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從事餐飲20年:做海鮮、做中餐、做火鍋,一路奔跑,且目標清晰。

只是,這老闆有點怪:總不按常理出牌。

託西安清真協會會長白劍波老師的福,第一次踏入西安火鍋界,便有幸結實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陶錦翔,他是錦翔熗鍋城的創始人。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 白劍波

這個店在西安屬於老品牌了,有五家直營連鎖店,家家都是大店,最小的店面也都近2000平,味兒好、食材真、價不高是它的三大特色,想來,火了這麼久也是有道理的。

那天,我們選擇在錦翔餐飲公司的辦公室見面,剛開始還真有點幾方會談的官方範兒:寒暄、照相、尷尬~

陶總是個低調、含蓄且內斂的人,他身材魁梧,黝黑的面龐,眼眸細長且透著睿智的光。大多時間他不太愛講話,臉上一直掛著謙卑的微笑,但是進入主題,聊到火鍋,這個話少的男人,突然兩眼放光,滔滔不絕……

近五個小時的相處,而今天,我就想聊聊陶錦翔這個人。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 陶錦翔

不扎堆,不跟風,不按常理出牌

陶錦翔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為了承擔起家裡的生計,他早早就輟學出來打工了。

起初他在一家海鮮店當夥計,雖每月只有幾十塊的工資,但他還是把這些錢攢起來用在了學習上,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就一直當個夥計,未來不管做什麼,前提是要把拉下的學業補上了再說。

這期間,陶錦翔白天在店裡幹活,晚上就去上夜校,直到取得了大專證,他覺得是時候做點自己的事情了。1990年,他建起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海鮮店。

海鮮店一干就是九年,這九年中,他經常與餐飲企業打交道,也在默默觀察餐飲行業。陶錦翔覺得是時候趟下餐飲的水了,可是,家人想不明白了:做海鮮檔生意穩定,收入理想,做餐飲也沒經驗,萬一賠了怎麼辦?家人一致反對。

陶錦翔執意要做餐飲,1999年,他的清真海鮮樓開了起來,主打粵菜,走中高端。這也是西安第一家清真錦翔海鮮樓。

清真海鮮樓一下子就爆了,賺的錢比做海鮮檔時多了幾倍,陶錦翔的日子也在一帆風順中進行著。

2001年,海鮮樓開了分店,可生意卻並不理想,陶錦翔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中餐不易標準化,廚師技術不一,菜品不一,企業不好控。另外,海鮮走高端,比較小眾,難擴客,需求易飽和,未來路會越走越窄。

轉型,必須要轉型。這是陶錦翔內心的聲音。

結果可想而知,家人再一次集體批鬥陶錦翔,這次的反對聲更高,覺得他這是瞎折騰。

事業高峰期轉戰火鍋界

無論家人的反對聲多強烈,看到危機的陶錦翔執意要轉型。

他認為,能做大的餐飲,必須有幾個先決條件:標準化,機械化,可壯大,可複製,可控性。

而符合這些條件的唯有火鍋可做了。陶錦翔認為:中餐食材不可控,必須進行大量集中採購,很容易造成浪費,而做火鍋就可以滿足於深層,火鍋屬於大眾餐飲,需求大。

這期間他在全國考察過不少當紅的火鍋品類,最後鎖定了當年剛興起的熗鍋魚。

陶錦翔說:“熗鍋魚是乾鍋和火鍋的結合體,也算是火鍋和中餐的結合體,未來消費者的接受度應該更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看準了項目,就做唄,陶錦翔學了技術,經過調試,2009年,西安第一家清真熗鍋城在東五路開業了。

堅持,是做好店的硬道理

與前幾次的轉型不同,這次熗鍋城剛開業,生意就不好,一天十幾桌,還都是朋友照顧。

陶錦翔說:“生意不好是有原因的,因為回民覺得這不屬於清真傳統菜,漢民覺得這不是回民拿手菜,我同時失去兩方顧客。”

那一年,是陶錦翔最難過的一年,他的廚師,管理層一年內離職大半,這期間,還有朋友出主意能不能加海鮮樓的菜。但被陶錦翔一口否決,要轉型就要徹底,既然做熗鍋城就要堅持獨一性和精準性。

他開始了自己的一些微調整:把店裡80張桌撤下,換成40張,讓店裡看起來不那麼空,同時,經營內在的發展。食材採購要真,研發菜品要實,定位要準,加工品質要細,對顧客要誠,要不斷學會創新。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陶錦翔硬是堅持了一年多,熗鍋城的生意開始好起來,但凡進店吃過的顧客基本都會成為回頭客。陶錦翔說:“舌頭不會騙人,所以只要真材實料,再有就是堅持,生意一定會好。”

生意好,自然連鎖店也一家接一家的開,目前,錦翔熗鍋城有五家連鎖店,面積都在2000平左右,最大的店達3000平。並且擁有自己的中央廚房。

在西安清真餐飲界登頂。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做熗鍋城,陶錦翔有點“怪”

陶錦翔還真是個“怪人”,連他自己都這麼說。

其實懂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想法的人,他眼光超前,眼下做的事,都是早幾年都開始思考了,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我什麼樣,其實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我都看到了。”

對於陶錦翔的“怪”,仔細想來還是值得琢磨。

“拾破爛”的選址法

陶錦翔的五家店,位置都比較偏,而這些店的前身都是做餐飲失敗的轉讓店,因為這,還有朋友笑話他是“拾破爛的”。

陶錦翔說:選這些轉讓店,最大的優勢就是降低成本,我們的口碑放在那,再加上我們產品受眾面廣,所以位置偏點不是問題,關鍵要看接下來怎麼經營。

其實,陶錦翔也接到過不少商圈的邀請,但他都拒絕了。他說:我覺得我們不適合做商圈,商圈主要是靠餐飲店引流的,競爭也比較激烈,更注重消費體驗,而我們的特點是高性價比,也與商圈店性格不匹配,如果貿然前去,若做不好,對品牌有傷害,也會無形中削減了團隊的士氣。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火鍋旺季忙裝修

都知道火鍋的旺季是冬天,2017年冬天,陶錦翔最熱鬧的那家店卻在大張旗鼓的搞裝修。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似乎根本不影響他的生意,下午兩點進店,沒裝修的地方依然人滿為患。

每當有人疑惑陶錦翔的另類時,他總會反問:“為什麼火鍋店就不能冬天裝修?”

在他看來:

生意沒有淡旺季,只有淡旺季的思想。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跟隨領頭人的思路走,覺得哪個時間點要進階了,就要去做,因為時間不等人,錯過了某個餐飲品類的紅利期就真的錯過了,所以不能為了所謂的淡旺季而停下向前走的腳步。

要讓顧客跟著走

目前,有不少餐飲企業會盲目的跟風,跟潮流,夏季火鍋店生意淡,就會有老闆上一些流行菜,在陶錦翔看來:這是不理智的。

陶錦翔說:如果開新店了,新顧客肯定是為了嚐鮮,如果各方面做得好,顧客自然就會跟著走。顧客是跟隨食材、店面裝修、消費體驗的不斷升級而循環光顧的。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定讓自己的餐飲品牌時常保持新鮮感。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做外賣,陶瓷鍋只送不回收

這兩年餐飲外賣紅火,陶錦翔也看好外賣市場。起初,上外賣平臺,陶錦翔是有顧慮的:我們屬於火鍋,又是清真餐飲,所以餐具是一大難點。

經過再三思考,陶錦翔決定:外賣點單,就送陶瓷鍋,因為是清真所以這個鍋,店裡不回收,哪怕外賣成本高,他也一直堅持清真的飲食原則,這點不論從食品衛生還是民俗習慣來講,都是靠譜的做法。

如果店面3公里周邊客人直接拔打店面電話要求外賣配送,店面不收取任何配送費用送餐到家。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眼光早十年,執行在當下

老話說:成功者與常人的不同點就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錦翔熗鍋城在西安是老店,但是極少看到他們做宣傳,陶錦翔說:我寧願把錢花在顧客身上。

他還時常把經營店這樣比喻到:一棵大樹在於根深,不在於樹大,經營向內,無形中就帶動了外在,內在不好,宣傳越大就離死亡越近。

在直營店內還有若干超值免費服務項。如:對顧客和員工服務有“兩大塊”:

對顧客免費項目:

免費手工扯麵任您暢吃、免費辣子醬、免費長壽麵、免費打相片、免費爆米花、免費擦皮鞋、免費餐巾紙、免費毛巾、免費雞蛋羹、免費打包盒、免費兒童遊樂場、免費外賣送餐、免費外賣鍋等13項。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對顧客增值服務項目:

一次性眼鏡布、一次性手機袋、一次性皮筋、一次性袖套、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雨衣、一次性筷子、寶寶碗勺、寶寶椅、寶寶床、圍裙、衣罩、靠墊等13項。

對顧客這麼多的優惠、優質、貼心有大愛的免費服務項目,令人感嘆,讓人欣喜,很有“國際範”,體現的是很多餐企做不到的兩個字:捨得。

所以,熟悉陶錦翔的人,肯定對這句話不陌生:不怕顧客不來,就怕留不住顧客,不怕產品沒市場,就怕產品沒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陶錦翔有個喜好,就是做事情愛往長遠打算,比如,他最近給自己的企業做了20年規劃:服務學習海底撈,品質學習麥當勞,做民族全優餐飲名牌。用10年學習,用5年追趕,用5年超越。

一路走來,陶錦翔時刻保持憂患意識:“1995年之前的生意怎麼做都賺錢,而現在的生意難做,是因為越來越多有文化有資本的人進入,所以不勤奮就要被淘汰,被蠶食,不做大做強,就走不遠。”

目前,錦翔熗鍋城生意雖好,但陶錦翔認為:過不了幾年也會被淘汰,大鍋未來的市場也不好說。雖然眼前還沒想好未來要做什麼,但現在已經正在進一步潛心研究更大眾、更可控、更可複製的中國式快餐,積極努力著手準備做“清真放心早餐”。

只培訓,不加盟

生意做大了,自然會引來不少跟風者,但是陶錦翔卻總覺得不是時候加盟,可有熬不過那些追隨者,沒辦法,他就自己開了培訓班,有意向拓展熗鍋魚事業的夥伴可以派人前來學技術學管理,就是不加盟。

陶錦翔說:如果未來放開加盟,也要看加盟者的錢是否來路正,人品是否過關。

截稿時,餐見君瞭解到:錦翔熗鍋城要進軍河南鄭州了,這是他們第一個省外店,祝福他們的彩旗未來可以插遍全國。

不走尋常路,西安清真火鍋一哥養成記

End

統籌|巖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