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我每天發朋友圈,其實是為了學習

我每天發朋友圈,其實是為了學習

我每天發朋友圈,是來學習的

文/丁是丁 公號/丁是丁(dsd555555)

1

微信朋友圈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雖然我明明白白地知道在我微信通訊錄上的人,並非全部是朋友。

有的人對我設置了“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有的人被我設置為“不看他的朋友圈”,還有的人已經把我刪除或拉黑,我還“矇在鼓裡”,但我從來都懶得動用“測殭屍粉”的程序,因為覺得對被測的人不禮貌不尊重——殭屍粉?後來我遇到測試我的人就直接刪除了,你才殭屍呢……

我發朋友圈的頻率應該算是比較高吧,喜歡的文章,自己的文章,拍到的藍天白雲小花小朵,喜歡的一段話,準備好一桌早餐……隨心隨意。就算不是每天發,也會每天都在朋友圈。

看到有人質疑“你發朋友圈,是為了取悅誰”,或者“發朋友圈是為了刷存在感”。就在心驚自己是什麼情況。

好像我沒有取悅誰的必要,都一大把年紀了,不需要取悅別人,愛誰誰的態度;也沒有人會取悅我,連我閨女都不讓我看她朋友圈……我也不需要刷存在感,“我思故我在”,我在不在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證明。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兩段話,讓我意識到,我每天在朋友圈,也熱衷發朋友圈,其實是在學習,或者說是為了學習。

終於,我為自己刷手機找到了理由——學習,不管是不是學生身份,活到老學到老學到死終生學習啊,只要是學習,都可以光明正大正大光明堂而皇之理直氣壯不是?

2

冰妮是有次公司搞活動請來的烘焙師。曾在新加坡學習過,在我心目中,年紀小小的她,是個善美食、擅茶藝的佛系女孩。加了微信,便常能感知到她溫柔溫暖的日常。

昨天她發了條朋友圈文字:一個人的講話方式和態度反應一個人的內心,修養和家庭教養。

我看到,默默點了個贊。也猜測她發這條朋友圈有兩個原因:一是可能遇到講話方式和態度有問題的客戶,朋友圈也像是個樹洞,能承載“皇帝長著鬼耳朵”一樣的秘密或者其它細密的小心思,小心事;還有一個可能是“吾日三醒吾身”……看到她發的這句話,我想起了一件事,也算是“三醒吾身”吧。

有一次開車去泡溫泉,走到一個岔路口,不知該向左還是向右。當年智能手機還沒普及,導航不像現在這般方便,看到路邊有擺攤的商販,就搖下車窗,探出頭,自以為很有禮貌地問路:“請問,去頤尚溫泉往哪走啊?”

其中一人指了指左邊那條路。旁邊一位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女人做了個制止他說話的手勢,有點不屑道:“別跟她說,問個路連車都不下。”

說了“謝謝”,繼續上路,那位中年婦女的表情和話卻難忘。當年若有朋友圈,這個路遇的中年婦女或許會拍下我的車屁股,發條微信:一個人的講話方式和態度反應一個人的內心,修養和家庭教養。

這些年,那個問路的場景就像“反芻”一樣,經常在腦海中上演,那個陌生的我都沒有看清她面孔的女人,給我上了一課:你問人家路,不應該走下車來,有禮貌地走到人家面前,恭恭敬敬地“請問”人家嗎?

從那以後,若再問路,不管是自己開車還是坐副駕駛,都會下車。那個陌生女人說的對,你不能“問個路連車都不下”,你是在求人家,人家好心指路便罷,心情不爽,指一條錯道,你也得南轅北轍,白吃白挨,自作自受。

對照冰妮發在朋友圈的文字,又作了一次內省,是謂學習。

3

小麗是當年在部落閣時的博友。在網上相識也有十多年了,素不曾見面,卻又覺得十分相熟,好像她家的一雙兒女都是自己看著長大的,當然也是在網上。

昨天她發了條朋友圈。

我每天发朋友圈,其实是为了学习

經常會在她朋友圈看到生活的點滴,不止秀恩愛,秀兒女的童言趣事,成長的點滴,更有心靈的感悟。

看到她這條朋友圈之前,我正在為一隻壞掉的公道杯遺憾。

如今附庸風雅開始學著泡茶喝茶。上次不小心失手打壞一個茶壺,拿去鋦好,有失而復得的欣喜,甚至因為姚大師的完美手藝,那五個鋦釘令茶壺增值增色不少,甚至暗下決心重要的場合才拿出來用。

這次不小心把公道杯打壞了,正有些沮喪,想著是去買同款同色的一隻回來,假裝還是原來的那個,或者再去找姚老師鋦一下。(《修補破碎的心的人》點擊閱讀)

看到小麗的朋友圈,有茅塞頓開之感——嘗試更多款式的機會來了。我立刻馬上微信了朋友圈幾個賣茶具的朋友,包括原來的同事,後來買了只新的公道杯,還順便還入手了一直想買的香插和花器。

一邊喝茶,一邊點一枝禪香,禪是一枝花……想想都覺得更美。

那個壞掉的公道杯,就打算培上土,養多肉了。它完成了作為公道杯的使命,已是物盡其用。

這是我在小麗的朋友圈,學習到的對待失去的東西的態度,我覺得這是很豁達思維和生活方式。朋友圈有小麗,時刻讓人覺得她一直在思考,一直在進步,而我,就一直能在她身上學到東西,雖然我們素未謀過面。

4

朋友圈是個神奇的存在。不管你發不發,它都在那裡,除非你不發不看,遠離手機遠離微信。

我深知發朋友圈的人,並不是為了向誰炫耀,更多人是為了備份儲存記錄分享;發朋友圈的人,也不是為了取悅誰,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這世界上最應該取悅的人是自己。

我的圈,我作主。隨時可以取關,可以屏蔽,可以拉黑,可以刪除,更可以學習。

我並不排斥微商,我也曾嘗試且不排除以後做微商的可能。剛剛簽收兩個快遞,就是微商朋友那裡買的。這樣的交易,從來也沒讓人失望過。

偶爾瞅一眼美食群,看到有人曬“咕咾肉”,簡直秀色可餐,想起廚房裡還有個菠蘿,立刻向人家取經。這讓家裡的飯桌上,也經常變幻起花樣。這也是一種學習。

總會在有些人的朋友圈分享裡讀到有價值的文章,有內涵的觀點,有品味的生活方式……他們讓我獲得新知,得到靈感,受到啟發。如今,連每天“新聞三分鐘,早知天下事”都來自微信上的音頻分享,這又何嘗不是學習的一種呢?

我每天發朋友圈,說得高大上堂而皇之名正言順一點,其實是為了學習。把朋友圈當學習的場所,就能學習到自己想學習的東西,包括應知,應會。

我也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所發內容,有這樣的功效。包括這篇文章,可能給別人帶來的啟發。

感謝您的閱讀。感謝您的分享。讓我學習,讓我成長 。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關注“丁是丁”

丁是丁,專欄作者,書評人。新書《你與更好僅一步之遙》在全網熱銷中,感謝支持。

微博@小丁是丁,豆瓣@丁是丁。

我每天发朋友圈,其实是为了学习

我每天发朋友圈,其实是为了学习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你與更好僅一步之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