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說:學醫三年,自謂天下無不治之症。行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

小拳拳打爆8倍鏡


是啊,在經過多年知識的沉澱,專業經驗的積累,發現真的有些病無藥可醫。而一些病,聞所未聞,更不用說治了。還好,中醫可以辨證施治,西醫可以對症治療,慢慢積累經驗。所以醫生的一生,是在不斷的疾病治療中積累經驗,總結經驗,來進一步治療好病情。


fanxijin


我就是學習中醫。不過我學習了二十多年。學習了三年的時候確實如此。感覺自己什麼病都治療不好,治療不了。

等我學習了十年的時候,感覺剛剛進入了。然後在理論聯繫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慢慢的領悟到了中醫的魅力。感覺自己無所不能。

再繼續學習,繼續理論聯繫實際。慢慢的感覺有些病還是可以治療好。有些病只能說 走一步看一步。因為很多很多的病都是沒有接觸過。

只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再繼續探索。

現在就好了,基本上很多很多的病都是有辦法治療。甚至於,我已經知道了人 長生不老的秘訣!我只能默默無聞的努力拼搏!因為說出來,別人也不相信啊!


積極的態度的爸爸


醫生治病不治命。醫學作為一種技術,手藝。幾年學習便能掌握基本技能,尤其系統學習後以為知識全面能治癒所有疾病。等上門診親自實踐後發現有自己認識的侷限性,也有患者病情複雜,家事工作不順遂,身心問題都影響他的病情。心理輔導藥物難以幫他完全解除身心困擾。便意識無方可用,只能治病治不了命。我有一患者來門診,她伸手號脈,我號完說你是不是心情長期不好,睡不好覺。我以為她會說和婆婆不會,和老公吵架等瑣事。她沉默一會,小聲說:我把我弟弟的孩子弄丟了。。。半年了!我不僅出不了方子,連心理開導都覺得蒼白無力了。學醫難,學中醫更難。



學醫三年可謂天下無病不治,治病三年可謂天下無方可用。是對中醫講的。

三年的中醫只不過會背個湯頭,藥性賦,醫學三字經,一些雜書而矣,對中醫學實是門外漢。自認書上病說盡,其實是皮毛,治病三年方知病情的千變萬化,與上說的完全不同。治病時按病索方,處處碰壁。才知天下無方可用。

中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沒有悟性,也是個三腳貓,何況三年的皮毛,會治什麼病。

本人中醫,信奉的是實事求是,歷代各家學說盡讀,中醫書看了兩麻袋,終悟出組方的理論。從此治療疾病,無不一劑見效。對一些常見病,一劑好病。形成的自己的獨特風格。

用中藥治療乙肝大三陽,六個月,e抗原轉陰。一年後,乙肝表面抗原轉陰。



京城名醫張一帖


中醫的博大精髓,就是陰陽的變化,如同月亮的變化,成初一到十五,從十五到月底,五行的變化,是母病子顯,真正的病源不是看見的,恰恰是看不見,其實是看起來很健康的地方生病了,因為不通者痛者病,只有通暢了者順著康,中醫最大的內涵,就是知道人病了不是治虛,而是治實,只有找到病源才能藥到病除,如果只是除去表面的病症也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經常說中醫治根不治表療程慢,其實根一好,表自然就好,慢是一定的,因為病也不是一天就得的,需要如同太極一樣,舒緩的疏通。而西醫我們經常說,治標不治根,就是因為表面看起來虛症消失了,其實源頭並沒有解決,就如同留了雜草的根,春天一到又開花結果了,指不定還因為強烈的鎮壓而產生異變和抗體,看起來不科學的中醫,其實治療的根,但是我們想明白根在那裡,就明白病在那裡了。

陰陽五行已經闡明中醫的辯證法,中醫用藥必須的準確,差之一分,謬之千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用藥,一樣病,不一樣的體質,用藥也不同,寒性、熱性、實證、虛症,上熱下寒證,不同的症狀,用藥千差萬別,劑量的多少,也要隨時根據病人服藥之後,進行調整,現在的中醫之所以差,就是因為沒有好師傅,在加上國家沒有給於寬鬆的環境,學中醫必須從小耳濡目染,而且還要有悟性,中醫需要記性好,記住東西必須多,很多方面必須要求,記憶,悟性,心正,靈活,膽大細心,謹慎,細心,耐心,實踐,很多方面都必須具備,否則是無法成氣候,現在人大多浮躁,很少能靜心學一個枯燥的中醫的,除非十分狂熱這一行,學中醫多的複雜,小時候,只是看一些這方面的書,就頭昏腦漲,現在看的多了,也知道有很多分類,能夠理出一些頭緒,我說的這些只是表面,真正的辯證比這複雜,虛、寒、熱、實交織,分不清那個是主病,所以需要老中醫耐心望聞問切,觀察,所以中醫是越老越吃香,年輕的中醫還不到火候,需要歷練,有些人中醫不行,是因為中醫複雜的很,不是一時半刻學來的,而是學到老用到了,一開始學中醫敢下藥,是因為不知深淺,到中間是不敢下藥,因為太複雜,把用錯藥,第三步是謹慎用藥,基本上就算初出茅廬了,想學到更深,需要用腦的地方也就越多,記住的藥草也就更多,需要配置藥草也要更精確。

想學中醫,必知易經,想得中醫精髓,必看道德經,心經等明悟智慧,這樣學中醫事半功倍,尤其是易經,明白天地的道,就明白了人身體的道,你看看我們現在的空氣霧霾,看看這些被破壞的植被,就知道地震和龍捲風不遠了,可是是誰造成的,就是源頭,而人類就是讓地球備受折磨的病體源頭,所以中醫也是如此,我們病了,那麼看起來最健康和飽和的地方,恰恰是病了,這就是天人不合一,天人若和一,病痛自離去。


女婍


說的很對,初學者覺得一身本領,實踐者覺得無方可求!中醫之所以難以傳承,是因為要因病施治,一人一方,一時一方,是從陰症治成陽症,再從陽症治成無病!這是一個不斷判斷,變換藥方的過程,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和經驗!中醫,來自周易,周易分易經和易傳,易經又分易理和易術,曾仕強講的是易理,而易術裡分醫術和占卜。好的老中醫,都會用風水,心理學,藥物治療!所謂十分病有四分是心理疾病,人的意念能量是治病的根本,人的病都是從虛症開始的,後來轉為實證,是因為自己心理暗示,精神奔潰,所以免疫力降低!上醫以德治國,中醫以禮齊人,下醫以刑治病!中醫是告訴你要改變習慣,治療從斷源開始,改性格,去習性,順應天時,一切不醫而自愈。性情,習慣,飲食,都影響人的健康!不改掉這些東西,不斷源,那就是去三來五白搭辛苦!心病還在心藥醫,再好的藥治不好心理病,不改變心理,病無好!


一路有你1408


為什麼說:學醫三年,自謂天下無不治之症。行醫三年,始信世間無可用之方?

大千世界,一隻微妙的細菌在遨遊世界,被風吹逼得暈頭轉向,所到之處都不受歡迎,任風吹向太空,而它即認為自已了不起,敢與上蒼抗爭的大英雄。

這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謙虛,看問題對事都得講實際。

學醫三年能學到什麼呢?無非學些皮毛入門的理論基礎,僅僅從課本上學些理論上的東西是不夠的,要靠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這裡我編個故事給大家分享一下:記得80年代初,有一位農村青年到某工廠做工,在填寫個人簡歷中寫的是赤腳醫生,工廠人多,正缺乏醫務室,就招聘他為廠醫,可是他只是一個土郎中出身,當時廠醫務室所具備的只是西醫條件,由於他對西醫不瞭解,廠裡安排他去學習,學了半年後自覺課本上的都學得差不多了,自以為可以開展工作了,就要求退學回工廠去上班,原本有赤腳醫療基礎的他再加上半年正規學習,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應該是沒問題的,然而上班的第一天就碰上一個老工人因受外感風寒,四肢無力發熱,由於廠醫務室不具備中藥,只有西藥,他就按照說明書開啟消炎止痛藥給他吃,當天就好了,接下來的日子裡所接待的病人都是按說明書開啟藥方,問題基本都能解決,他就想沒有什麼病難住他的了,一輩子做醫生做定了,正當他得意的時候,來了位女職工找她看,自述症狀月事推遲近半年,伴腹痛,胃疼,他就照樣按照說明書找來止痛藥給她吃,結果女人吃了藥胃痛更加利害,再找到他,又給她止痛藥,心想是否量不夠,這次再加點,女人吃後不到半點又來找他,說肚子痛得快不行了,那時他就有點慌了,藥說明書是寫的止痛片,怎麼就止不住了呢?故事暫時講到這裡就好,留點問題給讀者去思考一下,為什麼止痛藥止不住胃疼?

西藥其特點是針對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就拿止痛藥來說,治療風溼關節痛的藥可以用在脾胃功能嗎? 像阿司匹林、解熱止痛散之類對胃腸功能是有刺激的,特別是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基本忌用,所以上述說到該廠醫只有腳醫生的基礎,學了三個月的基礎理論就認為懂了,剛開始接觸的病者是可以用這些止痛藥,但後者婦女所患的疾病是不同的痛症,她是婦科伴平滑肌痙攣(胃腹)痛,應針對病症開啟相對的"胃復安、阿托品.或654~2、土梅素之類,所以他慌了,趕緊送大醫院去。經醫院醫生問明情況後方知用錯了藥。

這個小故事說明什麼問題呢?就是告訴年輕醫生學醫不是簡單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質,同樣的病不一定用同樣的藥,更何況人體五臟六腑複雜得很,診斷不明千萬不要亂投藥。含藥三分毒會傷害人的。


丘海洋


學醫三年,

現在處在大學三年級正是大三綜合徵多發階段。

全稱醫學生大三綜合徵

主要症狀:

以自我診斷自己身體某部位異常,呈現類病理狀況為主。

病因:

經過了系解局解生理組胚的學習,醫學生們掌握了正常情況下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所以在剛剛接觸臨床疾病時期,醫學生診斷水平有限,加上個人心理因素作用,極易出現自己身體不健康的幻覺。

行醫三年

行醫三年在了規培和專賠階段,級別大概是住院醫,三年可能剛輪完科,定完科以後對自己所在科室一臉懵逼。每天管管床,寫病歷,文案,下個醫囑都戰戰兢兢,隨便寫錯一點,就被上級醫師罵成狗。跟在主任醫師後面查房,你要往犄角旮旯裡鑽。但是也免不了主任的眼神飄過來,隨便一個問題就能讓有他重新做人的感覺,那到這十幾年的書白讀了。上手術檯而且護士長飄過來審視的眼神,感覺自己身上是否有什麼的不合適,違反了無菌原則,當個三助拉拉鉤,要是能縫一個皮就算是恩典。最開心的是可以撈到一個一級小手術練練手。


路人賈160726089


讀書三年,天下無病治,治病三年,天下無方可用。

方是死的給人學習的,病是活人得的,用死方治活人,怎麼能好呢?這就是中醫的辯證施治。

人分胖瘦,地分南北,一年四季之不同,不察運氣,怎會治病,

暖冬多腦炎,寒冬多咳嗽,冬寒,春溫,夏暑,秋燥病之不同,夏季雨水多和乾燥病就不同,這就是中醫的靈活性。

古人之方,千年傳承,治病之時臨症變通,硬搬硬套怎治活人之病。

咳嗽一病,有風寒,風熱,秋燥,痰溼,陰虛,病人有老幼之不同。症狀各不相同,方藥怎麼一樣。

病有專藥,也有專方,更需辨證施治。方可見效於傾刻。才能好病。


用戶338273999004772


因為在校學的是死書,而在臨床上醫治病人時學的才是真正醫術,而在師傅的指導下,學而所德的,才是真實的經驗,因為有很多臨床經驗,師傅不指點,也許你永遠也不懂,為什麼有很多的師傅,在教徒弟時,一般不會教完他,而要等到他生命最後時,才教給徒弟,如徒弟不孝順的話,到死也學不到真傳,這也是每一位學徒的真心,如你對師傅直心,師傅自會全無保留的教你,希望每位學中醫的學子,要知恩投報才會得真傳,在大學裡學的,只不過是十百之三而已,要想醫術高明,就要向民間有決招的師傅投教,多學醫術,多請教那些有一技久長的民間醫師,想信你不上醫大,醫術也會在人民的心裡,廣大的病人自會來找你醫治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