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成都,最近變了


路上開始堵車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復工的人變多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地鐵開始搶座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成都人,最近也變了


面對鏡子

多少成都人下巴上的“二繞”基本完工

肚子上的肥肉趕在月底前也交付了“南拓”項目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但成都人最大的變化還是在心態上

一個月前

聽到新冠病毒時的成都人是這樣的……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現在的成都人

又是這樣的……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具體存在著哪些變化

大都寫在下面了


普通人

從恐慌害怕到樂觀謹慎

一個月前

“電梯不敢進,門口買菜都覺得菜上有病毒。”

現在

“現在好多了,超市都逛了幾次了。”


——成華區某成都阿姨@大娜娜

在成都,很多上了點年紀的人會比年輕人更重視疫情,因為他們經歷過03年的“非典”,重視的同時,也更加害怕和恐慌。

最明顯的是平常的7點-8點,街上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散步人群幾乎已經看不見了,而另一箇中、老年人常去的地方——菜市場 的蕭條,也體現出疫情給成都人帶來的驚嚇。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和很多成都阿姨一樣,羅女士的退休生活就是買菜、做飯、散步和看看手機,偶爾轉一些“有意義”的微信文章給子女,可以說菜市場是羅女士非常熟悉的地方了。

一個月前疫情爆發,“人傳人”的傳播途徑讓小區電梯成了重災區,16樓不高不低的樓層讓電梯常年處於有人的狀態,硬生生的把羅女士嚇得不敢走進去。

戴了三層口罩,貓起膽子出門買菜,看到門口擺放著零星的蔬菜,即便每個人都戴了口罩,羅女士也覺得上面佈滿了病毒,不敢買。

“怕死啊!你曉得他口罩用了好久?在哪兒買的?正不正規?抵不抵事?”就這樣,原本活得很精緻的羅女士,吃了近一個月快餐面。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而如今,在女兒的鼓勵下,羅女士已經逛了好幾次家樂福了,生活畢竟還要繼續,按照羅女士的話說,“心態放平了,也感覺沒那麼兇了,新聞上都說成都控制住了,相信政府嘛。”

當然,還是戴了三層口罩。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商家

從擔心焦慮到安心平穩

一個月前

“公司才起步,宣佈裁員的郵件都寫好了

沒勇氣點發送。”

現在

“只要復工了就有希望!”

——天府軟件園E區某物聯網公司,@亞得里亞風

成都2月3日開始復工,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無法達到復工標準,年前的訂單問題,員工工資問題,現金流問題讓諸多小微企業主一度感到絕望,對於他們來說,停工的每一分每一秒燒的不是錢,是命。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如果不是還存有一絲理智,我都打算強行闖進公司把設備抱出來,能抱幾臺算幾臺!”

疫情要命,事業崩塌同樣要命,可能成都這群小微企業主才是這座城市裡面最絕望的人。亞風是眾多被採訪的人裡面最激動的一個。


“年前談好的單子不是我們復不了工黃了,就是甲方自己先垮杆了。一月份工資發了,賬上就剩3657.12元,你說我焦不焦慮?你看下我頭髮,1月底開始起碼掉了一半。”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效果圖


現在,天府軟件園復工企業已經達到了80%以上,“成都20條”的出臺,將減免中小企業租金,包括萬科商業、蘇寧廣場、萬達集團等28個商業體陸續進行租金減免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壓力。

亞風的公司如今也成功復工,靠貸款把二月份工資發了,即便壓力依然存在,但至少看到了點希望,接下來亞風會全力以赴的渡過這次難關。

網民

從擔心國人到心繫國外


一個月前

“武漢太偉大了”

現在

“外國情況不妙哦”

——錦江三聖鄉468公館住戶,@洪河魔力小寶貝

新冠肺炎是國際性的,國外一直都有人感染,但一個月前的成都人幾乎從不關心除成都和武漢之外的疫區。

成都確診人數上五百之後,成都人關心的疫區範圍再次縮小,每天搜索的除了疫情的整體情況,就是確認下自己小區是否存在確診患者。

確實,自己身上的火都還沒撲滅,哪兒有那麼多精力去關心外國人。

一個月後的今天,疫情在國內的熱度彷彿有點下降了,成都人開始將精力放在國外的疫情情況上。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在三聖鄉工作和居住的劉大哥,有著一顆關心疫情的心。復工以來,每天到公司都會拿著手機跟同事們播報今天全國新增多少例確診病人,治癒出院的又有多少例。

而現在,每天播報的內容已經變成今天韓國確診了多少例病人,日本確診了多少例病人了。

看著趨於穩定的武漢,始終穩定的成都,成都人搖身一變,再次恢復到心繫全球的狀態,劉大哥無奈的搖搖頭,“外國的情況不妙啊。”


成都人

從報復性消費到報復性存錢

一個月前

“等疫情過了,我要花錢!”

現在

“等疫情過了,好好存錢!”

——高新區某上班族,@糖貓

剛被“關起來”一週時,是成都人最坐不住的時候,那時就有成都人開始叫囂著要進行“報復性消費”了,這屆成都人民非常不適應關在家裡的感覺。

成都人在談到自己的報復計劃時,所體現出來的“快意恩仇”的爽感,就像個曾經叱吒風雲的黑幫大哥被抓之後放狠話,霸氣而豪邁。

“等疫情過去後,我要玩遍全世界”

“等疫情過去後,我要吃垮火鍋店”

“等疫情過去後,我要逛街到斷腿”

由於成都商業、餐飲業、服務業高度發達,長期把這一千多萬成都人給寵著,寵出了成都人愛玩,喜歡消費的天性。

但現在再問這些成都人,全都是一句話。

“消費撒子哦~~~~~錢都求莫得!”

“潮水退去方知道誰在裸泳,疫情來了才曉得錢的重要。”

現在的成都人,會發現自己已經沒剩多少存款了,一個月前所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已經被過去“激進消費”的習慣給先報復了。

心有餘而力不足,有著那顆報復的心,卻早已沒有了報復的資本。

只能仰天長嘯,“趙本山說得太對了!”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糖貓作為一家遊戲公司的GS,本來收入還不錯,現在卻告訴我“報復”是不可能的了,“1月份的工資倒是發了,但是2月份沒有績效收入,只有基本工資,買口罩花了不少,剩下的還得交房租。”

更多的普通上班族也還在愁下個月的房貸與花唄,個體戶和小企業主還在愁下個月貨款和員工工資的。

還有更悲催的,一條“被離職”的微信發過來,便和東家從此天涯各一邊了。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成都人在疫情中最大的收穫,是消費觀的改變,疫情的“連帶傷害”促使成都人個人經濟的下滑,一個月緊衣縮食的生活硬著頭皮扛到了現在。

冷靜之後,似乎發現這樣的生活並沒有那麼難熬,我們生活所需的東西也真的不多,至於“報復性消費”,過過嘴癮就行了。

待到疫情結束後,不出意外,大部分成都人都會集中在吃幾頓火鍋,耍幾個古鎮的計劃上。

畢竟火鍋又便宜,又解恨啊!


最後幾句

2020年3月3日,掐指一算,復工已然一個月,成都人在按時吃飯、上班、休息、睡覺的同時,用樂觀代替了恐慌,用平穩代替了擔心,但鮮有看到成都人不顧一切地“用生命去娛樂”,因為無論是成都的商家、網民還是消費者都明白,正式迴歸工作與生活的正軌才是最緊迫的事情。


相比一個月前,我觀察到的成都人心態變化

我們不知道下個災難何時到來,又來自何方。

但我們知道,在下一次恐慌來臨時,成都人會從今天的經驗中獲益,變得穩定有序,安心樂觀,目光長遠。

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迴歸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