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疫情當前,很多人都感到恐慌、焦慮,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也被身邊的那些溫情所感動。

就像是90歲的老母親陪護患有新型肺炎的64歲兒子4天4夜,她一直陪伴在兒子身邊,緊緊地握著兒子的手,餓了就吃點泡麵,困了就在床前睡會兒,一直堅持到兒子進入隔離病房。

她還借了一張紙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你要堅強,要挺住,戰勝病魔。”

都已經是90歲的老人了,自己都應該是身邊時時刻刻有人照顧的狀態,卻還在病毒肆虐的時候,一直照顧著自己的兒子。

這真是應了媽媽們常說的那句話,“只要有了孩子,就會一直為他操心,除非什麼時候自己沒了,才可以不操心”。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我們也總是被媽媽的付出所感動。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同樣的想法。在做諮詢的過程中,我就遇到過很多人帶著對父母的“恨”在生活中掙扎,一方面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對父母持有感恩的態度,可是,另一方面,他們也覺得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害遠大於這些年偶爾顯現的愛。

他們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苦苦掙扎,找不到出路。父母的確對我們有愛,但是這並不代表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東西都是好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個體與原生家庭的那些愛恨情仇。

01 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總是超乎想象

對於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的金靖,猶如坐上了火箭一般,被全中國人民所熟知。狹長的丹鳳眼、誇張的笑容、放得開的性子很容易就讓人覺得這一定是一個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不過,究竟她的生活能不能被界定為幸福,其實還真是不好說。為什麼這麼說呢?

1992年出生的金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母親因為和父親離婚,曾缺席過她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而陪伴著他的父親,也有自己的難處,腿部有殘疾,一條腿不能彎曲。

如果故事僅僅是講到這裡,我們會覺得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定是自卑且悲觀的,畢竟上天似乎並沒有眷顧她。可是,恰恰相反,金靖是一個樂觀開朗陽光的女孩子,我想這一定與她的父親有莫大的關係。

父親因為殘疾,走起來路來難免與常人不同。於是,很多小朋友就喜歡模仿他走路,但是,好在金靖的父親豁達開朗,他總是對那些孩子說,“我還能跳呢!”

不得不說,這樣的父親一定給金靖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不過,同樣是父親,卻未必每一個父親都能讓孩子的人生充滿陽光。

就像是演員李誠儒在和前妻離婚後,兒子李大海由媽媽來撫養照顧,之後兒子也進入了演藝圈。按照常理去推斷,父親就是演員,兒子又和父親從事了同樣的行業,父親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將自己的資源傾斜給孩子。但是,李誠儒不僅沒有這麼做,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打擊孩子。

“我不支持而且反對,就一直沒正耳朵聽過,說句實在話,我一直就沒有給予過肯定,我首先認為孩子們是無病呻吟“。

“我曾經多次跟他說過,父母離異是父母之間的事情,李誠儒的存在他永遠是你爸爸,血濃於水,你是有爸爸的孩子。他們沒有吃過苦,沒有付出,稍微吃點苦就覺得,哎呦不行了,我已經吃苦了,還是回到那句話,無病呻吟”。

“因為現在我沒有看到他任何成績,你說一千道一萬,你現在啥都不是,是吧。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行不行呀,一天到晚的,拿出真格的來,我身上很多男子漢的東西,我覺得兒子身上欠缺。”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如果這些話是一個觀眾,又或者是一位老師說出來,我們都覺得可以接受,因為話糙理不糙,但是當這些話從父親的嘴裡說出來,不得不說,對孩子一定是一種打擊,甚至會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有的父母會說,“這有啥了不起的?還不讓說了啊?”“再說了,等他長大了,自己自然就懂了,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可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卻無法分辨,哪些話是真的,哪些話是說說而已。只要是父母說的話,孩子會認為是對的,是真的。

一旦孩子就會覺得,“連我的父親都不認可我,那麼世界上還有誰會認可我呢”?

同樣是在原生家庭中生活,父母對待孩子不同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不一樣的命運。

就像李誠儒曾經對兒子說,“你人模狗樣還不是父母給的?”這話說的真沒錯,不過,其實還有一句也一定是對的,“未來,我活得像人還是像狗,其實也是父母給的”。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02 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未完成情結”,一生都難以彌補

就像演員張歆藝最難以釋懷的就是白球鞋。因為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有一雙99塊錢的白球鞋。有一次,媽媽承諾她,只要考到班級前多少名,就給她買一雙白球鞋。

就為了媽媽這個承諾,她拼命學習,真的達到了媽媽的要求,但是媽媽卻沒有兌現承諾。

當時家裡的條件確實不好,張歆藝也的確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不會難過。而這件事情給她帶來的影響也一直持續著,等到她自己賺錢之後,她就瘋狂地買白色的鞋,99塊錢的白球鞋成為了心底彌補不了的遺憾。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長大都無法原諒父母的原因。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怎麼反倒記仇了呢?都是小時候的事情了,可是就是耿耿於懷。有些父母甚至覺得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自己為孩子做的那麼多好事兒,他都記不住,怎麼就那麼一丁點小事兒,就忘不掉呢?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這就是一種“未完成情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未完成情結”,也叫契可尼效應,意思是說,人們都會對已完成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但對那些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永葆熱情。

就像是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女孩長大後都渴望找一個父親似的伴侶,與其說這是自己的理想型,不如是這是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她是在彌補自己這些年沒有得到的愛。

而那些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孩子總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長大後,他賺到錢就會瘋狂地買買買,用來彌補自己當初的遺憾,就像是張歆藝。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更糟糕的是,這種未完成情結還會遺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當年自己沒有考上名校,就逼著孩子必須得考上名校。父母有意無意地就會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替自己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從而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

殊不知,這種傳遞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僅僅是盼著孩子成才,自私點兒說,其實父母是為了自己。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子女都對自己的父母充滿了“恨意”,哪怕成年之後,也無法原諒。可是,作為子女,當我們選擇不原諒的時候,以為是在懲罰父母,本質上卻是在懲罰自己,讓自己真的呆在深淵裡。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03 原諒父母,才是我們與自己最大的和解

網上一度流行這樣一段話,誰的人生都不是天生的陽光明媚,只有自己,能做自己永遠的太陽。

在微博上看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博主從小和父母感情就不好,因為在他們眼裡,弟弟才是親生的。所以好的東西一定都要留給弟弟,而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都會被視為是“不懂事兒”。

後來,她考到了外省的大學,畢業後,無論親戚怎麼勸說,她還是堅持不回老家工作,她說自己受夠了,曾經的家讓她覺得噁心。慢慢地她和父母的聯繫也越來越少,只是逢年過節一聲問候。

其實,這些年裡,父母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給她帶來的傷害,總是想當年和她說一說,但是她卻從來沒有給過機會。在某一個深夜,弟弟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父母遇到車禍,雙雙身亡。但是,父母之前就說過,要把老家的房子留給她,怕她萬一以後想回來家,沒有容身之處。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掛了電話,她痛哭不止,這些年無論對父母多麼怨恨,都沒有流過這麼多眼淚,但是,這一次,她也是怨恨,只是怨恨自己,覺得自己沒有當初沒有給父母機會,而這也是沒有給自己機會。

就像是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明明能上清華北大,母親卻因為學費,讓她讀了花錢最少的師範院校。但是,母親卻不是對誰都如此,她不給明玉錢,卻一直能容忍哥哥啃老。

一氣之下,明玉與家裡人斷了往來。經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好生活。也許故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但是,在母親過世時,她還是肯為母親買幾十萬的目的,在父親老年痴呆的時候,把父親接回家照顧。

“90歲老母親陪護64歲兒子”:為什麼我的家庭裡只有恨,沒有愛?

我們不得不說,有時候父母給我們帶來的的確是傷害,而那些傷害籠罩著我們,讓我們好像永遠也無法感受到陽光。但是,難道就因為這樣,我們就真的不衝破陰影,去尋找太陽了嗎?

我們會怨恨父母,覺得一生都無法原諒。但是,當我們用恨替代了所有的親情鏈接,就會發現,痛苦的除了父母,還有自己。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