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身為統帥,小仗不敢打 敵人野戰主力部隊來了,又搶著上前線

身為統帥,小仗不敢打 敵人野戰主力部隊來了,又搶著上前線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輕鬆讀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64)

這次來的,是楊義臣。

前面介紹過,隋末各地剿匪司令中,打得最好的兩個人:一個王世充,另一個就是楊義臣。

楊義臣父親是烈士,將門世家,而且一貫領兵作戰。不象郭絢,文官出身,基本上都在地方工作。《隋書》將郭絢列於‘循吏傳’內,什麼叫循吏?八個字:奉公守法、清正廉潔。這樣的人叫他抓經濟、搞教育可以,搞詐術恐怕還差一點。要不然,竇建德編個漏洞百出的故事怎麼就信了呢?

楊義臣的性格特點是‘謹厚’。他和王世充一樣,具有一名優秀將領必備的素質:膽略。

某次戰役,兵力不夠、戰事有點吃緊。楊義臣叫後勤部長把運輸物資的牲口都集中起來,有幾千頭。又派幾百人攜帶鑼鼓,趕著這些牛啊驢啊在陣地邊找地方埋伏好。次日,雙方剛一接戰,擂動戰鼓,驅趕牛驢急速衝出,‘一時鳴鼓,塵埃張天。(敵軍)以為伏兵發,因而大潰,縱擊破之。

兵少不懼,是為鎮定;因勢設伏,是為機變。鎮定兼有機變,是為膽略。

長期的從軍生涯,楊義臣參加大小戰役無數,見慣了大場面。這次煬帝命他‘率遼東還兵數萬’證討,算是派上了野戰主力部隊。

楊義臣到河北,第一仗就是打掉不可一世的張金稱。套路和王世充打孟讓差不多(見本篇之48、49):一開始堅守不出,等對方放鬆警惕;之後假意出戰,約定好時間地點;最後提前發動,多點突襲。

張金稱被打得找不著北,三下兩下掛掉。這之後,才輪到高士達。

面對這樣級別的對手,再想搞點什麼苦肉計,那就是等著出洋相——你沒掉進他挖的坑裡就不錯了。

估計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身為參謀長(司馬)的竇建德向高士達進言:“歷觀隋將,善用兵者唯義臣耳。新破金稱,遠來襲我,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

這裡面有敵情分析、有作戰行動構想、有意見建議,基本上算個比較完整的‘參謀長決心建議’。核心內容有三點:第一,敵強我弱,最好避其鋒芒。第二,取勝之道,是採用疲兵之計。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三,強行作戰,風險巨大。

高士達聽進去沒有呢?非但沒聽進去,恐怕還有點反感。‘士達不從其言,因留建德守壁,自率精兵逆擊義臣。’——不但不聽他的,反而叫他在後方看家。

前面打郭絢,覺得自己不行,主動把兵權交給竇建德。這回來了個更厲害的楊義臣,怎麼反要自己上了呢?

這就是打勝仗的壞處。

人在逆境時,錯一步萬丈深淵,不由得你不小心翼翼。打勝仗了,沾沾自喜,底下人再奉承兩句,則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犯各種錯誤的機率大大增加。

一人如此,一國亦如此。國難當頭,易團結奮發;一旦復甦興旺,處廟堂者易驕,處江湖者易怨,上下離散,如此則國危矣!

高士達不聽竇建德的建議,連戰場也不讓他上,估計就是想叫他看看:沒有你不是照樣打勝仗嗎!

竇建德在家裡留守,老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他一邊豎起耳朵聽前線的動靜,一邊作著最壞的打算。

正在這時,有人從前線帶來了好消息。

‘(士達)戰小勝,而縱酒高宴,有輕義臣之心。’——司令上去就打了個勝仗,正組織大家會餐呢,說楊義臣不過如此。

聽此消息,竇建德的心一下子沉到底——壞了,要出事!

建德聞之曰:‘東海公(高士達)未能破賊而自矜大,此禍至不久矣!’

竇建德不敢再等了,他迅速行動起來:一邊安排其他人留守大營,一邊挑選百餘精銳,自己帶著到另一險要之地據守。說據守,不過是個好聽點的說法,其實就是作好隨時開溜的準備。

他的預感相當精準。五日後,楊義臣反擊,‘大破士達,於陣斬之。乘勢追奔,將圍建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