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過去沒有電鈴,還記得小時候上學,上下課用什麼工具為信號嗎?

德州水上泉城


以前不是有那種鍾嗎?就是類似於寺廟裡邊兒用的那種,就是不過小一點而已。我上小學四五年級那會兒一直還是用的那個都下課的時候敲幾下,都上課的時候再敲幾下,我那時候還是作息挺規律的都知道。你說習慣了吧,到那個點自然就會有老師去敲

的。


謝航航


這個問題又將我拉回物質貧乏卻又快樂幸福的童年。

我曾經替老師打鈴兩年。[呲牙]上放學時間都是敲鐘為號,我們這邊方言叫“打鈴”,人工手動。

現在依舊記得那個節奏,預備鈴聲是緊促的兩塊一慢“鐺鐺 鐺”,上課是更加急促的“鐺鐺 鐺鐺”,下課是緩慢的“鐺 鐺 鐺”。課時四十五分鐘,課間十分鐘。

我是豫西邊陲小城土生土長的,小時候在村小上學,當時鍾掛在一排土坯房教室盡頭的屋簷下,因為怕小學生隨便拉繩打響,故意把繩子留得離地很高。因為個頭比同齡孩子高一頭,上學很認真,老師老師開始總是在課堂上打發一聲“去打鈴下課”,後來圖省事,就給發了一塊電子錶,讓我按時打鈴,那可是同學們心中很神聖的事情。[捂臉]



境由心造63863591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充滿回憶感和時代感

特別是對於90後以前的年代的親們來說,更是回味無窮,童年的歡樂時光又重現眼前。年邁的老者,掐著時間點,準時出現在大鐘前面,時刻為我們敲起上學的鐘聲。還記得曾經調皮的你,探出頭來,心裡嘴裡默唸著“10、9、8、7……”,盼著老者早點來敲鐘,放學的時候,健步如飛,敲鐘還沒敲完,人已到校門口了。老者看見你,臉上掛著慈祥的微笑。

歲月不饒人,轉眼之間,那些經歷過沒有電鈴上下課的時光再也沒有了,再也回不去了,真希望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好好聽課。😀做個好學生。現在的00後、10後甚至20後的孩子們對這個敲鐘更加沒有什麼念想。

上下課的鐘裝在教學樓的走廊裡(老者敲鐘)

教職工值日敲鐘圖


樓下萬能的小黑老師


看到這問題,瞬間思緒回到了兒童時期,回到了,兒時無憂無慮的日子。

由於家人忙於農活,才五週歲的我,被父親送到了學校學前班(那時候叫育紅班)。記得村裡小學是在村子的最東頭,東牆外圍就是樹林田野,一片墳墓。操場上一條深深的大溝,兩大排紅磚紅瓦的教室,老師的辦公室在前排的最西邊。門前一片銀杏樹幼苗,一條小路從教師辦公室門前穿過,延伸到銀杏苗圃。盡頭一棵很粗的老槐樹,屹立在那裡,樹上掛著一個黑漆漆的“鐵鐘”(但是更像一個炸彈殼),下邊同時掛著一把小鐵錘,那就是我們上課鈴聲的源頭,那時候鈴聲都是由老師值班輪換來敲,鈴聲分為三種節奏:第一種,噹……噹……噹……噹,這是預備鈴聲,提醒學生們,準備好課本一會該上課了,該去廁所的去廁所,大門口外還在路上的抓緊進學校了。第二種:噹噹噹噹,正常敲打聲,表示上課了,該認真聽課了,第三種:急促的噹噹噹噹,表示到了課間操時間了,全部操場集合做體操。

敲打的鐘聲一直伴隨我到四年級,學校才開始換上了的電鈴,聲音沒有了以前的渾厚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快速的敲打聲,尖銳刺耳。

這鈴聲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兒童時期。度過了最寶貴的童年,而今三十而立,想想那時候的時光和現在相比較,還是喜歡無憂無慮的小時候,現在只能回憶童年了。

那年,那歲月,那鐘聲。



只戀那一抹微笑


這個問題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學校有幾棵百年老樹,為了防止學生攀爬,樹根處還圍了護欄,小學一至三年級我們學校是用手拉繩子敲響大鐘來通知上下課,這鐘就掛在老樹上,很像電影地道戰老鍾叔拉的那種,每到拉鍾時間鐘聲很遠都聽得見。那時學校有個老校工,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十分準時從來沒出過差錯。四年級後每個教室就裝了電鈴,不知是聽鐘聲習慣了,還是電鈴聲音小,總感覺鈴聲像蚊子叫一樣很不舒服,而且那聲音也不敢恭維,這麼多年了至今我都還有那鐘聲響起的感覺。


於是4299


我於上世紀七七年分配到一個很邊遠的農村村小學,一個年級有一個班,那時是五年制,共五個班。記得我去的學校所在的鄉村,那時根本沒有電,上課打鈴用的是不知道哪裡找來的一塊長長的鋼塊兒,用一根大拇指粗細的鐵棒敲打,發出很清脆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足足伴隨了我六年多。我的同事都是當地人,只有我一個人是遠離這裡的城市人。每當夜晚一個學校就只有我一個人守護。現在想想都還難免很奇怪,那些日子是咋熬過來的啊。


貓哥162604536


我上小學是在我們村上小學,那個時候沒有電鈴,就敲一塊圓形的鐵片,聲音不大,“噹噹噹……”上課和下課聲音是相同的,第一次是上課,第二次就是下課。但是是每一位同學最想聽到的聲音,特別是下課和放學的時候。敲鐵片由每天值班的老師敲。小學畢業過了幾年再過去看,就變成電鈴了。




小王老師的王老師


我是在農村讀的小學,看到這個問題,腦子裡滿滿的回憶.......

上課的時候總是期待著下課鈴聲的響起,有時候甚至產生幻聽,所以對我們學校的鈴鐺印象特別深刻,我們小學也是使用的像鍾一樣的鈴鐺:中間有個鐵芯,拴著繩子,每天上課時敲10下,下課時敲6下,聲音清脆,前幾年回老家的時候,因為生源較少,學校已關閉而租給了一戶人家,進去之後發現鈴鐺還在樹上掛著,觸景生情啊。

以前作息時間都是校長掌握,可能我們小學校長年齡大的原因,對作息時間把握不好,一節課有時候上1個多小時,期盼著鈴聲響起,但就是不響,很多時候任課老師就回到辦公室提醒校長,還有時候下課休息時間經常超過半小時,校長才想起打鈴。總之,小學鈴聲承載著我們太多美好的回憶,在這繁忙充滿電子信息產品的時代,通過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心情舒暢,謝謝問友!

相信好多朋友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吧?


尚澤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就沒有電鈴!那時候都很窮!基本沒有幾個人有手錶!學校就一個鬧鐘!老師值班敲鐘!誰值班,鬧鐘就放誰那裡!今天值班結束,放學的時候就交給下一個值班的老師!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大鐘,高高掛在最高處的大樹上,下面一根長繩子!感覺就像地道戰裡敲鐘老伯!我們那時候每當聽到鐘聲,就會大叫“鬼子來了,快跑!”

記得有一次敲鐘時,大鐘突然掉了下來,差一點給值班老師帶了“帽子”[捂臉][捂臉][捂臉]


陽光老師66


我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學校建在一坐廟的旁邊,廟前有一顆大樹,樹上用鐵絲綁了有一米左右的火車的道軌,上下課敲道軌,很響的,到了三點級,學校的教室不夠用了,我們兩個班又搬到一個祠堂,是用哨子,有時能聽見,聽不見的時候見別人朝教室跑我們也就跟著朝教室跑,就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