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很多app進去都要查看我們通訊錄,通話記錄?

小白做菜


我開發過幾款安卓app,我人問訪問通訊錄的app,分為幾種:

1、正規渠道使用,用於社交推薦

比如頭條、qq、weixin、抖音等,登錄之後,他會訪問你的通訊錄然後在自己的app裡像你推薦通訊錄中的好友,說實話,我對這個功能挺討厭的,比如我並不想讓身邊的人知道我的頭條號,因為頭條號上面我可能做出一些和平常行為不一致的事情,比如心情不好在頭條上發個微頭條、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大膽評論一下。當然有的也挺方便,比如剛得到了別人的手機號,然後就可以在多個平臺上得到他的賬號信息,方便互加好友。

2、正規渠道適用,用於備份和還原通訊錄

比如小米、華為、魅族等手機廠商都自帶備份還原通訊錄功能,他們可能要訪問通訊錄的。同時還有很多第三方的備份還原工具,比如qq同步助手、豌豆莢的備份等等。他們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備份還原通訊錄,肯定是要訪問通訊錄的。

3、非法渠道使用,特定條件下爆通訊錄

這種大部分體現在一些網絡貸款的app上,貸款還不上,他們會根據通訊錄裡的聯繫人,挨個打電話威脅恐嚇、發短信,這種是非法的。所以說要遠離網絡貸款,網絡貸款為什麼不需要抵押?就是因為他們粗獷的暴力征收模式。裸條、爆通訊錄、甚至是僱傭一批人上門催收,一旦這樣做了,那麼借款人身敗名裂,所有的親朋好友都被放貸公司騷擾,從此失去所有的親朋好友,決然一身、悽慘一生。

4、開發者使用第三方的包,不知情的情況下加上的

我以前開發過幾款安卓的app和遊戲。現在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包,比如我想給我的app或遊戲加上分享功能,如果自己寫這個功能,會非常的麻煩,市面上有很多免費的工具包,下載下來很容易就可以集成到自己的程序裡,有可能這個工具包還有其他的很多功能,就需要訪問通訊錄的權限,也有可能這個工具包本身不正規,胡亂申請權限。

現在的手機一般都帶有掃描功能,可以掃描出手機內有哪些app不是官方版的, 遇到這種提示一定要將對應app卸載,然後安裝官方正版的app。訪問通訊錄、定為、甚至是偷偷的扣手機費,這些惡意行為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目前安卓的一大弊端就是權限濫用,給不少不法分子空子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唯有加大對此的監管力度才能有效的遏制這個現象。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作為個人來說,不胡亂下載app,儘量從正規渠道下載,遇到不清楚的授權申請,要慎重對待,保護自己的隱私,任重而道遠。


橙子收藏夾


分享一個事實,有個軟件叫脈脈,用手機註冊之後,就會收到很多它不定時發來的短信,當然全是假消息,就是為了騙我去再下載它,查看真偽,後來就發現它給我推的都是假的,有時候更離譜,內容是,我自己訪問了我自己的想法頁面,說我自己對自己的職業技能很有興趣。我懷疑,它是不是傻了。


嘉章


我本身是一個APP開發者,所以,知道的較多。

目前,你能知道很多APP需要查看你的通訊錄、通話記錄,這個事情本身是好事。

安卓手機

放在以前,安卓手機要訪問你的手機內存、通訊錄、通話記錄,你根本不知道!

為什麼這麼說?

在以前,安卓手機系統還沒有那麼完善,但是其用戶已經非常的多了。

需求變多之後,不光催生了一大堆的APP開發人員,也讓某些人,產生了不好的想法。

那個時期,想什麼流氓軟件,你安裝了之後,根本卸載不了。

像什麼劫持APP頁面的流氓APP,也有很多。

系統完善

現在,安卓手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完善了。

現在要訪問手機的私密,就要獲取權限。

而獲取數據,必須在用戶授權後,才能獲取到數據!

通訊錄,通話記錄用來幹啥?

不同公司的不同APP,都會訪問不同的權限。

其中,獲取通訊錄權限的比較多。

那麼獲取這方面權限為了幹什麼?

一種是為了產品更好的推廣,當獲取到了通訊錄之後,就可以對比手機中的人群,那些還沒有註冊,那些已經註冊。

沒註冊的可以邀請,註冊了的可以互動,增加用戶粘性。

另一種,就是金融類APP了,他們獲取通訊錄,通話記錄,是為了風險控制。

比如說貸款APP,就要獲取你手機的通訊錄信息,來記錄你的聯繫人,為了以後方便追帳。

那可以用新手機嗎?

可以,但是這些公司的風控部門查不到通訊錄信息,就會考慮要不要給你放款。

同理,通話記錄也是如此!

當然,是否要授權給對應的APP,需要自己把握,如果你相信這款APP,那就授權,不相信,那就不授權,不使用!

比如,使用一個記事本的APP,它要訪問你的攝像頭、存儲權限。

但你只想當一個記事本使用,這個時候,你覺得沒必要,就不授權。

如果不授權就用不了,卸了這種流氓軟件,換一個吧!


「生活需要儀式感,從做一個互聯網上的瘦子開始!看完別忘了點個贊,點個關注哦!」

月半程序員見聞


放在以前,各類APP安裝時需要的權限其實沒有多少。而現在,哪怕是一款簡簡單單的APP,我們在安裝時會發現它申請的權限也很多。這是為啥呢?我是科技和軟件行業的工作者,所以對這一塊還是比較瞭解的,現在將一些原因告訴大家:

1、收集手機號資源:

其實很多時候,APP安裝時提示需要通訊錄權限,這個權限可能和它本身的功能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APP服務商為了收集客戶的資料,為後續的營銷助力。

2、風控要求:

其實很多APP是涉及風控的,比如像金融類APP、小額借貸類的APP,它們為了風控需要,是要讀取你的通訊錄的,以便必要時能聯繫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

所以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見,不少年輕人經歷了網絡借貸,然後遭到電話轟炸。我們瞭解了這個原理,其實就可以避免了,比如在安裝這類APP時,通過手機手機嚴格禁止此APP讀取通訊錄權限,或者做個假的通訊錄即可。

3、實名制要求:

隨著工信部對於固話和手機的實名制要求,現在的手機號已實現全面實名制了。不像以前在大街上可以買到未實名的臨時手機號,現在行不通了。

因為手機號是實名制的,所以一些APP就可以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綁定來實現實名認證流程,這樣對於用戶而言更加便捷。按現在的趨勢,未來手機號可能能證明一個人的身份。


綜上,現在各類APP之所以要讀通訊錄,主要原因就是:收集信息+實名制要求。為了避免我們信息的洩露,建議大家在安裝APP時拒絕此權限申請。當然了,有些APP如果讀不了通訊錄權限,甚至都無法正常運行,對於這類APP,如果必要則開啟通訊錄權限即可。

我是科技領域創作者,十年互聯網從業經驗,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科技知識!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 ~


網絡圈


國內開發的APP百分百都要獲取通訊錄,麥克風,相機,相冊,定位,而且大部分APP你不讓他們獲取這些還沒法使用,所以我能不用國內開發APP就不用。



我佛慈悲Pro


我是程序員愛編程,我從事互聯網軟件開發多年,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一些手機app在運行時會要求獲取相應權限,我們要根據該app的性質和功能來判斷它是否應該獲取該項權限。

獲取手機通訊錄訪問權限



一般情況下,帶有社交性質的app都會要求獲取手機通訊錄的訪問權限,例如qq、微信、飛聊等等。它的目的是為了根據你通訊錄的手機號為我們推薦你的潛在好友。我們也可以選擇不開啟,app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之後我們也可以在軟件設置中手動開啟。



獲取手機位置的權限

手機定位對於我們來講也非常重要,一般帶有導航性質的app會要求獲取手機位置權限,例如各種地圖、美團、各種快遞等等。它的目的是定位我們的位置,為我們提供一些身邊的服務。同樣我們也可以選擇不開啟,之後在軟件設置中開啟。



獲取通話記錄的訪問權限

說實話,這項權限在我使用的app中還沒有遇到過,估計那些輔助撥號軟件和輔助短信軟件會用到吧,例如無憂通話錄音等等。我覺得通話記錄和短信過於私密,不建議對任何軟件開通通話記錄和短信的訪問權限。

所以,我們要根據軟件的用途來判斷我們是否需要提供相應的權限給它,如果我們不賦予權限app就不能用,那一定是流氓軟件,一定要遠離。

我是程序員愛編程,一個資深非專業碼農,科技領域段子手!如本回答能夠討得您的歡心,勞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程序員愛編程


接觸過相關的工作,過來說兩句。


以前做過某個不知名的APP的數據分析工作,主要乾的說白了就是採集使用APP用戶的手機號碼,然後給他們發活動促銷短信。。為啥現在很多app進去都要查看咱們的通訊錄?不用想,肯定是對公司那邊有用阿。發短信的過程也叫做“拉活”也就是當你使用APP的頻率變少後,可以通過發短信的形式,向你推薦新的活動,如果你看到短信後成功進入APP操作,那麼你就又屬於APP的活躍用戶了。

這些用戶群的電話號碼,對用戶來說,基本上都不屬於隱私了,因為你現在只要玩手機的話,到處都需要電話號碼,很多APP,要想登陸的話,都需要電話號碼作為登陸賬號,微信qq什麼的都不行。


但是這個用戶的號碼集,對公司來說那就是相當有用了。我舉個例子,比如有兩家APP,同樣都是做直播的,然後兩家公司各有各的用戶手機號碼集。有一天,甲家APP的數據分析員決定跳槽,那麼他就可以帶著甲家公司的用戶手機號碼集跳槽到乙家公司,這些數據就值錢了,因為兩家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並且受眾群體有著相似的特徵。如果你平時看的是甲家的直播APP,然後某一天收到了乙家的直播推薦短信,你又從來沒有使用過乙家的直播APP,這其中有人牟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早在2014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就曝光過大量安卓手機應用在安裝時需要開放通訊錄、地理位置等權限,從而嚴重威脅用戶隱私安全的情況。彼時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一現象的背後是販賣隱私信息的利益鏈已形成,不法手機應用廠商通過手機權限獲得用戶的隱私信息後再轉賣,從而獲得不菲的灰色收入。


朋友們,雖然現在用戶上網普遍會洩露自己的手機號碼,但是如果有人以此牟利販賣號碼集卻是犯法的!大家可要記住了!


monkeyflowers


說白了,其實就是為了收集客戶的資料,為後續的營銷助力,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現在的軟件需要實名認證,而現在的手機號已實現全面實名制了,所以一些APP就可以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綁定來實現實名認證流程,這樣對於用戶而言更加便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軟件需要收集我們的通訊錄信息的原因。還有一些軟件其實是涉及到風控的,就好像各種金融軟件或是借貸軟件,這些軟件為了風控和安全需要,是要讀取你的通訊錄的,以便必要時能聯繫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但是由於現在的很多的軟件都需要讀取我們的通訊錄於是現在我們經常能接到一些騷擾電話和騷擾短信,這就是因為我們在這些軟件上授權的讀取通訊錄然後我們的手機號碼被洩露了,所以大家在使用一些來歷不明的軟件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號碼不被洩露。

總結以上,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科技社會,我們的個人信息極其容易在網上洩露,所以我們在下載使用各種手機軟件的時候要注意這個軟件所需要的各種手機權限是不是我們可以拒絕的,因為一些手機權限其實隱私級別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信息安全。

切記~~~


豆哥君


感謝您的閱讀!

經常會收到很多垃圾短信,比如,各種App所提供的“找伴侶”,貸款等等一些垃圾信息,煩不勝煩。可是,你又退訂不了,因為即使它給你提供了什麼發送“字母”退訂,實際上反而中了它的圈套,可能它設定的是“你默認”。

為什麼你的手機號碼被洩露呢?被這些App知道呢?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下載一些App的時候,它會要我們進行手機驗證,註冊。

除了這些之外,它們還會題主提到的內容“讀取通訊錄等等”,原因有兩種:

  • 更精準營銷。除了獲得用戶本人手機號碼,而且讀取一些用戶通訊錄,可以獲得更多用戶權限,從而將各種廣告,或者將用戶隱私出售等等。
  • 竊取個人信息。讀取一些通訊錄信息,可能讓消費者竊取我們用戶的個人信息。一些不法App會以此來謀取利益。

我們不排除有些App,讀取通訊錄是為了更方便我們找到朋友,能夠更好的為用戶服務,比如,支付寶,QQ以及微信通過讀取,獲得用戶信息,能夠更好的推薦朋友等等。

建議:有甄別App的能力,一些大企業App也應該儘量不讓它們讀取你的聯繫人信息,定位等等。


LeoGo科技


前面有回答說APP查看我們的通訊錄和通話記錄,是出於風控和實名制要求,很抱歉,我不認可這個理由哦。網貸/小額貸公司控制風險,要求的是貸款人提供身份證件,本人還要刷臉,聯繫電話也要驗證的,哪有事後查看通訊記錄、通話記錄來控制風險的?真這麼厲害,網絡水軍早被剿滅的乾乾淨淨。

真正的原因,是APP開發商利用通訊錄、通話記錄蒐集個人隱私信息,無數人的這些信息匯成大數據,然後開發商利用這些大數據完成營銷、推廣,接地氣兒說就是薅羊毛。

那麼,APP開發商是如何利用大數據營銷的呢?

首先,需要蒐集用戶信息,APP查看我們的通訊錄、通話記錄就是在蒐集信息:通訊錄記載了我們的社交信息(包括朋友、親屬、同事等),而通話記錄可以反映通話頻次、地理信息,從而分析出社交偏好、愛好等重要的個人隱私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推送相應的廣告。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通訊記錄裡有外賣電話,而且每個月有6次(列了個日常數字,方便說明)和外賣通話記錄,連續四五個月都是如此,那麼你的個人畫像為喜歡美食,而且愛用外賣的方式解決,APP開發商分析出這條信息後,可以通過APP向你彈送外賣廣告,展開營銷。

實際上,APP開發商還有一種簡單粗暴的營銷推廣方式,查看你的通訊錄後,再通過同步通訊錄的方式,告訴你通訊錄中其他聯繫人:”你的好友XX正在使用XXAPP“,通過短信的形式誘導他們下載該APP。

總之,除去部分APP為運行正常功能(外賣APP、地圖APP必須索要定位權限,美顏APP必須索要攝像頭權限,否則無法運用正常功能)而索要用戶必要權限外,有部分APP向用戶索要過多權限,就屬於為營銷而惡意侵犯隱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