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相信投資P2P的朋友們還記得,4月11日,行業爆出了一聲驚雷,聲名在外的善林金融出事了!

很多朋友肯定都難以置信,善林金融算是一家大型的專業P2P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子公司,怎麼能說倒就倒呢?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看看公司曾經的履歷,無不感覺金光閃閃。善林金融旗下擁有包括善林資產、善林金融、善林商務諮詢等多家子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12億元,旗下門店遍佈全國各大城市,甚至2016年奧運會,還贊助了中國女排國家隊的比賽。如此種種,都給人一個有實力,靠譜的平臺的印象,事實真是如此嗎?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經多家媒體證實,證實原定於6月底結束的全國網貸備案,可能會延期。據有關媒體報道,可能會出臺全國性的備案細則。

屆時假如真出臺全國性備案細則,以前的地方細則無論出臺與否,都可能會作廢。那時地方監管的可操作空間將會被完全關閉。你以為小地方會更容易備案?那不可能了。

你知道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意思嗎?就是不要再想鑽政策的空子,P2P投資一定要看平臺的基本面,綜合考評P2P平臺風險情況。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今天就通過善林金融的這個案例,看看如何來避免P2P風險:

1、不要只關注平臺的規模,背景。

根據現在最新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求,真正的網絡借貸P2P只能是做信息中介。

過去大家往往過於關注平臺的所謂股東實力。覺得所謂的上市系、國資系、銀行系、風投系等等,股東實力強、資金雄厚,安全性好,收益能保證。

現在不能再迷信所謂平臺股東背景或後臺,因為監管政策已經很明確,借款人不還錢,平臺股東無權直接或者間接代替借款人還錢。否則平臺就是違法違規,輕則警告處罰整改,重則取消資格關門停業。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2、不能選擇線下理財集資的平臺,無論看上去背景多雄厚。

“網貸新規”禁止物理場所宣傳,而善林金融線下理財門店的形式,就是明顯的物理場所宣傳。

而由於在線下,很多門店存在著操作或宣傳違規的風險,比如說自融、歸集資金、承諾保本,很有可能形成非法集資、金融詐騙。

3、不要選擇資金流向不透明的公司

善林財富沒有接入銀行資金存管。平臺客服說資金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但具體哪家公司並沒有透露。在善林寶註冊充值還發現,收款方竟然是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善林寶既沒有支付託管也沒有銀行資金存管。

而按照網貸新規要求,平臺要有支付託管還要接入銀行存管。

2016年8月,自稱是善林金融前員工的人士舉報善林金融“借舊還新”,據當時媒體報道,善林金融有自融行為,有些平臺資金直接流向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個人賬戶。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4、不要選擇個人股東控股 的公司 。

善林金融公司法人就是周伯雲,並且他個人控股90%以上。團隊介紹里居然完全沒有高管團隊成員的介紹。

這種情況風險很大,公司是周伯雲的,啥決策他自己一個人說了算,又沒有什麼公司高管人員,缺乏監督。他自己的個人風險就很有可能轉化成整個公司的風險,基本上其抗風險能力很弱。

這次善林的出事,恰恰就是這些風險的集中爆發,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網貸備案在即,p2p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潛在風險?

P2P只是一箇中等風險的中等收益的債權理財工具而已,我們投資P2P在關注收益的同時,不可以不關注風險。

在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備案在即的情況下,我們要選擇那些配合監管,願意積極整改,存在問題少,抗風險能力強的公司;特別要注意遠離那些看上去似乎背景雄厚,由個人股東控股,存在線下理財集資、資金流向不透明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