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阿富汗地形複雜,民族眾多,地處在歐亞大陸“不穩定的弧形地帶”,是“中亞的十字路口”。歷史上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蒙古帝國等諸多帝國都曾在這裡開疆擴土。直到近現代阿富汗依然是是各大帝國爭奪的戰場,這裡的人民也飽受戰亂、貧窮的折磨。

普什圖人的由來

普什圖族是阿富汗主體民族,由數百個部落構成,廣泛分佈於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附近地區,其人口超過阿富汗總人口的40%。歷史上“阿富汗人”一詞最早就是指普什圖人。在普什圖族領導下阿富汗完成了由一個個原始部落向現代國家的轉變。關於這一民族的起源,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多種學說,目前尚無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民族是由中亞及周邊各民族不斷交流融合而來。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阿富汗及周邊地區民族分佈

經過長期遷徙,普什圖人定居在了當時波斯和印度交界一帶。波斯薩法維王朝建立以後,同印度莫臥兒帝國對阿富汗坎大哈等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奪,最終薩法維王朝成功奪取這一戰略要地,阿富汗大部分地區成為波斯人的領土,普什圖人也成為波斯眾多民族中的一個。

阿富汗普什圖人入主波斯

1.薩法維王朝的衰落

波斯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的改革增強了國力,但是從長遠看一些政策是不利於國家發展穩定的。比如土庫曼部落勢力被壓制,直接導致當地土庫曼軍隊實力的大幅削弱,嚴重動搖了波斯長期以來形成的國防力量。更加危險的是國家將很多“國有土地”分配給各個王國,最終轉化為“王室土地”,許多地區出現類似“藩鎮割據”的局面。此外,伊斯蘭教內部的宗教鬥爭和不同階級的矛盾也呈現愈演愈烈之勢,薩法維王朝開始走向全面衰落。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薩法維王朝版圖

2.普什圖人發起義

米爾維斯·霍塔克是阿富汗坎大哈地區普什圖族吉爾扎伊部落的首領,因為宗教信仰問題,他被當地波斯統治者逮捕,但是他借朝聖之機逃脫。1709年,在沙俄的支持下,米爾維斯及其部屬在坎大哈暗殺了薩法維王朝在坎大哈的最高行政長官喬治十一世,宣佈脫離薩法維王朝的統治。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波斯騎兵

薩法維王朝派出了由土庫曼人和格魯吉亞人組成的軍隊前往平叛,但是腐朽的波斯軍隊很快被阿富汗人擊敗,米爾維斯成為當地的最高統治者。米爾維斯死後,其弟弟阿卜杜勒繼位,他積極同波斯人議和的行為遭到了族人的一致反對。米爾維斯之子馬赫穆德·霍塔克在族人支持下殺死阿卜杜勒,奪取了統治權,開啟了進軍首都伊斯法罕的征程。阿富汗人發動起義的原因是薩法維王朝的黑暗統治和對人民的瘋狂壓榨,也是為了抵抗波斯人對於在當地佔據優勢地位的伊斯蘭教遜尼派的打壓。

3.薩法維王朝各地人民紛紛起義

1716年,阿富汗赫拉特地區的遜尼派穆斯林也開始武裝反抗波斯的統治,最終擊敗波斯統治者,成為阿富汗第二個獲得獨立的地區。接下來,高加索、波斯灣、庫爾德地區人民紛紛揭竿而起,薩法維王朝在全國的統治岌岌可危。亡國之君侯賽因卻無恥地說:“如果征服者願意給我留下費拉哈巴德宮,我就很滿意了。”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薩法維王朝土庫曼士兵


4.普什圖人入主波斯

1720年,馬赫穆德進攻克爾曼省的軍隊一度被波斯擊退,但是由於腐朽的薩法維王朝發生內訌,阿富汗人捲土重來,攻佔克爾曼省,包圍伊斯法罕。由於遠離本土,阿富汗兵力有限,不僅無力攻下伊斯法罕,甚至無法徹底包圍這座都城。但是首都被包圍的精神壓力就已經壓垮了脆弱的薩法維王朝。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伊斯法罕風光

波斯薩法維王朝曾經向沙俄求救,卻不知道沙俄私下已經做好了南下擴張的準備。沙俄和奧斯曼帝國甚至揹著波斯政府,簽訂了瓜分波斯北部地區的協議。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波斯人在被圍數月之後主動開城投降。

1722年,薩法維王朝皇帝侯賽因宣佈退位,來自阿富汗普什圖族的馬赫穆德入主波斯,在波斯建立了霍塔克王朝,波斯人開始接受阿富汗人長達7年的統治。

5.普什圖人的統治出現危機

馬赫穆德統治波斯初期,積極拉攏波斯各派別勢力,致力於發展工商業,一度受到各族人民的擁戴。但是在統一波斯的進程中,由於他急於擴張,忽視了本民族的利益,普什圖族人對他逐漸疏遠。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馬赫穆德

逃到遙遠邊疆的薩法維王朝國王侯賽因之子塔赫瑪斯普二世也在嘗試恢復薩法維王朝的統治。他們同沙俄和奧斯曼帝國勾結,以割讓大片土地為條件換取其支持。

隨著內憂外患的不斷加劇,阿富汗和波斯人民在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的矛盾不斷暴露出來,馬赫穆德的統治根基開始動搖,他變得生性多疑,對大批原薩法維王朝官員、波斯王室成員進行了血腥屠殺,整個國家籠罩在一片恐怖氛圍之中。馬赫穆德也在巨大的壓力下惶惶不可終日,最後在痛苦中死去。

普什圖人退回阿富汗

1.普什圖人在波斯統治的瓦解

馬赫穆德的堂兄阿卜杜拉在阿富汗部落的支持下繼承了王位,他繼位伊始就抵擋住了奧斯曼帝國優勢兵力的侵略,還主動割讓部分土地獲得奧斯曼帝國承認。在國內,他繼續拉攏波斯人民,但是由於尖銳的民族矛盾和複雜的政治鬥爭形勢,他不僅沒有得到波斯人民的認可,連大部分阿富汗人都認為他得位不正。阿富汗的坎大哈、赫拉特等地區相繼宣佈脫離阿卜杜拉的統治,阿富汗人在全國的統治土崩瓦解。

2.薩法維王朝殘餘勢力捲土重來

一直躲在暗處的塔赫瑪斯普二世先後得到了來自土庫曼族的愷加部落和納迪爾的支持,開始全力進攻阿富汗人的政權。特別是納迪爾,他在得到塔赫瑪斯普二世的信任後,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1729年,他一舉擊潰阿卜杜拉統帥的阿富汗軍隊,收復伊斯法罕。阿卜杜拉在逃跑途中在部落地區被害。塔赫瑪斯普二世在回到伊斯法罕之後,徹底清除了當地阿富汗人的勢力,曾經的薩法維王朝似乎又回來了。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納迪爾

3.納迪爾控制波斯最高統治權

納迪爾繼續東征西討,他不僅攻佔阿富汗本土,而且擊敗奧斯曼帝國,收復了早年波斯失去的土地。納迪爾勢力日益龐大,塔赫瑪斯普二世變成有名無實的君主。1732年,塔赫瑪斯普二世被廢黜,納迪爾獲得了薩法維王朝的實際統治權。1736年,納迪爾建立了阿夫沙爾王朝,他不僅消滅了霍塔克王朝的殘餘勢力而且渡過印度河,直取莫臥兒帝國首都德里。阿富汗全境和印度部分地區再次被波斯人統治。1738年,阿富汗普什圖族的艾哈邁德被納迪爾俘虜後投靠納迪爾,阿富汗人成為波斯軍隊中繼土庫曼人的第二大勁旅,在納迪爾的擴張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納迪爾進軍印度德里

阿富汗的“波斯式”獨立擴張之路

1.阿富汗宣佈獨立

納迪爾晚年變得殘暴多疑,波斯各地民怨四起,人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他的民族政策存在問題,未能得到波斯人、阿富汗人等其他民族的支持。1747年,他被波斯人殺害,阿夫沙爾王朝失去了主心骨,由納迪爾一手打造的龐大帝國面臨解體。

艾哈邁德企圖奪取最高統治權,再度建立由阿富汗人建立的王朝,但是以失敗告終。未能建都伊斯法罕的艾哈邁德回到阿富汗坎大哈,宣佈脫離阿夫沙爾王朝,但是參照阿夫沙爾王朝的管理模式建立阿富汗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杜蘭尼王朝,阿富汗作為一個國家開始走上了世界歷史的舞臺。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歷史上曾經統治過阿富汗的國家

阿富汗能獨立建國一方面是得益於波斯薩法維王朝和印度莫臥兒帝國的衰落,另一方面是艾哈邁德個人利用前期積累的個人威望,並通過武力、宗教等手段較好的處理了民族關係、部落關係,將周邊部落團結到了一起。

2.阿富汗杜蘭尼王朝的“波斯式”擴張

艾哈邁德深受納迪爾影響,建國之後不僅統一了阿富汗全境,而且沉迷於侵略擴張,他首先抓住機會向尚處在內亂中的波斯開戰。先後佔領赫拉特等地,又向北部的烏茲別克人開戰,佔領了阿姆河以南所有土地。由於納迪爾在與莫臥兒帝國的戰鬥中掠奪到了驚人財富,艾哈邁德故伎重演,先後九次入侵莫臥兒帝國,不僅佔領了印度河以西的大片土地,而且掠奪了大量財富。到18世紀末,阿富汗杜蘭尼王朝一度佔據東至旁遮普地區,西抵裡海,北鄰阿姆河,南到阿拉伯海,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成為伊斯蘭世界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強國。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杜蘭尼王朝版圖

3.阿富汗成為近代英俄的“緩衝國”

艾哈邁德死後,阿富汗杜蘭尼王朝很快再度陷入類似波斯阿夫沙爾王朝末期的狀態,內亂不斷,杜蘭尼王朝的統治權也被權臣篡奪。在19世紀英俄在中亞“大博弈”的背景下,英國侵略者因為難以承受在這裡侵略擴張的成本而敗退,阿富汗初步顯示了自己“帝國墳場”的潛質,但是依然割讓大片領土,最終成為英俄之間的“緩衝國”,波斯最後同樣也被英俄劃分了勢力範圍。兩國雖然分開了,但是近代歷史卻高度相似。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阿富汗風光


總結

波斯薩法維王朝後期的歷史和阿富汗人在波斯建立政權後的歷史高度相似:在普什圖人佔領波斯大部分土地的情況下,薩法維王朝殘餘勢力再度奪取政權,可惜最高權力很快被納迪爾篡奪,納迪爾將波斯的疆域擴張到一個驚人的水平;普什圖人潰退到阿富汗本土之後也將領土擴張到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最高權力很快也被權臣篡奪,阿富汗再度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兩國的這一段歷史幾乎互為“鏡像”。這種現象生動反映了兩國基本國情的相似性,也是導致兩國分道揚鑣的重要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制度問題。不管是薩法維王朝,還是周邊的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同樣屬於軍事封建帝國。他們長期熱衷於侵略擴張,習慣通過暴力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在政權新建、國內狀況不穩的局面下,瘋狂的軍事擴張雖然在短期內獲得收益,但是國家最終難免吞下分裂的惡果。特別是當時英俄等西方侵略者的觸角不斷向這一地區試探,當地形勢更加嚴峻。阿富汗人也完全繼承了這一特點,導致國家難以實現長期穩定。

統一建國還是另起爐灶?波斯影響下的阿富汗獨立史

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波斯薩法維王朝和印度莫臥兒帝國

第二、經濟問題。隨著歐洲殖民者不斷開闢新航路,全球經濟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中亞地區連接東西方的交通優勢逐漸被海運取代,經濟地位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中亞地區的許多傳統產業也受到了歐洲的衝擊,許多產品出現滯銷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導致當地人生活水平下降,於是在統治者苛捐雜稅的壓力之下,許多人奮起反抗,新生政權也很難得到鞏固。

第三、民族和宗教問題。兩國都是多民族國家,在處理民族、部落之間的各種問題時,往往訴諸武力,這種方式對於國家統一和國民凝聚力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而波斯和阿富汗分屬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別,各宗教及次級分支的鬥爭極大消耗了兩國的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