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白景明:2020年,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

白景明:2020年,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

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17日在中新社舉辦的國是論壇上表示,積極財政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9: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2019年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力”,主要體現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增加支出規模。白景明認為,減稅降費、增加支出,都支持了經濟增長。

2019年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萬億元。這意味著,更多的資金留給了企業和個人,提高了投資和消費後勁。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5萬億元,增長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增長8%。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離不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支持。2019年1到11月,個人所得稅收入下降26.8%。個稅改革全面發力,提高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而促進了消費。

除了個人所得稅,2019年我國繼續深化增值稅改革,這也是減稅降費的主菜,令實體經濟受益。無論製造業還是小微企業,都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減稅紅利。

減稅降費的同時,支出規模不斷增加。2019年初中央財政年初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7.5萬億元,增長9%,力度為近幾年最大,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

2019年全國財政赤字安排2.76萬億元,赤字規模比2018年增加3800億元;赤字率2.8%,控制在國際通用的3%控制線以內,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赤字率水平並不高。

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8000億元,增長59%,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白景明表示,專項債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手段。

2020: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

今年,我國繼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還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

“提質增效”體現在,財政政策要進一步向內挖潛,不斷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白景明認為,保持財政政策取向不變、力度積極的同時,應強調政策的“提質”要求和“增效”導向,從“質”和“量”兩方面發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結構調整”體現在,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使用結構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點,把錢用在刀刃上。白景明表示,要強化逆週期調節,在擴大內需和供給升級的結合部發力,把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白景明:2020年,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談及今後的減稅降費,白景明表示,今年我國將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減稅降費是制度性、持續性的,多年實施下來,疊加累積效應很大,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它會繼續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