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

何潔龍


既然這麼問,你應該是新員工,才入職不久吧,工作職責不清晰,沒有相應的考核導致的!

想辦法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很簡單,步驟如下:

1、搞清楚自己的直屬上級是誰,這是前提,很多時候工作定位不清楚是因為多人指揮,搞不清重點導致的!

2、邊做邊看,在做的過程及時和領導彙報,然後觀察領導的反應,逐步調整工作方向和重點,以期能跟上領導步伐和公司方向,理清楚工作定位!

3、多跟身邊的同事交流溝通,會有收貨,因為你看不清的事,別人可能看的比你清楚,能給你帶來一些思路!

4、平常工作多用心,而不是簡單的埋頭工作,工作做到點子上才更有效果,領導才更願意跟你交流,指點你!



懷舊軍哥


冰山理論在職業發展中的應用,有利於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從冰山理論的基本邏輯聯想到工作和職業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員工的綜合素質是否能夠被充分的發掘,不僅僅取決於能力的高低,更受到內在因素的制約。當內在因素出問題時,也會影響顯性能力的體現。

顯性能力可以通過學歷、證書、工作經驗、職位高低等可以量化的指標衡量,只要努力認真都可以習得。但隱形能力並沒有得到過系統的培訓和教育,這方面的欠缺往往會成為職場不順利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談論應屆畢業生時,HR真是又愛又怕。年輕人,有衝勁、熱情、有想法,這些都是積極可取的一面。但硬幣總有正反面,一部分應屆生的“說走就走”一言不合就逃班、自我個性過於張揚、每天負能量對工作認同感極低的現狀,也導致他們無法真正踏踏實實地在工作崗位上取得成就。而這些,都是由於冰山水平面以下的部分——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決定的。有個性是好事,但要分場合分身份。總是忽略自己是個“職業人”的身份,就會出現很多連鎖問題。

如何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從冰山理論出發,我們已經得知,很多外在的行為是有內在價值體系和心理因素決定的。因此,一味地細究形式作用並不顯著。比如,一些小夥伴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和挑戰,總想換個環境,跳個槽。殊不知,內在問題不解決,只更換環境也是無濟於事。

收斂個性,培養職業意識

場景:小Y上班遲到了,主管說了他幾句,小Y滿臉不高興,覺得沒有耽誤任何工作,為什麼這麼斤斤計較呢?

分析:確實,很多時候晚上班十幾分鍾都不會影響整天工作的推進和發展。但是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既然在職場在上班,就存在“組織”的概念。組織不僅僅有你自己,還包含了其他很多團隊合作的人員。既然是團隊,就要有規矩和制度,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耽誤工作就可以遲到,那是不是在家soho也是可以接受的呢?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可以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但現狀並不允許如此。小Y應該收斂一些自己的個性,培養職業意識,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個職場人!

向內歸因,端正職業態度

場景:一個工作沒有按時高效地完成,小A一邊聽領導的批評一邊在心裡暗自想:都是因為公司的破電腦,卡得不行,害的我工作思路都受影響;還有小B也不給力,真是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啊!……

分析:小A習慣性地把工作不達標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外界——電腦和搭檔。這也是人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應該更深一層地分析問題,看看自己的內在——職業態度是不是出現了狀況。工作上的錯誤是否可以避免,究竟是能力達不到分析不到位,還是不認真仔細,數據都弄錯了小數點。只有向內歸因,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真正地成長,也會讓自己外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冉老師R


在職場中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善於處理各種人事關係,但是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否則你可以又忙又心塞。如何給自己合理定位,這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拿捏的關鍵。

1.其實你只是一個普通員工

在工作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其實並不是很受提倡。說到這個,很多人不以為然,會覺得公司招聘員工還不就是為了排憂解難。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小程在一家公司做產品顧問,面對客戶提出的需求和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她表現得比顧客還要著急,可是著急不僅不能加快公司的決策出臺,反而使得工作氛圍很緊張。

你不是核心的關鍵人物,不是某個部門的領導,你只是一個被賦予執行能力的員工而已,所以沒必要對責任太過於大包大攬。用一句不恰當的話來說就是“拿多少錢幹多少事”。

2.團隊的任務你一個人根本撐不起來

很多所謂的畢業雙優生或者高材生們都會在職場中犯一個錯誤,就是太過於逞能。方雷初到公司就被分配到一個全是老員工的團隊裡進行業務拓展,他仗著自己有本事和剛畢業的一腔熱情,總是很好強的想把任務做好,但是卻很快引得組員的不滿。

你有能力,有才幹,固然是好事,但沒有一個團隊是單槍匹馬就能勇往直前的。當你只是一個團隊的協作者時,請不要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如果總是把事情攬在自己肩上,到頭來吃力不討好的還是自己。要懂得團隊協作,要不然你永遠都只是個執行者,而不是領導者。

3.你很優秀,但請你收斂一下鋒芒

建宏在廣告公司做策劃,因為是名校畢業便在公司裡很是張揚,做人做事都很高調,當然他的專業能力確實很強,但是卻並沒有因此得到上司的青眼有加,反而成了上司眼裡的一粒沙子。

你可以優秀,沒有人會否定一個優秀的人才,但是職場關係是一門並不單純的人際心理學。在你鋒芒畢露之時請適當的收斂一下,免得鋒芒刺痛了別人的眼睛,那麼你也就成了別人的眼中釘。

所以無論你是處在職場中的哪個階段,都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定位正確才能保持好的心態,去做人,去做事。



眾言商


下面說下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你得在職場上受到一定水平的磨鍊。如果你個職場小白,每天的工作都不知道自己該幹啥,掙得工資也不夠養活自己。職場初期你需要考慮的立足和生存,也就談不上對自己職場的定位。

想搞清楚自己在職場中的定位。

只有你工作了一段時間,自己對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精準的判斷,認清了自己在哪方面有長處,真正的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這才能在職場上對自己精準點位。這個時間段可短可長,可能一年,可能三年,也可能十年,具體的要根據個人情況。

一個同事現在公司的技術大拿,軟件編程界高手中的高手。如果說出來他以前是幹嘛的一定會讓人大吃一驚。大學是上的大專,學的機械工程。大學畢業後在一個汽車配件廠,幹了三年車間工。

後來他覺得這也不是個長久的活,又髒又累,關鍵還不好找女朋友。於是就上網學習軟件編程,後來還報了一個培訓班。學習了一年的時間,把原來的工作辭了重新找了和軟件編程相關的工作。

一個機械行業的人變成了軟件編程的人,後來也是越幹越好。雖然他半路還俗,但是一點都不比那些本科生、研究生專業出身的差。三年的時間讓他對自己的職場做了定位,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職場中受到磨鍊多了會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時候的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就是對自己職場的定位。職場定位其實也是給自己設立的一個目標,只有目標確定下來了自己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幹讓自己變成自己想成為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期望各位

點評看法。謝謝!


剪映學習


不管是對於新人,還是老員工,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都很必要,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步、根據崗位說明書定位

稍微大型一點的公司,都有比較完善的崗位說明書。上面會有你的主要工作事項、業務流程、工作權限以及部門各職責等等。通過崗位說明書,就可以對自己工作有了基本的定位。

如果沒有崗位說明書,那單位也應該有基本的崗位分工,這是搞清楚自己工作定位的第一步。

第二步、根據崗位說明書,自我定位

有了崗位說明書還不夠,自己還應該結合崗位說明書,先做三個基本的判斷:

1.崗位說明書上的職責,我都清楚了嗎?每項職責如何考核?如果不清楚,我該去問誰?何時去問?

2.我目前的實際能力,和崗位說明書要求匹配嗎?如果有短板?如何彌補?

3.崗位說明書上的職責,我在具體工作中都落地了嗎?還有哪些遺漏?為什麼遺漏了?

通過以上兩步,您應該對自己的工作定位、具體職責、考核等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

但,現在還不夠,還要接下來進行第三和第四步。

第三步、基於你的理解,和同事溝通你的定位

基於你對崗位說明書和自身的瞭解,和工作上下環節的同事進行溝通,主要溝通三個方面:

1.說出你認為的工作定位,以及需要各環節銜接的需求

2.聽取同事的反饋

3.結合反饋,達成共識。

這一環節結束後,基本上您自我的定位和同事配合之間的定位,應該清楚了。

接下來,還要做第四步:

第四步、與領導進行工作定位溝通

此環節,也是需要進行三步:

1.把您認為的崗位工作定位,彙報給領導

2.聽取領導的反饋

3.結合領導反饋,達成共識。

根據以上四個環節,整體再梳理一遍,形成最終工作定位。

結論:依據規章制度、自我認識、工作配合(同事)、領導安排,相信您可以清楚自己定位了。


張越風


首先是先定位自我人生。因為職場中的定位是人生的重要問題,但不是首要問題。人之初的首要問題是人生的定位。只有在這個定位基礎上,才能有什麼工作定位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定位。因此你在考慮工作定位之前,先搞定自我人生定位。人生自我定位的主軸是三觀的確定。如果你的三觀定位於為人民服務,那你的工作定位就是幹那行都可以,因為那行都可以敬業奉獻。由此可見人生定位決定工作定位;

其次是工作定位。這個主要得依靠自己。全面客觀地捋一捋三方面內容。第一方面是基礎情況。包括:一是自己的基礎,包括健康丶學識等;二是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是什麼?三是家庭出身與相關的社會關係可能提供支持的力度等;三是個人理想的上限與下限是什麼?第二方面是初入職場的體驗;第三方面是市場發展趨勢對自己選擇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再聽聽過來人的建議,最後才能比較準確地定位工作;一旦工作定位後,就要甘冒風險,沿著定位的導向鍥而不捨地走下去。就像圖片中的雄雞一樣目光堅定地向前走。如同早春的新蔥蓬勃地向上伸展著。




天道若龍


工作定位:

第一,自己所在的單位性質,

第二,個人崗位職能,

第三,目前工作技能水平

第四,評價自己在部門的貢獻度或業績貢獻量(一定要客觀)

第五,周圍同事和領導對你的評價(雖然對你來講有時不公平,但這是現實)

第六,對自己的發展有沒有規劃!


挖機老兵


其實我們的工作也就這幾類:技術型、管理型、創造型和自由獨立型。

作為普通的工作者,我們需要在這幾類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並能在這個方向上有長足的發展。首先是我的話我會考慮以下幾點:

1.做我喜歡的事情爭取做成功。

2.發現自己的天賦與技能。

3.考慮我的職場優勢。

作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已經定位在管理型上。對於他們來說,選擇變得更簡單,是繼續爬公司的權力階梯,還是運用已經有的人脈、天賦與技能去做自由獨立的創業者。

如果希望繼續爬公司權力的階梯,做職業定位的時候,是否有和人打交道的天賦要放在首位;而且一般中、高層管理人員面臨著職位越高、行業內可跳槽的職位越少的境況。

同時,在一個公司往上爬還會有“玻璃天花板”的問題,這個時候做職業定位就要多考慮自己的“後路”問題,在達到一定高度以後,需要向“獨立專家型”轉型,儘量達到不依賴某個公司也能獲得職業成就感的境界。

如果做自由獨立的創業者,自己的天賦與技能是否能兌換成經濟效益是必須考慮的。

獨立創業者和獨立專家的區別在於,獨立專家也可能是創業者,也可能歸屬於某個公司或者組織!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每個人的思維都會不一樣,不管你在那個行業,愛好才能去敬業,如果你都不喜歡現在的職業何談敬業呢!希望大家都能進入自己喜歡的職場工作!



李道遠196


大家好!我是斯文,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提供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dbddc73c46d4657997cfe30d63042ea\

斯不斯文


想搞清楚自己在職場中的定位,首先你得在職場上受到一定程度的磨鍊。如果你是個職場小白,每天的工作都不知道自己該幹啥,掙得工資也不夠養活自己。在職場初期你需要考慮的是立足和生存,也就談不上對自己職場的定位。只有你工作了一段時間,自己對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精準的判斷,認清了自己在哪方面有長處,真正的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這才能在職場上對自己精準點位。這個時間段可短可長,可能一年,可能三年,也可能十年,具體的要根據個人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