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是否意味著美日歐三巨頭脫離WTO另組新群?

之前四個都被註冊了


先回答對歐美之間的貿易協議看法問題。

貿易戰停火是歐盟和美國經過磋商得出的一個重大結果,也勢必對國際貿易和世界貿易秩序造成重要影響。從特朗普的最近推特來看,特朗普對於歐美之間達成這種貿易戰停火甚為高興,並認為這是“自由和公平貿易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

無論如何,這次重要的談判對歐美雙方是雙贏的結果。當然,這個停戰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得看特朗普大統領的心情。可能說翻就翻。

對特朗普而言,他的先敲打再獲益的方式又一次獲得了成功,並且讓歐盟這個正在成長的小弟變得乖巧起來,從美國角度看,也讓歐盟跟中國等國的關係產生了進一步的裂痕,對特朗普與共和黨而言,其國內支持民眾的支持度肯定進一步上升,未來幾個月的中期選舉,可謂進一步得到選票保障,提升了勝率。從實質利益來說,美國其實在壓制歐盟並獲取貿易領域更多出口和更少進口方面獲得不少。

對歐洲而言,他們避免了貿易戰導致的各種損失,減緩了其受影響產業受到衝擊的可能性,儘管做出了若干讓步,但是這些都是容克與歐盟各國巨頭商量溝通的結果,這種避免損失對於著力於從貿易角度來提升自身實力的歐盟而言便是很大的利益。

回答第二個問題。

日美歐對於WTO的不滿由來已久。最顯著的是特朗普說要退群以及美國這幾年一直在折騰TPP跟TIPP等貿易框架。但是,三者對WTO的不滿也是有區別的。歐盟跟日本還是希望能夠有WTO框架的支撐。

當然,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們不能說他們想另組新群,但是,一旦他們建成三邊的FTA,其影響力肯定是巨大的,到此,WTO或者走向死亡或者解散,或者改革自身以適應日美歐三方設定的標準、劃定的範圍。如果WTO解散的話,那麼日美歐三方另組新群才算成功。


南大毛維準


會不會完全脫離WTO不好說,但是西方發達國家確實可能想另建新群。

社會學家Kristen Hopewell曾經寫過一本書《顛覆WTO:新興力量如何打亂新自由主義計劃》,其中評論了全球自由貿易秩序的變化。以前,自由貿易體系主要由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並設計一套能使自己獲利的規則。可是,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市場的崛起,原來的秩序被打亂。

Hopewell認為過去歐美主導的貿易秩序有著虛偽的“雙重標準”: 一方面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減少貿易干預,強勢推銷自己的優勢產業;一方面卻又用反傾銷審查、進口配額、關稅、補貼或者採購歧視這些手段來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扶植本國的弱勢產業免受競爭的壓力。在貿易談判的時候,發達國家總能弄出特別豁免機制和保護條款這些複雜的規則來鞏固自己的利益,又很難使發展中國家獲益。

後來,發展中國家也不再甘心任人宰割。巴西和印度聯手打造了由23個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聯盟G20-T,要求發達國家取消對本國農業的的補貼。在2003年,印度還另外組建了一個由48個發展中國家組建的G33,為發展中國家力爭外來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決定權。有了這些更積極主動的參與者,WTO的多邊談判主導從原來的美歐日加,變成了美國、歐盟、巴西和印度。在08年以後,中國也進入了多邊談判的小圈子。這些新興力量改變了談判的格局,他們再也不會坐等歐美國家提出提案,然後被動接受各種不合理的條件。

當所有國家都發現,WTO 中國家談判力量不均衡,貿易結構不平等,舊的規則不再能讓大部分成員滿意,就會紛紛想要尋找出路。特別是歐美這些發達國家,發現自己正慢慢失去主導權,便想要在小範圍內自己重新劃定規則。眼下歐美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便是其中一個體現。未來的貿易秩序會不會逐漸分裂成一個個互相排斥的小圈子,而發展中國家想要產業結構轉型變得更難?但願只是一種多慮。


記者王冠


WTO,全稱為World trade Org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到現在為止WTO有164個國家是它的成員。而它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簡單來說,在1947年,美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的23個發起國於當年年底簽訂了《臨時議定書》,承諾在今後的國際貿易中遵循關貿總協定的規定。它原本考慮的是通過一個國際貿易組織憲章,這裡就對國家有要求。當時稍稍存在著國家之間的不同,所以就只是按照關稅和貿易協定做了一個協定。這個協定從1947年,到1995年1月1日,一共走了47年。參加的國家也由最初的23個增加到128個。1994年,在日內瓦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告關貿總協定的歷史使命完結。根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協議,從1995年1月1日起,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取代關貿總協定。歷史是這樣的。

那麼到了現在,貿易全球化看似有點矛盾了,走起來不太順了。當時的關貿總協定就是美國牽頭搞的。現在,美國就又考慮召喚老夥伴了。喂,我們最早的一些老夥伴要不再看看,怎麼搞合適。而在這之前的幾天,在明顯是得到美國授意下,日本先和歐盟簽署了零關稅協議。這樣歐盟和美國簽署零關稅也就有了基礎。而且這樣的話,英國退歐後的貿易等方面的麻煩也就迎刃而解了。零關稅只是一個簡單的詞彙,裡面的意思還有幾層。首先當然是互相之間的零關稅,這對兩邊消費者來說,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這也和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高關稅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世界變了。而且這個零關稅還影響歐盟和日本對其他國家關稅的態度。要知道,打開任何一扇窗都意味著必須關上另一扇門。零關稅的第二點是零補貼。也就是雙方執行零關稅的產品首先必須是零補貼的,任何有政府補貼的商品都不在零關稅裡。汽車是其中之一。第三是,貿易互惠。首先看到的是能源產品。

現在的歐盟成員國有28個,加上美英日,31個,和當初的23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相比數字上就很接近。這些國家加起來的GDP有44萬億美元(中國去年的GDP為13.17萬億)。表面上說這些零關稅國家簽訂的是一個相互關稅為零的協議。實際上還有其他內容。所以說清理群也好,另組新群也好,退回原來也罷。總之他們決定要自己跟自己玩了。這個意義要遠遠超過奧巴馬政府的TPP協議。這個環太平洋貿易協議,它沒有注意到歐盟的力量。而且離開歐盟有些事情會out of control。而現在相當於WTO從頭再來。還是那些主要國家,現在和當時的不同是統一的德國和重新加入的日本。而當時的締約國中國,還沒進入。

和關貿總協定的發展一樣,他們也不會停留於這個國家範圍。貿易範圍也是政治勢力範圍。所以你看著這個零關稅協議會發展。而另一個情況是有傳言citing resouce說WTO的得改革。我相信這肯定會,這也肯定不是改變一些規則那麼簡單,而是砸鍋的可能性更大。


大舟財經觀


美日歐達成貿易協議,雖聲明要改革WTO規則,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目標在中國,中國需要未雨綢繆。



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院長“厲害了,我的國”的高調宣傳、亞投行的另起爐灶、“一帶一路”囂張的招兵買馬、不加掩飾的支持美國的敵人如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以石油人民幣取石油美元而代之等的行為,中國終於引起了美國精英階層的憤怒、恐懼、猜忌,逼迫美國不惜放棄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的部分利益,全力以赴的封堵、扼殺中國。


目前,在美國參眾兩院,90%以上的兩黨議員支持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這也是特朗普敢於不顧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肆無忌憚的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的主要原因。

為對付中國,在中美貿易戰正酣之際,特朗普不顧國內的反對、謾罵,於2018年7月16日在赫爾辛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密會,商談的真實內容外人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少不了商討共同對付中國的內容。在此要強調一點,國與國之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人不要對所謂的朋友抱過大的期望。

2018年7月25日,繼搞定了俄羅斯之後,特朗普轉頭就與歐盟達成了貿易協議,結束了同歐盟的貿易紛爭,承諾降低關稅、建立新的WTI規則、統一醫療產品監督標準、歐美進口美國原油天然氣、可能取消鋼鋁產品限制等。

特朗普為什麼動作這麼頻繁?主要原因就是解決後顧之憂,全心全意的加碼同中國貿易戰打到底,徹底瓦解中國的經濟、軍事、政治勢力的崛起。


村野散人


美國,日本和歐盟達到了貿易協議,實際上只是初步的形成而已。

試問:美國會放棄自己的老大不做,美國會甘心去做個小三嗎?當然不會!

美國將英國騙出歐盟,而自己卻和歐盟達成協議——實際上就是美國加入了歐盟。這樣的欺騙英國忍受得了嗎?當然忍受不了。所以英國會向美國哭訴自己的委屈的。

美國為了英國的哭泣,一定會告訴英國人,他們加入其中的目的就是要將歐盟攪亂,決不讓英國吃虧的。

從軍事理論的角度上看問題,想要破壞對方最好的戰略就是加入進去。只要自己能夠加入了進去,就是其中之一員,就有地方說話了,然後呢再慢慢的增加自己的話語權,從而實現逐步攪局的陰謀。

“美國優先”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響亮的口號,在美國,日本和歐盟裡面,顯然原歐盟是主體。

美國和日本的聲音必須要得到歐盟的首肯才能夠實施,日本早於美國,所以是老二,美國最後加入,自然就是老三了。

美國之前和歐盟裡面的兩個大佬,德國和法國的諸多矛盾已經就差罵娘了。現在美國會甘心情願的來到歐盟做小三嗎?美國會對於歐盟和法國和德國言聽計從嗎?美國會放棄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嗎?顯然不會。

美國和歐盟達到貿易協議,實際上就是加入其中,目的也是要想方設法破壞之!

雖然美國和歐盟達成了貿易協議,並不代表著美國和歐盟就要建立一個新的貿易區,並且脫離WTO。

現在的所謂的三巨頭能夠堅持多久?我們還得仔細看看,另外組建一個貿易組織,恐怕是我們想得太多了吧?也是我們把美國想得太單純了吧?

事情才剛剛開始,路還長著呢?我們還是一起看好戲吧?





幸福地帶2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又一次組織起來,又一次撕下了偽善的面紗,露出醜陋猙獰的面目,準備收割第三世界的財富。

美國和歐盟始終是一家,他們之間裡會有利益上的摩擦,但是絕不會沒有政治上的分歧。

表面上看,歐美國家都是反對種族歧視的標杆,但是事實上,這些國家的領導層都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正是因為這種種族和血統上的偏見,使得他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大多數只對本民族或者本種族有利。

在對待其他的國家和民族時,在不利的時候,往往就會放下曾經制定的規則,選擇使用自身巨大的體量去欺壓其他國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特朗普掀起的全球貿易戰之中,美國選擇和歐盟彌合來,再帶著小兄弟日本,來對付俄羅斯和亞洲各國的原因。

美國和歐盟並沒有政治上的絕對分歧,只不過是經濟利益上的摩擦,這種摩擦在特朗普的“禍水東引”的手段下摩擦變小和消失,雙方的再一次聯合,讓整個世界又一次重現二戰之前的狀態,即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聯合起來,欺凌第三世界的弱小國家。

第三世界利用低廉的人力優勢保持本國產品的競爭力,而美歐發達國家則利用規則優勢來給自己創造利潤。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世界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那麼這句話擴展到世界競爭的範疇裡來的話,就是最強國家制定遊戲規則,二流國家爭取領域優勢,三流國家提供原材料。

因此在經過幾十年的漫長髮展之後,亞洲各國已經從三流國家步入二流,正在努力向一流邁進,這很顯然是美國所無法忍受的,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這個世界上再出現一個敢於挑戰他們的地位的國家。為了維護他們的地位,各種戰爭往往就因此爆發。

這是客觀事實,並不是哪一個國家或者哪一個集團能夠否認的,一個國家想要上升到一個新的階層,就必須要面對舊有階層的國家的激烈抵抗。想要通過和平手段崛起,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應該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

面對這些,第三世界手中還有什麼樣子的武器?

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突然在世界上翻臉,這其實是早就可以預料的到的事情。所以恐怕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早就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了,我們沒有理由對此人心惶惶。

因為在當今世界,一個想要孤立發展的國家,是註定要落後下去的,就算是美國也是一樣。因此哪怕是世界第一的美國,也不可能這樣長久的孤立下去,美國的利潤不可能只在美國本國創造出來,他需要全球的市場去購買他的產品,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將他“世界第一”的場子撐下去。

所以有準備的第三世界國家,完全不需要有什麼好擔心的,應為這些國家手中握有的市場,都是這些歐美國家所急需的,如果貿易戰全面爆發,那麼這些市場自然就會向歐美國家關閉,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到時候誰比誰更著急,就不知道了。

因此此次貿易戰,時間應該不會太長。畢竟美國的麻煩還有很多,到時候要是真的撐不住,一下垮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落下m


歐盟接受美國的條件是完全應該的。

二戰之後,歐洲一直賴在美國懷裡吃奶,在安全問題上盡力依賴美軍,連允諾了多少年的把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2%都沒幾個人做到,經濟最好的德國居然長期只肯出道1.24%。

歐洲的威脅來自俄羅斯,這是歐洲人自己的共識,但是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卻把對付這個威脅只看作是美國的義務,和自己沒關係,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就是甘做俄羅斯的人質,為美國增加負擔。

在經濟上歐洲一直薅美國羊毛,比如在汽車問題上,美國徵收歐洲汽車2.5%的關稅,而歐洲一直心安理得地徵收美國10%的關稅。

所有的這些不公平現象都是冷戰時候繼承下來的,當時美國需要一個能和蘇聯以及華沙條約組織的東歐對峙的西歐,幫助歐洲也是為了美國,這也是美國唯一的選擇。

但現在冷戰已經結束,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已經不構成對美國的威脅,再加上從小布什政權之後美國出兵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拉下的虧空使得財主也沒有了餘糧,開始衰落了的美國已經背不動歐洲這個包袱了。

歐洲人對這個問題心知肚明,也知道特朗普上臺之後對歐洲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所以在本國國民面前唱足戲文之後只能接受美國的條件。

WTO的框架已經不能夠解決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很容易被人鑽空子造成不平等貿易,實際上美國、歐洲和日本早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歐洲和日本已經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大約5年的談判,只不過美國在特朗普之前一直端著“唯一超級大國”的架子,不肯放下身段,而歐洲和日本正好利用美國的虛榮心賺一點便宜是一點便宜。

歐美日三方中,歐洲和日本都已經達成了自貿區協議,這次歐盟和美國的貿易協議勢必導致歐盟和美國之間開始某種形式的自貿區談判,而日本和美國之間比較簡單,只要美國願意,可以重新加入現在有日本主導的TPP-11。

這樣一來,就是歐美日在形式上不脫離WTO組織,但是WTO已經完全架空了,而且剩下來的經濟體中,韓國還很有可能加入TPP-11。

就是說,很可能會開始一個基本上沒有了全球性權威組織的經濟戰國時代,而歐美日因為其意識形態的共有以及安全方面的同盟關係會組成某種形式的新組合。

現在的形勢和1870年左右有點相像,當時超級大國英國因為自由貿易帶來的出血,開始放棄了“自由貿易”的旗幟而走向重商主義,由此產生了一連串國際衝突。當然現在在走英國老路的美國有盟國支持,而且有英國的經驗可以參考,也許世界不會出大亂子。


冰冷雨天


7月25日晚間,特朗普表示:美歐將以零關稅、零障礙及零補貼為原則。歐盟將立即購買美國大豆和液化天然氣!”7月17日,日歐也達成零關稅協定。歐盟取消了約99%對日本商品的關稅,日本取消約94%對歐盟商品的關稅。



這三家達成協議後,意味著美日歐將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貿易體量加起來超過了世界貿易額的60%以上,未來還會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那麼還是那個問題,這三家達成協議和我們中國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歐美日會藉著關稅減免侵佔我們在這三個國家的市場。中國和這三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相似,出口產品重合度高。低關稅的價格競爭力,會直接影響競爭格局。



其次,WTO將邊緣化。美日歐三家可以重新建立國際貿易規則。以後中國想加入,只有接受不利條件。可是如果不加入,又將只能和亞非拉國家玩。這幫兄弟們窮不說,還都是白眼狼。



第三,美國會騰出手來單獨對付中國。第二批兩千億關稅將在八月底提交議會審議。貿易戰打下去,特朗普和他代表的大財閥將獲利更多。他的支持率也升至前所未有的高。



對中國而言,需要保持信心,更要做好應對。一旦更多國家加入到美歐日三家的貿易同盟中,形勢將更加不容樂觀。新的三巨頭在形成。



以上意見供參考。


林海


美歐間初步協議

面對美國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歐盟做出了讓步,就貿易問題和美國和解,達成了以下初步意向:

1、先共同努力推動非汽車工業產品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

2、共同致力於減少化工、服務行業、醫藥、醫療器械和大豆的壁壘,歐盟同意增加對美大豆進口。

3、加強能源戰略合作,歐盟同意增加對美天然氣進口。

4、共同努力改革世貿組織WTO。

5、談判期間,先終止加增關稅和報復性增加關稅的行為。

對美國和歐歐盟的意義

1、對美國的意義,7月24日特朗普還在對歐盟強硬表態“要麼全面關稅,要麼就加增汽車關稅”,7月25日就得到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讓步,這是特朗普“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策略的勝利,也是特朗普在面對“一對多”貿易戰困局以來的突破性勝利,必將增強美國打貿易戰的信心。如果協議最終達成,首先美國獲得了歐盟對美擴大貿易進口的實質性好處;其次,拉到一位與美國體量相當的經濟體為夥伴,在接下來對付別國的貿易戰可能就會變成“多對一”的有利情形;最後歐美毆零障礙的自由貿易,必將極大促進美歐貿易交流,進而加強美國經濟的發展。

2、對歐盟的意義,歐盟的妥協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這是美歐兩國各讓一步互惠的結果。對國家安全需要美國保護的歐盟來說這是最好的局面,首先,解除了美國增加關稅對歐盟區相關企業的影響,其次把特朗普拉到了談判桌上,給了歐盟更多的運作空間;再者,如果最後協議達成,也是付出較小代價保護住了“汽車產品”這塊大蛋糕,同時和美國一樣,貿易交流的擴大,必將很好的推動經濟發展。

美歐日可建新群但不會退出WTO

7月17日日歐簽訂了“貿易伙伴關係計劃”建立了世界最大貿易自由區;7月25日美歐對貿易問題達成初步協議,將推動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貿易,美歐同盟和日歐同盟接連成立,接下來真的有可能美日歐這三個GDP總和佔全世界GDP一半的三大經濟體抱團結盟,但我認為他們不會退出WTO。

安培和容克

首先,世貿組織WTO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組織,其有164個會員國,貿易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98%,雖說美歐日GDP總和是全球GDP的一半,但美歐日也不會放棄全球貿易這塊肥肉吧。

其次,美歐間的貿易協定和日歐間的而貿易協定都屬於區域性貿易安排,這種區域性貿易安排是WTO最惠國待遇原則下的例外情況,總體是存在於WTO框架下的,在二者沒有衝突的情況下,美歐日就是建群也必要退出WTO。

最後對於美歐關於共同改變WTO的言論也不是退出的意思,它們這種區域性的貿易安排本身就是超出WTO規範範圍的,再把WTO規則強加於它們是不公平的,所以這種改變我們可以看做是對WTO規範的一種完善,7月26日商務部發言人已經表達了對這種改變的的支持,所以美歐沒有要退出WTO。

總結

如果美歐協議達成,首先,西方貿易交流必然加強,也必然對我們的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歐盟的退讓在意料中,但就是歐盟這種關鍵時刻的妥協,增加了特朗普繼續打貿易戰的野心,同時特朗普多了強有力的幫手,我們接下來可能要面臨“多對一”的不利局面,不過我相信我的國,必將挫敗特朗普這種倒行逆施的卑劣行為。


旁觀者專區


美歐日相繼達成了關貿合作,形勢越來越嚴峻,這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能夠這樣做的原因,關鍵還在於自己強。我們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也還是自己要強大起來。討論其他的都是權宜之計,還是要回到根本問題上面來;中流擊水,不進則退的。

當前企業一旦轉型升級,面臨的就是專利壁壘、人才壁壘、資金壁壘,我們有較為豐富的大數據運行經驗,如何服務技術創新?

當前科技公共服務,建設各種眾創空間孵化器,硬件條件已經很好了,如何引進專業服務,大數據服務,伴隨式服務,讓創新減少浪費,讓機制更高效,很有意義。

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應該與企業的研發、應用、產業化同步部署、推進和佈局,而不是事後。關口前移,有利於催生更加高質量的知識產權,這就是知研合一。

企業期望增加技術來源、減少重複研發、調整優化研究方向、加快信息共享、精準研發和產品長效應用,企業如何建立具備知識產權的技術管理新機制;專利大數據如何讓創新更富遠見、讓創業更少盲目、讓產品胸有成竹,發現這裡揭示得很有意思。http://t.cn/ReGT3Vk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