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火龍果作為一種熱帶、亞熱帶的新興水果,營養豐富,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廣受消費者喜愛。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本文中從高效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筆者綜述了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幾點建議,為火龍果的種植者提供栽培技術參考。

詳情如下: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1火龍果高效栽培現狀

1.1栽培品種

火龍果按其果皮顏色主要分為紅皮紅肉、紅皮白肉、黃皮白肉3類,近年來又選育出了紅皮粉紅肉、紅皮紅肉白心、紅皮紫紅肉等類型。其中,廣泛栽培的是紅皮白肉和紅皮紅肉品系。

1.2生物學特性、生長條件

火龍果屬熱帶、亞熱帶水果,耐高溫,喜光,怕霜凍,耐旱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平地、山坡、沙石地均可種植。火龍果為淺根系作物,莖上氣生根較發達,並以此攀附於支撐物上生長,一般種植深度4~8cm。火龍果葉為針刺狀,兩性花,雌雄同花。火龍果自花授粉比異花授粉坐果率低,自然授粉結實率不高,人工授粉對火龍果很重要,若種植紅肉類型等自花親和力低的品種時,可以間種10%白肉類型花粉活性強的品種,來增加品種間的授粉機率,提高坐果率。一般從開花至果實成熟的生育期為35~40d。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1.3繁殖方法及栽培方式

火龍果的繁殖方法有扦插育苗、種子繁殖、嫁接育苗及組織培養等。研究表明,以上層河沙下層營養土為基質,火龍果種子出苗率高,幼苗長勢較好。李仕品等通過扦插、嫁接、種子育苗等方法研究了火龍果的苗木繁育技術,結果表明,扦插繁殖技術簡單、繁殖速度快、容易掌握,又能保持原有的品種特性,最適合大面積推廣閻。火龍果栽培方式主要以露地栽培和溫室栽培兩種方式為主。根據火龍果的生長條件,北方需採用日光溫室或人工加溫等栽培技術,以滿足火龍果生產對光照與溫度的要求。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1.4種植技術

火龍果一般採用水泥柱式栽培,即立一根水泥柱,在柱周圍四邊種植4株果苗,讓果苗沿著立柱向上生長。一般柱狀栽培的株行距為山坡2.2mx2.2m,平地2.5mx2.2m。每667㎡樹水泥柱110根,水泥柱規格10cm~12cmx200cm,植入土中50cm左右,在距離水泥柱頂端5cm處預留兩個對穿孔,用鋼筋穿過形成十字形,上面固定廢棄輪胎或其他材料,用於支撐下垂的枝莖和果實。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1.5養分需求與施肥

目前火龍果施肥主要憑藉經驗,國內研究大多集中在對火龍果某一生育期營養元素分佈狀況的研究以及不同施肥方式、不同肥料配比的施肥效應上。其中,鄧仁菊等對1年生火龍果幼苗進行了樹體營養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礦質元素的累積量大小均表現為幼莖>主幹>根系,且各部位的礦質元素積累量差異顯著。李潤唐等測定了火龍果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氮、磷、鉀、鈣、鎂、磷、硫、鋅、硼、鐵的含量。結果表明,花蕾的含氮量最高,莖的磷、鈣、鎂、硫、鋅含量最高,果皮的鉀、硼含量最高,根系的鐵含量最高。果實中氮:磷:鉀=4.86:1.00:10.12,莖中氮:磷:鉀=1.46:1.00:1.81,說明火龍果是高鉀植物,認為火龍果果實中帶走的鉀素最多,應重視鉀肥的使用,並提出在花器生長髮育期可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根外追肥及時補充礦質元素。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陳塔委拉對不同氮磷鉀配比和施肥次數對紅皮紅肉火龍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提出:對紅皮紅肉火龍果產量和品質影響的較佳氮磷鉀配方施肥為:有機質15kg/柱、N 0.18kg/柱、P2O5 0.18kg/柱,施肥週期為每3個月一次。同時還提出紅肉火龍果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對氮磷鉀鈣鎂等營養元素的吸收量不同。李潤唐等睬用常規方法測定和分析了兩個產量差異較大果園火龍果的產量、品質和土壤營養狀況。結果表明,火龍果適應強酸性土壤環境,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是決定火龍果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子。李興忠等啕採用3414試驗設計,研究了氮、磷、鉀肥配施對火龍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施肥處理對火龍果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及礦質營養元素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果實中的N、P、K元素含量並不隨氮磷鉀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並提出此試驗是一年的結果,需多年施肥試驗來驗證。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1.6修枝整形與疏花疏果

一般火龍果枝條長至1.3~1.4m時摘心,促進分側枝形成結果枝。把側枝上過密的枝權、病弱枝等全部剪掉,合理分佈植株空間,避免消耗過多養分,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在開花掛果期,及時疏花疏果。一般每枝保留3~4個花蕾均勻分佈,每枝留2~3個發育良好的幼果。果實採摘後,為減少養分消耗,應將結過果的枝條全部剪掉。

1.7病蟲害防治

火龍果生產上病蟲危害較少,常見的病害有基腐病、黑斑病、莖枯病等;常見的蟲害有尺蠖類害蟲、金龜子類害蟲、蝸牛類害蟲等。生產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首先要選擇無病蟲害健康的種苗,其次從三個方面防治:一是物理防治,主要是修剪病蟲枝條並集中銷燬、深埋,以減少病源和蟲源。二是化學防治,使用符合國家標準高效、低毒、環保的化學藥劑預防。

三是生物防治。在果園釋放一定密度的害蟲天敵,如蝸牛可放養雞鴨啄食。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2火龍果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

2.1優良品種的選育與引種有待加強

由於火龍果種植存在前期投入大,需要人力多,對氣候要求高等問題,導致其目前的種植規模不大。部分地區以農戶為單位種植,而缺乏企業、合作社等種植模式,因而存在群眾引種亂的現象。同時,火龍果作為一種新興果業,國內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的火龍果優良品種選育和引種工作開展的研究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2.2科技支撐力度不夠.管理粗放

我國對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研發投入的科技力量還相對比較薄弱,技術儲備嚴重不足。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火龍果的標準化栽培技術還不夠成熟。種植戶管理粗放,在施肥、授粉、疏花疏果、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採收等重要環節上,憑經驗管理,不夠科學合理,導致火龍果產量低、品質差,種植效益不高。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3小結

綜上所述,在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方面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 一是,加強火龍果品種選育。

對火龍果種植資源的收集、鑑定以及品種選育方面的研究力度需要加大,同時各地應重視引進推廣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優良品種,規範火龍果種苗市場,推廣優良種苗。

  • 二是,要加大栽培管理技術研究。

針對不同品種火龍果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規律以及火龍果種植區土壤養分狀況等開展研究,加強肥效研究、合理施肥,並針對不同地區火龍果病蟲害防治、採後處理與保鮮技術等方面開展廣泛的研究。技術部門研究制定適合本地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並廣泛推廣應用,使產品達到高產、優質、安全、高效。

  • 三是,加大政府投人,增強培訓力度

要注重政府推動,加大政策引導和人力物力投入力度,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以及科研單位、農機服務單位在火龍果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培訓,使廣大種植戶掌握火龍果高效栽培技術,並建立健全技術服務體系,做好示範推廣,不斷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管理水平。

火龍果高效的栽培技術,將大大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

結語:綜上所述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