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俗語“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你認為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從小夫妻”,其實指的是糟糠之妻,也就是指的結髮夫妻,這在五六十年代以前,一般都是打不散,罵不跑的,因為那個年代離婚率很低,離了婚的人都怕被唾沫星子淹死。

那時候兩口子有點矛盾,為了面子,不會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這就是所謂“床頭打架床尾和”。

有時候鬧的兇,甚至打了架,倆人都會冷戰幾天,或者男人說幾句“軟”話,女人就會心軟,也就會不再意了。

那年代經濟不發達,溫飽問題有時還成問題,兩個人都珍惜這份緣,離婚兩個字是不會輕易說出來的,“一日夫妻百日恩”。

雖然倆人正在鬧矛盾,妻子照樣會去外面幹農活,或者在家裡洗衣做飯,帶兒育女,奉待家中老人,想法不讓鄰居們笑話,或者是讓孃家人擔心了,所謂的""家醜不可外揚"",可見女人之心還真如棉了。

“半路夫妻硬如鐵”,是指那些離了婚的男女,感情都經過了第一次的失敗後,心裡都很脆弱,再婚後,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雙方感情不容易培養。

如雙方子女的教育問題、財產的分配問題、對前段感情的處理問題等等,一旦有了分歧,兩個人就會起衝出,感情禁不起考驗,很容易破裂,這就是所謂的半路夫妻硬如鐵。

現代人獨生子女多,在家裡都是“小公主、小少爺”一旦結了婚,懂寬容大度、禮讓的少了,離婚率高了,“從小夫妻軟如棉”很多年輕人不再忍受。

有書君認為,幸福的婚姻都需要兩個人去維護,什麼時候都得寬容大度,有問題互相溝通才能解決問題,生活才能和諧美滿。


有書共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農村夫妻之間很少在別人面前直接表達一些軟綿綿的情話,所以,我對“從小夫妻軟如綿”,似乎沒有太多的瞭解,倒是對“半路夫妻硬如鐵”有一定的見識。

我就舉個例子,村裡本家有一個叔叔,他父母走的早,從小跟哥哥嫂嫂一起生活。雖說長嫂如母,但是,他這個嫂子是個吊兒郎當的主,連自己家都管不過來,更不要提管本家叔叔了。所以,到了30多歲的時候,本家叔叔還沒有娶到媳婦。後來年紀大了,村裡就有人介紹了一個二婚的女人(跟前夫已經有一個15歲的女兒)。結婚前兩年的時候,日子過得還不錯,但是這個女的死活不生孩子。逼得緊了,這個女的一度甚至跟本家叔叔分房睡。這樣的日子太沒意思了,但為了婚姻,還是堅持了幾年。後來,這個女的直接跑了,本家叔叔到現在還是老光棍一個。

往日裡村裡誰家吵架了,用不了一個小時,那些村裡的媳婦、婆子肯定傳得沸沸揚揚,更何況發生這種事情。

想當年農村的離婚率真的是很低很低的 ,相比父母輩的婚姻,現在的年輕人還是還真是“開放”,一言不合就離婚,所以勸大家一句,且行且珍惜。



鮮農場


農村俗語"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什麼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以來,農村老一輩人不但在農業氣象,人文地理,家庭教育方面有著許多的經驗之談,而且還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有著許多豐富的經驗。


從小夫妻軟如棉

從小夫妻就是指糟糠之妻,大家常常說的結髮夫妻,象這樣子的夫妻,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結髮夫妻情同手足,情比海深,就算是平時小夫妻倆為了家中事情,鬧一點小矛盾,或者是罵上一駕,打上一駕,大家夫妻倆"床頭打架床尾和",女人面子淺一點兒,不夠主動。

但是隻要自己男人說句軟話,說句好話安慰一下自己的妻子,道一個歉兒,女人的心就軟了,哪怕被自己男人下手太重,打得一身痛,她們還是強撐身體,照樣會去外面幹農活,或者是呆在家裡洗衣做飯,帶兒育女,奉待家中老人,也就是說讓夫妻倆這次不愉快的一頁早早地翻過去,省得鬧大了讓鄰居們笑話,或者是讓孃家人擔心了,所謂的"家醜不可外揚",可見古代女人之心還真如棉了。

半路夫妻硬如鐵

所謂的"半路夫妻硬如鐵“,是指講夫妻雙方都曾經離異過,受到過前任的虐待,欺騙,或者是愛的背叛,並且雙方現在重新組織婚姻家庭,身邊都帶有前任的兒女,結婚後,又有了咱們自己兒女,象在這種三方面的兒女組合在一起的二婚家,夫妻倆對兒女們的教育還真輕不得,又重不得,作為繼父母親教育前任生的兒女,教輕了她們不理你,教重了一點她們就去自己的父母親那裡告狀,說你繼父母親欺侮了他們。

再說半路夫妻們的愛情生活吧,過去都受到過對方的背叛,或者是虐待,現在兩個人重新組織家庭,如果丈夫不小心罵了二婚妻子一句,她就耿耿於懷,或者會大做文章與前任一樣又鬧離婚了,並不會象結髮夫妻一樣遷就你,原諒你了,反正要上綱上線來分析,平時看上去夫妻倆鐵板一塊,不料到三句話合不來,夫妻倆就大打出手,又離婚而去了。

當然,農村俗語"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更多的時候是指結髮夫妻兩小無猜,好說話,好商量,而大多數半路夫妻卻經受不住,婚姻家庭環境下突如其來的挫折的考驗了,當然,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婚姻家庭生活,無論是從小夫妻,還是半路夫妻們,大家都還是幸福快樂的!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農村俗語“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你認為有道理嗎?現在在農村裡離婚的也不少,重組的家庭也有,真的是俗語說的這樣嗎?

看來大家的理解角度不同啊。很多朋友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結髮夫妻懂得包容,而半路夫妻冷酷無情。其實理解上多少有些偏差,這也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對婚姻態度的感悟自然不一樣,這個很正常的。

其實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恰恰和大家的認知相反。“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說的是從小夫妻的關係並不牢固,往往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子的瑣碎小事而大動干戈鬧翻臉,就像棉花堆一樣的沒有定型,沒有固守感情的信念,說翻臉就翻臉,說離婚就離婚,就像喝白開水一樣的沒有原則性,而半路夫妻,因為都經歷過離婚帶來的種種傷害,,而倍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再婚的婚姻關係,而懂得相互的包容忍讓,反而婚姻關係更加的牢固密切,就像鐵塊一樣的關係牢固,夫妻之間關係牢不可破。

“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句話很形象。從小夫妻說的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夫妻關係,因為從小就熟悉各自的秉性,往往會人為的放大彼此的缺點,但是婚姻不是整日的浪漫,不是手指不沾陽春水,而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就會產生落差。再一個就算兩小無猜,但性格不一定適合做夫妻,就不會在家庭生活中互相包容,一有瑣事就會發生激烈的矛盾。而互相拆臺,不講原則,胡攪蠻纏,這就是我對“軟如棉”的理解。

記得以前看過“半路夫妻甜如蜜”的。因為上次婚姻的失敗,而格外的珍惜現在,兩個人既然能夠走在一起,多半都是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上而結合的。如果兩個人在性格上不合,生活習慣不同,根本不會輕易的結合,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都經歷過一番失敗的婚姻體驗。唯有知道過日子不容易,才會倍加珍惜來之不易。這就是我對“硬如鐵”的理解。

“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和初戀結為夫妻也許是最初的美好,但半路夫妻才是婚姻價值觀的再次昇華,只有經過人生體驗的人,才會對婚姻感情領悟的更透徹。


農村老俗話


離婚的女人能不能娶,有千百種說法。但是你要理解,明白這兩句話:一婚講感情,二婚是買賣。不管多少婚只要雙方在一起認為適合,而彼此也是真誠的讓對方完全的瞭解自己,不存在欺、瞞、哄、騙。雙方也真心的願意接受對方的過去。在一起應該都會幸福……

首先不要盲目界定離婚女是否可娶離婚男是否可嫁,每位離婚者都會有自己的境遇。如果遇到一位溫文爾雅,懂得孝敬老人,疼愛家人會持家,因為男方的原因導致離婚的,像類似的離婚女品質是好的,只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多了一份創傷,如果男士對這類型女人疼愛有佳的話,這類型女人會更加懂得珍惜和為家付出的。反之男人也是一樣的。所以大家不要以二婚作為標籤,只要雙方能夠真正的做到相互欣賞包容理解,勇於為對方付出,共同為家庭付出。無論幾婚,最終是三觀一致的結合……



對於獨立堅強的人來說,結不結婚無所謂。我沒離過婚給女人們說兩句,首先作為女人要考慮你在二婚家庭裡能做家庭主婦嗎?雙方都有孩子。雙方會有信任感嗎?
對於離婚的男女,質疑和前任會不會藕斷絲連,比如和前任有小孩那就避免不了,難以相信她能離一次,往後都會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大不了再離,舌頭沒有不碰牙的時候,畢竟她帶著她的故事和你過日子,所以對於離婚女要慎重選擇。二婚者就沒有什麼真心相愛了,有也是虛偽的將就。反正就是沒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18562391181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有很多的民間俗語,都是老人通過觀察自然社會現象和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智慧和哲理。“從小夫妻軟如綿,半路夫妻硬如鐵”,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

從小夫妻軟如棉

這裡的從小夫妻指的是雙方初婚,所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而且以前在農村地區,夫妻結婚都比較早。在舊社會甚至有十幾歲就結婚的現象。這些小夫妻雖然結婚,但還是半大的孩子,並沒有定性。但正是這種情況,導致夫妻在以後的共同生活中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塑造,會讓以後的婚姻生活更加和諧美滿。

因為從小夫妻結婚早,所以他們有時間更多的來為對方考慮,也可以來教育改變對方,兩個人能夠更好的生活,可塑性,可容性都非常強。所以在生活中也會表現得更加甜蜜綿軟。

半路夫妻硬如鐵

半路夫妻指的是雙方有過離異,都是二婚甚至三婚的情況。因為之前已經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再加上年齡偏大,性格已經養成,可塑性差。如果雙方發生矛盾的話,可能會相互指責,堅持己見,甚至會有一些自私的小算盤。

如果夫妻不能同心同德,而是離心離德的話,那夫妻生活肯定不會美滿,也不會長久。當然也有再婚以後倍感珍惜,雙方生活幸福的家庭。這同樣要求夫妻之間要坦誠相待,理解包容。如果大家互不相讓,針尖對麥芒的話,只會讓夫妻越來越差,最後過不下去。

其實,不管是初婚還是再婚,兩個人走到一起都不容易,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這樣才能夠幸福美滿的生活下去。


止茶


意思是說,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女,成為夫妻了,往往濃情蜜意;如果是半路組建的家庭,往往關係比較差。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俗語還是有道理的,所謂青梅竹馬,不是沒有緣由的。

也許我們會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漂亮女孩子跟一個長相平平的男孩子結合的情況,也有很多周圍朋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似的問別人:如何追到心儀的女孩子,自己幾乎夠不著的那種。

其實靚女配醜男(而且不富)的原因,與追到只能遠觀的漂亮女孩子的條件,都是同一個——你跟她是從小玩大的同學/鄰居。

不信你可以仔細觀察那些看似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案例,男女是否從小就認識,甚至兩家都認識?

從中學開始,青春萌動,直到攜手考入大學,成家立業,無數青梅竹馬就這樣一路走了下去,幸福美滿。

究其原因,無外乎彼此知根知底,對對方的秉性、脾氣、底線瞭如指掌,做事情時的默契程度高。日久生情,這種情不同於男女一開始交往時衝動的激情,而在歲月的盪滌中歷久彌新,足以支撐一生一世。

而半路結合的夫妻,往往都有前一段不愉快婚姻經歷的陰影,能否從中走出尚不可知,單單彼此之間的瞭解程度、契合程度,就是個問號,兩人在一起是需要妥協的,大到購置重要物品,小刀空調溫度體感不同,都是需要彼此商量完成。

磨合的成本很高,再磨出火花很難,但擦槍走火開戰的可能性卻很高,所以才有那麼多人離了婚就再不結婚。

那麼,為什麼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這樣呢,因為反例總是有的,年少無知的草草選擇結婚對象的人也很多,如果心智足夠成熟體貼,那麼在走出上一段婚姻的陰影后,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也能夠有美滿的婚姻。

所以,軟如棉還是硬如鐵,不是由俗語決定,關鍵要看組建家庭的兩個人,人的品性、性格、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您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這句話直到現在依舊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離婚率高漲的今天,很多的夫妻之間往往因為一句小事就會產生糾紛,之後愈演愈烈以至於走上離婚的道路中。但往往那些從困境中走過來的夫妻之間相互之間會有更多的包容,這些夫妻只會越來越恩愛。

從小夫妻軟如棉

從小夫妻說白了就是結髮夫妻,他們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走到一起,在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家庭也更加的和睦和安康,生活條件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會變的,結髮夫妻之間很多都是從小就認識了,可能在青春期懵懂的時候就已經建立起了感情的關係,這些人之間也屬於自由戀情的一種。

因此兩個人之間走到一起都會相互理解和包容。夫妻之間有矛盾很正常,但他們床頭吵架床尾和。雙方之間正是在很多的小矛盾中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兩個人的價值觀也因此磨合在一起,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濃厚。這些夫妻之間自然會軟如棉,只怕陪伴對方的時間太少,所以感情更濃烈。

半路夫妻硬如鐵

所謂的半路夫妻,說白了還是離異的夫妻組合在一起,雙方都有過之前的家庭,再次組合在一起也只會情投意不合。兩個人之間並不能真誠的對待,因為受過上一段感情的折磨,所以兩個人之間相互則會猜忌甚至多疑。對待對方的孩子也不能全心全意,說白了還是“韭菜盒子兩對半”。這些夫妻之間一旦遇到什麼矛盾和挫折,那就會大吵大鬧,甚至喊著要離婚,因此這些二婚家庭並不是很幸福,往往走到最後的還是很少。

以上就是這句俗語的意思,夫妻之間結合在一起就是緣分,對待感情一定要理智和包容。只有雙方退讓一步,那感情才能更好,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的確是前人對事情感受之判。在當時的環境下,在人們的文盲思維裡,在封建社會里的風俗限制中,在農村或左鄰右里的嘴裡、眼裡,半路夫妻的確舉步維艱。因為鄰里本身就對“半路夫妻”存有很深的成見,在平時生活中他們的言行都針對了“半路”諷刺和另一方的偏“愛”(即是對某一方較好的意思)而或多或少使用了挑撥或扇動的言行,久而久之,當夫妻受虐愛的一方在再無法承受心理壓力的情況下,逐漸產生了沉默寡言,冷對抗心態,反而失去了包容和善良關愛的心態。這就是“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的主要因果。

大家又看回現代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的實現是否如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的進化,西方思想的逐入,開放思想的增加,以及人們追求幸福價值觀的提高,並以情商、智商不斷的提升,更因人們生活水平的卓越,“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句話將成為歷史。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教育,都懂得了理解、包容與尊重。當“半路”產生問題時大部分人都會使用溝通,這就是教育學會的理智;而不是從前的沉默,忍讓,最後是局爆。

當然半路夫妻路難行這是事實,因為很因素綁住了他們的手腳,他們必須比“從小夫妻”做多更多工作和包服;必須要懂得顧前顧後。另外如果有一方懂得擔起調和責的,懂得引導各方精神工作的,這樣的“半路夫妻”比“從小夫妻”過得更加幸福和快樂,因為他們經歷了滄桑,懂得了珍惜是什麼,懂得擁有眼前是什麼。所以說凡事都是相對的,都是因人而遇的,這一切一切歷史都會見證。


國人爭氣


農村俗語“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你認為有道理嗎?

其實“從小夫妻軟如棉,半路夫妻硬如鐵”這話反應的就是人的性格,情感,婚姻技巧等方面的問題。農村老話,不管是在天文地理,人文情感方面,還是農業習俗等方面,都是經過大量實踐證明的,所以肯定有它的一定道理所在,而不是絕對如此。

“從小夫妻軟如棉”

從小夫妻,並不是說從小青梅竹馬變為夫妻那種。這主要表達的是自由戀愛下的第一次婚姻。頭婚,大部分人都是年輕的時候,性格方面還沒有定型,有一定的塑造性,只要另一半可以耐心去塑造,基本都可以塑造成自己喜歡的類型。而且,因為愛情而結婚的人,也很容易被另一半塑造。

頭婚的人,並沒有經歷過婚姻的一地雞毛,對於婚姻裡的情感是新鮮,熱情的,對婚姻是充滿興趣和幻想的。往往在婚姻裡,人對另一半的情感是新鮮熱烈的,都會把心放在另一半身上,那麼他就會在乎另一半的言行和思想,就算情感上有衝突了,也會耐心去解決。

所以,原配對於另一半的感情,就像棉花一樣柔軟。當然了,如果有一天,夫妻間的婚姻生活一地雞毛,夫妻情感不和時,就不會軟如棉而是硬如鐵了。

“半路夫妻硬如鐵”

半路夫妻,就是指那些離婚後,又從新組合婚姻,變成新家庭的夫妻。夫妻雙方,經過了歲月和人生歷練,性格基本上已經定性,很多事情都有自己所堅持的東西,比較難會為了對方而去改變。有些半路夫妻,甚至會因為失敗的婚姻,而塑造成了有缺陷的性格。兩個性格倔強,不願意為對方改變的人,在夫妻生活中,自然會因很多事而磕磕絆絆了。

半路夫妻,很多人都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婚姻和愛情都受過傷害,對於新組合的另一半,在心裡上肯定有所保留,甚至不對另一半在情感上有所幻想和包容。他們很多人的結合更像是一種將就和搭夥過日子。

所以,這種性格上有衝突,沒有在情感上完全包容對方的半路夫妻,在相處中,總會感覺不如美好的頭婚那麼柔軟。特別是在農村,很多人並沒有很好的情商去解決半路夫妻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其實,這話只是有一定的道理,而不是絕對的真理。由於現在的婚姻觀念放開了,很多人的二婚生活也過得很美好,大家都經歷過一段失敗婚姻後,會更加懂得如何和另一半處理好婚姻關係。他們的二婚生活比頭婚更加軟如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