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唐朝滅亡時,場景有多慘烈?

文史磚家


唐朝滅亡時,到底有多慘?四個字足夠了,“人間地獄”!

唐宣宗時期,迎來了唐朝末年的一個短暫復興,史稱“大中之治”。但是,此時的唐朝,因為皇帝寵幸宦官,朝內牛李黨爭,再加上藩鎮割據,曾經的一代盛唐內部早已是腐朽不堪。

宣宗駕崩,其後的唐懿宗、唐僖宗,又是史上著名的昏庸無道之君,唐朝國勢開始一路下滑。唐朝廷為了控制藩鎮,不斷興兵討伐;藩鎮之間也是連年征戰。為了維持戰爭,只能不斷的向百姓增加賦稅、徭役,一些貪官汙吏、佞臣閹宦也趁機欺壓百姓,橫徵暴斂,搶佔百姓的土地,讓眾多底層百姓徹底淪為了赤貧。哪裡有壓迫,哪裡自然就會有反抗,農民起義如烽火燎原一般在大唐各地爆發。

難道有了農民起義軍,普通百姓就幸福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唐末的大起義也就值了。可惜,並非如此。當時因為戰亂,糧食生產驟減,征戰的大軍吃什麼?吃普通百姓唄。據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黃巢起義軍曾以人肉為糧,開設了人肉作坊,建造了數百巨錘,同時開工,將當地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悉數殺死,將肉放入巨舂之中,做成肉餅,名曰“舂磨寨”。而食人惡魔秦宗權,更是讓人收集百姓殺死,還有戰死士兵的屍體,用鹽巴醃製之後,放到大車上隨軍而行,當做軍糧。

唐朝滅亡時,百姓很慘,那唐朝皇帝,及其宗室、大臣呢?他們畢竟是社會的較高階級,相比被當做糧食給吃掉的百姓而言,稍微好一點,不過,也夠慘了。這就不能不提到唐末的一個名人,朱溫。

朱溫,又名朱全忠,原本是黃巢部下,後來投降了唐朝。朱溫被唐僖宗重用,授予了宣武節度使之職,率軍擊敗了當時盛世浩大的黃巢起義大軍。昭宗年間,朱溫斬殺了黃巢餘部秦宗權,受封東平王。此時的昭宗,實際上已經完全成了傀儡,代表唐朝的是各地實力較強的節度使,諸如宣武朱溫、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盧龍劉仁恭等等。《舊唐書》載:“郡將自擅,常賦殆絕,籓侯廢置,不自朝廷,王業於是蕩然”,唐朝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皇帝發一個詔令,如果沒有提前得到節度使的支持,那就是“號令不出國門”,什麼用都沒有。

朱溫當時基本上是各節度使中勢力最大的,他以討伐專權的宦官,救駕為由,率軍進入長安。這完全就是三國時期,董卓進洛陽的復刻版呀,只是,朱溫要比董卓聰明。朱溫入京後,趁機大肆屠殺宦官,完全控制了皇室。之後,朱溫強迫昭宗遷都洛陽,並派人拆毀了長安內的宮殿、房屋,將長安百姓也全部遷往關東。

昭宗遷都洛陽之後,朱溫指使手下殺死了昭宗,另立昭宗之弟李柷為帝,史稱“唐哀帝”。前面我們說過了,朱溫曾在長安大肆屠殺宦官,這次開始大肆屠殺唐朝大臣。他在自己的親信李振的攛掇之下,在白馬驛屠殺宰相裴樞等大臣三十餘人。李振因為屢試不第,非常羨慕嫉妒恨那些科舉出身的朝廷大員,就對朱溫說:“此等自謂清流,宜投諸訶,永為濁流。”朱溫笑了笑同意了,史稱“白馬驛之禍”。其他的一些反對朱溫的大臣,也先後被朱溫除去。

宦官、大臣遭殃,李唐宗室照樣不能倖免。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朱溫邀請昭宗的諸子,在九曲池飲宴。待到飲酒盡興之後,朱溫指使自己的手下蔣玄暉將昭宗九子悉數勒死,投入九曲池中。李唐嫡系宗室,盡喪。

907年,朱溫迫使唐哀帝禪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建立了後梁,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大幕。朱溫廢年僅17歲的唐哀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統治了中國290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正式滅亡。第二年,朱溫就派人秘密毒死了李柷。

話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華大地從此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代,直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重新得到了名義上的統一為止。


奕天讀歷史


唐朝的滅亡,其實是從黃巢起義開始的。在圍剿黃巢的過程中,各路節度使紛紛趁機做大,並將其所轄地區的軍政財權都收為己有,成為傳說中的軍閥。等到黃巢起義被平定後,唐朝政府其實就成為一個空架子,名存實亡。

當時,在這眾多的軍閥中,有兩個人實力最強,一個叫做朱溫,佔據河南,被封為梁王;另一個叫做李克用,佔據山西,被封為晉王。

其中,朱溫原本是黃巢手下的大將,後歸順唐朝,反過來鎮壓黃巢起義,因軍功卓著不斷升遷,最終成為天下第一大實力派。

不過,朱溫並不甘心只做個軍閥,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天下的主宰,所以他決定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問題是,大唐的皇帝遠在陝西長安,而朱溫的地盤則在河南,沒有皇帝的詔令,朱溫根本沒有辦法擅自率軍前往長安。

恰恰這個時候,大唐中央政府發生了一場內亂,宰相崔胤和宦官韓全誨在長安城鬥得你死我活,韓全誨甚至還劫持大唐皇帝唐昭宗到鳳翔。

在這種背景下,崔胤便矯詔令朱溫帶兵赴京師,協助誅殺宦官。於是,朱溫便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控制長安,並將唐昭宗變成傀儡。



不過,因為朱溫的大本營畢竟在河南,這樣長時間呆在長安,會讓他的後方軍心不穩。於是,朱溫決定將首都遷到洛陽。在這個過程中,他擔心會遭到大臣反對,便下令將誅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數十位重臣全部殺死,再上奏表堅決請求唐昭宗到洛陽,昭宗只能聽從。

等到達洛陽後,唐昭宗身邊的親信侍衛只有兩百多人,但朱溫對此還是不放心,他命人將他們灌醉後全部坑殺。

然後換上年貌、身高相當的二百人頂替,唐昭宗初不能辨,後來才有所察覺,但為時已晚,他已經徹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此時的朱溫,已經越來越像曹操,其他的軍閥們,自然開始坐不住,因為這樣下去,他們很有可能會被朱溫個個擊破。

於是,各路軍閥開始頻繁聯絡,打算藉著解救唐昭宗的名號一起討伐朱溫。但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朱溫為了讓各路諸侯沒有出兵的理由,竟然直接派部將衝入皇宮,將唐昭宗給砍死,享年38歲。



朱溫弒君後,又把唐昭宗的第九個兒子、年僅13歲的李柷立為新皇帝,即唐哀宗,他也是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但朱溫對此還放心,為防止有其他軍閥擁立唐昭宗的其他兒子和他作對,朱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唐昭宗的另外九個兒子全部殺死,唐哀宗面對這一幕,除了流淚卻沒有任何辦法。

接著,朱溫又將朝廷裡忠於唐王室的三十多名大臣全部抓到白馬驛,這些人都是唐王朝的股肱之臣,也都是忠貞之士。結果就在那個悽風苦雨的晚上,這三十多名大臣以及他們的家人一夜之間全部被殺,之後他們的屍體都被投入黃河,一時間黃河水都被染紅。

這場禍亂在史書上又被稱之為“白馬驛之禍”。自此,唐王朝除了還剩下一個唐哀帝之外,實際上已經等同於亡國。隨後,朱溫又自封為魏王、相國、九錫,天下兵馬元帥、並獲得“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加九錫”的特權。

一個月後,朱溫又將唐哀帝的母親何太后誅殺,然後逼迫唐哀帝禪位,朱溫則正式登基為皇帝,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至於唐哀帝,則被降為濟陰王,遷往曹州囚禁,不久後就被朱溫毒死,唐朝也就此滅亡。


我是趙帥鍋


首先,是作為皇帝的唐昭宗,被朱溫派心腹蔣玄暉殺死。當時,蔣玄暉派了上百衛士把宮門包圍住,以有軍情急事為由,夜裡叩開宮門,唐昭宗夫人裴貞一一開宮門,就被殺死,唐昭宗的昭儀李漸榮請求蔣玄暉殺了自己,不要傷害唐昭宗,結果被一起殺害。當時唐昭宗剛喝醉,穿著一件單衣繞柱想要逃跑,但是被蔣玄暉的部將史太抓住殺害。後來,史太還要殺害唐昭宗皇后何皇后,何皇后向蔣玄暉求饒,而朱溫只命殺昭宗,蔣玄暉才免其一死。

殺害唐昭宗之後,朱溫改立十二歲的李祚為傀儡皇帝,四年後,十六歲的李祚被毒殺,成為唐朝末代皇帝,是為唐哀帝。

唐昭宗的諸多子女,在唐昭宗死後沒多久,也都盡皆遇難。當時朱溫派遣蔣玄暉邀請昭宗諸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禕、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瓊王李祥,在九曲池旁舉行酒宴,等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全部勒死,將屍體投入九曲池中。

唐昭宗的大臣們,則很多都被投入黃河。當時,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30多位唐朝舊臣,都被朱溫派人趕到滑州白馬驛殺死,他們的屍體都被投入黃河。因為裴樞這些大臣平日裡自詡“清流”,所以才被投屍到濁浪滔滔的黃河裡。

史稱:白馬驛之禍。


文士野


漢唐滅亡的相似與不同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兩個王朝,莫過於漢和唐。因此有“強漢”和“盛唐”的稱呼。強漢和盛唐在滅亡的過程中,也存在較為相似的局面。

東漢末年,受到農民起義衝擊的東漢朝廷被迫放權給地方,導致地方諸侯勢力強大,最終葬送東漢朝廷。而唐朝末年,也是因為農民起義的衝擊,唐朝皇帝被迫放權給藩鎮,導致本已十分強大的藩鎮更加強大,最終滅亡唐朝。


而這其中,又有著不同之處:那就是,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逐漸形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軍閥集團,這三個集團先後建立各自的政權,很快恢復了生產秩序。而唐朝末年則不同,唐朝滅亡後,控制中原的軍閥集團並無完善的治國理政能力,最終導致中原局勢依舊處於混亂狀態,軍閥混戰局面持續了長達五十餘年,才被後來的北宋政權逐步平息。

而唐朝的滅亡,不論對於百姓來說,還是對於皇家,其場面都堪稱慘烈。

唐天子失敗的救亡

唐朝滅亡之前,大唐已經有了長達百餘年軍閥混戰的傳統。唐朝代宗皇帝在位期間,安史之亂得到徹底平息,但是,河北藩鎮依舊處於割據狀態。雖然代宗朝廷有心武力消除河北藩鎮的割據局面,但始終處於力不從心的狀態,並且,宦官集團也在這時候,開始形成了干預朝政的勢力。

之後的唐朝天子,或者對於唐朝藩鎮割據、宦官掌權局面表示無奈,或者也積極做過一些努力——比如唐憲宗、唐宣宗等君王,就為此做過努力,但是,這些努力隨著新天子上位,而都付之東流。甚至偶爾上臺個昏庸天子,反而會惡化唐朝的朝政局面。



唐朝唐僖宗在位期間,黃巢起義爆發,唐僖宗一度丟失長安。黃巢之亂平定後,藩鎮時常攻打長安,唐朝天子也時常東躲西藏——可以說此時唐天子的尊嚴,遠不敵當年的東周天子。

唐朝天子尚且顛沛流離,百姓處境可想而知。唐僖宗死後,唐昭宗繼位。唐昭宗上臺不久,就得罪了宦官集團,並一度遭到宦官集團的幽禁。在唐昭宗和宦官鬥爭過程中,軍閥朱溫逐步帶兵干涉朝廷的鬥爭,並控制了昭宗朝廷。

朱溫控制昭宗朝廷後,先是剷除了宦官集團,緊接著,又對唐宗室大行殺戮——唐朝皇帝百餘年沒解決的宦官專權問題,在朱溫手裡解決了,只是這種解決充滿了黑色幽默。

之後,朱溫又將朝廷裡面重要的大臣係數處死,而後將屍體丟到了黃河中。之後不久,唐昭宗被迫讓位給唐哀帝。

唐哀帝登基沒多久,唐昭宗就被朱溫殺害,緊接著,朱溫廢黜唐哀帝,自己做了皇帝,唐朝滅亡。

唐哀帝被廢不到一年時間,也遭到了朱溫的殺害——可以說,唐朝的覆滅,上到天子,下到重要大臣、宦官,都被朱溫集團一網打盡,這種場景,在中國歷史上極為少見。


藤樹先生


唐朝滅亡時,皇帝拿著菜刀跟人對砍。

我在頭條有一個專欄,叫《五代十國的梟雄》,把這一段的歷史放上來。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秋天,有一人來到了洛陽,他是汴州師爺李振,自從當年算到劉季述必敗之後,地位一直扶搖直上,已經成為敬翔之下的汴州第二謀士。

李振千里而來,召集洛陽的同志氏叔琮、朱友恭和蔣玄暉,傳達了領導的密令:殺李曄!

殺龍大計很快就定下來了,搞刺殺這種事情跟房地產一樣,第一是位置,第二是時機。地點不用在別處,就在皇宮大內,圖個人煙稀少,時間選在入夜,講究夜深人靜。連人選都安排了,由氏叔琮,朱友恭從自己的禁軍中挑選不怕死的,再由熟悉宮中地形的蔣玄暉帶領,賺開宮門,弒殺李曄。

燭光下,四人相視而笑,燦爛而不陽光,氏叔琮那張刻滿風霜的臉透著憨厚,朱友恭一臉潮紅,作為朱溫的義子,能參與如此重大的行動,顯然乾爹是器重他的。

而蔣玄暉顯然有些緊張,他將是行動的直接指揮者。

只有李振眯著眼,微笑。

這一次,我們一定能成功。

第二天,禁軍中就傳開了不和諧的聲音,據說那一年的秋風比往常時候要更冷一些,離中秋還有不少天,大兵們就嚷著要發冬衣禦寒了。

一時之間,洛陽軍情不穩,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鋪墊,直到約定殺龍大會的時間。

八月十一的夜晚時分,蔣玄暉領著一百多壯漢從軍營裡殺出,直奔皇宮內門。

殺了李曄,自己老闆就是新皇帝,到時,天下是老闆的,也就是自己的。

興奮的蔣玄暉衝到了宮門,寂靜的夜裡很快響起了叩門聲。

何人敲門?裡面有人喊道。

蔣玄暉拿出早就商議好的說詞:禁軍動亂,有緊急情況報告。

內門打開了,蔣玄暉充分發揮對皇宮大內的瞭解,迅速分派人手把守各出口,蔣刺客自劉季述事件就在李曄身邊混日子,對這位皇帝喜歡到處跑的特徵是深有體會。

佈置妥當,他們衝向了李曄所在的大殿:椒殿(皇后居住的大殿)。

開椒殿院門的妃子伸頭問了一句:有什麼事幹嘛派兵來上報?

可見這位女同志不瞭解宮廷鬥爭,大兵入宮,當然不是為了報告這麼簡單。

從後面衝過來一位猛人,直接一刀做了回答。

衝進去,李曄就在裡面!

突然一聲暴喝響起:你們要造反嗎!

怒喝者,正是李曄。

蔣玄暉們衝進來時,李曄正喝得酩酊大醉,趴在床上睡覺呢。這些天,李曄醉得時候比清醒的時候要多得多。

等外面的喧譁把他吵醒,他睜眼一看,正看到蔣玄暉手拿一把劍,衝在前面,後面是一幫兇神惡煞的大兵,其中一位刀尖還滴著鮮血。

李曄立刻明白了,這是來取自己性命的,滿腔怒火直衝頭頂,忍不住跳將起來,憤然斥責。

當日,李曄的皇家威望震懾住不少人,包括朱溫,可是皇帝碰到兵有理說不清,當大兵的刀見血之後,就已經不是威嚴已經壓制了,很快大刀就砍了過來。

李曄轉身就跑,那時,他穿著睡衣,臉上寫滿憤怒與慌亂,其身形消瘦,動作狼狽,繞著柱子轉了起來,仿若當年秦王碰荊軻。秦王還能揹負長劍而抽之,李曄同學手無寸鐵,連雙脫下來擋劍的鞋拔子都沒有。

但李曄終究是李曄,皇帝當中,他被追的次數不算少,有著豐富有的反抓捕經驗,趁著對方一不注意,他竟然衝出了椒殿。

可這次,他註定衝不出去了,蔣玄暉已經把守了所有的內宮大門。

李曄左右衝了一陣,他知道跑不掉,反而轉身跑向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讓緊追的蔣玄暉們大為不解。

難道皇上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要當個飽鬼?

李曄衝向的是御廚。

等大兵們追至,他們沒有看到大啃雞腿的李曄,卻看到李曄披頭散髮,手持兩把菜刀,面對大門,雙眼血紅。

李曄是到這裡拿兵器的,賀龍將軍兩把菜刀鬧革命,李曄要用這兩把菜刀尋找自己最後的尊嚴。

拼了!

怒吼著,李曄衝向了大刀,論武功,李曄不是這精挑細選出來的任何一名大兵的對手,但這些人何曾見過皇帝耍菜刀,一時不備,威武的禁後成為了李曄的土豆黃瓜,竟被砍翻了幾個。

然,業餘的畢竟打不過專業的,偶爾練練的打不過天天練的,漸漸的,李曄力有不支,被砍倒在血泊裡。

亂刀齊下,李曄死了。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人稱神氣雄俊的李曄死了。這一年,他三十八歲,離當日走上歷史舞臺,當上大唐皇帝已經過去了十六年。十六年前,他英俊瀟灑,豪氣沖天。十六年間,他歇盡所能,屢敗屢試。

這一刻,他仰天倒下,奮鬥的一生不屈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翻到史書這一段,內心竟莫名悲傷,亂世裡,我們見多了檣櫓灰飛煙滅,佳人香消玉殞,王仙芝、黃巢、唐僖宗、李存孝、王重榮等等,他們的死於我們仿若浮雲被風吹散。

唯有李曄讓人唏噓不已。

也許,讓我們莫名悲傷的原因是李曄身上也有我們的影子。

我們像李曄一樣,初始豪情萬丈,以為萬事可為,到最後,才肯接受不是每份努力都能得到相等回報的事實。

我們像李曄一樣屢屢碰壁,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會遭遇偏心老師、惡霸同學、無良老闆、腹黑同事、負心戀人、冷麵酷吏、伸手貪官員等。

無計可施,無可奈何,只有像李曄一樣,報以憤怒。

李曄高高在上,他是位皇帝,李曄怒髮衝冠,雙面如燭,他是位憤青,他跟我們不一樣,他跟我們一樣。

殺完李曄,蔣玄暉引兵退走,半路還遇到了何皇后,那時,他禁不住何皇后苦苦哀求,放了她一馬。

一個刺客開始心軟了,那離死也就近了。

洛陽宮殿血濺三尺時,朱溫正在陝西,他是率兵對付鳳翔李茂貞與蜀地王建去了。

據報西邊這兩位昔日禁軍同事盡棄前嫌締結聯盟,由王建同志出錢出馬出武器,李茂貞同志出人,經常騷擾一下長安地界。

聽到朱溫又親來時,李茂貞有些受兵若驚,自己已經被打殘,汴州又已經派出了長子朱友裕,以及新收的大將劉鄩,怎麼汴州BOSS還來了。

現在,李茂貞該明白了,朱溫不辭辛勞,親力親為。只不過給自己找一個不在現場的證據罷了。

聽到李曄的死訊時,朱溫驚訝莫名,失聲大哭,最後竟然哭癱在地上。我們已經見過許多朱溫的精彩演出,平心而論,這一次最賣力最入戲最精彩。

朱溫一驚二哭三倒地,有人自然就麻煩了。因為李曄同學不是普通百姓,殺了就殺了的,堂堂的大唐皇帝,被弒於宮內,怎麼著都得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從地上爬起來的朱溫擦乾眼淚,引軍奔向洛陽,到了後,他扶著李曄的棺材又表演了哭技,最後他向新任小皇帝表示:一定緝拿兇手,給天下一個交代。

網絡名言:陪領導幹一百次好事,不如陪領導幹一次壞事。始傳這話的人要麼是沒讀多少歷史,要麼是成心誤人子弟,歷史已經無數次告訴我們:幫領導幹壞事的到最後,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現在策劃者李振,實施者蔣玄暉,幫兇氏叔琮、朱友恭。這四位總得有人站出來為領導背黑鍋。

李振謀士出身,頭腦自然比跟幫出身的蔣玄暉和朱友恭以及職業軍人氏叔琮要靈活一些,老闆一到洛陽,他自動獻計:當年司馬昭用武士成濟弒魏帝,事成後殺之。朱公應該殺朱友恭以堵天下人嘴。

李振沒事了。

蔣玄暉也不會有事,因為他已經為李曄之死給出瞭解釋,據他描述,李曄是夜晚跟妃子吵架,然後打架鬥毆死的。解釋之所叫解釋而不叫證據,是因為解釋是不需要也不用驗證的,反正李曄死了,妃子也死了。

最終解釋權在我們手上,你們愛信不信。

蔣玄暉充分展示了辦事才能,這個人得留著,雖然李曄死了,革命卻沒成功,改朝換代的工作還任重而道遠。

倒黴的只有氏叔琮和朱友恭。

在朱溫到達洛陽後,這兩位完全沒有料到大刀舉到了自己的頭上,反而洋洋得意,準備接受老闆的表揚,高興之下,竟然先行支取了獎金。那一年糧食歉收,洛陽米貴,這兩位統率下的龍武禁軍裡就有些士兵上街搶了一些大米。

這事要放以前,搶就搶了,可現在叫特殊時期,換句話說,叫嚴打,沒事還要找你們麻煩呢。

這兩位負有領導責任的人被抓了起來,判了一個治軍不嚴的罪,然後發配到邊遠山區,不等上路,兩位就接到了朱溫的毒酒。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腦洞歷史觀》,繼續閱讀這段歷史。


腦洞歷史觀


每個朝代滅亡之時,場景都是非常慘烈,即便是表面禪讓的戲份做足,下面的血腥依然讓人掩鼻,唐朝也不例外,在唐朝滅亡之時,雖然走的是禪讓路子,但場景之慘烈,令時人不禁掩涕。

而隨著唐朝一起滅亡的還有內宮和外官,沒有一個朝代像唐朝這樣,毀滅的這麼完全,不禁皇帝、皇族被殺,連宮廷的宦官、外臣的文臣,也都被屠殺得七零八落。

在宰相崔胤的召喚之下,朱全忠揮兵直上,進入長安,藉著宦官劫持皇帝西行的罪名,將闔宮上下,所有宦官,不分良莠,悉數斬殺殆盡,這個最貼近皇族、依附皇室的群體,最終走到了唐朝滅亡的前頭,而宦官的滅亡,也使得朝廷徹底沒有了牽制外臣的力量。

而外臣呢,此刻殺完宦官們才發現,自己也是形單影隻,在有軍權的強大藩鎮節度使的面前,這些文臣們,如同螻蟻一般,毫無反抗之力,以至於,最後崔胤自己都罵自己說,賣國臣子,死得其所也!將藩鎮召入朝堂,最終成為了滅亡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這些文臣們最終在朱溫改朝換代之時,大多被聚集在一起,投入了黃河之中,成為了大唐王朝的殉葬之人。

除了臣子,唐朝滅亡時期,都城被摧殘的場景也是令人感慨不已。

千年都城長安被徹底摧毀,立足關中近千年的古都長安,其首都的功能最終在唐代末年被終結,自此再也沒有成為都城的可能,朱溫為了將其摧毀得徹底一些,將整個宮殿內的木樑都拆卸下來,那些拆不走的就焚之一矩,變為白地,千年古都,毀於一旦。

當然,每次改朝換代,最難以逃脫的,自然是帝王和皇族,本著斬草除根的念頭,一代代新登基的帝王,都會將屠刀砍向之前的君主、皇族,大唐的皇族被屠得也很徹底。

帝后殞命、皇族被屠,當唐昭宗被進入洛陽的那一刻,他便成為了一隻等待朱溫屠宰的羔羊,而最終唐昭宗被殺、其皇后雖然當晚僥倖逃得一命,最終還是被朱溫下令賜死,而跟隨皇帝來到洛陽的皇族們在一頓飽餐痛飲之後,全部被沉殺於九曲池中,龍子龍孫屍體,一時擁塞池子。

大唐,這個帶給後人無限榮光的朝代,最終滅亡時,也是分外慘烈,讓人每每讀之,不禁掩卷長嘆。


青史如煙


安史之亂以後,盛唐由盛而衰,一蹶不振。到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大唐已經名存實亡。 而唐朝滅亡之前的最後一個標誌性事件,被稱為是“白馬之禍”。


唐末最大的節度使非朱溫莫屬,他擊敗了李克用等人,搶到了唐昭宗,並逼迫其遷都洛陽。而後,朱溫將唐昭宗殺死,改立唐哀帝,進一步把持朝政。

為了徹底消滅李唐宗室,朱溫指使蔣玄暉邀請唐昭宗9個兒子在九曲池飲酒,並在席間將他們全都勒死,屍體扔進了池中。

這個時候,還有一部分忠於大唐的臣子,他們被稱為是“衣冠清流”,是大唐最後的希望。

公元905年,朱溫在自己的親信李振的慫恿下,在滑州的白馬驛,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滑縣境內,將忠誠於唐朝的靜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等30多人殺害,並將他們投屍於河中,史稱為“白馬之禍”。



此後,唐朝廷內所有敢於反對朱溫的勢力都被清除。朱溫的恐怖手段,甚至讓當時的人不敢做官。2年以後,朱溫廢掉唐哀帝,自立為帝,唐朝滅亡。唐哀帝也於次年被殺,年僅16歲。

即使是強盛一時的唐朝,最終以這種悲慘的方式終結,終究沒有逃過“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規律。

如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留言、轉發,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哦!


深夜聊齋


那是相當慘烈。歷史上哪個王朝滅亡之時,不是一陣腥風血雨。新的上位者為了鞏固政權,自然就要對那些前朝餘孽除惡務盡。

作為輝煌一時的大唐王朝,也逃不出這個“詛咒”。其滅亡之時的場景,在現在看來,也堪稱悲慘至極!

作為大唐帝國倒數第二位皇帝(其實也算是上亡國皇帝了)唐昭宗李曄,他的命運的確是挺悲慘的。即位之初,這個所謂的大唐朝廷已經名存實亡,尤其是經歷過黃巢起義後,各地藩鎮基本上已經不把這個所謂的“大唐皇帝”放在眼裡了。

這不,在苦心經營數年之後,依然還是逃不出這些藩鎮的手心。公元903年,宣武節度使朱溫在一番爭奪下,最終控制了唐昭宗,就像東漢末年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朱溫過之而猶之及。

他比曹操還恨,在控制唐昭宗之後,他就命令他的宣武軍將宮中的宦官屠殺殆盡,隨之又解散宦官們賴以干政的軍事力量——神策軍。刀在別人朱溫手裡,這些人只得引頸就戮。不過這倒是解決中唐以後一百多年來宦官專權的現象。可是俗話說得好,剛逃了虎口,又進了狼窩。這宦官雖然專權,但畢竟這大唐還是姓李的,可是這朱溫卻是要你李家的天下!

很快,在公元904年,他就將唐昭宗劫持到洛陽,美名其曰遷都。可即使如此,他依然對唐昭宗不放心,為了徹底控制皇帝,朱溫將自己的親信安排在皇帝身邊。可就算這樣,朱溫依然對這個皇帝不放心,怕他聯絡李克用等人討伐他,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派他手下將唐昭宗給處死了,對外宣稱是病亡。

皇帝死了,自然需要新帝登基。於是朱溫立唐昭宗九子為帝,是為唐哀宗。這時的朱棣自封魏王、相國、諸道兵馬元帥,離九五之尊僅一步之遙。不過為了更好地讓自己上位,他必須要除掉還忠於李唐王室的皇室和公卿。

在公元905年二月的某一天晚上,朱溫設宴將唐昭宗諸子以及其他李唐宗室盡皆縊殺。隨後將忠於李唐的公卿全部罷免,並且一股腦地將他們殺死在白馬驛,還將其屍首投入黃河中。由此朱溫篡位一事再也無人阻擋。


公元907年,這個竊國大盜正式逼迫唐哀宗禪位,大唐王朝滅亡。


青史回聲


可以說唐朝是我們心目中最接近理想的王朝之一了,從唐以後,幾乎沒有哪個朝代的人不向往唐朝的繁榮,那時真是世界的巔峰。可是哪怕是強盛如唐朝也終究有走向衰敗的一天,唐朝自唐玄宗攀上盛世的最高峰以後就一路衰敗,直到最終走向滅亡。問唐朝滅亡時的慘烈場景,其實哪個王朝覆滅都挺慘烈的,只是唐朝滅亡時皇親國戚尤為慘烈。


天佑元年,唐昭宗在朱溫的脅迫下遷都洛陽,這朱溫是唐朝當時最大的割據諸侯,對皇位虎視眈眈。河東李克用、梁太祖朱溫、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等地方實力派就以3復李唐的名義討伐朱溫。朱溫這時需要帶兵鎮壓,又擔心唐昭宗在背後搞鬼,乾脆派人將唐昭宗殺了,另立了唐昭宗十三歲的兒子李柷為帝,也就是唐朝的亡國之君唐哀宗。

等到了第二年,朱溫再一次向皇室伸出黑手,他派樞密史蔣玄暉邀請唐哀宗的幾個兄弟德王李育、棣王李羽、虔王李鍥、瓊王李祥、沂王李湮、遂王李瑋、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縝等九王,到洛苑九曲池赴宴。宴會上,突然衝進來一群士兵,手持粗繩利刃,將九王活活勒死,屍首直接投到九曲池中。而面對這一切,早已是傀儡的唐哀宗根本無力阻攔,就連放聲痛哭都不敢,只能在深夜偷偷落淚。


在殺了皇室後,朱溫又認為朝廷中還有很多忠於皇室的大臣,於是在謀士李振的建議下,一股腦的將三十多名大臣全部抓到白馬驛,將這三十多位大臣及其家人屠殺乾淨。李振意猶未盡,就對朱溫說:“此輩常自稱是清流,應當投入黃河,使之變為濁流!”朱溫於是下令將這些大臣投入了黃河。史稱這場事變為“白馬驛之禍”,從此之後,唐王朝真的就是名存實亡了。

在掃清了障礙後,朱溫終於開啟了最後一段人生巔峰。公元907年,唐哀宗在朱溫的逼迫下正式禪讓皇位,就此立國289年的大唐王朝就此滅亡,朱溫建大梁,稱梁太祖。而可憐的傀儡唐哀宗也沒有逃過去,在第二年就被朱溫殺害。


朱溫當了皇帝后,雖然已經55歲了,但是朱溫表示老驥伏櫪、志在“美色”,不僅大選秀女,就連自己的兒媳婦也不放過。他將兒子都派出去,然後兒媳婦留下來伺候他。結果僅僅四年後,朱溫就病重,對於他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趕緊立繼承人,當時在他的病榻前有兩個兒媳婦,一個是朱友文老婆王氏,一個朱友珪老婆張氏,朱溫就讓王氏趕緊讓朱友文趕回來,結果張氏把這事告訴了朱友珪。於是朱友珪趕忙發動叛亂,將老爹朱溫亂刀砍死。

說王朝滅亡慘烈,其實最慘的還是老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古代王朝專制下,不論王朝興衰,最苦的永遠都是老百姓。在朱溫覆滅唐朝,建立大梁時,百姓不是哭大唐王朝,而是拍手相慶,因為飽受晚唐苦難的百姓以為,新王朝的建立就會是一次新生,但事實上黑暗才剛剛開始,安定將遙遙無期。


邯鄲醉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古代幾千年都逃不掉的規律。在中國的歷代王朝中,唐朝可謂是最負盛名的強盛王朝,造就了萬邦來朝的強悍地位,被後人譽為唐朝盛世,至今唐朝在國際上都具著極大的影響力,許多華人都被稱之為唐人。像這樣的王朝也避免不了被人給顛覆。唐朝在被顛覆之時,皇子們死傷殆盡,三十多名大臣他們及其家人一夜被殺,遺體全部投入黃河,一夜間黃河之水被染成鮮紅色。

這些慘無人道的事是誰做的,答案是 朱溫!!

有的朋友不知道朱溫早朱溫是誰,不知道到可以翻看我的回答”朱溫的哪些行為不如禽獸?“,回答裡面有介紹。

迴歸題目,這唐朝滅亡場景有多慘。

一代帝王唐昭宗穿著單衣繞柱而逃,哀求不斷,結果還是被砍死。

唐昭宗的嬪妃也無一倖免。

唐朝皇子全部被殺害,

朱溫邀請所有皇子一起吃飯,做出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酒酣耳熱之際,隨著朱溫的酒杯落地,一批伏兵衝了出來,把所有皇子誅殺殆盡,並投屍於九曲池,徹底的斷其後患。而十七歲的唐哀宗眼睜睜看著這一幕,只能咬緊牙關,淚流涕下!

朝廷裡忠於唐王室的三十多名股肱之臣被帶到白馬驛,三十多名大臣及其妻兒父母全部坑殺,遺體全部投入黃河,一夜間黃河一片血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