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豈有此理·數學卷」穿越歷史的愛!

穿越歷史的愛

以前,幾何和代數是沒有關係的,或者說關係基本上是沒有的,就像一根線,一個圓,它就是一根線、一個圓,17世紀著名數學家,笛卡爾創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把所謂的代數和幾何聯繫在一起,便有了解析幾何的說法,解析幾何就是說:一根線在座標系中表示為ax+by+c=0,也就是說,ax+by+c=0這樣一個代數表達式,代表了特定直角座標系下的一根線。

「豈有此理·數學卷」穿越歷史的愛!

笛卡爾非常聰明,1649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隨後,國王聘請他為公主的老師,小公主成績上升很快,笛卡爾向她介紹了自己心形線。並相互產生愛慕之心,後國王知道下令處死笛卡爾,公主求情後,笛卡爾被流放國外。

「豈有此理·數學卷」穿越歷史的愛!

回法國後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寄了很多信後便寄了一份很簡潔的信,不久之後,笛卡爾去世,這封信的內容是:r=a(1-sinθ)。國王不懂,不忍女兒悶悶不樂,把此信交給了公主。

「豈有此理·數學卷」穿越歷史的愛!

公主看到後,立即明瞭戀人的意圖,她馬上著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著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豈有此理·數學卷」穿越歷史的愛!

據說這封享譽世界的另類情書還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的紀念館裡。

(PS:歷史上,笛卡爾確實和這個公主有過戀情,但並不是這樣死的。)

備註解釋:

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年3月31日—公元1650年2月11日),出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

笛卡爾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他對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座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與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同開啟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笛卡爾是二元論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譯為“思考是唯一確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近代哲學之父”。

他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之後的幾代歐洲人,開拓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笛卡爾自成體系,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體,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爾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他創立了著名的平面直角座標系。

溫馨提示

小編學識有限,難免出錯,敬請大家指出指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