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自感懷才不遇的你,應該向商鞅學習

這個時代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是金子遲早會發光”也只是安慰那些沒有智慧及時“發光”的人,很多時候你還沒有發光,別人已經照亮了世界。所以,你可能很焦慮,因為你需要方法。


這個時代不缺少才華,而是缺少一個契機、一個平臺去展現你的才華。社會浮躁,我們翻開古書,學習一下商鞅是怎麼利用那個契機的。

自感懷才不遇的你,應該向商鞅學習

1、抓住機遇、亡魏之秦

衛鞅很幸運,他從小就好刑名之學,因為自己的愛好他拜了魏國的相國公叔痤為師,做了一個小小的中庶子,中庶子就是一個陪讀陪玩的閒差。衛鞅在這個職位上,一干就是九年,在崗的這幾年加強了他的專業素養。

因為成績優秀,在老師臨終前向魏王推薦了衛鞅,但是沒有被重視,衛鞅便馬上逃往秦國。

這是他抓住的一個機會,因為秦國當時孝公剛繼位,正在如飢似渴的尋找人才,而天下也是一個變法圖強的趨勢。衛鞅的才華能找到一塊土壤,對他乃至秦國來說都是一份莫大的幸運。

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點,抓住機會。時代的趨勢往往會造就一批英雄,身邊的機會也常常成就一批人才。

自感懷才不遇的你,應該向商鞅學習

2、耐心等待,三見孝公

衛鞅到達秦國之後,並沒有將自己的真才實學一吐而盡,前兩次故意以帝道、王道與孝公溝通,讓求才若渴的孝公很是失望。直到第三次與孝公談論治國理念時,才一吐所學,他的霸道之說得到了孝公的高度認可。

衛鞅在答應孝公變法治國謀求霸道後,並沒有立即就職,而是自發的遊歷秦國,感受秦國的國風民情。而這個過程所要付出的耐心和辛苦在當時對於一個學者來說辛苦程度自不必說。

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二點,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等待,在一家企業三個月試用期還沒滿就覺得不被重視,就想跳槽;選擇一條路還沒走兩步就覺得此路不通,就想改道。試問,又怎麼能有所成績呢?

歷史上懷才不遇的人很多,毛筍自薦的人更是不少,但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首先要具備才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如果你自感懷才不遇,大可不必哀傷自憐,更無須抱怨上蒼不公。可能你只是需要一個機會去把握,需要一點耐心去等待。

自感懷才不遇的你,應該向商鞅學習

(圖片來自於影視劇《大秦帝國》)


我不高產,但我不搬運。

關注我,一起以古鑑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