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你鏡頭裡拍到了哪些古建築?可以分享一下嗎?

藍色希臘


遼寧省撫順市,高爾山,建於明代



風中的雲


分享一張吧,我在鳳凰古城拍的風雨橋,聽說這橋挺有歷史的。

在黃昏前後,圍著風雨橋轉了幾個圈,能下腳架的地方,可拍到的角度,都不太理想,於是回到橋上仔細觀察了一下,看上了對岸一棟房子有個天台不錯,等找到那個位置後,才發現,已經被一家酒店圍避起來了,想去這角度拍攝,必須進人家飯店裡面。

看看正好是飯點,乾脆大包小包進店、找坐、點餐,然後就跟服務員要求上天台,得到允許,興奮萬分,怕錯過光線,丟下飯菜,就爬上天台一頓狂拍,拍完,點的飯菜全已經冰冷,沒辦法,習慣啦,玩攝影,追光線,就是會與飯點衝突。



東江攬勝


富川瑤鄉多溪澗河流,也多風雨橋,它們像一串串閃亮的橋亭建築工藝的明珠,散落在富川的村中河上,遮風擋雨,方便往來的行人,點綴鄉村田園景色。它們形態各異,熠熠生輝,被瀟賀古道這條耀目紅線串綴成一根體現華夏血脈相承、南北文化藝術藝術融匯而飽含歷史意蘊、歲月滄桑的閃光珠鏈。

迥瀾橋

位於富川油沐鄉中崗村與油草村之間,建於明萬曆年間,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重修。由三孔石橋、橋廊、橋亭、閣樓組成,全長37.54米、寬4.6米、高4米,佔地面積270平方米,建築面積187.70平方米。

橋長30.43米、高4米、寬4.6米。石橋有3拱,每拱跨度6.22米。橋廊、橋亭為木構建築,面闊11間。

青龍橋

與迥瀾橋一起俗稱陰陽橋,為同時期修建。

青龍橋是在單孔石橋上修建橋廊、橋亭和橋臺閣樓,全長34.4米、寬4.7米。

橋廊、橋亭為穿鬥式樑架的木構建築,面闊8間,由34根木頭榫卯組合而成。

這兩橋在清嘉慶、道光、光緒年間都曾進行修葺。解放後,自治區和縣政府曾多次撥款維修保養,使之得到較好保護。

鍾靈風雨橋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福溪村的福溪古道, 興隆風雨橋始建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橫跨於岔山村前的小溪上,為木樑橋形式。

兩端橋臺使用料石砌築,木樑上鋪木板為橋面,橋面上架設進深八間,穿鬥式木構架。小青瓦屋面的橋廊和橋亭,橋亭設兩屋,歇山屋頂,橋頭兩站內建馬頭牆入口。

幾塊人高的生根石參差不齊立在橋頭,給行人出入、挑擔行走造成不便,但一直被這樣保存下來。

在破“四舊”立“四新”的年月,造反派欲炸掉,老一輩極力反對,他們蹲大石頭邊,保護著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根石。


36旅行


嗯,最近才拍的




就一看客耳


以下這些照片都是不一樣年代不同風格的建築風光。第12345拍攝於四川樂山市烏尤寺,後面幾張拍攝於成都市望江樓和邛崍市平樂古鎮的古建築。











蓉城也地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非常喜歡拍攝古建築,也利用工作之餘,拍攝很多古建築,簡要分享如下:

1、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晴空萬里,我騎摩托車專程第一次拜祭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史官鎮倉頡字聖,那天運氣很好,雲彩飛揚,雨後的天空很透徹,在倉頡廟內前殿拍了一張數碼接片,後來多次在渭南市攝影家協會等比賽展覽活動中獲獎,一定程度上成為我繼續攝影創作的動力。2013年3月24日,二赴倉頡廟,偕同幾位友人驅車前去倉頡廟拜祭倉頡聖人,帶著新鏡頭賓得DA14/ 2.8,興致勃勃,意在拍攝一組古建築攝影作品,但是這次天氣狀況不佳,拍了一些局部的細節。2016年7月27日,夜赴倉頡廟,和攝友漫步者、65度三人傍晚驅車趕赴倉頡廟專門拍攝了一次倉頡廟的星空和星軌,運氣頗佳,獲得了幾張滿意的攝影作品。

上圖就是倉頡廟前殿數碼接片

倉頡,也作蒼頡,號史皇氏,姓侯岡,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北塬鎮楊武村人,舊傳為黃帝的史官。傳說他仰觀天象,俯察萬物,首創了“鳥跡書”,一時間,“神鬼泣,天穀雨”。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久遠的瑰寶,是開發大腦、開發感情、開發創意的最好工具,所以我們都應該十分敬仰漢字的創造者—倉頡。

上圖是倉頡廟外觀

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建了廟宇。走進倉頡廟廟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以元、明、清風格為主的建築,它坐北向南,四周土牆環圍,莊嚴肅穆。過了影壁、山門,通過東側的小門進入倉頡廟,南面是東西戲樓,俗稱對臺戲,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壁畫。過前殿廣場中央,就會看到北面前殿橫額上懸掛著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文化之祖》牌匾,楹聯由西安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費秉勳書寫:“宇宙間天象地宜鹹啟中國出書契,廟堂內柏魂槐韻共謳倉聖創文明”。在前殿之內還保存了十八通曆代碑石,其中倉聖鳥跡書碑,1984年,上海書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其他石碑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早期的有東漢延熹五年《倉頡廟碑》、是金石學上的珍品,1971年移於西安碑林展出。五胡十六國時的《廣武將軍碑》、唐《倉公碑》、宋代《大宋倉公碑》等。

上圖是倉頡廟前殿星軌

2、陝西省華陰市西嶽廟

2011年6月18日星期天早,我騎摩托車專程趕往華陰市,第一次親密接觸了西嶽廟,在夏日的午後基本拍攝了全部的西嶽廟大型建築,揮汗如雨,酣暢淋漓;2012年6月9日、10日、30日,同影友65度等三次前往華陰市拍攝萬畝荷塘,從西嶽廟東邊縣道身邊匆匆路過,沒有拍攝西嶽廟;2013年8月2日、3日,隨同華商報美麗陝西採風團再次走進華陰市,重點拍攝了華陰老腔、寶蓮燈廣場等,也遺憾的錯過了西嶽廟的拍攝;直到2016年9月1日晚,同影友漫步者等六人前往西嶽廟拍攝完成了西嶽廟的星空和星軌,天氣效果理想,拍攝作品滿意,在此感謝白石屋人、如意釣手、如歌的行板等資深攝友多次熱情相助。

上圖是西嶽廟灝靈門

西嶽廟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區東約1.5公里的嶽鎮東端。西嶽廟供奉西嶽華山兵神金天王 ,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建集靈宮於黃甫峪口,東漢時遷於現址,後改稱西嶽廟,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寺廟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西嶽廟內碑刻極多,現存後周“華岳廟碑”,明重刻“唐玄宗御製華山碑銘”,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陳摶等唐宋名人有華山的題詩和華山圖,還有乾隆御書“嶽蓮靈澍”石額。 1988年,西嶽廟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圖是西嶽廟角樓星軌

3、陝西省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

2012年晚秋,我自駕車去探訪了蒲城縣林則徐紀念館,整個建築形制為關中典型的“四進式”建築,所在小巷寧靜安逸,少有汽車的噪音,少有人流的喧囂。它規模宏大、氣勢宏偉、莊嚴肅穆。院落裡青磚墁地,飛簷斗拱,雕樑畫棟,古色宜人。各色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品,雕刻手法嫻熟,生動逼真,清泉盎然。

上圖是林則徐紀念館內部院子

4、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渭陽樓

2006年左右,在網絡拜讀渭南紅色革命歷史文章,偶然搜索到了渭陽樓,於是2008年8月16日偕同愛人從渭南市區騎摩托車20多公里拜訪了渭南名樓——渭陽樓,由於當時初學攝影,沒有留下原始數字底片,僅僅留下了幾張網絡小圖,很是遺憾,於是2018年3月11日又偕同愛人再次走進渭陽樓,感受歷史,拍攝資料,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渭陽樓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故市鎮初級中學校園院內,故市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在故市鎮南設下邽縣(今春光一帶),它是渭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在故市鎮有這麼一個現象,一些政府機關和商店,有些用“故事”的“故”,而有些卻用“堅固”的 “固”。其實這兩個名稱與兩個歷史人物有關。

渭陽樓坐北朝南,為仿城樓式高臺建築,通高9.6米,磚臺座呈長方形,東西15.32米,南北8.87米,高4.3米,一樓為三間耳房,闢南向券窯3孔,各面寬2.86米,高3.68米,進深5.5米。臺座上建樓,女牆環繞,四簷飛揚如崢嶸的頭角,振翅欲飛。面闊三間,進深2間,單簷歇山頂,四周迴廊,前後明、次間闢隔扇門、窗。上世紀20年代方仲如、李瘦枝曾在此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渭華起義時,渭陽樓為中共地下組織秘密活動據點之一。抗戰期間固市小學易名渭陽中學,于右任為之題寫校名,李瘦枝為渭陽樓題寫匾額。


渭陽樓樓前分植翠柏青松,一株老槐樹虯然挺立於前,平日裡二樓緊鎖,只在每週學生社團活動時開放。二樓北側大門上方橫樑下,“中華民國十年十月初九日”等字樣清晰可辨,近百年的歷史彷彿就在轉眼之間。渭陽樓四周各類石碑包括“紀念碑”和“固市中學八十週年校慶碑”,以及鐫刻著《初遊關中》等詩歌的石碑。

上圖是北望渭陽樓

5、陝西省藍田縣水陸庵

2013年3月2日,適逢水陸庵正月廟會,偕同父母以及攝友幾人走進水陸庵,祭拜先人,感悟人文。水陸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為六朝名剎,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敦煌”。

水陸庵坐落在一個形似臥魚的小島尾部。它三面環水,形似孤島,帝有青山聳立,周有河水環流,故稱水陸庵。

據記載,今日水陸庵本是古時的悟真峪北普陀蘭諸庵內的水陸殿,庵毀後,人們便把這個殿宇叫做水陸庵。

據《藍田縣誌》及碑所記載,水陸庵系六朝古剎,唐時與上、下悟真寺組成了一個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水陸庵是一坐規模不大的四合院,前有5間山門,南北兩邊各有廂房13間,院中有3間中殿,西有5間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個院落顯得清幽古樸。彩色泥質壁塑是水陸庵的精華所在。壁塑全部在庵內的大殿裡,共分為南北山牆、殿中正隔間兩壁及兩簷牆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

6、陝西省三原縣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於陝西省三原縣西北4公里處的魯橋鎮孟店村,原來共有十七個院落,建築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在孟店村形成一片建築群,號稱“孟店周”。清同治年間回民起義燒燬了十六院,現僅存一院。該院坐南朝北,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採用南、北方相結合的建築風格,磚木結構,為五進大院,佔地面積3,206平方米,建築面積883平方米。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簷,彩飾金裝,其中的石雕、磚雕、木雕因工藝精湛被稱為“雕刻三絕”,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7、陝西省潼關縣古城水坡巷

2013年9月13日至14日,我隨同華商報美麗陝西採風團30多位攝友趕赴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攝影採風,9月13日下午2點在採風啟動儀式後,首先趕赴秦東鎮南邊的潼關老城水坡巷,在古老的潼關城牆磚頭堆砌的街道遊走,先後拍攝了沈家大院等明清古民居,木雕、磚雕精美,村民古樸自然,好客大方。後在水坡巷西口少許休息後趕赴潼關縣三河口風景區,景區正在修建,風景怡人,空氣清新。

8、陝西省韓城市黨家村

2012年秋,我同愛人自駕車夜奔韓城,拜訪了李過江老師,網絡交流幾年,第一次和李老師謀面,話題投機,興趣相向,從膠片攝影談到數碼攝影,從攝影前期技術談到後期暗房技術,從相機配置談到後期電腦配置,從攝影題材談到個人愛好,我深深折服於經驗豐富、和藹可親,低調不張揚的老師。李老師建議不去拍香山紅葉了,建議第二早就去黨家村以及黃河石門、龍門,雖然陰天,但是壯美的黃河依然醉人,其中我拍攝的黃河石門數碼接片後被《中國金融工運》雜誌、《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刊登,且被韓城市招商局收藏等多個機構入選畫冊、獲獎。這次韓城之行我感悟到攝影和工作、其他藝術一樣,沒有前人的鋪墊引導和指點鼓勵,就沒有進步和成績,必須尊重和敬仰所有的前輩,不計個人喜好,一視同仁。

韓城黨家村位於韓城市東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區9公里,西距108國道1.5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坐落在東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測,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

我是早晨和愛人走進黨家村東邊臺塬上面的古村。俯瞰了下面黨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樣千姿百態的高大門樓,那考究的上馬石,佈局合理的四合院無不向人們訴說著黨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煌。那些精美奇巧的門楣、木雕、磚雕使我在欣賞讚嘆之餘又受到中國儒家傳統人文思想的教益。

9、陝西省大荔縣豐圖義倉

2007年8月在升級了數碼相機器材後,帶著濃厚的興趣在同年10月20日星期六騎摩托車專門遠赴80公里外的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仰聖堡(南寨子)村的豐圖義倉,叩拜先人、參觀歷史、祈福豐年,大致拍攝了一組豐圖義倉的建築和細節,很遺憾當時初學攝影,沒有留下原片,今天只有當時處理後的小片;六年後的2013年7月5日,隨同華商報美麗陝西採風團自駕車再次奔赴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天氣理想,拍攝了落日下的豐圖義倉,由於採風安排時間緊張,必須隨同採風團大部隊行動,也留下些許遺憾,但拍攝了大荔縣的其他風光人文,以後有機會再去豐圖義倉,感受先人留下這些精美的古建築群。

義倉是舊時各地儲糧備荒的一種社會習俗。隋唐已有。豐圖義倉位於陝西省大荔縣城東17公里處朝邑鎮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緒八年)由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議修建的民辦糧倉,歷時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並在倉頂賜“虎”、“龍”二字。豐圖義倉與蘇州的“豐備義倉”並重一時,馳名全國。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

10、陝西省藍田縣葛牌鎮

葛牌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位於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古城西安的東南門戶,距西安45公里。葛牌鎮是原紅二十五軍1932年在陝西關中建立起來的最早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葛牌鎮地處秦嶺深處,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民風樸實,在周圍群山松林的懷抱下,一條小河從山間緩流而下,清澈柔和,讓人感到無比的純潔。

以上就是我這些年拍攝的古建築的簡要小結,拍攝古建築,最好兩機兩鏡,一個超廣角拍攝全貌外觀,一個長焦拍攝建築細節和特寫,請您計劃好您的拍攝時間,注意當地天氣預報,注意使用好PlanIt! for Photographers (攝影計劃神器)設計場景,從而提前構思構圖。

謝謝欣賞歡迎關注我的驪泉影像今日頭條!

歡迎您在討論區討論!


宋渭濤驪泉影像


幾年來,拍過許多古建築,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建築特色各不相同 ,5000年的文明史中包含建築文化的發展.大概拍過建築有:

一. 萬里長城.拍山海關老龍頭---萬里長城東起點.

二. 北京故宮----明清兩朝的皇宮.

三. 承德避暑山莊古建築群.

四. 皖南徽州古民居.

五.客家的圍屋.

六. 川西藏族的碉樓.

七. 各類廟宇建築.


一品王爺遊攝江湖


昆明市官渡古鎮夜景。





老G57


不說了,就這麼多




手機用戶愛不愛別躲藏


就見過這兩處古建築,一個是外地的,一個是我們本地的,第一張小米5拍攝,第第二三張魅族16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