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陝西漢中古時候屬於四川嗎?

BranDon


漢中的交通、戰略地位特殊,加之與四川地區接壤,因而歷史上與四川的淵源深厚,幾經分合。

為了加強對四川地區的控制,自元代開始隸屬陝西省至今。

漢中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漢中市南界大巴山主脊,與四川省廣元市、巴中市毗連。

漢中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西北地區,而地理自然環境屬於西南地區。

夏代,境內有褒國,地望約在今漢中地區中部漢江以北、秦嶺以南一帶。

商代,此地屬褒國(漢江以北)及古蜀國(漢江以南)。

西周是,先後屬梁州、雍州。境內仍有褒國,為周朝“南國領袖”,又稱周南。

春秋戰國時,漢中境內為南鄭地,先後分屬於秦國、蜀國。

戰國中期,南鄭是秦蜀爭奪的要地。後來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設南鄭縣(今漢中市漢臺區境內)。

西漢初,漢中郡治遷至西城縣(今安康市境內)。全國設13刺史部,漢中郡隸屬益州刺史部。東漢初,郡治復還南鄭縣(今漢中市境內)。

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後來曹操徵降張魯,復改為漢中郡。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三國時,魏滅蜀漢,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於南鄭。

晉朝,改設漢國,不久即廢。

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漢中市略陽縣)、洋州(今漢中市西鄉縣),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

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

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南鄭(漢中);天寶元年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興元元年,唐德宗避朱砒之亂,車駕幸梁州。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

北宋至道三年,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即“峽路”,路治夔州即今重慶奉節)。熙寧五年設利州路(川峽四路之一)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南宋紹興十年,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

元代,為了加強對四川地區的控制,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改路為府,設漢中府。

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府、興安府(今安康市)。

民國三年,設立漢中道,治設於南鄭,領陝南25縣。民國十七年,廢漢中道,各縣直隸於省,境內有11縣。二十四年,省在漢中設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南鄭,轄12縣。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中的行政地位及轄區幾經變遷,但大體未變。1996年成為地級市。





蘭臺說


歷史上四川的叫法最早應該出現在宋代。出處就是當時的川峽四路,漢中屬於利州路。利州路管轄了現在的漢中,安康,以及現在的四川,重慶的好多地方,相當現在的省級區劃,其制所在今天的漢中地,漢中和成都一樣都相當於現在的省會。那時的四川並不是行政區劃名稱,而是人們對於川峽四路這個地域的稱呼。如果按這個地域來說,漢中也是這個地域稱呼中的一份子。元朝時行省制,還沒有四川省這個叫法的時候,漢中就劃到了陝西省(陝西省成立的時候早),所以說漢中從來就沒有屬於過四川省。中國歷史上幾千年,統治者便於管理,這個朝代將甲乙兩地合在一起成立A,將丙丁合在一起成立B,另個朝代又將甲丙合在一起成立C,將乙丁成立D。漢中和四川的這種交集還是比較多的。漢中曾屬於過益州刺史部,那時的益州刺史部管轄的地域是很大的,全國才有13個刺史部,你想想地域有多大。雖然說其制所在今四川地,但不能說這些地方就是四川。三國時漢中屬於蜀國,成都是益州,是首都,漢中是梁州,是蜀國重要的城市,兩者沒有從屬關係。就像今天的北京和成都關係一樣。況且蜀國還是割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不長。我們更不能說漢中在三國時屬於四川,如果能這樣說,那現在的長沙,荊州等不都屬於過四川?


山巔觀雲海


首先漢中從來沒有屬過四川省(含元代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明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民至今的四川省)漢中歷史文化和蜀地十分密切所以說導致了一般人認知裡漢中屬四川。實際上漢中只是文化上和四川巴蜀密切,行政上從未隸屬過,而今天貴州的遵義這些地方則是實實在在屬過四川的。

漢中僅在宋代時期歸屬過統轄四川戰線的四川安撫(制置)使管理,之所以會出現漢中屬於四川的認識則是因為漢中、四川都和蜀地文化歷史相通,漢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門,漢中曾在宋代屬峽路(治今奉節)後分峽路置利州路,漢中當時的興元府為利州路治所(後分為東西兩路),而利州路也是“川峽四路”之一,故而這個意義上漢中可以說是“四川”得名的代表(但不是行政區上的,宋代有四川安撫使等官員統轄興元軍政,但安撫司、制置司不是一級行政區。)

時四川地區中,西川路治成都府(今成都市);峽路治夔州(今奉節縣);利州路治興元府(今漢中市);梓州路治潼川府(今三臺縣)→成都興元唐代為府(玄宗和德宗時代),潼川是北宋,夔州則是在明代。著名的重慶府得名於南宋了,潼川府也是唐和五代的東川節度使駐地,是當時的兩川中心之一。

成都是蜀地的核心,四川是巴蜀之地(重慶直轄亦可稱,行政上的傳統巴地川北仍在四川,川東達州亦然,川北的閬中也曾為巴國都、巴郡治,也是古巴國的中心之一,巴渝舞的誕生地,巴渝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渝指古嘉陵江)

而之所以多稱呼蜀則是因為1.成都平原在古代農耕經濟下的地位突出 2.蜀地一直以來經濟文化繁榮,蜀繡蜀錦蜀學揚名天下,文翁石室等在中國教育史都是很有影響的 3.蜀地多文人的宣傳,蜀南難、蜀相等名篇很出名, 同時三國演義一部魏蜀吳婦孺皆知 4.歷代均有稱帝稱王建藩成都的人,最著名的如蜀漢 5.成都長期以來就是四川成立後的省會故成為四川文化的體現

而事實上1286年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建立後,即我們所說的一級行政區四川省誕生後漢中從來沒在的。1286年元朝分秦蜀行省置四川、陝西二省,置興元路於今漢中,興元路歸屬於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明代改興元路為漢中府,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承之。

元代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正式成立後(此前秦蜀行省等在一起)疆域有今四川省除甘阿地區大部(元屬宣政院)重慶直轄市全境、雲南北部、貴州部分等地,其中做過省會的是成都府路和重慶府路



明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疆域除了元代疆域外,加上了部分今甘孜阿壩地區,明宣德年間開始對川邊地區行衛所制開始並對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試行改土歸流。實際領土大大增加,其中做過省會的是成都府(注:明末後明軍大本營駐重慶,和成都大西的張獻忠、保寧清軍對峙)



清代四川總督轄區固定後初沿明制,而後將昭通、遵義等地劃入雲南、貴州、以松潘廳和雅州府領今天的甘阿地區大部,然後就大致上就是今四川省+重慶市疆域了。其中做過省會的是成都府、重慶府(臨時駐紮四川總督)、保寧府(清軍初入川派遣四川巡撫)。而後清末趙爾豐出任川滇邊務大臣後對川邊進行改土歸流後實際轄區又增加。



民國四川省大致沿清制,說說重慶市的直轄和西康建省,1929年重慶為四川省轄市(以巴縣城區設置,此巴縣是今渝中區一帶而非今巴南區),1935年為一等院轄市(四川省代管),1939年明令為陪都升格為甲等院轄市。注意這裡的直轄僅有今天重慶市主城區的一部分,像巴縣、江北縣這些近郊地方仍屬四川省。後來1949-1954亦如此,1997年才是今天的直轄,前兩次只有主城區一部。(四川省民國除了重慶只有1928年建的成都市和1939年的自貢市,這是國家層面的正式市,到1982年四川也只有成渝自加個渡口市,也就是老川ABCD);西康省設置於1939年,由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而來,省會設在康定(省主席劉文輝常駐雅安),除了今天的四川甘孜阿壩雅安外還有今天西藏昌都一帶,1955年廢,川藏以金沙江為界劃分。


1997年前的四川省



今四川省

省或者說一級行政區建制不是按照經濟文化參考的,也要有其他考量,元代的考慮就是犬牙交錯。所以蜀地的北大門漢中一定不能入四川

省會的設置也是如此,近代四川的中心在重慶(非黑,事實),而重慶作為連接川南川東川北長江的樞紐似乎於經濟而言更適合為省會,但是一定是成都,因為軍事國家戰略考慮軍事交通中心必須在成都,在清代平叛西藏後始置成都將軍於成都,成都駐防很特殊,因為成都將軍是唯一一個直接統帥八旗綠營的駐防將軍,同時四川提督移去雅州。而後無論是趙爾豐、尹昌衡、張國華等人入藏平叛都是從川西。


洛基之怒


現在的漢中屬於陝西省,我們在讀一些史書史記時,我們會發現在古時候漢中屬於四川。其實這個很好區分,要在時間上有個分界點,在元之前,漢中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四川管轄,漢中也是多次更換名稱,這裡我們就不一一闡述了,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諸葛亮據漢中而北伐,當時的漢中就歸四川管轄,動亂的局勢,也使漢中短時間內有過歸陝西管。

元朝建立後,設立了行省,把原來的四川和陝西劃拉成一個省,那就厲害了,這兩塊地方加起來有點大,皇帝一看版圖覺得後背發涼,當初怎麼把這兩塊地化在一起了,這要是誰反叛造反,那不是引火燒身,所以趕緊把兩地分離開,而漢中又是戰略要地,是通往四川的重要據點,這麼重要的地方如果劃給四川地勢險要,路途遙遠也不好管,所以為了利於管理,才把漢中劃給陝西省,明清也一直延用到今天。


滋溜一下


鄭人造祖,南陽水車,洛陽夏都,河南三大發明。

河南蚩尤故里,而洛陽是陸渾戎故里,至今洛陽還有一個陸渾水庫,是洛陽胡化的明證!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陸渾戎尋蹤》:“雒邑(最早的洛陽,陝西人周公建立,用來勞改河南戎殷頑民)地廣人稀,大量遊牧民族內遷,民族雜居的現象也很普遍。文獻記載,春秋時期曾有九支戎人部落,分佈於伊洛河流域。”

《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左傳·成公六年》: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者也。杜預曰:城在河南新城縣(今洛陽伊川)之東南,伊洛之戎,陸渾蠻氏城也。

子曰:“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史記·樂書》:“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河南)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陸渾戎自瓜州遷於伊川,在河南山北者號曰陰戎。陸渾、伊、洛、陰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河南,匈奴種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芮芮、河南,同出胡種。稱王僣帝,擅強專統。氐、羌孽餘,散出河、隴。來賓往叛,放命承宗。”

《呻吟語》引《燕人麈》:“天會時(靖康之恥)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金史·卷一百七·列傳第四十五》:“(金人)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

英·《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1944年春,他們(河南人)深沉的忿懣變得表面化了。當中國士兵在日本的一號作戰面前撤退時,農民們兇猛地攻擊他們。他們用農具、匕首和土炮武裝起來,解除了5萬名本國士兵的武裝,殺了一些——有時甚至把他們活埋了。”

美·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傳·第十八章》:“1944年4月中旬,日本6萬軍隊對中國這個鬧饑荒的省(河南)發起了進攻……而當地的農民用草耙就把5萬中國軍隊解除了武裝。”

張亮採《中國風俗史》:“淫亂無恥,以(河南)鄭、衛為最,陳次之……”

河南省政府官網:“河南是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回族居全國第三位。”全國僅有的四個回民建制城區裡,河南獨佔其三:洛陽瀍河區!開封順河區!鄭州管城區!



用戶52877158952


漢中市是陝西省南部的一個地級市,關於漢中市有這樣的一個段子,漢中地區的方言接近於四川話,和陝西話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被戲稱為說四川話的陝西人。那麼,漢中在歷史的長河中,到底屬於哪個省呢?認真地說,從源頭上來說,漢中屬於陝西。當然,曾經被四川省管理了將近1000年,因此在歸屬地上比較麻煩。

首先我們需要看一下漢中的位置,漢中位於陝西的南部,從地形上來說,正好連接了關中平原和四川平原。換句話說,如果關中的政權擁有漢中,可以進一步南下進攻四川。但是如果四川的政權佔領漢中的話,則可以進一步染指關中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一直控制著漢中地區。在秦國崛起之後,直接南下吞併了巴國和蜀國,從而擁有了四川地區。從這個時候來說,漢中屬於陝西,但隨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開始劃分各王的地盤。劉邦的主要地盤在四川,但是在張良的爭取下,劉邦得到了漢中地區,這是染指關中地區的通道。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於漢中非常的看重。到了東漢時期,漢中開始屬於益州,也就是四川省。三國鼎立形成之外,劉備和曹操全力爭奪漢中,也是這個原因,這意味著自己政權的生死。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百年,歷經了好幾個王朝,四川地區總是出現割據政權。


百味人生guxiao124


現在四川人這麼膨脹嗎。和河南人一樣瞭然後看了好多人的文章。發現中國好多人的文化水平也就這樣了。靠一本三國演義來講歷史。歷史上的漢中郡是今天陝南地區,漢中郡的治所最初在安康,秦楚丹陽大戰後才奪取安康,然後秦惠文王設置漢中郡。在奪取安康之前,漢中叫南鄭,只是一個縣,歸內史郡管轄你給我說這個時候你怎麼不提。 有歷史記載。最早西周 漢中叫褒國。和蜀國有什麼關係[打臉][打臉]禹貢九州,漢中屬於梁州。一千年後的漢朝,才劃出來一個四川益州。真是膨脹成了


豫豬地陸渾戎故里


要想去四川早點滾,憑你們盡給陝西拖後退好像幹下什麼豐功偉績一樣,天天喊漢中以前四川的,年年扶貧,以後不要和陝西有半點來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