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昭帝劉弗陵(下)

粉碎政變

昭帝即位的第三年,車騎將軍金日磾病逝,剩下的輔政三大臣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則展開了殊死的鬥爭。

漢昭帝劉弗陵(下)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權臣,論資格、功勞、牙能,他都認為在霍光之上。他名義上也是輸政大臣,但權勢不僅低於霍光,也不如上官桀,“鹽鐵會議"上,又遭失敗。他曾替子弟謀官,遭到霍光的拒絕。故此,他對霍光也甚為怨恨。

漢昭帝劉弗陵(下)

霍、上官兩家是兒女親家,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兒為妻。由於這層關係,在三巨頭上,上官桀的權勢僅次於霍光。

霍光休沐回家,上官桀便替他裁決政事。但是上官一家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經過討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取得她的信任,並乘其為弟弟選妃之機,把上官安6歲的女兒送人後宮,使年僅12歲的昭帝冊立其為皇后。父以女貴,上官安當上驃騎將軍,封桑樂侯,他驕奢淫逸,恃勢專橫。他整日飲酒作樂,與後母、侍婢淫亂。由於當初霍光未答應上官安之女人宮,也未答應給鄂邑長公主的情夫封官,他們十分怨恨,便欲取而代之。

在反對、驅除霍光的行動中,上官一家還和皇親結成了聯盟。在朝中是鄂邑長公主,他們因安排公主的情夫丁外人而討得了她的歡心,而霍光卻因不答應封丁外人做官而與公主結怨。此外,他們還聯合了武帝三子燕王劉旦。劉旦因太子自殺,次子早死,滿以為帝位非他莫屬,不想卻傳給了少子,故對昭帝不無怨恨。如此一來,四方一拍即合,著手行動。

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過失,把材料交給燕王劉旦。劉旦遣人上疏彈劾霍光:“霍光出京去長安東的廣明亭檢閱御林軍,道上稱蹕,太官供備飲食,僭用天子儀仗:任人唯親,他的長吏楊敞無功無才卻當上了搜粲都尉;他還擅自調動校尉霍光專權自恣,臣懷疑他圖謀不軌,願歸王璽,宿衛京師,保衛皇上。"

上官桀和桑弘羊乘霍光休沐回家之際,勸昭帝把燕王的奏疏下發百官,罷免霍光。 不料 , 昭帝把燕王的奏疏留下 , 不肯下發。 翌日清晨 , 霍光上朝,聽說燕王奏劾之事,便停在一處叫“畫室"的殿中,未敢人朝。昭帝宣召霍光人朝。霍光人,免冠頓首。

昭帝說:“大將軍戴上冠,朕知道燕王奏疏有詐,大將軍無罪。"霍光頓首謝恩,問道:“皇上怎知燕王奏疏有詐?"年僅14的昭帝振振有辭地分析說: “大將軍去廣明亭檢閱御林軍;廣明亭近在咫尺,何須準備飲食?調動校尉一事不出十日,燕王怎能得知?若大將軍想圖謀不軌,不需校尉。

"

上官桀等人不甘心失敗,決心鋌而走險。他們定計:鄂邑長公主出面請霍光吃酒,伏兵格殺霍光;除掉燕王,廢除昭帝,擁立上官桀為帝。不料,他們的陰謀被稻田使者燕倉偵知,燕倉密報大司農楊敞,楊敞轉告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又奏告昭帝和霍光,昭帝與霍光發兵逮殺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和丁外人,誅滅三族;鄂邑長公主、燕王自殺。上官皇后年少,僅8歲,未參與謀反,再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孫女,故沒廢黜,仍做她的皇后。這場政變粉碎後,朝政漸趨安定。

加冠親政

元鳳四年(前77),昭帝年滿18歲,舉行冠禮。按舊制,加冠之後,昭帝親政,但軍權大事仍委諸霍光。霍光執掌大權不專權跋扈,君臣相安無事。

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成為歷史美談。

漢昭帝劉弗陵(下)

在昭帝和霍光的治理下,漢帝國政局穩定,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中興"局面。

昭帝親政後的第三年夏四月,暴病而亡於未央宮,年僅21歲。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平陵。

筆者:劉弗陵出生就與眾不同,劉徹更是將劉弗陵安排的妥當。8歲繼位,18歲親政,21歲就逝世了,享年有限,在位時間卻不短。劉弗陵在位期間,多為大臣輔政,即便如此,劉弗陵還是有許些的政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