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時評:脫貧路上的“農民院士”朱有勇


時評:脫貧路上的“農民院士”朱有勇


據《新華網》最新消息,在全國上下埋頭苦幹、萬眾一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之際,中央宣傳部2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朱有勇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榜樣點亮初心“明燈”,先進指引使命“航向”。連日來,“農民院士”朱有勇的先進事蹟不脛而走、四處傳頌——群眾說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貼心人,學生說他是彰學者風範的傳道者,同行說他是“頂天立地”、矢志創新的科學家,而他自己卻說:“我不過是一名農民教授,農民在前,教授在後。”“農民在前,教授在後”八字蘊含著千金分量,充分彰顯出一名共產黨人深厚的為民情懷,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作為一名已有38年黨齡的老黨員,朱有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踐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的莊嚴承諾。他紮根雲嶺大地,奉獻三農事業,把科研論文寫在農村土地上,寫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讓一家家農民富起來、一個個村寨脫貧,用滿腔熱忱詮釋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業績。向朱有勇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為民奉獻的高尚品質,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把真摯的為民情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緊貼群眾軌道苦幹實幹,用“小我”的無私奉獻、無悔人生扛起為民造福的責任,以奮鬥的辛苦指數換來人民的幸福指數。

作為一名已經邁入花甲之年的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刻苦鑽研、造福人民,用“我年輕,我來幹”的實際行動,盡心竭力為農民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他始終把“讓農民過得好一點、農業變得強一點、農村變得美一點”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數十年如一日執著探索,數十年如一日教書育人,培養出上千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鄉土技術員和致富帶頭人,實實在在地把科技成果帶給農民,點燃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星星之火”。向朱有勇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知難而上、刻苦鑽研、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追求,不計得失、不慕虛名,把個人價值實現與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價值追求化作為人民謀幸福的不竭動力,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業績。

“沒有讓老百姓享受到科技成果,是我的失職”,一句話道出了朱有勇對農民、農業和農村的深厚感情,展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他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紮根基層、淡泊名利、苦幹實幹,把工作幹在貧困群眾的心坎上,用汗水換來人民群眾的高度讚譽,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農民院士”。向朱有勇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堅守為民初心、永葆為民本色,激揚“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的使命擔當,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光發熱,以“鐵肩膀”扛起“硬擔子”,用實在行動答好新時代為民謀福祉之“卷”,不負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作者:丁恆情 單位: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