴侶,你害怕面對人的本質就是孤獨的這個事實。

誠然,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選擇。如果你看到這裡,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覺得,你的身上揹負著沉重的責任,你有父母要照顧,你有妻兒要陪伴,你捨不得自己的慾望能繼續得到滿足等等,那麼你現在把這篇文章關閉,不要再繼續看下去。

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會將你現在的生活全盤打破,但我無法否認會有這種可能性,並且每個社會人都有他自己要承擔的責任。而且,要不要找到自己的內心這也只是一種個人選擇,追尋內心還是繼續現在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如果你深思熟慮之後,覺得你現在的年齡,責任,身份,社會地位等都還沒有對你造成太大的束縛和羈絆的話,那麼請繼續看下去,我會教給你剝開蒙蔽你的慾望,痛苦,偽裝,直達你的內心,擁抱真實的你自己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意識到,當你選擇“做自己”的時候,你就已經與“社會”不在一個維度了。雖然並不是要你刻意的去忤逆社會的規則,但肯定會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上起衝突。

人類的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精密機器,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零件。

機器需要的首先是穩定,所以,它在一開始就會把我們這些零件的稜角與鋒利磨去,儘可能的剔除我們身上那些不穩定與反叛的因素。

所以殺人放火的都會被抓起來,不能盡到一個零件的義務就會被拋棄,不符合這個機器運行規則的就會被扼殺,不認同這個社會的運行理念就會被驅逐。

於是一代又一代,現在的我們都是一開始能在這臺機器的規則中存活下來、符合社會穩定的要求的人後代,我們骨子裡就寫滿了“聽話照做”的基因,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甘願被這臺社會機器所統治了。

而那些具有反叛精神的人,那些只追求自己內心正真想要的東西的人,要麼社會所摧毀,要麼無法在社會中生存下去,所以這些人的基因就逐漸被社會所淘汰了。

因此從本質上來講,我們不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們不敢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害怕被社會所拋棄或摧毀,害怕自己的基因無法延續下去。

當你意識到這個原因之後,你才能更準確的去反思自己的身上,哪些思想,哪些思維模式,哪些你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其實是社會機器對你的洗腦。

我並不是要教你反社會,而是說你已經與社會規則不在同一條軌道上了,所以你需要剔除社會規則對你的影響,令你不會被別人的看法、別人的讚美與貶低,社會成就的高低等等影響你的判斷。

接下來,你要審視自己的內心,去一層一層的剝下那些矇蔽了你內心的傷痛,鎧甲,藉口,情緒等等。

你現在可以把你的內心想象成一個洋蔥,剝開這個洋蔥,就是你剝開內心的束縛的過程。

當你把洋蔥剝完之後你會發現最深處什麼都沒有,從某種角度上講你的內心也會是如此。

但是“什麼都沒有”並不是說真的什麼都沒有,那裡面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狀態,沒有矛盾,沒有對錯,沒有高低上下,沒有得到失去。

在那裡,才是你作為一個純粹的人的真正內核。

你的內心的最深處就是一個無法被定性的東西。你無法去描述,也無法表達它。因為它不在人類的語言詞彙範圍內。

剝開內心外面的那些偽裝與束縛也許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你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先學會變得“覺知”。

覺知你的內心,覺知你的慾望,覺知你的束縛與限制。

這並不是那種修煉超能力、或是類似靈脩那一套的玄妙理論,這是一個選擇,一個你自己做出的選擇,是向內的革命。

並且只有你鼓起願意承擔打破現在生活的責任的勇氣,當你渴望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聲音的時候,你自身就會擁有一種力量與智慧,你自己就會清楚如何去抵達自己的內心深處,擁抱最真實的自己。因為那本來就是你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不需要別人教你,而我只是令你意識到你真實的自己的存在。

當然,你抵達了自己的內心深處,這並不代表著你就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有這樣一個方法,雖然我也不知道它的出處,但是很實用。



視頻超前看


想要賺錢,不要很多,夠用就好。

想要現世安穩,家人康健安樂。

想要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疼有人愛,攜手白頭。

我還想按著自己的意願,親手打造一個鄉間小莊園。


園子裡,蓋一棟小樓,花園、菜園、果園有機結合,分佈合理,再種幾畝田,養一些雞鴨鵝和幾頭豬,一口魚塘,魚塘上面搭著葡萄架,養幾隻貓貓狗狗陪伴我看日出日落。

……

想要的很多,但是,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切都只會是空想。

所以,為了心中所想,努力添磚加瓦,以期有一天,能夠把自己墊高到對夢鄉觸手可及的地步。

尤其是那個小莊園,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打造好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就開始過著半隱居的生活,遠離城市喧囂,安度餘生。

(注:圖源網絡,侵權即刪。感謝原圖作者供圖)


八兩骨


想要家庭幸福,願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微笑]



80後的郭


最終歸處是平靜



失眠焦慮抑鬱痊癒


每個人的夢想都不一樣,但我想很多人的想法都基本離不開下面的幾點:

  1. 親人健在,身體健康
  2. 財務自由,不為吃穿發愁
  3. 朋友歡聚,歡聲笑語
  4. 愛人陪伴,美好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