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朋友家孩子不想上學了怎麼辦?

農人大昌在努力


小孩不想上學最直接的原因是成績不好,既而感覺學習壓力太大,於是出現厭學心理。但潛在的原因一般有幾個,一,父母不關心孩子學習,孩子覺得成績好壞都沒人在意,於是沒有學習的動力,時間一長成績就越來越差。二,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得不好,每次去學校總會與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予盾,又不會很好地處理,整天都處在想著和同學的矛盾上,學習怎能上去。三,家裡條件好,手機電腦平板隨便用,沉迷網絡,沉迷遊戲,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成績自然也不好。

孩子厭學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有社會原因也有家庭原。我覺得逆愛與放縱是孩子厭學的兩個最大禍源。有些家長過於逆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像皇帝一樣,等進入校園,聽不進不同意見,遇到矛盾只會發脾氣,從而影響學習情緒。有些家長則是另一極端,因為工作忙,從不管孩子,孩子愛樣就怎樣,不管不教,孩子在家學習沒人關心,愛理不理,孩子在外面交什麼朋友,不管不問,世界充滿誘惑,人總是容易學壞,心怎麼會放在學習上。

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社會因素我們無法左右,但家庭因素我們是可以改善的。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讓孩子心理充滿陽光充滿自信,孩子自然會愛學習。

對於家教我想說兩點,一,做為父母,要學習怎麼教育,我覺得“兒子窮養,女兒富養”的觀念害了很多人,我認為男女平等,教育方式也應該一樣,該批評批評,該都表揚表揚。二,家庭教育中該陪伴很重要,你不要玩著手機還要求孩子寫作業,我不能刷著朋友圈還要求孩子看書,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放下手機陪著孩子。易中天老師說,別問我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像我一樣這麼愛讀書,只要家長你愛讀書,你的孩子就愛讀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天空25179292


現在不是一家兩家的孩子不想上學,是絕大部份孩子都不想上學啊,每天有學不完的東西,有寫不完的作業,只能看著小點的孩子在那玩,自己得乖乖回家。

人都有惰性,孩子大人都是如此,誰都想過輕鬆的生活,但為什麼生活被過成不同的樣子啊!我們自然明白,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對於我們是多麼痛的領悟,既然如此,如何還要讓孩子去領悟啊!

但說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在我堂哥小的時候,他也鬧著不上學,大伯拿他沒辦法,剛好那段時間在修房子,大伯說你要麼上學,要麼來搬磚。

十幾歲的孩子,平時嬌生慣養,那來的力氣,大伯母心疼,但大伯說了,那是他自己選的,怪不得別人,堂哥硬氣的堅持了半個月,自己跑到大伯面前,主動要求要去上學,大伯告訴他,這個世上最辛苦的就是沒有知識,沒知識你就只能做那最累最苦的活,還會讓人看不起,堂哥現在已經是個老師了,他非常感謝大伯當時對他的磨練。

我小的時候,我爸也說過一句話,你成績好壞與否對我來說都沒有什麼關係,我就是要你在學校學習,總歸你會學到些什麼。


胡小狸291


沉迷遊戲這個事,我是有經驗的。

我是初三就迷上網絡遊戲,至今我還是喜歡打遊戲,七八年了。

我當時還比較好,家裡人知道我愛玩,我玩的多了就會批評我,玩的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我平常上學的時候幾乎不玩,就是一放假,就跟報仇似的,玩瘋了的那種。

所以,大人的態度會決定孩子的行為。

所以關於題主朋友的孩子,我的建議是,不過苛責孩子,要引導,家長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反應,聽孩子怎麼說。

高一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已經不是家長來硬的的年紀了,要跟孩子語言溝通,產生心靈上的交流。

家長先了解一下這個遊戲,然後問問他為什麼喜歡喜歡這個遊戲?最喜歡什麼英雄?原因是什麼?他跟你說的越多,越能反應他內心的感受。

說不定孩子現在還不願意跟你說這些,那說明你可能跟他的心靈距離還沒有遊戲好友跟他的距離近。

等你跟他關係緩和一些,你再去跟他說上學的事,他也許還聽,那時候你們再討論遊戲與學習孰輕孰重的話題。

現在正是沉迷時,家長說再多話,只要跟遊戲無關,他都能當成耳旁風,甚至你說的過了,他就離家出走。

此刻,順毛捋是最好的辦法,先安撫,再溝通,最後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說“你再也不許打遊戲”這種話,會起反作用,家長的態度可以“中立”一點,遊戲也可以打,學也可以上,這是兩件並不衝突的事情。

等安穩過了現在的白熱化時期,再慢慢往學習上引導。

十幾歲年紀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的時候,你讓他去探索,然後給他需要的幫助和一些方法指導建議等等,但是別再以為他是幾歲的小孩子,什麼都該聽你的,這時候,你得聽他的。


襪子的教育觀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爸爸問我上學好還是放羊好,我說放羊好,啪就是一巴掌,又問,上學好還是放羊好,放羊好,啪,一巴掌,我爸又問,上學好還是放羊好,放羊好,啪又一巴掌,又問,上學好還是放羊好,我實在扛不住打了,立馬回答:上學好。如今想想,當初應該堅持回答放羊,放到現在我就發財了[捂臉]



如風如海mzl


1.‍家長可以幫助學生挖掘學習的趣味性,這是激發興趣的源泉,如果對某門功課缺乏興趣的話,當然也可能是所有的科目都不感興趣,就比如說我,這時候就去問問他上什麼課比較輕鬆,這樣比較好判斷他的興趣方向。

2.第二的話就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情感激勵或者深入溝通交流,這都是方法。因為厭學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學習枯燥無味,我也很不喜歡學習,如果在這個情況下再去強迫他學習,那必定就會讓他厭學。

3.家長需要改變不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如果經常挨父母的打罵和懲罰,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溫暖寬鬆的學習環境。 克服厭學情緒很重要的一點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因為孩子厭學而一味地謾罵責怪,就算是換位思考也能發現其中的不合適。

4.可以採取獎懲制度,因為你威逼肯定也是沒有用的,就只能去利誘了。我記得我媽當時就特別喜歡做這個,比如說我當時特別喜歡各種潮牌,然後她就跟我說如果你學習到一個什麼程度,或者做完什麼任務,就給我買什麼潮牌之類的,我當時就特別受用。

我感覺孩子厭學這個事情是真的急不來,慢慢溝通吧。逼急了反而會出問題。

(圖源網,告侵刪)






吳琦大


一,父母不關心孩子學習,孩子覺得成績好壞都沒人在意,於是沒有學習的動力,時間一長成績就越來越差。二,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得不好,每次去學校總會與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予盾,又不會很好地處理,整天都處在想著和同學的矛盾上,學習怎能上去。三,家裡條件好,手機電腦平板隨便用,沉迷網絡,沉迷遊戲,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成績自然也不好。

孩子厭學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有社會原因也有家庭原。我覺得逆愛與放縱是孩子厭學的兩個最大禍源。有些家長過於逆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像皇帝一樣,等進入校園,聽不進不同意見,遇到矛盾只會發脾氣,從而影響學習情緒。有些家長則是另一極端,因為工作忙,從不管孩子,孩子愛樣就怎樣,不管不教,孩子在家學習沒人關心,愛理不理,孩子在外面交什麼朋友,不管不問,世界充滿誘惑,人總是容易學壞,心怎麼會放在學習上。

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社會因素我們無法左右,但家庭因素我們是可以改善的。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讓孩子心理充滿陽光充滿自信,孩子自然會愛學習。

對於家教我想說兩點,一,做為父母,要學習怎麼教育,我覺得“兒子窮養,女兒富養”的觀念害了很多人,我認為男女平等,教育方式也應該一樣,該批評批評,該都表揚表揚。二,家庭教育中該陪伴很重要,你不要玩著手機還要求孩子寫作業,我不能刷著朋友圈還要求孩子看書,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放下手機陪著孩子。易中天老師說,別問我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像我一樣這麼愛讀書,只要家長你愛讀書,你的孩子就愛讀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東方娛記


家長要注意讚美和鼓勵,語言讚美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相反,批評過多,會使孩子情緒低落,學習時更易犯錯誤。要經常給孩子以成功的體驗,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孩子厭學的原因,多為自身心理素質不穩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對學習的期望過高,心理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和疲勞,唯恐成績下降。對考試和平時的學習信心不足,過分看重考試成績。學習生活欠規律,學習方法不科學,造成不良的身心狀態。



原美麗和原漂亮


高一的話對於孩子年齡也出現叛逆期了,不能太罵,更不能打。遊戲上隱了很難戒的,如果你一味的否定他玩遊戲不行,那是相對於在同他背道而馳,所以他更不會聽。1,好好溝通,讓他理解遊戲中和現實中的生活,一天規定時間只能玩多少時間,慢慢控制戒掉。2,你同他一起玩,然後玩一天或者一天一夜,玩到他餓,而不可以吃零食,只能他動手做飯,讓他明白遊戲與生活無關,只宜娛樂。3,做些其它有意義的事,如果是農村可以嫁接果樹,種植,這樣可以讓他的心有期待,期待成活,期待收穫。如果還不行,你就只有讓他戒手機,好好溝通,不能暴力搶走手機,[耶][耶][耶]


七月秋


首先要找到根本原因

遊戲等娛樂簡單易上手能使人產生愉悅從而上癮,讀書相對遊戲要難得多更容易使人痛苦從而讓人厭惡。

高一可以說是一個人前半生的重大轉折點,只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大人也未盡全力施以援手,孩子高一了可以說任何道理他都有聽懂的能力了,做任何事也都有身體條件了,因此他想要自己決定自己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由於長期在家長及學校的安排下生活學習,導致積怨爆發產生所謂叛逆。所謂叛逆就是不按照家長及老師的要求辦事(想想自己是誰的話都要聽嗎?都要照做嗎?不覺得叛逆這個詞聽著這麼逆耳嗎?)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這句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禮物,但是孩子之所以叫孩子是應為他們目光短淺呀,想要目光長遠不是一朝一夕,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就能做到的,這需要反覆經歷磨難在生活中逐漸積累的(大部分人是,少部分精英培養或極端條件不做討論)。

短期學習

遊戲(就題主王者榮耀來說)新手引導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實際對戰十來分鐘就能看到結果,多打幾把熟練以後段位會迅速提升,這能讓一個孩子獲得巨大的榮譽感、滿足感,如果有個人誇他打的好給他點個贊還會有認同感,一把遊戲能獲得這麼多孩子上癮不足為奇。即使輸了馬上就能開啟下一把,損失的不過是一顆星。(即:孩子的得失比例)從大人的角度來看遊戲只是娛樂,玩多了會擠壓學習時間,影響身心健康,不利於今後發展,這在父母看來是正確的,也確實是正確的,但是你的有方法讓孩子明白,並且認同。

在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習方法,同樣的能力下好的方法事半功倍,比其他孩子學得快,獲得誇獎會更努力的學習,導致他比同齡孩子聰明獲得更多誇獎,使他愛上了學習回報率,即愛上學習,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達到家長所期待的甚至是超越期待的。學習並非只指讀書,指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長期學習

上學是典型的長期學習,十年苦讀並非空穴來風,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不多做贅述)。學習很難短時間獲得較大反饋及期待回報,讀書往往會令人厭煩從而逃避,而遊戲世界往往是避風港(以前是各種運動,現在是各種電子遊戲),讓孩子從避風港出來並不容易。

知道了原因下面我們想下該任何做

瞭解孩子,融入孩子

有條件的話,停下來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心,把目的放一邊,隨便聊點什麼,先融入他讓他對你打開心房,並且在聊天的時候嘗試瞭解孩子儘量弄清他在想什麼。既然喜歡玩遊戲那就跟他一起玩,有共同的愛好更能加深彼此之間的關係心與心的距離。(有些人可能會想我跟我的孩子關係還不夠好嗎?我生的他誒。想想自己小時候同父母的關係吧,時代在變人心未變。)

開放自己,讓孩子融入你

跟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的挫事、搗蛋的事等等,並且講講小時候自己對這些事的看法,再講講現如今自己對這些事的看法。講講自己上學時候的事,講講自己一開始工作的事,講講如何與你伴侶相遇的故事,講講現在工作上的事,講講自己曾經的夢想,講講自己現在的夢想,講講自己夢碎的心酸等等事情,其實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履歷擺給他看,讓他了解你,同時讓他知道他將來可能面臨什麼,這些故事都要隱喻你讓他發奮圖強的願望,情節自己把握。

直奔主題

與他辯論讀書是否重要,他做正方你做反方。這需要你和他的關係已經緩和並且前面說的都做到位了,才能這麼直接了當,他才會配合你,並且要讓他抱著必勝的心態,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想要必勝,的看自己的本事了。制定規則,雙方都必須拿出全力去準備,最後一絕勝負,當然在辯論的時候你必須要壓迫對方找到反駁你的理由,在其全力配合的情況下儘量讓他贏。(這場辯論的目的是為了讓他自發的去了解為何要讀書,讀書能做什麼,讀書能得到什麼等)

至此目的達到,又能促進同孩子之間的關係。悉心維護,然後準備迎接下一次挑戰。

倘若沒有條件

沒有時間,沒有心力,做了做不好,不認同以上方案。那麼維持現狀,讓其自然發展,只要身體健康,人嘛活著總有活著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


魯迅:疫情不會導致孩子不愛學習,愛學習的孩子不一定不玩王者榮耀。

灰色小貓帕克


自身經歷有兩個辦法

第一:幫他找個小建築隊做小工,因為小建築隊是沒有攪拌機的,水泥漿都是手工攪拌,每天風吹日曬,做不了幾天就會感覺還是上學好。

第二:如果沒有小建築隊,可以找個廠,又髒又累,時間還長的,比如打磨,噴沙。(此法心疼孩子的不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