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你養我長大,我卻無法好好為你送別

作者:蕭蕭依凡(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獨家首發

家裡人跟老丁說,你回家一趟,家裡有點事情。老丁隱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胸口堵得難受。可是無論老丁怎麼追問,家人都是語氣平靜地回覆說,沒什麼大事,回來就知道了,路上小心點。

老丁立刻請了假,各種輾轉,交替使用了各種交通工具往家裡趕。不管家人怎麼掩飾,表現地如何的平靜,但是,老丁說,他能感覺到到家裡出大事了,心裡難以抑制地慌張,胸口沒來由地疼痛難耐,人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壓抑。

一路顛簸,終於到了家,老丁撲通一聲跪到地上。老丁的父親去世了。父親的靈堂已經設好了。家裡的習俗是父親的壽衣要由兒子試穿暖好,再給父親穿上。可是他也沒趕上,是堂哥替他盡了最後的孝心。他父親頭一次在他回家的時候,不再噓寒問暖,不再讓老丁陪他喝兩杯,只是安靜地躺在那裡,不言不語,表情裡似乎有過幾分掙扎。

母親說,父親心臟病突發,她回來的時候,看到父親躺在地上,一隻手捂著心口,藥滾落在地上。母親眼睛哭得紅腫,很自責,說只是離開家一會兒的功夫,他父親就心臟病突發。誰都不知道,他父親離開前曾經歷了怎樣地痛苦掙扎,那救命的藥怎麼也送不到嘴邊,也沒人幫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也許,父親根本來不及有那麼多內心的掙扎,就離開了。

隔著網絡,我知道,這個堅強的男子 一定哭得失去了人形。我在網絡這端,看著他一個字一個字打過來的遺憾和懺悔,陪著他流淚到深夜。老丁其實並不老,只是二十多歲的年齡,還未婚娶。老丁說,父親還沒看著他結婚生子,還沒看到他事業有成,他還沒來得及孝順父親,父親卻一句話沒來得及說,就離開了。什麼電影和電視都是騙人了,哪裡有什麼兒女齊聚的床前送終,哪裡有什麼臨終遺言?

老丁說,走的時候,父親一定很孤獨吧。如果他來得及留下臨終遺言,他會不會怪兒子遠走他鄉,趕不及最後為他好好送別?老丁從父親那兒一輩子都得不到答案了。來不及好好為父親送別,這成為老丁一輩子的傷痛和遺憾。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年,我目睹了越來越多的生離死別。身邊的朋友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失去至親,但是能握著至親的手,好好送他們一程的,卻真的很少。多數人是在至親離開了,才得知消息,一路伴著難以抑制的傷痛往家趕,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回家。那個養你長大的,教你咿呀學語、蹣跚走路的人,有一天就這樣悄悄地離開了,什麼也沒說,這種傷痛是多少人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生我們養我們的至親,從我們睜開眼看這個世界的第一刻,看到的第一張笑臉就是他們的,聽到的第一聲歡喜也是來自他們。他們參與了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見證了我們每一次成長。他們為我們的進步開心,也曾為我們的頑劣而恨鐵不成鋼。但是,無論“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我們永遠是他們口中心中最愛也最引以為豪的孩子,他們願意包容我們的任何一個錯誤和任何一次任性。

他們無論吃了生活多少的苦,都不在我們面前表露,總是儘可能地給予我們最好的陪伴和成長。他們看著我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不點成長成一個比他們年輕時更高大朝氣的青年,我們卻並未真正參與到他們的一步步蒼老中。他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綻放第一個微笑,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眼角的第一條皺紋是什麼時候悄悄爬上去的。他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邁開人生的第一步,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的雙腳從什麼時候走路開始變得顫巍巍的。甚至,他們從不忘記給我們下一碗慶生面,我們卻從來不知道他們的生日是哪一天。

而我們還記得起跟他們的每一次任性是怎樣的嗎?受了別人的委屈,我們轉身就將臉色給了他們。我們在外面和朋友笑容堆面,吆五喝六,轉身卻嫌棄他們不合時宜地打電話過來“騷擾”。其實,他們的想念和愛護,哪裡合得了我們的“時宜”?他們的想念和關懷無時無刻,我們的手邊卻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比他們重要百倍的事情。所以,他們的想念每時每刻都變成了一種打擾。我們將最甜的微笑給了陌生人,卻將最冷漠的表情留給了他們。我們被生活打得狼狽不堪時,他們將心疼溢於言表,我們卻還嫌他們老古董,嫌他們幫不上忙,甚至嫌他們囉嗦。

也許,後來逐步長大的我們,確實如他們所願,慢慢從原來的任性變得懂事體貼。可是,那些曾經,他們給予我們的最好的陪伴和成長,卻成了我們離開他們的橋樑。我們大部分人用著各種各樣的分數,給自己造了一個船,飄飄蕩蕩地駛向了遠方,家成了那個再也容不下我們步伐的“小地方”。教育,金錢,前途等等諸如此類的理由,將我們從他們身邊拉走,越走越遠。

我們有那麼多離開他們去闖蕩的理由,裡面也包含了我們要給他們更好的孝敬這樣的期望。也許,我們終於有了一些成績,他們用欣慰取代了我們不在身邊的心酸。但是,我們卻不再是他身邊的孩子。我們甚至不再是他們的孩子,我們是藏在手機裡的那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中,我們和至親之間,我們成了那個最先離開、不再陪伴的人。可是,我們卻忽略了,生命中,至親往往是那個最先離去的人。

我們不願想象,總會有一天,推開門,我們習慣性地叫一聲爸媽,卻再也看不到,他們像我們小時候放學那樣,臉上帶著笑,手裡拿著炒菜鏟,歡喜地迎接我們放學回來。總會有一天,老家會沒有了他們的氣息,變得空空蕩蕩,露出幾分破敗的氣象。你會坐在老家空蕩蕩的房間裡,對孩子說,孩子,爸爸(媽媽)沒有了爸(媽)。

我們更不願想象,會有一天,人生殘酷到我們至親的人居然會不辭而別,我們來不及好好送行,來不及莊重地道聲再見和感謝,就倉促地結束了這一世親情。人生更沒有給予他們對我們千叮嚀萬囑咐的時間,他們來不及去感慨人生苦短,來不及抱怨生活為什麼待他們不夠寬容。他們也許會抱怨,卻只是抱怨命運為什麼不多給點時間,好為我們多分擔一分生活的苦。

從小到大,都是我們在跟他們任性、撒嬌,在跟他們躲貓貓,讓他們焦急地找尋到深夜。也許真的有那麼一天,他們人生唯一一次跟我們任性,卻是用在了不辭而別上。也許在他們離開前,你還曾遠隔千里萬里和他們在拌嘴,來不及道一聲歉,而他們就這樣倉促地離開了。你知道他們離開的那一刻,肯定已經原諒了你的任性和還未道歉,惦記的依然是你在外面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開心,有沒有受委屈。

現實確實給了我們太多漂泊的理由和對遠方的期望,有時裡面也夾雜著太多無奈。可是,誰都不想在未來的生活裡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更不敢想象來不及送別的傷痛,那是想象一下都會鑽心的疼痛!所以,不管是何種理由的離鄉背井、在外漂泊,我們只能風雨兼程,拼盡全力追趕時光的步伐,傾盡所有地爭取給予父母最長情的陪伴。忍不住想祈求時光,可不可以不要太殘忍,可不可以慢些,讓父母老得再慢些,給我們這些離家的孩子再多些努力的時光,讓他們真的老有所依!

即使現實太殘酷,我們傾盡所有努力,也無法給予父母最好的日夜相伴,那就珍惜與父母的每一次相處,那是他們翻著日曆苦苦期盼的我們的歸期。另外,我可不可以冒昧請求你,出現在我們至親生命中的每一個路人,能不能對他們溫柔些?他們的步子也許已經有些蹣跚了,他們的耳朵也許有些背了,他們的眼睛也許有些花了。所以,可不可以請求你,對他們耐心一些,不要傷害、欺騙他們。而我,在你的城市,也亦如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陌生的你的至親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