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同樣都是女人掌權,慈禧的下場與武則天相比,怎麼差距那麼大?

小娛先森


武則天與慈禧雖然都是歷史上,手握大權的女人,可綜合來看還是武則天做的成功一些,至少武則天稱帝之後,並未損壞大唐的根基。而慈禧掌權之後,把整個大清朝都給破滅了。古代女人的地位普遍很低,武則天的出現,無疑給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女同志,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慈禧很大程度上,是武則天的小迷妹,只不過將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武則天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唐太宗李世民需要背鍋。因為武則天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晃悠”,作為唐朝開國以來,文治武功最厲害的帝王,李世民的智慧堪稱無雙。然而,李世民都做了什麼呢?基本上什麼也沒做,任由武媚娘發揮。等到了唐高宗的時候,甚至還允許武則天參政,至此為後續的“女帝登基”埋下了禍根。

武則天既然嚐到了權利的甜頭,自然是不會將手中的權利在拱手讓人的,所以在唐高宗駕崩後,這位野心勃勃的女人登基了。在成為皇帝之後,武則天並未對當時的“唐家人”有多客氣,手段頗為狠辣,差點讓唐家皇室成員滅門。可終歸人有老的一天,武則天也不例外,沒有子嗣的女帝,最終還是被唐中宗奪回了屬於自家的皇位。不過武則天的地位,卻也受到了朝廷的認可。

反觀慈禧呢?如果說武則天的稱帝是李世民一手造就的,那麼慈禧純粹屬於“強搶豪奪”,還是與自己的兒子爭奪,只這一點就已經輸了武則天半籌。名不正言不順的慈禧,絲毫不感覺自己做的有什麼錯,大臣不支持?斬!有人不聽話?斬!在一群阿諛奉承爪牙的幫助下,終於手握大權,甚至不惜與兒子反目成仇。

所以說從人品上慈禧就已經輸了,況且武則天善於用人,極為聰慧。而慈禧最多算是有些文化,縱觀慈禧掌權的那些清朝史,奢華、糜爛、虛榮等等,幾乎是沒什麼正能量的形容詞,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不論製造力、科技、機械,均強過清朝很多。在強敵當前,依然不懂收斂的情況下,慈禧的落敗是註定的。


文史瀟湘閣


慈禧和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女人達到權利巔峰的典型代表,從兩人的功過來看,還是武則天的功績大於慈禧些。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大周,其當政的幾十年裡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她重視人才,女人也可以當官,女性地位提高很多。開啟武舉,重用狄仁傑,為唐明皇李隆基的統治奠定了基礎。而慈禧太后一上臺就把持朝政,斬殺戊戌六君子,重用奸臣榮祿,攻打義和團,和洋鬼子談判賠償金銀和土地。慈禧當政時期生活驕奢淫逸,鋪張浪費嚴重至極,一頓飯就是數百種。光緒、溥儀都是其傀儡,耽誤清朝數百年。慈禧當政我大中華正是最弱的時候,害我中國落後其他國家幾百年,就是歷史的罪人。

武則天最後還是把皇位還給了李家王朝,總歸是識時務的,死後還樹立了無字碑,功過由後人評說,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傳說 。慈禧死後還被人掘墳,百姓很多都稱快的。

兩女人的故事截然不同,下場也不同。功過是非由後人評說。不是嗎?






長在心尖的無憂花


武則天和慈禧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性掌權者,但兩人後世的評價卻有云泥之別,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我認為二人的評價之所以差這麼多,是因為武則天去世之時,留下的是一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帝國,所以我們都說她“上承貞觀、下啟開元。”;而慈禧離世時,

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行將就木的垂死帝國。我們歷來是以成敗論英雄,所以兩人政績上的巨大反差,導致了評價上的差異也十分巨大。

那麼為什麼會導致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並不完全是兩人能力、性格的差異所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客觀因素

武則天即位之時,唐朝初建,經過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正蓄足了力量,準備走向王朝的巔峰。

我們知道一個朝代的國勢走向,大體來說是呈現一個倒“V”字型的,而且開國之初,往往容易出明君,在百廢俱興的時代背景下,經過一兩代君主的勵精圖治,自然而然的就能到達巔峰。

武則天

武則天很幸運,她所接手的唐王朝,正處於國力的上升期。在這個基礎上,才有了她的威加四海,萬國來朝。能夠收復安西四鎮,重開西域,也離不開這個大的時代背景。

而慈禧掌權時,清朝已經由康乾盛世開始走下坡路,王朝後期往往伴隨著吏治腐敗、苛捐雜稅,民不聊生。

再加上此時到了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大航海所帶來了世界局勢的巨大變革,西方列強憑藉工業革命把握先機,在生產力和科技上遙遙領先,而大清還沉浸在閉關鎖國的美夢當中。東西方碰撞的結局,可想而知。

慈禧垂簾聽政之時,不過二十餘歲,面對的是被英法聯軍攻陷的殘破的北京城和成為廢墟的圓明園,再加上人物和時代的侷限性,清朝在她手上逐漸走向衰亡也在意料之中。

倘若不是恰逢歐美列強的崛起,慈禧成為一位“中興之主”,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同治中興”就是在慈禧的主導下完成的。

主觀因素

武則天和慈禧都貪戀權位,工於心計,心狠手辣,但為政方面,還是有許多不同的。

武則天重視農民農業,出臺政策鼓勵農業發展,對苛捐雜稅嚴懲不貸。還命人編寫了農業書籍《兆人本業》,有助於生產力的提升。

武則天廣開言路,她命人制造銅匭,大肆鼓勵人民上訪,而且她常常親自接待上訪之人,對於提出有利意見的給與獎賞,無用的也不會懲罰。

慈禧

武則天雖然乾綱獨斷,但她卻聽得進逆耳忠言。狄仁傑為人正直,不畏權貴,他時常犯顏直諫,武則天卻不以為忤,他知道狄仁傑老成持重,一心為國,因而非常尊重他,從來不叫名字,而是稱呼國老。重用賢臣,也是武則天能夠治理好國家的一個優點。

而慈禧雖然也有強國之心,重用奕忻,左宗棠,曾國藩等能人。但她享樂之心太重,凌駕於國事之上。

正值多事之秋,她卻仍要大肆操辦壽辰,有人勸她減少開支來增加軍費,她卻來一句,“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霸氣!

雖然武則天也多次祭天,生活奢靡,但沒有影響國家運轉,百姓生活。而慈禧不顧國家外有強敵環伺,內部民不聊生,貪圖享受,實在是不應該啊!

她用的是李鴻章這樣的佞臣,專職揣摩上意,討老佛爺歡喜,對於異己無情打擊,國家的風氣都敗壞了。

慈禧固然知道強國要變法、維新,但一旦可能觸碰到她的利益,她就馬上由支持轉為仇視,哪怕這可能是能夠為大清國續命的良藥。優柔寡斷,朝令夕改,個人性格上的缺點,放大到國家層面上,那便是致命的,是能亡國的。

綜上,之所以慈禧評價遠遠不如武則天,一方面是時代的限制,武則天之唐朝如朝陽,慈禧之大清如夕陽;另一方面是個人性格、能力的差距,雖然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但是在特定的歷史時刻,這就決定了帝國的走向,以及掌權者的評價。


煮酒放歌


武則天掌權之後,任用賢能,大舉推行科舉,選拔除了一大批棟樑之才,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創造了盛世唐朝。反觀慈禧掌管清朝之後,國家是日漸沒落,簽下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說,最後還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任由西方列強欺凌,以至於她時候沒多久清朝就滅亡了。

主要有三個原因:(1)兩人的性格不同。武則天是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政治家,她奪取統治權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武則天性格剛烈,處事果斷。

再看看慈禧掌權之後,謀求的就是一己私慾。她根本沒有什麼抱負,從沒有想過要振興清朝,在她的眼裡,清朝的存亡與她沒有任何關係,她只會過她的奢靡生活。中日甲午戰爭發生之後,慈禧太后仍花費數百萬兩白銀為自己舉辦壽宴,至於戰爭是勝是敗與她毫無關係。

(2)兩個人的能力差距巨大。武則天出生在官宦之家,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民眾思想還是比較開放的,對女人的的束縛很小,在這樣的環境下武則天成長的非常快。慈禧太后與之比則相形見絀了,充其量她也就是識字而已,讀書大多淺嘗輒止。以她這種文化水平去統治國家,清朝不滅亡才怪。

(3)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武則天登基之時正是大唐盛世之際,此時唐朝發展迅速,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只要統治者不平庸,基本也能將唐朝治理好。反觀慈禧所處的年代是清朝的末期,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清朝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文明,再加上七千積累的弊端、貪汙腐敗,請走向滅亡已成大勢,這時候即使是康熙在世估計也很難拯救清朝的滅亡。

雖然有種種原因,如果慈禧有武則天一半的能力或者一半的志向,估計清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中國近代史也不至於那麼淒涼悲慘。但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後世之只希望求前車之鑑,切勿重蹈覆轍。


公元前


這是國運和時代,各人命運與做法決定地。因為在唐朝時代武則天她懂得治國用人,也可算是一代明君。但清朝慈禧時代她只懂得專權,享受快樂為一己之私喪權辱國。不思強國,但國運此時也不比武則天時代強。所以一死,清朝就滅亡,也是時代大勢的必定之勢。



探討命學指示人生


武則天和慈禧所處的時代不同,而當時的國運也不同。

武則天的胸襟寬大能知人善用,減賦稅重水利扶農桑,邊關安定萬朝來賀堪稱一代聖君。

而慈禧在位時,大清朝早已積弱不堪,且慈禧貪圖享樂生活奢糜,僅吃次飯都要百十道菜,可謂是浪費極至,更有甚者為了享受競動用北洋水師購買炮彈的銀兩令人髮指。

前者為後世所敬仰萬古流芳,後者則被後人認為荒淫無度至使中國倒退百年的第一罪人!


愛無恨35



明月詩馨


同樣是女人掌權,慈禧和武則天的差別怎麼這麼大?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時代不同

武則天接手的唐朝是處於唐朝的一個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實現了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已經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礎。等到武則天接手的時候,她所掌權的就是一個繁榮的國度。

而慈禧就不一樣了,慈禧接手的大清已經腐敗到骨子裡面去了。

這樣兩個不一樣的王朝對比,一個繁榮,一個腐敗,雖然同樣是女人掌權,但結果很明顯會不同。

人不一樣

慈禧和武則天本身就是不同的人。武則天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將唐朝變得更加的富足繁榮,開創了開元盛世。雖然武則天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這也是她留下一個無自卑的原因。但是且與慈禧相比,她還是很成功的。

對於慈禧,我們多多少少都會了解。慈禧在位期間,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割地賠款給西方列強。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從這樣的對比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同樣是女人掌權,慈禧就不如武則天了。

層次不一樣

武則天作為中國正統上的第一位女皇帝,這是慈禧完全沒有辦法比的,慈禧最難掌權,但也不過是以太后的名義,而武則天完完全全是以皇帝的名義。

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需要突破的不僅僅是古代家天下的皇權社會意識,更要突破的是古代男權社會的意識。就是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武則天還是成功的。在這一方面仔細,能夠與她相比嗎?肯定不能。

因此慈禧就算是掌權,她也只是掌握了這個國家的權利,而武則天不一樣,她不僅掌握了國家的權利,而且還緊緊抓住了百姓的思維和意識。

這兩個人即使處在同一個時代,即使給她們一樣的國家來掌權,慈禧也遠遠比不過武則天。因為這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人了。


以上便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

(文|奉旨說史)


奉旨說史


對比一下就明確了:倆人都是影響中國歷史的女人..都個共同的特點:潑辣,心狠手辣;武則天在治理國家方面算是天才,唐代最頂盛的二個時期的中間就是由他來負責承接的。替後來的盛世打下基礎。在位六十年國泰民安。統一四海。日本人來進貢時才知道原來中國的皇帝已經變成女的還做的這麼好。 慈禧能幹,但某些方面她是無能的。慈禧的時代,中國亟待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將國家帶出災難,但環顧神州,無人能勝任,慈禧在這方面也不是強人。作為主要統治者,她的決策直接影響中國命運,飽受詬病也是必然。 作為女人,她對物質過於貪戀——那時已不是康乾盛世,社會經濟基礎不允許慈禧那樣奢侈,比如她的六十慶典就遺患無窮。中國已經處於甲午海戰迫在眉睫的關頭,她還用這樣的奢侈給自己壯聲。


民航打工仔


相同點:都是把持朝政的女人,都很漂亮,有手段,為了權力犧牲了很多人。都很愛美,兩人都留下了許多的美容秘方。

不同點:武則天明目張膽的做了女皇這也是時代的不同之處(在唐朝並沒有清朝那麼歧視女人),慈禧是地下女王;武則天繼續了唐太宗的政治統治,期間雖然手段殘酷,但國家的確是強大了起來,慈禧只是一味的為自己家牟利,她對於葉赫那拉氏來說是個功臣,對中國來說就是罪臣;武則天能接受新的事物,從她提拔女官可以看出,慈禧害怕新的思想,迫害維新;武則天年代民風開放..不同點:武則天明目張膽的做了女皇,慈禧是地下女王;武則天繼續了唐太宗的政治統治,期間雖然手段殘酷,但國家的確是強大了起來,慈禧只是一味的為自己家牟利,她對於葉赫那拉氏來說是個功臣,對中國來說就是罪臣;武則天能接受新的事物,從她提拔女官可以看出,慈禧害怕新的思想,迫害維新;武則天年代民風開放,婦女的地位較高,這也和武帝的當政有關,慈禧年間民風相對來說還是較保守的;武則天年間與各小部落,小國的關係很好,敢對外國人說不;慈禧剛好處於列強侵略中國之時,只是一味的躲,不敢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