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喉痺

此病由肺腎氣虛,風寒客之,令人頤頷粗腫,咽喉閉塞,湯藥不下,死在須臾者,急灌黃藥子散,吐出惡涎而愈。此病輕者治肺,服姜附湯,灸天突穴五十壯亦好;重者服鍾乳粉,灸關元穴,亦服姜附湯。

【治驗】

一人患喉痺,痰氣上攻,咽喉閉塞,灸天突穴五十壯,即可進粥,服姜附湯,一劑即愈,此治肺也。

一人患喉痺,頤頷粗腫,粥藥不下,四肢逆冷,六脈沉細。急灸關元穴二百壯,四肢方暖,六脈漸生,但咽喉尚腫,仍令服黃藥子散,吐出稠痰一合乃愈,此治腎也。

一人患喉痺,六脈細,餘為灸關元二百壯,六脈漸生。一醫曰∶此乃熱證,復以火攻,是抱薪救火也。遂進涼藥一劑,六脈復沉,咽中更腫。醫計窮,用尖刀於腫處刺之,出血一升而愈。蓋此證忌用涼藥,痰見寒則凝,故用刀出其肺血,而腫亦隨消也。

(先生治肺治腎之法,千古卓見。況咽喉之證,風火為患,十有二三,肺腎虛寒,十有八九。喉科不明此理,一味寒涼,即有外邪,亦致冰伏,若元本虧損,未有不閉悶致死者。所以咽喉妙法,第一開豁痰涎,痰涎既湧,自然通快,然後審輕重以施治,姜附、灼艾,誠為治本之法,但人多畏之,而不肯用耳。然當危急時,亦不可避忌,強為救治,亦可得生也。至於刺法,亦須知之。雍正四年,咽喉證甚行。友人之子沈禮庭亦患喉痺,次日即爛。予診其兩寸無力,兩尺空散,乃陰虛火動,以七味丸作湯與服一劑,證雖未減而痛勢少緩。鄰家強其延喉科視之,彼醫笑予動輒用熱藥,不知此乃陽明熱甚證,火性急速,故一日而喉即腐潰,豈可用溫補劑耶!乃投白虎二劑,服未半,而神氣改常,語言錯亂,甚至顛倒不眠,其家惶急,復延予。予診其脈亂而八九至,予曰∶果病陽明燥火,石膏實為良劑。今系無根之焰,而妄用白虎,使胃絡陷下,而不能上通,故心神失守。以歸脾湯加桂飲之,甫一劑而神恬脈靜矣。噫!彼喉科一無學之人,妄為評品大方,亂投湯藥,幾至殺人,亦愚矣。)


喉痺,病證名。多由邪熱內結,氣血瘀滯痺阻所致,主要症見咽喉腫痛,吞嚥阻塞不利。

《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靈樞·本髒篇》:“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痺喉痺逆氣。”喉痺一詞,最早見於帛書《五十二病方》,《內經》認為喉痺的病因病機陰陽氣血鬱結,瘀滯痺阻所致。《素問·陰陽別論》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痺者,閉塞不通之意。《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喉痺,痺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結甚即腫脹。腫脹甚則痺。痺甚則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則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然內經何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痺蓋君相二火獨勝而熱。中絡故痛者速也。餘謂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經中言嗌幹嗌痛、喉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咽痺急速,相火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內經之言喉痺。則與咽舌其兩間耳。然其病同於火。故不分也。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謂:“若風邪熱氣,搏於脾肺,則經絡痞塞不通利,邪熱攻衝,晌覺壅滯,故今咽喉疼痛也。”《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喉痺者,喉裡腫塞痺痛,水漿不得入也……風毒客於喉間,氣結蘊積而生熱,致喉腫塞而痺痛。”《景嶽全書·卷二十八》謂:“陰虛喉痺但察其過於酒色,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醫學心悟·卷六》說:“喉間腫痛,名曰喉痺,古人同用甘桔湯主之。然有虛火實火之分,緊喉慢喉之別,不可不審。虛火者色淡,微腫,溺清,便利,脈虛細,飲食減少。此因神思過度,脾氣不能中護,虛火易至上炎,乃內傷之火……”《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說:“七情氣鬱,結成痰涎,隨氣積聚。”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扁鵲心書》,成書於南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託名扁鵲所傳,由北宋竇材輯,清代胡念庵參論。本書共分三卷。主要內容介紹灸法。捲上論以經絡、灸法(黃帝灸法、扁鵲灸法及竇材灸法)等施治原則;卷中、卷下介紹各病症的治療,後列氣海、石門、關元等二十二個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

臣聞醫家正道,《內經》為真,《內經》言病最詳,而無治病之法,故黃帝又與岐伯撰出《靈樞》,實為醫門所最急者也。嗣後,秦越人根據《內經》旨趣,而演八十一難、九針之說,晉皇甫士安採《靈樞》之旨,撰《甲乙經》十卷,隋巢元方摘《靈》、《素》緒餘,注《內經》,又撰《病原》三十卷;唐王冰抉《靈》、《素》之旨注《內經》,撰《天元玉曆》。以上諸子皆有著作,悉師《靈》、《素》,去古法不遠。而漢張仲景不師《內經》,惟採《本草》、《湯液》,著《金匱玉函》十卷,撰《傷寒論》十卷。晉王叔和又贅其說,唐孫思邈採本草藥性,集成《千金方》三十卷。《玉函經》五十卷,和附仲景,重重著述,皆宗此意。廢去針灸及丹附大藥,盡用草木小藥,盛行湯劑,以之理小疾則生,治大病則百無一活,至千百世,誤死天下蒼生。

所謂大病者,一傷寒,二陰疽內蝕,三虛勞痰火,四中風,五水腫,六臌脹,七脾洩暴注,八屍厥,九久痢,十脾瘧,十一喉痺,十二男女骨蒸勞熱,十三小兒急慢驚風,十四痘疹黑斑縮陷。至於胎前產後百十種必死大證,世人莫能救療,束手待斃,良可哀哉。臣於此處消息五十餘年,乃見正道,自古扁鵲、俞跗、倉公、華佗,皆此書也,惜不廣傳於後世。臣今盡傳此法於人,以救蒼生夭橫,伏乞陛下,大展聖裁,憫諸未世,將此書頒行天下,試之有驗,臣死無憾。若試之不效,即置臣於法,以彰誑君之罪。臣誠惶誠恐,稽手頓首,冒死以聞。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古代醫家對喉痺的精彩論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