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太原居住環境怎麼樣?

跟老魏探店


對太原人來說,這幾年變化最大的就是道路。基礎設施的巨大改變,直接影響了城市的發展。

  快速路四通八達

  總長50公里中環路的建成,讓太原市區有了第一條環城快速路。不到1個小時,就可以讓駕乘者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自由轉換,這在過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中環路工程當年開工,當年建成,創造了太原城市建設的新速度。這條快速路的位置,基本處於過去的工業區、城中村,乃至邊山溝壑。一大批老舊企業、城中村,隨著快速路建設,或搬遷,或改造,變成了城市的繁華區域、黃金地帶。眾多市民樂於到中環邊購房置業,除了提升居住條件,另外一個重要選擇,就是其便捷的交通。

  太原市區內有9條汾河支流。過去,河道汙染嚴重,兩岸環境惡劣,沒有多少人真正樂意居住其間。

  首先啟動的南沙河沿岸道路環境治理美化工程,讓居住在這裡的市民歡天喜地——好環境就要來了。經過治理美化,南沙河河道順暢,汙水消失,夏季再沒有難以忍受的惡臭。高質量的綠化,讓居民推窗便可欣賞宜人風景。佈置於河道兩側的快速道路,徹底改變了這裡的交通。過去的“腸梗阻”,變成了現在的順暢路。水、電、氣、暖等配套基礎設施,沿路敷設,直延上山,滿足了城市向東山擴展的需求。

  在南沙河美化治理成功的基礎上,北沙河、北澗河、北排洪渠、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美化治理工程,也迅速展開,並順利投入使用。9條東西向交通快速路讓市民拍手稱快。

  濱河東西路是太原最早建成的兩條南北向快速路。近年來不斷向北向南延伸,長度均超過了50公里。今年通車的濱河東路南延段,是在太長高速退出城區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為城市發展又一次打開了空間、拉大了框架。

  濱河西路南延到清徐,陽興大道直通陽曲,連接了這兩處的產業園區,郊區和城區距離更“近”。

  地鐵助力立體交通

  太原人現在迫切盼著地鐵2號線通車。地鐵2號線是我市建設的首條軌道交通線路。南起小店的人民南路站,北至尖草坪原“立交橋”處的西澗河站,全長23.38公里,設站23座。

  太原地鐵建設起步晚,但起點高,目標遠大。全市軌道交通規劃遠景線網由8條線路組成,總長266.2公里。線網總體為五縱七橫,方格網形態,分為市區網和市域網。市區網為1、2、3、4、5、6號線組成,市域網由7、8號線組成。

  按照預定計劃,地鐵2號線2020年底實現試運營。屆時,太原交通在從地面進入高架的基礎上,實現地下通達,全面進入立體交通時代。

  南中環橋是太原第一座立交橋。拆除改造前運行了50年的尖草坪“立交橋”,僅僅是一座轉盤橋,完全起不到“一橋轉八方”的作用。今年,太原汾河再添3座大橋:通達橋、晉陽橋、迎賓橋,都是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加上此前建設改造完成的,汾河上的立交橋已有8座。這些橋樑美觀大氣,極富現代氣息。在成為城市新地標的同時,通行能力極大提高,真正起到了順暢、便捷溝通兩岸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太原道橋工程建設大力度推進,立交橋、高架路、下穿通道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填補了城市交通諸多空白。南中環和西中環連接處的立交橋,佔地面積超過500畝,是一座連接各個方向的超大立交橋。北連北中環,東接南中環,向西和環城高速連通,向南連接晉陽大道,可直達晉祠公園。

  公園綠地頻頻呈現

  伴隨著道路建設的進度,太原生態建設也緊密跟進。一條路就是一條景觀帶。南沙河等9條汾河支流兩岸景觀,實現了質的轉變。綠樹、灌木、草坪與河為伴,改造中闢出的空地,變成了一座座小遊園、小公園。

  新建濱河東西路50米寬的綠化帶達到了數百萬平方米麵積,全市人均增綠面積1平方米。

  汾河景區的建設,基本是和沿河道路建設同步推進的。上世紀末,汾河太原城區段,由於汙染,還是一副令人痛惜的樣子。經過三期工程,目前的太原汾河城區段,已是一段長度近40公里的優美景觀帶,河水盪漾、綠樹成蔭。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時,總有眾多市民遊玩健身、賞園觀景。中秋節前夕,汾河景區管委會負責人又帶著專家,到北段考察,籌劃汾河美化治理四期工程。

  如果說你幾年前去過晉陽湖,如今再去,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經過3年多的建設,晉陽湖水面更加壯美,環湖人行道路達到了20多公里。圍繞著晉陽湖,同步建設了環湖東路、北路等。過去太原人熟悉的晉祠路,升級改造後,變成了50多米寬的晉陽大道。在這些四通八達道路的支持下,晉陽湖公園在新的規劃中,將和周邊區域一體設計,變身為晉陽湖大景區,成為展示太原最美形象的“會客廳”。

  道路建設,直接帶動了“水、電、氣、暖”的高速度發展,讓城市生活更方便、舒適。40歲以上的太原人,對打煤糕、生火爐,應該還有很深的印象。截至去年,太原市需供熱面積達到2.12億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熱達到1.95億平方米。據供電部門的老同志講,以前,全市民用電總量,還抵不上一家中型企業的用電量;現在,家裡各種電器應有盡有,敞開使用,很多家庭用電量增長了幾十倍。“按鈕一轉、火苗上來”,曾經是家庭主婦做飯時最大的夢想,如今的太原人已“淘汰”了煤氣,用上了更潔淨、更高效的天然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